第二百零六章 杂交培育,产量翻倍!泥腿子也能青史留名!(求订阅)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正文卷第二百零六章杂交培育,产量翻倍!泥腿子也能青史留名!明大诰的打击矛头总的说来是针对全体吏民,但侧重点是惩治贪官污吏,其条目80%以上是属于治吏的。

    老朱原想通过颁行“大诰”峻令,使臣民知畏而不敢轻犯,但实际上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

    连朱元璋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其诰一出”,“恶人以为不然,仍蹈前非”,“犯若寻常”。

    到了明代中叶,一度家家收藏、人人诵读的御制圣书已经很难看到了。

    到清初修明史时,“大诰”已成为罕见的书,以致修史者对它的叙述失误甚多。

    朱元璋作为一个开国皇帝,经常有一种“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感,忧心于“我死了之后你们会犯错误”,总想致力于搞一种完美的理想制度,尤其是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

    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制度并不可能存在。

    时代在变化,制度会扭曲,根本不可能有一种永远的存在的制度。

    这种情况在历史中并不少见。

    即便是秦始皇也是如此。

    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结果只传了秦二世,后代全没用上。

    这些开国皇帝,经常会有一种迷之自信。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是一路赢过来的。

    在他们成功的道路上,有无数次别人全错了,只有他是对的情况。

    也因此会产生一种错觉:朕乃是天命加身,朕的思路一定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事实上,

    如果不是一直坚持自己,力排众议,目光独炬,他们也不会最终走到皇帝这个位置上。

    可也正是如此,他们经常有一种极度的自信,会设计一些看上去很合理,但运行起来却是截然相反的制度。

    秦始皇如此,朱元璋也是如此。

    老朱想通过自己设计出来的制度,永远的杜绝贪官污吏,永远的消除任何不稳定因素,为大明开创万世之太平。

    这套刊行全国的《大诰》,每家每户都有,可当朱元璋死后,一切都烟消云散了,莫名其妙的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事实证明,所有妄图用一套政策来铸万世之基业,最终都会成为历史的笑话——除非你能一直不死,保持制度永远也不变形,否则根本不可能成功。

    可就像是没有人能永远不死,所以,并没有一套能永远运行的制度!

    以前的老朱,是当局者迷,根本看不到这些。

    苏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以目光能看得更稍微长远一些,他看得很开,子孙事自有子孙计,想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反而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在全国上下忙得不可开交的这段日子里,苏澈忙里偷闲,修改了大诰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同时又添加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段时间里,大动作是不能有了,整个国家机器高负荷的极速运转,很难再进行其他事情,否则一旦乱套了,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大动作没有,小动作却是可以有。

    这段时间里,苏澈扩建了邸报部门,将其更名为“大明邸报”,他要开设一家全国性范围的官方报纸,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

    如火如荼的扫盲运动,让大明的识字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百姓能看懂文字,而这个时候的报纸,算是直接打通了国家上层到下层的快速通道。

    通过邸报,即便是最底层的百姓,也能知道国家的政策,而不用通过那些官吏传达,这样一来,政策被扭曲的难度,也会大大的提升。

    如此一来,吏治也会变得清明一些,当然,只是相对变得清明一些。

    可即便如此,也是一个不错的改善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一年的时间。

    这一天,农业学院终于拿出了他们的成果。

    一群老农站在一块实验田地中,一阵计算过后,一个个双眼中满是激动:“成功了,陛下的杂交育种理论,终于成功了!这一批灵稻的产量,足足高了五成!!”

    “而且这个数字应该还能继续提升,我们目前的技术还不够成熟,还能继续杂交培育,还能出现更厉害的种子!”一旁的老农兴奋的说道。

    “快,快去通知陛下!!”

    “终于成功了!”

    “终是不负陛下的期待啊……”

    “我们总算是拿出了一点成绩!”

