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睢阳城头论农商
刘备站在睢阳城头,向南眺望。
梁国相徐奕陪同在侧。徐奕年未三十,而秩至二千石,人皆侧目。
刘备近几年很是提拔了一批年轻人。武将大都是青年,这无可厚非。文官也年纪轻轻,曾受到一些诟病和非议。
如济南相田豫、汝南太守田畴、颖川太守徐邈、梁国相徐奕、东海相王修等。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年轻人都展露出非凡的才干,将各郡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世人方服刘备知人之明。
历史名人并非提拔必要条件,但既是名人,就容易获得试用机会,正如名牌大学文凭一般。徐邈曾在兵曹历练,脱颖而出,证明了自己,才获大郡之职。
刘备问道:“君至梁国数月,可有所得?”
徐奕面容瘦削,颧骨高耸,是个十分峻厉的性子,他肃容答道:“梁国北有汴水,南有睢水,灌溉便利,土地平整,沃野百里,可积藩植,蓄民力,为根据之地,然其地无险可守,非战略之所、军事之基。若为内线,则有大利,若为外线,适为拖累。”
此话不差,整个豫州,除了颖川、汝南部分区域有山川之险外,梁沛鲁陈四国皆为平原,属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任何一个方向都会遭到敌人进攻。
这种地形,极易遭到骚扰和攻击。近几个月来刘备先与袁绍相争,又与袁术龃龉,无暇顾及西方。刘宠与吕布频频对梁国展开侦察,一些所谓的“盗贼”也不停骚扰诸县。徐奕、陈恺左支右绌,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徐奕虽未明说,却暗示解决目前问题的方略就是把梁国从外线变为内线。
同是汉臣,以前徐奕是不会说出这种充满侵略性的建议的。
但现在天子被害,社稷中断,为求自保或者壮大,坐守绝非良策。更何况恶邻咄咄逼人,若不果断处置,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引来更多敌人。
刘备不置可否,转头问侧后一人:“大王以为如何?”
那人年约四十,面容红润,慈眉善目,正是梁王刘弥。其为明帝刘庄第七子刘畅一系,立为梁王已十三年。
刘弥为人低调,长袖善舞,对历任国相、诸侯都小心伺候,刻意奉承,所以虽然没什么权势,为人所轻,但也算保命有方。
刘弥见刘备相问,忙弯腰道:“左将军折煞小王了。”看看刘备脸色,看不出什么态度,赔笑答道:
“将军既垂询,小王姑且言之,供将军参详。梁国势弱,饱受陈国欺凌,幸有将军平郭贡,派干吏,文武相济,方使得梁国挺直腰杆。然其危险仍未解除。
陈王此人,小王深知之,野心勃勃,前祭祀天神,居心叵测,后见天下乱,恃其弓弩锐利,自称将军,招诱四邻郡国之百姓,拥众十万,对邻国虎视眈眈。如今天子驾崩,韩遂立伪帝,刘焉僭神器,刘宠恐亦有心,不可不防。”
刘备点点头,道:“大王忧心国事,令人敬佩。”话题一转,道:“听说大王经商有方,东至海滨,西至关中,均有大王商队之足迹。大王对农与商之关系有何看法?”
刘弥脸色顿时一变。
他是诸侯王中少有的亲自下场经商之人,与天下多经营田庄、庄园,自给自足不同,刘弥不耕种养殖,纯粹商贸,仗着梁国处于中原,交通便利,他从关中买马,卖至江南,从江南买丝绸,卖至冀州,前期盈利颇丰。
但黄巾之乱严重打击了刘弥的商贸事业,盗贼四起,诸侯割据,商队再难通行。刘弥货物积压,损失惨重。
直到刘备数月前取豫州,青州商人纷纷前来抢占市场,刘弥死灰般的心思又火热起来。若刘备真能一统中原,清剿盗贼,刘弥必能借商贸而复振家业。
观察了一段时间,确信刘备不仅不歧视商贸,对商人还多有鼓励,刘弥重操旧业,目前发展势头不错。
刘弥心中电转:刚在说陈国威胁,怎么突然转到商贸?莫非刘备让我献财助军?豫州大姓,多有被守相以法查办者,莫非真要动我?
刘弥越想越怕,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哀声道:“将军,小王才开始商贸货殖,尚未盈利,赀财微薄,恐怕对将军无大益处,请将军垂怜!”
