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师生
清晨。
安定城北。
城门还没有打开,城外停着一支队伍,等待城门开启。队伍中有汉人,也有蒙元人,还有一辆辆遮挡严实的辎重大车。
这偌大的安定城中,生活着许多的汉人、蒙元人。粮草、盐巴足够,但一些日常用品却是不足。
城门会不定时的打开,接收一些药材、布匹等物品。
不过货物与人员,会经过严格的盘查。
不久后,城门打开了。这支队伍经过盘查后,很顺利的进入了城中。
城中实行了戒严,街道上除了少数蒙元人在活动之外,就只有官员、负责巡逻的蒙元战兵。
普通的汉人百姓,都躲在家中,紧闭门窗。
就算百姓心向汉室,其中也有胆大的豪杰。但他们手无寸铁,是没办法反抗强大的蒙元战兵,打开安定城池的。
如果强行要做,也只是以卵击石而已。
总督衙门。
衙门内人头攒动,官吏极多,规模浩大,但他们或在喝茶,或在发呆。
原本总督衙门是真的很忙。
辽东五府三十二县在蒙元人手中的时候。现在就连黄龙府的多数城池,都落入了吴年的手中。
秦镇成了光杆司令,他们这些官吏,也就成了游手好闲街溜子,成天无所事事。
书房内。秦镇坐在书桌前看书,表面上看起来很专注,内心却并不平静。
蒙元宣传说是一胜一平。
金轩云率领千户骑兵,邀战汉军。
冯冲迎战,结果战败狼狈逃窜。
完颜显等三万户与汉军在深夜中遭遇,蒙元军小败了一阵,周国公主受伤。
算是平手。
目前蒙元军中,士气还算不错。
但是他却知道,金轩云、完颜显都战败了。
决战还没开始,蒙元已经连败了两阵。
汉军的强盛,让他如芒在背。不管做什么事情,吃饭喝水睡觉,都难以专注。
“真是强盛啊。早知有今天。我就不做这出头鸟,给蒙元人卖命了。”秦镇苦笑着摇了摇头,把手中的书卷放下,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他已经不知道后悔了多少次,但木已成舟,没有办法啊。
就在这时,一名仆人从外面走了进来,朝着秦镇躬身行礼道:“老爷。县丞王大人求见。”
秦镇的脸上露出笑意,放下书卷,对仆人说道:“有请,去沏茶。”
县丞王学。
是他的学生,也有一点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原本是个秀才。他做了辽东总督之后,就提拔王学成为了安定县丞。
日常二人的关系非常融洽。
属于“师慈子孝”的范畴。
这个节骨眼,什么事情都消停了。衙门内没有公事,也只有王学这样的弟子,才会来找他喝口茶,坐一坐,聊一聊。
“是。”仆人抱拳应声,转身下去了。
过了不久,王学从外昂首挺胸走了进来。站定后,恭恭敬敬的对秦镇行礼道:“老师。”
尊师重道,在细节之中。王学一如既往的恭敬,让秦镇十分受用。但他却还是说道:“学儿。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我虽然是你的老师,但现在我们同朝为官。你不用时时这么恭敬。”
“是。”王学十分恭敬的应了一声。
秦镇更受用了。他故作无奈,又说了王学几句。直到仆人从外,端着茶盏走了进来。
他让王学坐下,二人一起喝茶,闲聊。刚开始很正常,直到王学放下了茶盏,脚步轻缓的走到了秦镇的身旁,低声说道:“老师。虽然我叫了你无数声老师,但我心里头其实很看不起你。”
秦镇闻言大为惊愕,不可思议的抬起头来看向王学,正想说话。
王学轻轻摇头说道:“老师你不要大声喧哗,蒙元人在你身边布置耳目,隔墙有耳。我们一边假装闲谈,一边细说。”
“老师。我是汉王的人。汉王一言九鼎,说只要老师你想办法打开安定城池。便饶你性命,既往不咎。”
王学说完之后,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声音拔高到正常水平,说道:“老师。这盏茶不错啊。似乎是杭州那边的好茶。”
“现在辽东被吴年占据了。我们海上的通道,被切断了。楚国通过海洋贸易来到辽东的好茶,都止步在黄龙府外。这好茶,真是难得。”
秦镇的内心犹如狂风暴雨一般,目中露出惊骇欲绝之色,看向王学,仿佛是在看陌生人。
这个自己一手提拔的弟子,竟然是吴年的人?