    自从农学院开设以来,他们这些从民间招募的种田好手,被朝廷给予了相当高的待遇和地位,可进入农学院的学生却少得可怜。

    一开始,他们是十分开心的,事少钱多地位高,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爽吗?

    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就有些坐不住了。

    虽然农学院的学生很少,可他们的待遇却一点没落下,更是给了官职。

    但这也产生了很多风言风语,外面质疑他们和嘲笑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多。

    外人都说他们德不配位,才不堪任,力不及行,智不匹谋!

    这些声音多了,也让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不少人甚至向朝廷请辞。

    在这个时代,名声和脸面是很被看重的,很多人为了脸面和名声,什么都能抛弃。

    面对这些农学院老师的请辞,苏澈并没有接受,而是给他们安排了新的任务——除了教学之外,他们也开启了培育种子这一项任务,去证实苏澈拿出的那些理论。

    若是做成了,便是大功一件!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这些农学院老师没有推辞的理由,欣然接受。

    事实上,他们也很想证明自己真不是吃白饭的,而是能做出贡献的。

    在接下来漫长的时间里,他们处于风言风语中,被各种质疑,更让他们迫切的想要做出一些成果来。

    而今天。

    成果出来了。

    这一批通过杂交培育的试验田,灵稻的产量足足提升了五成,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推广到全国各地的话,会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成效!

    而且,这个数字还能继续提升,灵稻的种子还能继续被杂交培育,最终的结果,甚至可能翻倍!

    这些老农根本不敢想太高的成效,在他们看来,产量翻倍,就已经是非常恐怖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一批灵稻,多个五成,已经很厉害了。

    随着消息传到了皇宫中。

    苏澈兴奋的站起身,大笑说道:“总算成了!”

    再不成的话,他还以为灵米无法被杂交培育呢,事实证明,还是可以的!

    一旁的朱标看到父皇的神色,顿时意外的问道:“父皇,什么成了?”

    过去的这些日子里,朱标负责修建道路,他做得非常不错,名声遍布全国,受到了无数底层百姓的拥戴,这也让他渐渐找到了自信,变得活泼健康不少,心理压力没那么大了。

    苏澈笑着说道:“农学院拿出了他们的成果,杂交育种成功,灵稻的产量上升了将近五成,这还是初步的成效,接下来还能继续提升!”

    朱标听闻不由得大吃一惊,他并不是一个不知民间疾苦的太子,对于增产五成是什么概念,他还是非常清楚的,这会很大程度改善民生,增强民力!

    大明在国富民强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这是大好事啊!恭贺父皇!”朱标笑着说道。

    “走,一起去农学院的试验田看看!”苏澈笑了笑说。

    “要带上大臣一起吗?”朱标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

    “当然要带上他们!”苏澈点了点头,必须让这些喜欢说风凉话的大臣看看,被他们最看不起的农学院,也拿出了自己的成果!

    “是!!”

    很快,一道命令传了下来,大明的朝廷重臣们迅速汇聚在一起,他们一个个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还未到朝会的日子,最近也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为何突然召集他们?

    到底发生了什么?

    随后这些大臣跟着皇帝的銮驾,来到了应天府中的一处农场,这里是属于农学院的实验田地,四周的农户都被迁走了。

    此刻灵稻成熟,稻田一片金黄,就像是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

    这些灵稻谷每一颗都非常饱满,压得茎秆都弯下了腰。

    大臣们看到这一幕,只觉得心旷神怡,这景色当真不错,令人愉悦。

    那些成熟的灵稻,随微风缓缓摇曳,飘散出醉人的稻香。

    “这些灵稻的长势真好啊!”有大臣忍不住发出了感叹。

    “陛下带我们过来,就是看这些的?”有人反应了过来。

    “这些灵稻的确非同凡响,感觉产量比一般的灵稻要多不少,这么大一片田地,竟都长得这么好,就非常难能可贵了。”

    “这是……天降祥瑞?”

