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资源是有限的
郑氏集团经营着规模如此庞大的海外贸易,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郑成功在永历四年取得郑氏主导地位之后,便在原有的制度上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确立了以“五商十行制度”,“公司制度”,“牌饷制度”为主的贸易经营管理体系。
“五商十行”的贸易体系始创于永历五年,组织形式和运行体制十分隐蔽,直到原本历史上郑成功部将黄梧的叛变,清廷对其都知之甚少。
这也是郑成功让冯澄世离开的原因,在当前的局势下,海外贸易的具体机密容不得半点泄露,这是明郑战胜满清的最大财源。
“五商”包括山、海两路,并称“十行”。山路五商包括金、木、水、火、土,设于内陆杭州及其附近地区,主要职责是收购各地货物,并将其运往厦门;海路五商包括仁、义、礼、智、信,设于厦门,负责将大陆的物资贩运到日国和南洋。
“十行”由郑氏集团的户官郑泰直接掌管,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官商贸易体系,户官下设裕国、利民两个公库,具体负责船本、利息的收缴和各行的出入银两。另有察官负责稽查,各库的收支每日列册报告郑成功,经郑成功阅后标以日期,并盖印,以备核查。
除了山路五商购买货物所需之外,十行商人或其它商人也可以直接从户官郑泰手中或公库中领取资金,采办货物或贩货下海。贸易完成之后以货物或以本息的形式交还资金,资金多则几十万,少则几万。若是经营稳定,每次交易后可以仅付利息而不必偿还本金。
此外,郑氏集团内部还盛行“官商”,资金雄厚的高官大将一般会将资金和自购的商船委托给商人经营,往来贸易。洪旭,郑泰,冯澄世,周全斌等高官大将均有属于自己的船队,其中仅洪旭和郑泰两家掌握的资本便高达数十万两,这也使得他们的利益和郑成功高度绑定。
而郑氏集团中所谓的“公司制度”,便主要发生在“官商”之中,是一种利益最大化,分工明确的贸易方式,主要表现为货主,船员,散客集中出资,利益捆绑,然后按照出资比例分配最终收益。
其中,船主,财副,船员水手既是“公司”的管理者和员工,向货主们领取出海报酬,也是小股东,再加上专业的财务管理和贸易组织,海商海盗的二重性,堪称珍袖版的“东印度公司”。
至于“牌饷”,则是郑芝龙时代便已经创立的一种制度,大船两千一百两,小船五百两,每年要更换一次新牌,其本质上则是海上保护费的一种,持有牌照的海商在免受郑氏集团打击的同时,也受到其保护。
这在明廷形式上依旧实行海禁,同时缺乏海上力量,也根本不打算保护海外侨民,本国商船的时代,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一件坏事。
毕竟,这个时期,东南沿海处于一种十分混乱的局面,除了郑氏,日国,以及其他本土势力以外,还有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的海上力量从事贸易活动,每一家都是亦商亦盗,也都必须依托于强大武装力量的保护。否则,便是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因此,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和贸易的成功,实力强大的郑氏集团便成为了大明海上私商的首选,郑氏的牌照不仅得到了大明,日国等沿海地方官的认同,也得到了荷英葡西等国殖民者的认同。
“关于海关的设置,下官已经按照藩主的要求,初步制定了章程和规划了相关部门的职能,但召集手下各个主管商议具体事宜的时候,有人觉得此事可以稍微延后,下官考虑之后,也觉得对方说得有些道理。”郑泰独自面对郑成功,心中有些紧张,这让他更加不敢说这是他自己的想法了。