吴年的细作?
他虽然知道安定城,不。整个黄龙府就像是漏风的筛子,到处都是吴年的探子。
但没想到........
秦镇的内心惊涛骇浪,看向王学的目光,散发着无穷无尽的怒火,恨不得把王学给生吞活剥了。
这个叛徒,逆徒。
但他毕竟是非常人,在惊愕、愤怒之后,勉强镇定下来。
“不愧是你啊。一品就品出来了。这茶确实是产自杭州的名茶。是通过路上通道,到了我的手中的。毕竟商贸又不只有海贸。”
秦镇的语气比较平静。
“真不愧是老师。连这种好茶,都能弄到手。”王学笑着恭维道。
二人仿佛往常一般闲聊着。而秦镇的内心,则陷入了挣扎之中。
自己遭千夫所指,出来为蒙元做事。所求的不过就是功名利禄而已。十几年前。
蒙元是多么的无敌啊。十个万户南下,席卷辽东五府三十二县,犹如探囊取物。眼看着前方就是山海关了。
只要蒙元入了关,就是真正的皇帝。既是蒙元皇帝,也是汉人皇帝。
到时候,以自己的身份地位,怎么也能入朝做个尚书、内阁大臣。从而飞黄腾达。而且德流子孙,后代富贵绵长。
无敌的蒙元人,才是好的蒙元人。
现在的蒙元人,那真是狗屁的蒙元人。
如果吴年能兑现承诺,不对自己做追究。
那当然是举手投降。
但问题是。
吴年的承诺,能保真吗?
说真的。
吴年的名声很不错,一口唾沫,一个钉。朝廷政令,从不朝令夕改。
说的话,基本上做到了一言九鼎。
因而极有威信。
但是自己却是吴年的眼中钉。
要是万一吴年反悔呢?
安定城北。
城门还没有打开,城外停着一支队伍,等待城门开启。队伍中有汉人,也有蒙元人,还有一辆辆遮挡严实的辎重大车。
这偌大的安定城中,生活着许多的汉人、蒙元人。粮草、盐巴足够,但一些日常用品却是不足。
城门会不定时的打开,接收一些药材、布匹等物品。
不过货物与人员,会经过严格的盘查。
不久后,城门打开了。这支队伍经过盘查后,很顺利的进入了城中。
城中实行了戒严,街道上除了少数蒙元人在活动之外,就只有官员、负责巡逻的蒙元战兵。
普通的汉人百姓,都躲在家中,紧闭门窗。
就算百姓心向汉室,其中也有胆大的豪杰。但他们手无寸铁,是没办法反抗强大的蒙元战兵,打开安定城池的。
如果强行要做,也只是以卵击石而已。
总督衙门。
衙门内人头攒动,官吏极多,规模浩大,但他们或在喝茶,或在发呆。
原本总督衙门是真的很忙。
辽东五府三十二县在蒙元人手中的时候。现在就连黄龙府的多数城池,都落入了吴年的手中。
秦镇成了光杆司令,他们这些官吏,也就成了游手好闲街溜子,成天无所事事。
书房内。秦镇坐在书桌前看书,表面上看起来很专注,内心却并不平静。
蒙元宣传说是一胜一平。
金轩云率领千户骑兵,邀战汉军。
冯冲迎战,结果战败狼狈逃窜。
完颜显等三万户与汉军在深夜中遭遇,蒙元军小败了一阵,周国公主受伤。
算是平手。
目前蒙元军中,士气还算不错。
但是他却知道,金轩云、完颜显都战败了。
决战还没开始,蒙元已经连败了两阵。
汉军的强盛,让他如芒在背。不管做什么事情,吃饭喝水睡觉,都难以专注。
“真是强盛啊。早知有今天。我就不做这出头鸟,给蒙元人卖命了。”秦镇苦笑着摇了摇头,把手中的书卷放下,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他已经不知道后悔了多少次,但木已成舟,没有办法啊。
就在这时,一名仆人从外面走了进来,朝着秦镇躬身行礼道:“老爷。县丞王大人求见。”
秦镇的脸上露出笑意,放下书卷,对仆人说道:“有请,去沏茶。”
县丞王学。
