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等咱死了再说
朱英对于轨道,讲解得非常的详细,其中包括制作的难度,要求。
后期会给大明带来多大的收益。
毫无疑问,假设大明如今全国疆域都有轨道线路的话,那么整个大明的综合战力,将会形成一个质的提升。
朱元璋听得很仔细,然而在朱英慷慨激昂的讲解下,眉头却是越皱越深。
“大孙你可想过,要达到这般程度,需要调动大明百姓多大的人力和物力。”在朱英讲解完后,朱元璋沉着问道。
朱英闻言,一下子就沉默了起来。
在刚才的讲述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可避免的用了很多春秋笔法。
便是将轨道旳好处多说,而这其中的坏处,就一句带过。
即便话术如此精湛的朱英,还是被朱元璋一句直中核心。
为什么在制作轨道上,朱英要直接找朱元璋来商量,而且只聊轨道,不聊其他。
新以工代赈,其实已经是一种全新的工程承包制了,但涉及到轨道,朱英却是闭口不谈工程承包的概念。
原因很简单,轨道在大明内的铺设,其中需要的人力物力,已经是超乎想象。
沉默片刻后,朱英最终还是开口说道:“孙儿粗略的算了一下,前期应该有五百万人,大致差不多了。”
这才是朱英没有聊新以工代赈的原因。
五百万人,这根本不是一点点钱财能够替代得的,以大明如今的财政情况,完全不可能去搞什么新以工代赈。
唯一的办法便是:徭役。
征调民夫,徭役修轨道,这就是目前,唯一的办法。
朱元璋摇头说道:“大孙也说了,五百万人不过前期,若是完全制成,可能需要将近数载不说,动用的徭役,前后所需至少会达到两千万人次。”
“如今咱们大明,登记在户的总共才多少人。”
“如今大明户计一千六十五万二千七百八十九,口计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
“这也就意味着,制作此等轨道,将会动用大明三成口计,而在这其中,服从徭役者,又有多少。”
朱英听到这话,解释说道:“自是不可如此多人,爷爷当是有些误会了,孙儿的意思是,这是一个长久的事情,并非要穷尽全国之力,在数载之内完成。”
“铺设轨道的线路,自然也无需太多,只需要数条主干制成便就行了。”
哪怕是这般说,朱元璋也并没有松开眉头。
听上去好像少了很多,但朱元璋心里可算得清楚。
单单就这几条轨道,对比的便是数百近千万人的徭役。
大明的所有军队加起来,也才堪堪一百二十万人,修建轨道,都快有十倍的相差了。
这让朱元璋觉得难以接受。
“大孙这个法子,确实是不错的,真要制成,对于咱大明来说,也算是极为有利,咱也能想到。”
“不过现在大明看似平静,实则内后外患,更有天灾不断,百姓日子过得也不是很好,多数人吃口饱饭都难。”
“以咱看呐,此事便就先放着吧,等过些年,番薯这些作物都推广开了,再来制作轨道也不迟。”
朱元璋的语气,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不过面对大孙,他还是强行按捺住情绪。
在旁边的司礼监太监刘和,此刻手已经有些微微哆嗦,哪怕是锦衣卫蒋瓛,后背都有冷汗。
他们作为朱元璋身边的贴身人,对于陛下的性格当然很是熟悉,能够让陛下把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完全是破天荒了。
就算是曾经的太子殿下,亦或是皇后娘娘,听到陛下如此说,也明白此事当告一段落了。
而他们之所以如此表现,则是因为现在的长孙殿下,完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果然,朱英好像完全没有察觉到朱元璋的状态,自顾自的说道:“爷爷,轨道对大明的影响,是要远远超乎爷爷想象的。”
“兵员的调动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各地货物的快速运输,虽说不能一下子就开始做起来,但孙儿觉得,已经可以开始提前准备了。”
“轨道的路线,还有木料的所需,这些也不是几日便能完成的,或许到明年都不见得能全部弄好。”
“爷爷的担忧孙儿自然知晓,不过番薯等作物的推广,也就是在明年,差不多便可以通行大明全国,正好轨道这边的勘察和定夺也能进行。”
朱元璋听后,呼吸有些粗了起来,这是即将发怒的征兆。
旁边的刘和及蒋瓛,吓得已经不敢抬头了,他们正在准备,迎接将要到来的狂风暴雨。
然而朱英,面对老爷子极具压迫性的目光,平静的和其对视。
这表达出,朱英心中的坚持,倔强。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朱元璋马上就要大发雷霆的时候,只见其一个深呼吸,强行压制了下来。
良久后,这才说道:“大孙可知,始皇修长城,建阿房宫,致使先秦上下百姓可不堪言,因此二世而亡。”
“隋朝何其强大,一同神州,强开大运河,耗费多少财力,人力,在这般劳民伤财下,亦如先秦,隋二世而亡。”
“大明建国二十五载,咱这些年以来,轻徭役,薄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今距元末大乱,不过二十多年,百姓尚未恢复,大明四处吃紧。”
