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太原王恪
【话说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时建宁二年起,至光和元年,天下灾祸横行,种种不祥,非止一端,黎民百姓,各自挣扎,进而酿成了人相食之惨剧。】
【然,天子无德昏庸,依旧信重阉竖,后更有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
【天子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故而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
【张角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
【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
【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
【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
【之后,因教中有人赴省中告变,天子才知张角有谋逆之心,故而派大将军何进调兵擒拿,得知事露,张角只得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四方百姓,尽皆响应,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
【大将军何进闻知,急忙奏请天子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殊不知,此诏行至豫州境内,却引出一位英雄。】
【且说豫州刺史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世仕州郡为冠盖。】
【其时,允初任刺史,便遇黄巾贼起。乃辟荀爽、孔融等为从事,上除禁党,下讨黄巾别帅,然贼势甚众,不可抵挡,允即召集众人,商议此事。】
【颍川名仕荀爽曰:“目下豫州周围并无贼寇,然河南境内却有盗贼蜂起,虽有天子兵马威临,而吾等该如何自处?”】
【王允曰:“蛾贼渠帅波才、彭脱肆虐,造乱地方,为祸百姓,吾身为一方牧守,理应匡正除贼,可城内兵马稀少,又如何定策呢?”】
【北海名仕孔融听罢,当即起身言道:“子师公,融有一计,可御城外贼军!”】
【王允闻言,悦色道:“文举有计,但讲无妨!”】
【孔融正色曰:“豫州城内尚有粮草,吾等兵马亦可自足,当固守城池,以待朝廷来援,若朝廷兵至,则城池之围可解也!”】
【王允踌躇不定,谓孔融道:“若贼军以百姓附城,何如?”】
【孔融对曰:“若贼军藏于百姓之内,趁乱攻城,又当如何?”】
【王允与荀爽闻言,皆面面相觑,毫无对策。】
【然而就在此时,突听得厅门外有人一声大喝:“天下百姓皆为汉室百姓,岂能就城内而忘城外乎?”言未毕,一道人影昂首挺胸,快步行来。】
【但见他身长八尺,彪腹狼腰,生得神眉凤目,面如紫玉,穿白袍,系角带,戴纱帽,着乌靴,左手按剑,已然行至厅中。】
【此人乃太原祁县人,姓王名恪,字彦忠。为太原王氏嫡派,其父王烈,曾为将军,乃是王允之弟也。】
【恪幼时,好游侠,喜击剑,善弓马,精骑射,尝师从王越,又从军塞北,征战多年,颇有建树。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官,随侍其叔允之左右。】
【其时,郡人有路佛者,少无名行,却得太原郡守王球召以补吏,允怒,犯颜固争,王球愤懑,收允欲杀之。】
【刺史邓盛闻知此事,急报于王恪知晓,又辟允为别驾从事。恪当即提剑在手,径往太守府邸,直闯入堂,见路佛而杀之,王球惊骇,瑟瑟不敢言,允终得解脱。恪亦由是知名,而路佛以之为笑谈者也。】
【至中平元年,王允拜豫州刺史,特命恪为别部司马,随侍在侧,听候调用。因此,其人才在此处现身。】
【当下。王恪进来,团团四方行礼,朗声道:“豫州贼势甚众,然左中郎将皇甫公、右中郎将朱公等朝廷兵马不日将至,若吾等再据城自守,岂不令人耻笑乎?”】
【王允道:“彦忠言之有理,然城内兵马不及五千,又该如何迎敌呢?”】
【王恪对曰:“兵马不足,亦可自招,若是胆气不足,纵然麾下千军万马,又有何用?”说罢,睥睨荀爽、孔融,冷笑不语。】
【王允闻言,终究下定决心,对王恪道:“彦忠勤心为国,乃天下干梁,可城中兵马只得五千……彦忠若要招兵,吾只能调拨一千兵马与汝。”】
【王恪笑曰:“便是一千兵马,亦能与朝廷合兵破贼也!”说罢,遂接过王允手中军令,告辞离去。】
【行至刺史府外。】
【王恪唤来麾下亲兵,与他一同来到城内校场,清点挑选合用兵马。】
【五千兵马集结,听闻是王恪带队,更是出城攻打黄巾贼,一个个欣喜踊跃,纷纷报名。】
【王恪见状大喜,一面选拔营中军士,一面招募四方游侠,又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