是他的学生,也有一点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原本是个秀才。他做了辽东总督之后,就提拔王学成为了安定县丞。
日常二人的关系非常融洽。
属于“师慈子孝”的范畴。
这个节骨眼,什么事情都消停了。衙门内没有公事,也只有王学这样的弟子,才会来找他喝口茶,坐一坐,聊一聊。
“是。”仆人抱拳应声,转身下去了。
过了不久,王学从外昂首挺胸走了进来。站定后,恭恭敬敬的对秦镇行礼道:“老师。”
尊师重道,在细节之中。王学一如既往的恭敬,让秦镇十分受用。但他却还是说道:“学儿。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我虽然是你的老师,但现在我们同朝为官。你不用时时这么恭敬。”
“是。”王学十分恭敬的应了一声。
秦镇更受用了。他故作无奈,又说了王学几句。直到仆人从外,端着茶盏走了进来。
他让王学坐下,二人一起喝茶,闲聊。刚开始很正常,直到王学放下了茶盏,脚步轻缓的走到了秦镇的身旁,低声说道:“老师。虽然我叫了你无数声老师,但我心里头其实很看不起你。”
秦镇闻言大为惊愕,不可思议的抬起头来看向王学,正想说话。
王学轻轻摇头说道:“老师你不要大声喧哗,蒙元人在你身边布置耳目,隔墙有耳。我们一边假装闲谈,一边细说。”
“老师。我是汉王的人。汉王一言九鼎,说只要老师你想办法打开安定城池。便饶你性命,既往不咎。”
王学说完之后,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声音拔高到正常水平,说道:“老师。这盏茶不错啊。似乎是杭州那边的好茶。”
“现在辽东被吴年占据了。我们海上的通道,被切断了。楚国通过海洋贸易来到辽东的好茶,都止步在黄龙府外。这好茶,真是难得。”
秦镇的内心犹如狂风暴雨一般,目中露出惊骇欲绝之色,看向王学,仿佛是在看陌生人。
这个自己一手提拔的弟子,竟然是吴年的人?
吴年的细作?
他虽然知道安定城,不。整个黄龙府就像是漏风的筛子,到处都是吴年的探子。
但没想到........
秦镇的内心惊涛骇浪,看向王学的目光,散发着无穷无尽的怒火,恨不得把王学给生吞活剥了。
这个叛徒,逆徒。
但他毕竟是非常人,在惊愕、愤怒之后,勉强镇定下来。
“不愧是你啊。一品就品出来了。这茶确实是产自杭州的名茶。是通过路上通道,到了我的手中的。毕竟商贸又不只有海贸。”
秦镇的语气比较平静。
“真不愧是老师。连这种好茶,都能弄到手。”王学笑着恭维道。
二人仿佛往常一般闲聊着。而秦镇的内心,则陷入了挣扎之中。
自己遭千夫所指,出来为蒙元做事。所求的不过就是功名利禄而已。十几年前。
蒙元是多么的无敌啊。十个万户南下,席卷辽东五府三十二县,犹如探囊取物。眼看着前方就是山海关了。
只要蒙元入了关,就是真正的皇帝。既是蒙元皇帝,也是汉人皇帝。
到时候,以自己的身份地位,怎么也能入朝做个尚书、内阁大臣。从而飞黄腾达。而且德流子孙,后代富贵绵长。
无敌的蒙元人,才是好的蒙元人。
现在的蒙元人,那真是狗屁的蒙元人。
如果吴年能兑现承诺,不对自己做追究。
那当然是举手投降。
但问题是。
吴年的承诺,能保真吗?
说真的。
吴年的名声很不错,一口唾沫,一个钉。朝廷政令,从不朝令夕改。
说的话,基本上做到了一言九鼎。
因而极有威信。
但是自己却是吴年的眼中钉。
要是万一吴年反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