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多好的田,可惜变荒地了
李俭恼怒起来,不仅学生要批评,导师也骂,两位德高望重的教授都没放过,在车上就批评完了。
好在两位教授也不是气性大的主,听李俭批评,虽然语气很冲,但说的事情实打实,都愿听批评,转头将自己组里的老师学生都训了一顿,让他们着手准备,不论学生老师,挑战斗力强的出来,护卫车队。
老师学生们连连称是,批评过后,有闲的人们聚在一起讨论,只是不敢带上李俭和教授。讨论了十几分钟,只讨论出一个结果:要想组织成体系的护车队伍,现有的车队分配肯定是不行了,得找个地方歇歇脚,让车队停上一停,才能再做打算。
李俭倒也没打算让他们立刻变出一支护车队伍,既然愿意组织,就由得他们,中间过渡时间便自己一肩挑了——反正先前实质上也是这般过来。
既然决定歇脚,众人又对着行程地图一阵比划,觉得马上就要到站的中州聚居区确实是一个好去处,适合歇脚——就是时间尴尬了点,从现在开始一路不停地开,大概要到午夜时分才能到中州。
按照生活习惯,有几位老师到点都该睡觉了。只是李俭前头刚批评完,这时候再睡觉,就算合理,面子上也过不去。众人干脆僵挺着,只等车队到了中州再歇息。
李俭哪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只知道自己要在路途中防备妖兽袭击,便打起精神,看着车窗外的世界,将妖兽侵害的风险拦在可控范围外。
……
车队行到中州,虽然已经天黑入夜,但广袤的平原在远处聚居区的灯光映照下,依旧显得十分醉人。
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地区,古往今来,但凡是要进行农业活动,中原地区优良的水热地形等条件,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当然,天底下还有比中原更风水宝地的农业地区,但在华夏长久拥有的土地中,中原永远是天字第一号的农业好地,除非这里被打烂了,不然没有别的地方敢称自己是天府之国。
当年季汉地处川蜀,虽称天府之国,但若不是中原战乱频仍,十室九空,也不敢用这名头往自己头上套。往后到衣冠南渡,数百年时间开发长江流域,才得以将云梦泽变作良田……而那又因为黄河流域的种种,才使得长江中下游平原得以在日后成为又一粮食供天下的宝地。
即使不在日光下,凭着聚居区的灯光,李俭依旧能感受到,中州地界,曾经能有多富庶。
妈的,好多田啊,好多好平好平的田啊,连一点丘陵起伏都看不到的田啊……
李俭连牙都快要咬碎了,不因为别的,只因为灵气复苏后,人类竟然撤出了这样好的田地,让它们又变成了荒地,长出杂草、灌木,甚至是乔木……
这样好的田地,他在吴会省压根见不到。灵气复苏前的吴会省,要在丘陵与丘陵之间寻找平原,在俗称“水网密布”的河道之间开辟水田,要在山丘上开辟梯田。哪儿会有这么平坦的地块,甚至在出了中州聚居区后,看起来一望无际?
过去李俭来来往往,有时也曾到中州,但那不是飞来飞去,便是“跃来跃去”,速度奇快无比,从不像今天这样,坐着车慢悠悠地看中州地界。今天看了,就算只能看到黑压压的一片荒地在远处灯光下有一出没一出的反光,都觉得震撼。
偌大的平原,一路行来,除了几处武装农场还在运营,九成以上的土地竟然全在抛荒,成了妖兽们活跃的天堂。
车队开到中州聚居区前,确实是午夜时分。中州卫戍部队与车队联络,确认身份后询问需要,得知车队需要入住,便给车队安排住处。
众人进了中州聚居区,也不管安排的住处是好是孬,各自分配完,纷纷睡去。
……
第二日起床,李俭被学生们劝着去吃早饭,让他稍等片刻再回车队。
李俭不知道他们动的是什么心思,不过这里已经是聚居区内,安全方面不会有问题,就自己在招待所用过早餐,想想闲得没事干,就去聚居区内闲逛。
中州聚居区与钱安聚居区风貌自然不同。李俭走进街市,虽说高密度聚居区的建筑模式大同小异,但中州的建筑在细微处更有特色。
李俭不是本地人,他总觉得眼前的建筑有点奇怪,但总说不上来。绕着人家的居民楼转了几圈,李俭才反应过来——这地方的民用建筑,好像没有逃生梯。
逃生梯本不是华夏居民楼常备的东西,严格来说,为了消防安全,逃生梯该有。但这问题大家心知肚明,地方就那么大,建筑就那么点,与其在建筑外做疏散楼梯,倒不如将楼内楼梯称作疏散楼梯。别管这玩意真起火了能不能疏散,就说有没有吧!