“哦,说说看,这是为何?”郑成功身子微微前倾,一时压迫感十足。
郑泰听到郑成功发问,赶紧收敛心神,继续弓腰,拱手抱拳道:
“一来是当前浙闽江南,甚至是广东等地出海的私商都在五商的掌控之内,若是设置海关,五商也需调整,但出海的商人和货物却没有太多增加,而且货物交接的流程还变得繁琐了。如果等到将来克复潮惠,泉兴等商贸重地之后再设置,应该会更合适。
二来则是筹办海关需要水师协助,相关部门的设置其实还是现在各部改头换面而已,只是现今各行各部事务繁杂,人手紧缺,仓皇改革,需要从中抽调人手,恐怕最终会影响到和日国,南洋的贸易。
不过,下官觉得,藩主既然要设置海关,必有我等微小所不知的高瞻远瞩,海关也必然是大势所趋,便如同五商一般,乃是开天辟地,前无古人之举。”
“那你觉得呢?”郑成功微微挑眉,他必须改变这种手下不敢说话的局面,特别是郑泰这样的亲族和能人。
郑成功自然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只不过碍于原主强势骄傲又锱铢必较的性格,不敢直言罢了。毕竟,直言的后果,施琅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而郑泰的这些话也确实有道理,以明郑当前的实力和控制的区域,设置海关真的有些多此一举了,最多就是能约束到漳南六县,所带来的收益可能无法覆盖由此造成了其他损失。郑成功有些地方终究还是太急了。
“下官觉得......”郑泰不敢抬头看郑成功,脑子飞快运转,想着最合适的说辞,否决郑成功的想法他还是不敢的。
“下官觉得应该设置海关,不过因为当前以潮惠之战事为最重,粮饷军需耗费繁多,各处都忙得不可开交,可以先在月港设置,以少数人尝试管理,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错,到了全面推广的之时,就能确保运行无阻了。”
“嗯,如此甚好!”郑成功听罢,当即点了点头。
这倒是最合适不过的做法。虽然说海关在做的事情郑泰下属的各部门和水师后军也在做,但性质还是有区别的,这是明郑从地方一霸蜕变成国家暴力机构的关键一步,也是郑成功将民政和郑家私产逐步区分开的关键一步。
“而且,若是要设置海关管理四海之商民,也需向陛下请旨,方能名正言顺,否则可能会影响到藩主的清誉。”郑泰得到郑成功的肯定之后,又继续说道。
名声确实是郑成功十分在乎的,这一点敏感度,待在对方身边那么久,郑泰还是清楚的。
“郑泰,你考虑得很周到,海关的事情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尽快拟一份规划给本藩就好。”郑成功又点了点头,郑泰作为海上贸易的负责人,具体的工作不止这些。
“还有在两个公库之外,筹建钱庄,发行复国债券,以及在九龙江沿岸寻找土地设置民用工坊的事情,若是一时忙不开,那便也拖一拖,这些事情都出不得疏漏。只是要尽快按照你的设想交一份规划给本藩。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粤东的战事,各部门不宜临阵大改,等这次西征潮惠功成,又打退了泉州的清军之后,贸易,钱庄,工坊这些事务都需要设置几個相互独立,又同时隶属于一部的机构,由你亲自统领。”
郑泰参与海上贸易多年,郑成功说的这些他基本上都能理解,毕竟,钱庄,股东,海关等制度,许多都能从海贸体系中寻到踪迹。
至于那些改革,虽然他还有些怀疑,但依旧相信郑成功的方向是绝对没错的,只是有客观的困难,他一时无法解决。
毕竟,改革是要钱的,多出来那么多机构,增加那么多官员胥吏,也是要发饷的,洪旭和卢若腾那边还天天哭穷,缴获的银子已经让他们花的差不多了。
只能说,郑军内部的各部门之间,也是有矛盾的,郑泰就不想要屯田和道路水利建设等事务花太多钱,不然他的海贸就得压缩投入了。而洪旭和卢若腾则需要足够的钱来完成建设,没有钱就没有政绩。