“在这等情况下,大孙为何要如此心急。诚然,咱也清楚,无论是始皇长城或是隋朝大运河,对于神州极为重要。”
“可是,他们亡了呀。大孙怎就不能引以为戒呢。”
朱元璋引经据典,苦口婆心的说道,自从大明建国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如此去劝说。
刘和及蒋瓛听到这些,心下也暗暗的松了一口气。好歹陛下没有龙颜大怒,这里长孙殿下,应该就要收住了吧。
然而,朱英的目光,却依然没有任何的动摇。
他的心中非常清楚,不管是现在,亦或是往后,这次和老爷子的思想碰撞,绝对不会停歇。
老爷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朱英也非常的清楚,在老爷子的心里,大明便就是自家的。
更多希望的不是有什么名留青史的成就,他只是希望后世子孙,能够好好的守住这个家就行了,维持好这个家,不让其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这才是朱元璋心里最为真实的想法。
而轨道的铺设,对于大明来说,就好像是一场赌博,朱元璋完全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有没有这个必要。
赌赢了,自然是如同大孙所说,大明将会进入新一轮的腾飞,甚至因为轨道此事,也将名留青史。
赌输了,面对的便是如何秦朝,隋朝一般的境地,整个大明内部烽烟四起,各地百姓不断起义。
草原上的各部族,看到大明的衰弱,绝不会错过狠狠咬下一口大肉的机会。
如此遭遇下,现今的大明,极有可能重蹈秦、隋两朝的后路,二世而亡。
这绝不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他为什么要去赌这一场,他完全没有必要,只需不赌,那便能维持大明的现状。
治大国如烹小鲜,慢慢来就好了,等人口上来了,等大明国库富裕了,等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再去做便就行了。
朱元璋想到的这些,朱英就不知道吗?
他知道,也很清楚,甚至朱元璋的反应,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但他却有不得不做的可能。
等不了的,这般事情,对于大明,等到灭亡了,也等不下去。
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轨道的铺设,至少都是以十年记,这还仅仅只是短短几条的轨道铺设。
畜力轨道,或许也可以称呼为马拉火车。
这和后世的火车,或者欧洲西方的情况,完全不同。
大明疆域,轨道所走,可不是像欧洲那般多的平原,很多地方有山有河。
要架桥,要绕山甚至开山,才可以使得轨道的线路铺设出来,这也是为何朱英说,单单勘察,也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
动用到如此多的徭役,是绝对会引起民怨沸腾的情况,想要做,就不可避免。
其实朱英本身也想过,不走陆路,全力去发展海上贸易,多造海船,增加海上势力。
但这部分,不够。
信息传播速度,便是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程度。
信息传播得越快,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强度就越高。
海上贸易诚然会让大明整体变得富裕起来,但实际上掌控的力度,反而会因此减少。
因为海上的航行,往往是大半年,乃至于数年一个轮回。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意味着海上贸易,朝廷对其的限制能力,将会变得非常的小。
很容易就会造成地方富而中央弱的情况。
马拉火车就完全不同,陆地才是大明的根本,快速的传达朝廷的命令,甚至是快速调兵遣将镇压叛乱,调动后勤,等等一系列的举措。
对于朝廷而言,亦或是大明皇室而言,才是唯一的长盛久治。
轨道的线路铺设到哪里,哪里就是大明,朝廷真正能够统治到的疆域,而不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归附。
铺设轨道这事,朱英等不了,也没法等。
唯有老爷子在世的时候,这些民怨才可以将其强行压制。
老爷子在民间的庞大影响力,才能够使得轨道的铺设真正的持续下去。
若是等到老爷子驾崩,自己继位以后。
或许在那個时候,大明更加富裕了,军队也更加强盛了,但朱英很清楚,自己绝不可能有老爷子的影响力。
那个时候面对的困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现在还要来得更为艰难。
且没有了老爷子的压制,诸如蓝玉这些人,在轨道铺设时期,他们的利益也是会受到损害,若是发出反对的声音,朱英便就只能被迫停止,再难进行。
地方上的豪绅贵族,巴不得天高皇帝远,哪里会希望自己处于朝廷的强势统治下呢。
所以,在沉默不知多久后,朱英原本有些微微低着的头,缓缓抬起。
一如之前,平静的眼神看着老爷子,声音坚定的说道:“爷爷,轨道的事情,孙儿想做。”
嘭!