严格按照要求,完完全全为了消防安全而专设的疏散楼梯,居民楼里可不常见。
灵气复苏后,由于居民区的建筑物都变成了十分宽大体胖的盒子楼,一栋里能住几百户人家,疏散楼梯的重要性才终于让它成了居民楼常见的东西。
说句难听点的,像过去的楼房,一栋里头住十户人家的,有楼梯能走就不错了。如果火势真起来了,“顶多也就烧死几户”——这是很严酷的事情,这样说只是为了和其他情况对比,并非真觉得这样没事——但要是一栋里住几百户人家,只有平时给他们上下用的楼梯,而没有额外设置专用的疏散楼梯,就等着出安全事故后责任人跳楼吧。
当然,前头那位也可以跳。
不过李俭绕着居民楼转了几圈,都没见到同样身宽体胖的楼房有外置疏散楼梯,也没看见内部有特殊楼梯的影子,啧啧称奇。
咋了,中州聚居区这是玩特殊化?一栋楼住几千人的地方都不打算设置疏散楼梯吗?
正当李俭打算进一步研究中州聚居区楼房的特色时,几个学生找了过来,只说是车队准备好了,就差他一个,可以上路了。
李俭看了看和自己年龄仿佛的学生,满头问号。
现在说话都不避讳了吗,上路这话说着没什么问题,但听起来也忒怪了。
对中州居民楼的研究只能搁置一边,李俭跟着学生回到招待所,又在停车场里上了车,才知道他们把自己劝出门溜溜后都做了什么。
首先是车辆人员的再分配。两辆特种车辆是肯定不能多载人的,这个没法说。物资车本也不适合多载人,但稍微挤挤,每辆车也能坐三四个人,就算是在轮换司机外多添了一两人,充当护车人员。
剩下四辆客车算是护车人员分配的大头。原本的安排是导师们一辆车,其他学生占三辆。这在一般时候还好说,但既然要安排人员护车,就要按照战斗力分配。重新分配后,两位大导自然没人会安排他们做战斗人员,只是将小导和学生们打散了分在四辆车上,抽战斗力比较强的,每车各准备七到十人,充当护车人员。
这样一分,战斗力量在车辆间又不均衡了。不过这倒是好办,两个实验大组商量了一下,载有李俭的客车走最前面,充当“破风”,后头隔三辆或两辆车再排一辆客车,就算是将战斗人员尽可能地覆盖车队。
李俭上了车,知道这样安排,没说什么,只是在车头位置坐下。
严格来说,这样的车队防卫体系并不算出彩,也不算差,挺平庸的做法。将自己当做战力保底放最前面,降低前进方向的妖兽威胁,除了有点拿自己当“耗材”的意思,没什么不妥。
倒不如说,在这大家都要为车队安全出一把力的时候,只要能适当地“使用”自己,就算是好事。
司机小心翼翼地看了眼坐在旁边的李俭,没看出他有什么表示反对的意思,才轻轻踩动油门,开出招待所停车场,向聚居区西边出发。
出了中州聚居区,昨日午夜看见的大片平原此时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下,李俭确认了,那些上好的良田,真的成了灌木丛的家园。
这里的气候条件比庐州要稍差一些,但中原的自然环境为灌木生长补足了残缺的短板。杂草混合着灌木丛,在初春的平原中组合成了一头黄绿色的怪物,枯黄的部分开春不见得会有生机,但其中冒出的绿芽已经足够说明,这片平原之后会是谁家的天下。
和杂草加灌木的组合比起来,乔木的“动作”要显得更慢。隐隐可见过去用来划分不同人家田地边界的树,晓是自灵气复苏已经过去数年,也只不过让自身更大了些,却不见有新生树木向旧时田地侵袭,全让杂草和灌木占了去。
车队碾过土路,看向过往良田,一个晃神,都觉得自己像是开在杂草的海洋里,眼前这条不见一丝绿的浑黄土路,倒像是有先知在绿色海洋中开出一条道。
好在两位教授也不是气性大的主,听李俭批评,虽然语气很冲,但说的事情实打实,都愿听批评,转头将自己组里的老师学生都训了一顿,让他们着手准备,不论学生老师,挑战斗力强的出来,护卫车队。
老师学生们连连称是,批评过后,有闲的人们聚在一起讨论,只是不敢带上李俭和教授。讨论了十几分钟,只讨论出一个结果:要想组织成体系的护车队伍,现有的车队分配肯定是不行了,得找个地方歇歇脚,让车队停上一停,才能再做打算。