刘备忙一把将他拉起,道:“我闻豫州大姓巨室多建庄园,耕种桑蚕,池鱼畜牧,无所不包。而大王独独不然。此何故也?我诚心求教,非有他意,大王切勿误会。”
刘弥这才定了定神,站起身来,小心回答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果事事皆为,恐怕事事平庸,难以出头。小王自忖于耕种养殖非所长也,故一心货殖,冀有所胜。货殖有成后,也曾想买地置田,然田地出产既少,又依赖天时风雨,获利远不如货殖。故此未建庄园,与他人略异。”
刘备追问道:“若建庄园,则可自成一体,又能集众,比大王之浮萍无依,胜在稳健。是否如此?”
刘弥叹道:“世乱则商贸难行。商人无拳无勇,如何对抗割据豪强?对豪强而言,既能凭武力勒索游商,又何必花钱买货?若世道清平,商贸大行,经商善者,富可敌国,又何谓无依?”
刘备颔首。这刘弥商贸规模未必及得上青州王氏、徐州糜氏,但看事之深度则超过上述商人。
刘弥续道:“至于农商关系,小王认为,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过于重农,有能有力者务求兼并,小农无立锥之地。过于重商,耕种者少,万一荒年,百姓饥馁。”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刘备仔细看了一眼刘弥,心中满意,这也是个人才,不为现在主流思想所接受的另类人才。
无农不稳。如果不保证先有粮食可吃,就盲目发展商业,到时候饥民遍地,必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者。所以,刘备才大力发展曲辕犁。如今青州曲辕犁基本普及,豫州、徐州陆续推广中。最大的掣肘是冶铁水平和规模。
无商不活。有了商贸流通,整个社会才能流通起来,不只是货物的流通,还有信息的流通,思想的流通,人才的流通。
无工不强。农具离不开工业,武器制造离不开工业,陶器、瓷器、漆器,纺织,缫丝,都离不开工业。工业会支持农业,哺育商业,但又与农业争夺人口。
要想基业长青,长治久安,这些关系必须处理好。
大战将起,农、工、商之间必须协同发展,将基本盘扎牢,才能挖掘潜力、集聚资源,支撑战争的消耗。
刘备满脑子思索的都是经济大事。至于刘宠,虽然号称强横,但还没被刘备放在眼里。
刘备的目光只是扫了陈国一眼,就望向北方的济阴郡,再往北的并州和冀州。
那里盘踞着的曹、袁,才是刘备真正的大敌。
当然,战略上藐视刘宠,绝不等于战术上不重视他。
刘备在从彭城动身西上前,已根据郭嘉、刘晔等建议,移臧霸入汝南,防备刘表、黄祖;命汝南太守田畴、武捷校尉许定北至汝阳,威胁陈国国都陈县。
一封书信逼退张邈后,刘备亲自率军南下,进至鄢县,与刘宠正面对峙。
闻天子被害后,豫州牧徐璆椎心泣血,写信给刘备,愿身入军中,讨伐长安逆贼。
刘备誓师于彭城,告知徐璆自己将亲自提兵西上,徐公乃文人,不必上阵,守好后方即是最大贡献。
徐璆忧心如捣,难以成眠。不久前又传来刘焉称帝于成都的消息。徐璆日夜长叹:“天下非复为汉所有矣!”
徐州牧孔融也闹着西上诛贼。
刘备不许。
孔融大怒,欲单身而行,被东海相王修禁止。
王修曾为孔融故吏。是孔融将他一手提拔,先表为北海国主簿,又代理高密县令。刘备据青州后,将他表为泰山郡丞,得徐州后又表为东海相。
孔融怒斥王修忘恩负义。
王修不动怒,亦不谦卑,面对孔融唳骂,面色平静,行若无事。
徐璆得知孔融被刘备变相软禁后,叹道:“刘焉跋扈称帝,刘表割据称王,刘宠欲行兼并,反衬托刘玄德谨守臣道、心怀汉室。向者认为其或有不臣之心,如今其复能臣谁?”心中纷乱,化作长长叹息。
反复思量,徐璆还是想尽人事而听天命,刘焉、刘表烧起战火徐璆鞭长莫及,也无能为力,刘备、刘宠最好能化解纠纷,携手共讨逆贼。
在这种考量下,徐璆带着诸从事,自谯县西上,至鄢县见到刘备。
刘备知其来意,直接对他道:“若徐公能说服陈王,携手共向关中,备自然毫无反对之理。”
徐璆遂去见刘宠。
刘宠听了徐璆之言,冷笑一声,道:“徐公智者,观史书多矣,此等缓兵之计,小小伎俩,能蒙骗得了我么?”