【一日,有一个豫州沛国人,姓史名涣,字公刘,来投王恪。恪见其弓马熟娴,武艺精通,不觉大喜,遂留为帐前吏听用。】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时建宁二年起,至光和元年,天下灾祸横行,种种不祥,非止一端,黎民百姓,各自挣扎,进而酿成了人相食之惨剧。】
【然,天子无德昏庸,依旧信重阉竖,后更有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
【天子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故而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
【张角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
【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
【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
【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
【之后,因教中有人赴省中告变,天子才知张角有谋逆之心,故而派大将军何进调兵擒拿,得知事露,张角只得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四方百姓,尽皆响应,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
【大将军何进闻知,急忙奏请天子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殊不知,此诏行至豫州境内,却引出一位英雄。】
【且说豫州刺史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世仕州郡为冠盖。】
【其时,允初任刺史,便遇黄巾贼起。乃辟荀爽、孔融等为从事,上除禁党,下讨黄巾别帅,然贼势甚众,不可抵挡,允即召集众人,商议此事。】
【颍川名仕荀爽曰:“目下豫州周围并无贼寇,然河南境内却有盗贼蜂起,虽有天子兵马威临,而吾等该如何自处?”】
【王允曰:“蛾贼渠帅波才、彭脱肆虐,造乱地方,为祸百姓,吾身为一方牧守,理应匡正除贼,可城内兵马稀少,又如何定策呢?”】
【北海名仕孔融听罢,当即起身言道:“子师公,融有一计,可御城外贼军!”】
【王允闻言,悦色道:“文举有计,但讲无妨!”】
【孔融正色曰:“豫州城内尚有粮草,吾等兵马亦可自足,当固守城池,以待朝廷来援,若朝廷兵至,则城池之围可解也!”】
【王允踌躇不定,谓孔融道:“若贼军以百姓附城,何如?”】
【孔融对曰:“若贼军藏于百姓之内,趁乱攻城,又当如何?”】
【王允与荀爽闻言,皆面面相觑,毫无对策。】
【然而就在此时,突听得厅门外有人一声大喝:“天下百姓皆为汉室百姓,岂能就城内而忘城外乎?”言未毕,一道人影昂首挺胸,快步行来。】
【但见他身长八尺,彪腹狼腰,生得神眉凤目,面如紫玉,穿白袍,系角带,戴纱帽,着乌靴,左手按剑,已然行至厅中。】
【此人乃太原祁县人,姓王名恪,字彦忠。为太原王氏嫡派,其父王烈,曾为将军,乃是王允之弟也。】
【恪幼时,好游侠,喜击剑,善弓马,精骑射,尝师从王越,又从军塞北,征战多年,颇有建树。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官,随侍其叔允之左右。】
【其时,郡人有路佛者,少无名行,却得太原郡守王球召以补吏,允怒,犯颜固争,王球愤懑,收允欲杀之。】
【刺史邓盛闻知此事,急报于王恪知晓,又辟允为别驾从事。恪当即提剑在手,径往太守府邸,直闯入堂,见路佛而杀之,王球惊骇,瑟瑟不敢言,允终得解脱。恪亦由是知名,而路佛以之为笑谈者也。】
【至中平元年,王允拜豫州刺史,特命恪为别部司马,随侍在侧,听候调用。因此,其人才在此处现身。】
【当下。王恪进来,团团四方行礼,朗声道:“豫州贼势甚众,然左中郎将皇甫公、右中郎将朱公等朝廷兵马不日将至,若吾等再据城自守,岂不令人耻笑乎?”】
【王允道:“彦忠言之有理,然城内兵马不及五千,又该如何迎敌呢?”】
【王恪对曰:“兵马不足,亦可自招,若是胆气不足,纵然麾下千军万马,又有何用?”说罢,睥睨荀爽、孔融,冷笑不语。】
【王允闻言,终究下定决心,对王恪道:“彦忠勤心为国,乃天下干梁,可城中兵马只得五千……彦忠若要招兵,吾只能调拨一千兵马与汝。”】
【王恪笑曰:“便是一千兵马,亦能与朝廷合兵破贼也!”说罢,遂接过王允手中军令,告辞离去。】
【行至刺史府外。】
【王恪唤来麾下亲兵,与他一同来到城内校场,清点挑选合用兵马。】
【五千兵马集结,听闻是王恪带队,更是出城攻打黄巾贼,一个个欣喜踊跃,纷纷报名。】
【王恪见状大喜,一面选拔营中军士,一面招募四方游侠,又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
【一日,有一个豫州沛国人,姓史名涣,字公刘,来投王恪。恪见其弓马熟娴,武艺精通,不觉大喜,遂留为帐前吏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