但资源是有限的,这是所有矛盾的根源。如果不能抓住主要矛盾,合理分配,便不能越花越多。
“藩主英明,如此一来,下官也能从容一些。现在洪旭和卢若腾花钱如流水,天天催着下官准备好大军开拔的钱粮,可钱货周转哪里有那么快,下官只能和手下人勒紧裤腰带,勉力维持,为此还延缓了山海五商的货款,左腾右挪凑出了十几万两的银钱。”郑泰抓住机会,就赶紧诉苦道:
“但也就只能如此了,若是将公库里的钱都拨给他们了,第二年的货物采购便会受影响,恐怕就会出现一年前海贸收入锐减的情况。这个时候下官和手下人紧裤腰带省下的那点银子,就是杯水车薪了。”
“漳州反攻战”打响之后,郑军虽然连战连胜,但是开支也愈来愈大,从前期的准备到中途攻势扩大后追加的投入,直接导致了永历五年,六年两年的郑氏主导下的对日贸易额由永历四年的一百六十多万两以上下降到了一百万和一百二十余万两。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绝对是没有一点夸张的,好在因为郑成功的到来,“东山大战”最后赢了,不然明郑的损失还将更大。
但漳南六县缴获的物资银两,也不过是能让数万水陆大军安然度过这个冬天而已,民政各部和军队后面战争所需,还是需要郑泰管理的两个公库来供应。
“洪旭和卢若腾那边,本藩会去和他们说的,但军队是咱们的根基,现在突然增加了上万野战人马,还有农兵,确实会比较吃力,但只要打下潮惠,至少粮饷便暂时不会缺了。”
郑成功知道郑泰的心思,对方主管贸易,自然希望自己账上能多留下些钱,有钱才能恢复永历四年的贸易规模,也才能拥有更多话语权。
“藩主说的是,下官一定再挤一挤,大不了就把一些老客户的货款收回来顶一下,那一块也有三四十万两,足够大军西征所需了。”郑泰当即皱眉道,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
“也还不到那个程度,主要是前期为打造兵甲装备,建造营房工坊购买了大量的原料,又筹备了大军的粮草,以及大胜封赏所需的十数万两银钱,银钱花费的数额才会如此庞大,到了后面大军开拔,再发一次开拔赏钱便差不多了。”
郑成功说着,忽然站了起来,走近郑泰道:“这段时间兄长也辛苦了,既要勒紧裤腰带供应大军,还要处理和红夷的诸多纠纷,若是人手不够,一定要和本藩说,本藩从其他地方给你调派。”
“为藩主办事,为天下百姓办事,那是下官的荣幸,不敢言苦。便是再苦一苦,下官也心甘情愿。”郑泰对于郑成功的动作有些吃惊,心中顿时便产生了不好的预感,甚至是生出了莫名的警觉。
“不可,若是累倒了兄长,便如同断了本藩一臂,本藩到时便只能追悔莫及了。”郑成功微微一笑,但却让人看得胆寒:
“中左所的造船厂,今后就交给洪旭来负责吧,他在民政上有卢若腾协助,反而没有那么劳累。这样兄长也不至于如此辛苦,也才能好好查清各处的账款,免得什么地方出了差池。”
“啊......是,藩主如此安排,正是救了下官的急。”郑泰微微一怔,又赶紧应道,生怕表现出一点不自然,他已经小心翼翼一个晚上了。
他知道郑成功这是要分他的权,同时也是警告。造船可是肥差,如今原料采购,人工调派和资金都掌握在他的手里,每年有近万两银子的回扣可吃。
郑泰和洪旭不同,他的资本积累相当一部分来自监守自盗,在原本历史上,郑成功北伐失败后,对明郑前途感到失望的郑泰直接将自己名下的三十万两白银汇到了日国,以防万一。
当然,这个人是极有能力的,郑成功想要重新培养一个这样的人,并不容易,只能通过完善制度来制约对方,但之后此人若还是死不悔改,他也会亲自处理。
其实,现在漳南各县在洪旭和卢若腾的领导下,建设的效率固然很高,但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贪腐,尽管明郑内部的监察体系已经很完善了。