朱元璋一巴掌狠狠的拍在桌面上,整个桌子都震动起来,菜溅得四处都是。
“你若是想做,便就等咱死了再说!”
后期会给大明带来多大的收益。
毫无疑问,假设大明如今全国疆域都有轨道线路的话,那么整个大明的综合战力,将会形成一个质的提升。
朱元璋听得很仔细,然而在朱英慷慨激昂的讲解下,眉头却是越皱越深。
“大孙你可想过,要达到这般程度,需要调动大明百姓多大的人力和物力。”在朱英讲解完后,朱元璋沉着问道。
朱英闻言,一下子就沉默了起来。
在刚才的讲述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可避免的用了很多春秋笔法。
便是将轨道旳好处多说,而这其中的坏处,就一句带过。
即便话术如此精湛的朱英,还是被朱元璋一句直中核心。
为什么在制作轨道上,朱英要直接找朱元璋来商量,而且只聊轨道,不聊其他。
新以工代赈,其实已经是一种全新的工程承包制了,但涉及到轨道,朱英却是闭口不谈工程承包的概念。
原因很简单,轨道在大明内的铺设,其中需要的人力物力,已经是超乎想象。
沉默片刻后,朱英最终还是开口说道:“孙儿粗略的算了一下,前期应该有五百万人,大致差不多了。”
这才是朱英没有聊新以工代赈的原因。
五百万人,这根本不是一点点钱财能够替代得的,以大明如今的财政情况,完全不可能去搞什么新以工代赈。
唯一的办法便是:徭役。
征调民夫,徭役修轨道,这就是目前,唯一的办法。
朱元璋摇头说道:“大孙也说了,五百万人不过前期,若是完全制成,可能需要将近数载不说,动用的徭役,前后所需至少会达到两千万人次。”
“如今咱们大明,登记在户的总共才多少人。”
“如今大明户计一千六十五万二千七百八十九,口计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
“这也就意味着,制作此等轨道,将会动用大明三成口计,而在这其中,服从徭役者,又有多少。”
朱英听到这话,解释说道:“自是不可如此多人,爷爷当是有些误会了,孙儿的意思是,这是一个长久的事情,并非要穷尽全国之力,在数载之内完成。”
“铺设轨道的线路,自然也无需太多,只需要数条主干制成便就行了。”
哪怕是这般说,朱元璋也并没有松开眉头。
听上去好像少了很多,但朱元璋心里可算得清楚。
单单就这几条轨道,对比的便是数百近千万人的徭役。
大明的所有军队加起来,也才堪堪一百二十万人,修建轨道,都快有十倍的相差了。
这让朱元璋觉得难以接受。
“大孙这个法子,确实是不错的,真要制成,对于咱大明来说,也算是极为有利,咱也能想到。”
“不过现在大明看似平静,实则内后外患,更有天灾不断,百姓日子过得也不是很好,多数人吃口饱饭都难。”
“以咱看呐,此事便就先放着吧,等过些年,番薯这些作物都推广开了,再来制作轨道也不迟。”
朱元璋的语气,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不过面对大孙,他还是强行按捺住情绪。
在旁边的司礼监太监刘和,此刻手已经有些微微哆嗦,哪怕是锦衣卫蒋瓛,后背都有冷汗。
他们作为朱元璋身边的贴身人,对于陛下的性格当然很是熟悉,能够让陛下把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完全是破天荒了。
就算是曾经的太子殿下,亦或是皇后娘娘,听到陛下如此说,也明白此事当告一段落了。
而他们之所以如此表现,则是因为现在的长孙殿下,完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果然,朱英好像完全没有察觉到朱元璋的状态,自顾自的说道:“爷爷,轨道对大明的影响,是要远远超乎爷爷想象的。”
“兵员的调动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各地货物的快速运输,虽说不能一下子就开始做起来,但孙儿觉得,已经可以开始提前准备了。”