李俭倒也没打算让他们立刻变出一支护车队伍,既然愿意组织,就由得他们,中间过渡时间便自己一肩挑了——反正先前实质上也是这般过来。
既然决定歇脚,众人又对着行程地图一阵比划,觉得马上就要到站的中州聚居区确实是一个好去处,适合歇脚——就是时间尴尬了点,从现在开始一路不停地开,大概要到午夜时分才能到中州。
按照生活习惯,有几位老师到点都该睡觉了。只是李俭前头刚批评完,这时候再睡觉,就算合理,面子上也过不去。众人干脆僵挺着,只等车队到了中州再歇息。
李俭哪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只知道自己要在路途中防备妖兽袭击,便打起精神,看着车窗外的世界,将妖兽侵害的风险拦在可控范围外。
……
车队行到中州,虽然已经天黑入夜,但广袤的平原在远处聚居区的灯光映照下,依旧显得十分醉人。
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地区,古往今来,但凡是要进行农业活动,中原地区优良的水热地形等条件,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当然,天底下还有比中原更风水宝地的农业地区,但在华夏长久拥有的土地中,中原永远是天字第一号的农业好地,除非这里被打烂了,不然没有别的地方敢称自己是天府之国。
当年季汉地处川蜀,虽称天府之国,但若不是中原战乱频仍,十室九空,也不敢用这名头往自己头上套。往后到衣冠南渡,数百年时间开发长江流域,才得以将云梦泽变作良田……而那又因为黄河流域的种种,才使得长江中下游平原得以在日后成为又一粮食供天下的宝地。
即使不在日光下,凭着聚居区的灯光,李俭依旧能感受到,中州地界,曾经能有多富庶。
妈的,好多田啊,好多好平好平的田啊,连一点丘陵起伏都看不到的田啊……
李俭连牙都快要咬碎了,不因为别的,只因为灵气复苏后,人类竟然撤出了这样好的田地,让它们又变成了荒地,长出杂草、灌木,甚至是乔木……
这样好的田地,他在吴会省压根见不到。灵气复苏前的吴会省,要在丘陵与丘陵之间寻找平原,在俗称“水网密布”的河道之间开辟水田,要在山丘上开辟梯田。哪儿会有这么平坦的地块,甚至在出了中州聚居区后,看起来一望无际?
过去李俭来来往往,有时也曾到中州,但那不是飞来飞去,便是“跃来跃去”,速度奇快无比,从不像今天这样,坐着车慢悠悠地看中州地界。今天看了,就算只能看到黑压压的一片荒地在远处灯光下有一出没一出的反光,都觉得震撼。
偌大的平原,一路行来,除了几处武装农场还在运营,九成以上的土地竟然全在抛荒,成了妖兽们活跃的天堂。
车队开到中州聚居区前,确实是午夜时分。中州卫戍部队与车队联络,确认身份后询问需要,得知车队需要入住,便给车队安排住处。
众人进了中州聚居区,也不管安排的住处是好是孬,各自分配完,纷纷睡去。
……
第二日起床,李俭被学生们劝着去吃早饭,让他稍等片刻再回车队。
李俭不知道他们动的是什么心思,不过这里已经是聚居区内,安全方面不会有问题,就自己在招待所用过早餐,想想闲得没事干,就去聚居区内闲逛。
中州聚居区与钱安聚居区风貌自然不同。李俭走进街市,虽说高密度聚居区的建筑模式大同小异,但中州的建筑在细微处更有特色。
李俭不是本地人,他总觉得眼前的建筑有点奇怪,但总说不上来。绕着人家的居民楼转了几圈,李俭才反应过来——这地方的民用建筑,好像没有逃生梯。
逃生梯本不是华夏居民楼常备的东西,严格来说,为了消防安全,逃生梯该有。但这问题大家心知肚明,地方就那么大,建筑就那么点,与其在建筑外做疏散楼梯,倒不如将楼内楼梯称作疏散楼梯。别管这玩意真起火了能不能疏散,就说有没有吧!