郑成功当然想要铲除和杜绝贪腐,但根本做不到,特别是体系外的腐蚀。供货商通过某些渠道送外宅送小妾给各个部门的主管,这样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并不容易查到。
“五商十行”的贸易体系始创于永历五年,组织形式和运行体制十分隐蔽,直到原本历史上郑成功部将黄梧的叛变,清廷对其都知之甚少。
这也是郑成功让冯澄世离开的原因,在当前的局势下,海外贸易的具体机密容不得半点泄露,这是明郑战胜满清的最大财源。
“五商”包括山、海两路,并称“十行”。山路五商包括金、木、水、火、土,设于内陆杭州及其附近地区,主要职责是收购各地货物,并将其运往厦门;海路五商包括仁、义、礼、智、信,设于厦门,负责将大陆的物资贩运到日国和南洋。
“十行”由郑氏集团的户官郑泰直接掌管,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官商贸易体系,户官下设裕国、利民两个公库,具体负责船本、利息的收缴和各行的出入银两。另有察官负责稽查,各库的收支每日列册报告郑成功,经郑成功阅后标以日期,并盖印,以备核查。
除了山路五商购买货物所需之外,十行商人或其它商人也可以直接从户官郑泰手中或公库中领取资金,采办货物或贩货下海。贸易完成之后以货物或以本息的形式交还资金,资金多则几十万,少则几万。若是经营稳定,每次交易后可以仅付利息而不必偿还本金。
此外,郑氏集团内部还盛行“官商”,资金雄厚的高官大将一般会将资金和自购的商船委托给商人经营,往来贸易。洪旭,郑泰,冯澄世,周全斌等高官大将均有属于自己的船队,其中仅洪旭和郑泰两家掌握的资本便高达数十万两,这也使得他们的利益和郑成功高度绑定。
而郑氏集团中所谓的“公司制度”,便主要发生在“官商”之中,是一种利益最大化,分工明确的贸易方式,主要表现为货主,船员,散客集中出资,利益捆绑,然后按照出资比例分配最终收益。
其中,船主,财副,船员水手既是“公司”的管理者和员工,向货主们领取出海报酬,也是小股东,再加上专业的财务管理和贸易组织,海商海盗的二重性,堪称珍袖版的“东印度公司”。
至于“牌饷”,则是郑芝龙时代便已经创立的一种制度,大船两千一百两,小船五百两,每年要更换一次新牌,其本质上则是海上保护费的一种,持有牌照的海商在免受郑氏集团打击的同时,也受到其保护。
这在明廷形式上依旧实行海禁,同时缺乏海上力量,也根本不打算保护海外侨民,本国商船的时代,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一件坏事。
毕竟,这个时期,东南沿海处于一种十分混乱的局面,除了郑氏,日国,以及其他本土势力以外,还有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的海上力量从事贸易活动,每一家都是亦商亦盗,也都必须依托于强大武装力量的保护。否则,便是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因此,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和贸易的成功,实力强大的郑氏集团便成为了大明海上私商的首选,郑氏的牌照不仅得到了大明,日国等沿海地方官的认同,也得到了荷英葡西等国殖民者的认同。
“关于海关的设置,下官已经按照藩主的要求,初步制定了章程和规划了相关部门的职能,但召集手下各个主管商议具体事宜的时候,有人觉得此事可以稍微延后,下官考虑之后,也觉得对方说得有些道理。”郑泰独自面对郑成功,心中有些紧张,这让他更加不敢说这是他自己的想法了。
“哦,说说看,这是为何?”郑成功身子微微前倾,一时压迫感十足。
郑泰听到郑成功发问,赶紧收敛心神,继续弓腰,拱手抱拳道:
“一来是当前浙闽江南,甚至是广东等地出海的私商都在五商的掌控之内,若是设置海关,五商也需调整,但出海的商人和货物却没有太多增加,而且货物交接的流程还变得繁琐了。如果等到将来克复潮惠,泉兴等商贸重地之后再设置,应该会更合适。
二来则是筹办海关需要水师协助,相关部门的设置其实还是现在各部改头换面而已,只是现今各行各部事务繁杂,人手紧缺,仓皇改革,需要从中抽调人手,恐怕最终会影响到和日国,南洋的贸易。
不过,下官觉得,藩主既然要设置海关,必有我等微小所不知的高瞻远瞩,海关也必然是大势所趋,便如同五商一般,乃是开天辟地,前无古人之举。”
“那你觉得呢?”郑成功微微挑眉,他必须改变这种手下不敢说话的局面,特别是郑泰这样的亲族和能人。
郑成功自然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只不过碍于原主强势骄傲又锱铢必较的性格,不敢直言罢了。毕竟,直言的后果,施琅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而郑泰的这些话也确实有道理,以明郑当前的实力和控制的区域,设置海关真的有些多此一举了,最多就是能约束到漳南六县,所带来的收益可能无法覆盖由此造成了其他损失。郑成功有些地方终究还是太急了。
“下官觉得......”郑泰不敢抬头看郑成功,脑子飞快运转,想着最合适的说辞,否决郑成功的想法他还是不敢的。
“下官觉得应该设置海关,不过因为当前以潮惠之战事为最重,粮饷军需耗费繁多,各处都忙得不可开交,可以先在月港设置,以少数人尝试管理,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错,到了全面推广的之时,就能确保运行无阻了。”
“嗯,如此甚好!”郑成功听罢,当即点了点头。
这倒是最合适不过的做法。虽然说海关在做的事情郑泰下属的各部门和水师后军也在做,但性质还是有区别的,这是明郑从地方一霸蜕变成国家暴力机构的关键一步,也是郑成功将民政和郑家私产逐步区分开的关键一步。
“而且,若是要设置海关管理四海之商民,也需向陛下请旨,方能名正言顺,否则可能会影响到藩主的清誉。”郑泰得到郑成功的肯定之后,又继续说道。
名声确实是郑成功十分在乎的,这一点敏感度,待在对方身边那么久,郑泰还是清楚的。
“郑泰,你考虑得很周到,海关的事情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尽快拟一份规划给本藩就好。”郑成功又点了点头,郑泰作为海上贸易的负责人,具体的工作不止这些。
“还有在两个公库之外,筹建钱庄,发行复国债券,以及在九龙江沿岸寻找土地设置民用工坊的事情,若是一时忙不开,那便也拖一拖,这些事情都出不得疏漏。只是要尽快按照你的设想交一份规划给本藩。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粤东的战事,各部门不宜临阵大改,等这次西征潮惠功成,又打退了泉州的清军之后,贸易,钱庄,工坊这些事务都需要设置几個相互独立,又同时隶属于一部的机构,由你亲自统领。”
郑泰参与海上贸易多年,郑成功说的这些他基本上都能理解,毕竟,钱庄,股东,海关等制度,许多都能从海贸体系中寻到踪迹。
至于那些改革,虽然他还有些怀疑,但依旧相信郑成功的方向是绝对没错的,只是有客观的困难,他一时无法解决。
毕竟,改革是要钱的,多出来那么多机构,增加那么多官员胥吏,也是要发饷的,洪旭和卢若腾那边还天天哭穷,缴获的银子已经让他们花的差不多了。
只能说,郑军内部的各部门之间,也是有矛盾的,郑泰就不想要屯田和道路水利建设等事务花太多钱,不然他的海贸就得压缩投入了。而洪旭和卢若腾则需要足够的钱来完成建设,没有钱就没有政绩。
但资源是有限的,这是所有矛盾的根源。如果不能抓住主要矛盾,合理分配,便不能越花越多。
“藩主英明,如此一来,下官也能从容一些。现在洪旭和卢若腾花钱如流水,天天催着下官准备好大军开拔的钱粮,可钱货周转哪里有那么快,下官只能和手下人勒紧裤腰带,勉力维持,为此还延缓了山海五商的货款,左腾右挪凑出了十几万两的银钱。”郑泰抓住机会,就赶紧诉苦道:
“但也就只能如此了,若是将公库里的钱都拨给他们了,第二年的货物采购便会受影响,恐怕就会出现一年前海贸收入锐减的情况。这个时候下官和手下人紧裤腰带省下的那点银子,就是杯水车薪了。”
“漳州反攻战”打响之后,郑军虽然连战连胜,但是开支也愈来愈大,从前期的准备到中途攻势扩大后追加的投入,直接导致了永历五年,六年两年的郑氏主导下的对日贸易额由永历四年的一百六十多万两以上下降到了一百万和一百二十余万两。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绝对是没有一点夸张的,好在因为郑成功的到来,“东山大战”最后赢了,不然明郑的损失还将更大。
但漳南六县缴获的物资银两,也不过是能让数万水陆大军安然度过这个冬天而已,民政各部和军队后面战争所需,还是需要郑泰管理的两个公库来供应。
“洪旭和卢若腾那边,本藩会去和他们说的,但军队是咱们的根基,现在突然增加了上万野战人马,还有农兵,确实会比较吃力,但只要打下潮惠,至少粮饷便暂时不会缺了。”
郑成功知道郑泰的心思,对方主管贸易,自然希望自己账上能多留下些钱,有钱才能恢复永历四年的贸易规模,也才能拥有更多话语权。
“藩主说的是,下官一定再挤一挤,大不了就把一些老客户的货款收回来顶一下,那一块也有三四十万两,足够大军西征所需了。”郑泰当即皱眉道,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
“也还不到那个程度,主要是前期为打造兵甲装备,建造营房工坊购买了大量的原料,又筹备了大军的粮草,以及大胜封赏所需的十数万两银钱,银钱花费的数额才会如此庞大,到了后面大军开拔,再发一次开拔赏钱便差不多了。”
郑成功说着,忽然站了起来,走近郑泰道:“这段时间兄长也辛苦了,既要勒紧裤腰带供应大军,还要处理和红夷的诸多纠纷,若是人手不够,一定要和本藩说,本藩从其他地方给你调派。”
“为藩主办事,为天下百姓办事,那是下官的荣幸,不敢言苦。便是再苦一苦,下官也心甘情愿。”郑泰对于郑成功的动作有些吃惊,心中顿时便产生了不好的预感,甚至是生出了莫名的警觉。
“不可,若是累倒了兄长,便如同断了本藩一臂,本藩到时便只能追悔莫及了。”郑成功微微一笑,但却让人看得胆寒:
“中左所的造船厂,今后就交给洪旭来负责吧,他在民政上有卢若腾协助,反而没有那么劳累。这样兄长也不至于如此辛苦,也才能好好查清各处的账款,免得什么地方出了差池。”
“啊......是,藩主如此安排,正是救了下官的急。”郑泰微微一怔,又赶紧应道,生怕表现出一点不自然,他已经小心翼翼一个晚上了。
他知道郑成功这是要分他的权,同时也是警告。造船可是肥差,如今原料采购,人工调派和资金都掌握在他的手里,每年有近万两银子的回扣可吃。
郑泰和洪旭不同,他的资本积累相当一部分来自监守自盗,在原本历史上,郑成功北伐失败后,对明郑前途感到失望的郑泰直接将自己名下的三十万两白银汇到了日国,以防万一。
当然,这个人是极有能力的,郑成功想要重新培养一个这样的人,并不容易,只能通过完善制度来制约对方,但之后此人若还是死不悔改,他也会亲自处理。
其实,现在漳南各县在洪旭和卢若腾的领导下,建设的效率固然很高,但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贪腐,尽管明郑内部的监察体系已经很完善了。
郑成功当然想要铲除和杜绝贪腐,但根本做不到,特别是体系外的腐蚀。供货商通过某些渠道送外宅送小妾给各个部门的主管,这样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并不容易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