徐璆愕然,忙百般解释,刘宠只是不信,最后道:“除非刘玄德率大军离开梁国,直抵关中,我才相信其无图我之意。届时自然也会率兵西上。”
梁国相徐奕陪同在侧。徐奕年未三十,而秩至二千石,人皆侧目。
刘备近几年很是提拔了一批年轻人。武将大都是青年,这无可厚非。文官也年纪轻轻,曾受到一些诟病和非议。
如济南相田豫、汝南太守田畴、颖川太守徐邈、梁国相徐奕、东海相王修等。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年轻人都展露出非凡的才干,将各郡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世人方服刘备知人之明。
历史名人并非提拔必要条件,但既是名人,就容易获得试用机会,正如名牌大学文凭一般。徐邈曾在兵曹历练,脱颖而出,证明了自己,才获大郡之职。
刘备问道:“君至梁国数月,可有所得?”
徐奕面容瘦削,颧骨高耸,是个十分峻厉的性子,他肃容答道:“梁国北有汴水,南有睢水,灌溉便利,土地平整,沃野百里,可积藩植,蓄民力,为根据之地,然其地无险可守,非战略之所、军事之基。若为内线,则有大利,若为外线,适为拖累。”
此话不差,整个豫州,除了颖川、汝南部分区域有山川之险外,梁沛鲁陈四国皆为平原,属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任何一个方向都会遭到敌人进攻。
这种地形,极易遭到骚扰和攻击。近几个月来刘备先与袁绍相争,又与袁术龃龉,无暇顾及西方。刘宠与吕布频频对梁国展开侦察,一些所谓的“盗贼”也不停骚扰诸县。徐奕、陈恺左支右绌,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徐奕虽未明说,却暗示解决目前问题的方略就是把梁国从外线变为内线。
同是汉臣,以前徐奕是不会说出这种充满侵略性的建议的。
但现在天子被害,社稷中断,为求自保或者壮大,坐守绝非良策。更何况恶邻咄咄逼人,若不果断处置,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引来更多敌人。
刘备不置可否,转头问侧后一人:“大王以为如何?”
那人年约四十,面容红润,慈眉善目,正是梁王刘弥。其为明帝刘庄第七子刘畅一系,立为梁王已十三年。
刘弥为人低调,长袖善舞,对历任国相、诸侯都小心伺候,刻意奉承,所以虽然没什么权势,为人所轻,但也算保命有方。
刘弥见刘备相问,忙弯腰道:“左将军折煞小王了。”看看刘备脸色,看不出什么态度,赔笑答道:
“将军既垂询,小王姑且言之,供将军参详。梁国势弱,饱受陈国欺凌,幸有将军平郭贡,派干吏,文武相济,方使得梁国挺直腰杆。然其危险仍未解除。
陈王此人,小王深知之,野心勃勃,前祭祀天神,居心叵测,后见天下乱,恃其弓弩锐利,自称将军,招诱四邻郡国之百姓,拥众十万,对邻国虎视眈眈。如今天子驾崩,韩遂立伪帝,刘焉僭神器,刘宠恐亦有心,不可不防。”
刘备点点头,道:“大王忧心国事,令人敬佩。”话题一转,道:“听说大王经商有方,东至海滨,西至关中,均有大王商队之足迹。大王对农与商之关系有何看法?”
刘弥脸色顿时一变。
他是诸侯王中少有的亲自下场经商之人,与天下多经营田庄、庄园,自给自足不同,刘弥不耕种养殖,纯粹商贸,仗着梁国处于中原,交通便利,他从关中买马,卖至江南,从江南买丝绸,卖至冀州,前期盈利颇丰。
但黄巾之乱严重打击了刘弥的商贸事业,盗贼四起,诸侯割据,商队再难通行。刘弥货物积压,损失惨重。
直到刘备数月前取豫州,青州商人纷纷前来抢占市场,刘弥死灰般的心思又火热起来。若刘备真能一统中原,清剿盗贼,刘弥必能借商贸而复振家业。
观察了一段时间,确信刘备不仅不歧视商贸,对商人还多有鼓励,刘弥重操旧业,目前发展势头不错。
刘弥心中电转:刚在说陈国威胁,怎么突然转到商贸?莫非刘备让我献财助军?豫州大姓,多有被守相以法查办者,莫非真要动我?
刘弥越想越怕,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哀声道:“将军,小王才开始商贸货殖,尚未盈利,赀财微薄,恐怕对将军无大益处,请将军垂怜!”