严格按照要求,完完全全为了消防安全而专设的疏散楼梯,居民楼里可不常见。
灵气复苏后,由于居民区的建筑物都变成了十分宽大体胖的盒子楼,一栋里能住几百户人家,疏散楼梯的重要性才终于让它成了居民楼常见的东西。
说句难听点的,像过去的楼房,一栋里头住十户人家的,有楼梯能走就不错了。如果火势真起来了,“顶多也就烧死几户”——这是很严酷的事情,这样说只是为了和其他情况对比,并非真觉得这样没事——但要是一栋里住几百户人家,只有平时给他们上下用的楼梯,而没有额外设置专用的疏散楼梯,就等着出安全事故后责任人跳楼吧。
当然,前头那位也可以跳。
不过李俭绕着居民楼转了几圈,都没见到同样身宽体胖的楼房有外置疏散楼梯,也没看见内部有特殊楼梯的影子,啧啧称奇。
咋了,中州聚居区这是玩特殊化?一栋楼住几千人的地方都不打算设置疏散楼梯吗?
正当李俭打算进一步研究中州聚居区楼房的特色时,几个学生找了过来,只说是车队准备好了,就差他一个,可以上路了。
李俭看了看和自己年龄仿佛的学生,满头问号。
现在说话都不避讳了吗,上路这话说着没什么问题,但听起来也忒怪了。
对中州居民楼的研究只能搁置一边,李俭跟着学生回到招待所,又在停车场里上了车,才知道他们把自己劝出门溜溜后都做了什么。
首先是车辆人员的再分配。两辆特种车辆是肯定不能多载人的,这个没法说。物资车本也不适合多载人,但稍微挤挤,每辆车也能坐三四个人,就算是在轮换司机外多添了一两人,充当护车人员。
剩下四辆客车算是护车人员分配的大头。原本的安排是导师们一辆车,其他学生占三辆。这在一般时候还好说,但既然要安排人员护车,就要按照战斗力分配。重新分配后,两位大导自然没人会安排他们做战斗人员,只是将小导和学生们打散了分在四辆车上,抽战斗力比较强的,每车各准备七到十人,充当护车人员。
这样一分,战斗力量在车辆间又不均衡了。不过这倒是好办,两个实验大组商量了一下,载有李俭的客车走最前面,充当“破风”,后头隔三辆或两辆车再排一辆客车,就算是将战斗人员尽可能地覆盖车队。
李俭上了车,知道这样安排,没说什么,只是在车头位置坐下。
严格来说,这样的车队防卫体系并不算出彩,也不算差,挺平庸的做法。将自己当做战力保底放最前面,降低前进方向的妖兽威胁,除了有点拿自己当“耗材”的意思,没什么不妥。
倒不如说,在这大家都要为车队安全出一把力的时候,只要能适当地“使用”自己,就算是好事。
司机小心翼翼地看了眼坐在旁边的李俭,没看出他有什么表示反对的意思,才轻轻踩动油门,开出招待所停车场,向聚居区西边出发。
出了中州聚居区,昨日午夜看见的大片平原此时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下,李俭确认了,那些上好的良田,真的成了灌木丛的家园。
这里的气候条件比庐州要稍差一些,但中原的自然环境为灌木生长补足了残缺的短板。杂草混合着灌木丛,在初春的平原中组合成了一头黄绿色的怪物,枯黄的部分开春不见得会有生机,但其中冒出的绿芽已经足够说明,这片平原之后会是谁家的天下。
和杂草加灌木的组合比起来,乔木的“动作”要显得更慢。隐隐可见过去用来划分不同人家田地边界的树,晓是自灵气复苏已经过去数年,也只不过让自身更大了些,却不见有新生树木向旧时田地侵袭,全让杂草和灌木占了去。
车队碾过土路,看向过往良田,一个晃神,都觉得自己像是开在杂草的海洋里,眼前这条不见一丝绿的浑黄土路,倒像是有先知在绿色海洋中开出一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