    在古代,祥瑞都是政治中的一部分。

    有时,祥瑞为太平盛世锦上添花,有时则关乎帝王的合法性,有时甚至是王朝的救命稻草。

    祥瑞的政治化起源很早,《淮南子》中就有将黄帝的政绩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的记载。

    西汉时期,董仲舒正式确立了天人感应理论,他认为“天”有意识,可以看到世间一切。

    若君王无道,天降灾异;若君王有德,天降祥瑞以褒奖。

    儒家体系逐渐将其泛道德化,变成了“人在做,天在看”之类的通俗价值观。

    祥瑞还关乎改朝换代的合法性。

    古代王朝更替频繁,天命的呈现方式是“有非力之所能致而自至者”,也就是祥瑞。

    眼前这些灵稻涨势如此厉害,不正是大明祥瑞的证明?!

    就在这个时候,苏澈来到了不远处,他看着这些朝野重臣,笑了笑说道:“今日召集你们,是有一个天大的喜事要和你们分享。”

    “咱开办的农学院,以前被你们诟病不少,说他们并无多少用处,那今天,就把成果放在你们的面前,让你们看看!”

    “郁善安!”

    “臣在!”一个老农官连忙应道。

    “说说你们的成果,让朕听一听,让他们也听一听!”苏澈淡淡说着。

    “臣遵命!”老农官郁善安平时佝偻着的背,此刻都不自觉的挺拔了起来。

    他缓缓转过身,看了一眼满朝公卿,随后认真说道:“臣奉王命,研究杂交培育稻种,基于陛下提供的理论,失败了好几次,终于在几个月前有了成效。”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种子长成了果实。”

    “就是各位眼前看到的这些,这是农学院的最新研究成果!杂交培育灵稻!”

    “我们已经严格计算过了,大概每一亩地,产量都提升了五成,这还是没有特别干预的情况下的产量,后续还能继续优化培育。”

    “最终的优化结果,很有可能提升七八成,甚至一倍!!”

    “只要将这些杂交培育的灵稻种子推广下去,大明必然会更加兴盛!”

    最后,老农官郁善安还不忘做了一个总结:“这些都是在陛下的理论下做出的成果,我们农学院不过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而已!”

    听着郁善安这番话,这些朝廷重臣都惊呆了,一个个全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这老农官。

    竟然不是祥瑞?

    而是人工培育出来的结果?

    甚至能推广到整个天下??

    这农学院,还真给他们做出了成绩!!?

    即便是此前再怎么轻视农学院的大臣,此刻都意识到了他们的功绩,哪怕郁善安都将这功劳推给了陛下,可他们做出这样的成绩,功劳是绝对不会少的。

    一旦将这些杂交培育的稻种推广到全国,灵稻的产量翻个倍?

    这简直不敢想象!

    不少大臣的呼吸都停滞了,心中充满了震撼,被他们视为笑话的应天府农学院,一直以来不知道调侃了多少次,针对性的外号都起了好几个。

    谁能想到,就这样一群泥腿子,竟然还搞出了这么大的功绩!!

    至于那些勋贵,此刻则更加激动了。

    他们戎马一生,打了大半辈子的仗,最是明白粮草的重要性,产量提升接近一倍的稻种,会发生何等的变化?想想就刺激!

    “不用将功劳全部推到咱的身上,你们的付出,咱看在眼里,农学院的功劳,绝不会少半点!”苏澈站起身,大声说着:

    “咱要将你们的功劳,刊登在大明邸报上,让全国上下所有人一起开心!”

    “尔等农官,必然名留青史,为天下农人的榜样!”

    这话一出,那些老农官顿时激动起来,谁能想到,他们竟也有青史留名的机会?这是何等的荣幸!

    而那些大臣们听到这话,则一个个心情十分之复杂。

    青史留名啊!

    这是文人追求的最终目标。

    以前他们最看不起的农官,竟然不知不觉间走到了这一步?

    不少大臣下意识的想说,就他们也配?

    可仔细想想。

    还真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