刘备忙一把将他拉起,道:“我闻豫州大姓巨室多建庄园,耕种桑蚕,池鱼畜牧,无所不包。而大王独独不然。此何故也?我诚心求教,非有他意,大王切勿误会。”
刘弥这才定了定神,站起身来,小心回答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果事事皆为,恐怕事事平庸,难以出头。小王自忖于耕种养殖非所长也,故一心货殖,冀有所胜。货殖有成后,也曾想买地置田,然田地出产既少,又依赖天时风雨,获利远不如货殖。故此未建庄园,与他人略异。”
刘备追问道:“若建庄园,则可自成一体,又能集众,比大王之浮萍无依,胜在稳健。是否如此?”
刘弥叹道:“世乱则商贸难行。商人无拳无勇,如何对抗割据豪强?对豪强而言,既能凭武力勒索游商,又何必花钱买货?若世道清平,商贸大行,经商善者,富可敌国,又何谓无依?”
刘备颔首。这刘弥商贸规模未必及得上青州王氏、徐州糜氏,但看事之深度则超过上述商人。
刘弥续道:“至于农商关系,小王认为,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过于重农,有能有力者务求兼并,小农无立锥之地。过于重商,耕种者少,万一荒年,百姓饥馁。”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刘备仔细看了一眼刘弥,心中满意,这也是个人才,不为现在主流思想所接受的另类人才。
无农不稳。如果不保证先有粮食可吃,就盲目发展商业,到时候饥民遍地,必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者。所以,刘备才大力发展曲辕犁。如今青州曲辕犁基本普及,豫州、徐州陆续推广中。最大的掣肘是冶铁水平和规模。
无商不活。有了商贸流通,整个社会才能流通起来,不只是货物的流通,还有信息的流通,思想的流通,人才的流通。
无工不强。农具离不开工业,武器制造离不开工业,陶器、瓷器、漆器,纺织,缫丝,都离不开工业。工业会支持农业,哺育商业,但又与农业争夺人口。
要想基业长青,长治久安,这些关系必须处理好。
大战将起,农、工、商之间必须协同发展,将基本盘扎牢,才能挖掘潜力、集聚资源,支撑战争的消耗。
刘备满脑子思索的都是经济大事。至于刘宠,虽然号称强横,但还没被刘备放在眼里。
刘备的目光只是扫了陈国一眼,就望向北方的济阴郡,再往北的并州和冀州。
那里盘踞着的曹、袁,才是刘备真正的大敌。
当然,战略上藐视刘宠,绝不等于战术上不重视他。
刘备在从彭城动身西上前,已根据郭嘉、刘晔等建议,移臧霸入汝南,防备刘表、黄祖;命汝南太守田畴、武捷校尉许定北至汝阳,威胁陈国国都陈县。
一封书信逼退张邈后,刘备亲自率军南下,进至鄢县,与刘宠正面对峙。
闻天子被害后,豫州牧徐璆椎心泣血,写信给刘备,愿身入军中,讨伐长安逆贼。
刘备誓师于彭城,告知徐璆自己将亲自提兵西上,徐公乃文人,不必上阵,守好后方即是最大贡献。
徐璆忧心如捣,难以成眠。不久前又传来刘焉称帝于成都的消息。徐璆日夜长叹:“天下非复为汉所有矣!”
徐州牧孔融也闹着西上诛贼。
刘备不许。
孔融大怒,欲单身而行,被东海相王修禁止。
王修曾为孔融故吏。是孔融将他一手提拔,先表为北海国主簿,又代理高密县令。刘备据青州后,将他表为泰山郡丞,得徐州后又表为东海相。
孔融怒斥王修忘恩负义。
王修不动怒,亦不谦卑,面对孔融唳骂,面色平静,行若无事。
徐璆得知孔融被刘备变相软禁后,叹道:“刘焉跋扈称帝,刘表割据称王,刘宠欲行兼并,反衬托刘玄德谨守臣道、心怀汉室。向者认为其或有不臣之心,如今其复能臣谁?”心中纷乱,化作长长叹息。
反复思量,徐璆还是想尽人事而听天命,刘焉、刘表烧起战火徐璆鞭长莫及,也无能为力,刘备、刘宠最好能化解纠纷,携手共讨逆贼。
在这种考量下,徐璆带着诸从事,自谯县西上,至鄢县见到刘备。
刘备知其来意,直接对他道:“若徐公能说服陈王,携手共向关中,备自然毫无反对之理。”
徐璆遂去见刘宠。
刘宠听了徐璆之言,冷笑一声,道:“徐公智者,观史书多矣,此等缓兵之计,小小伎俩,能蒙骗得了我么?”
徐璆愕然,忙百般解释,刘宠只是不信,最后道:“除非刘玄德率大军离开梁国,直抵关中,我才相信其无图我之意。届时自然也会率兵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