“轨道的路线,还有木料的所需,这些也不是几日便能完成的,或许到明年都不见得能全部弄好。”
“爷爷的担忧孙儿自然知晓,不过番薯等作物的推广,也就是在明年,差不多便可以通行大明全国,正好轨道这边的勘察和定夺也能进行。”
朱元璋听后,呼吸有些粗了起来,这是即将发怒的征兆。
旁边的刘和及蒋瓛,吓得已经不敢抬头了,他们正在准备,迎接将要到来的狂风暴雨。
然而朱英,面对老爷子极具压迫性的目光,平静的和其对视。
这表达出,朱英心中的坚持,倔强。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朱元璋马上就要大发雷霆的时候,只见其一个深呼吸,强行压制了下来。
良久后,这才说道:“大孙可知,始皇修长城,建阿房宫,致使先秦上下百姓可不堪言,因此二世而亡。”
“隋朝何其强大,一同神州,强开大运河,耗费多少财力,人力,在这般劳民伤财下,亦如先秦,隋二世而亡。”
“大明建国二十五载,咱这些年以来,轻徭役,薄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今距元末大乱,不过二十多年,百姓尚未恢复,大明四处吃紧。”
“在这等情况下,大孙为何要如此心急。诚然,咱也清楚,无论是始皇长城或是隋朝大运河,对于神州极为重要。”
“可是,他们亡了呀。大孙怎就不能引以为戒呢。”
朱元璋引经据典,苦口婆心的说道,自从大明建国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如此去劝说。
刘和及蒋瓛听到这些,心下也暗暗的松了一口气。好歹陛下没有龙颜大怒,这里长孙殿下,应该就要收住了吧。
然而,朱英的目光,却依然没有任何的动摇。
他的心中非常清楚,不管是现在,亦或是往后,这次和老爷子的思想碰撞,绝对不会停歇。
老爷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朱英也非常的清楚,在老爷子的心里,大明便就是自家的。
更多希望的不是有什么名留青史的成就,他只是希望后世子孙,能够好好的守住这个家就行了,维持好这个家,不让其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这才是朱元璋心里最为真实的想法。
而轨道的铺设,对于大明来说,就好像是一场赌博,朱元璋完全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有没有这个必要。
赌赢了,自然是如同大孙所说,大明将会进入新一轮的腾飞,甚至因为轨道此事,也将名留青史。
赌输了,面对的便是如何秦朝,隋朝一般的境地,整个大明内部烽烟四起,各地百姓不断起义。
草原上的各部族,看到大明的衰弱,绝不会错过狠狠咬下一口大肉的机会。
如此遭遇下,现今的大明,极有可能重蹈秦、隋两朝的后路,二世而亡。
这绝不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他为什么要去赌这一场,他完全没有必要,只需不赌,那便能维持大明的现状。
治大国如烹小鲜,慢慢来就好了,等人口上来了,等大明国库富裕了,等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再去做便就行了。
朱元璋想到的这些,朱英就不知道吗?
他知道,也很清楚,甚至朱元璋的反应,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但他却有不得不做的可能。
等不了的,这般事情,对于大明,等到灭亡了,也等不下去。
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轨道的铺设,至少都是以十年记,这还仅仅只是短短几条的轨道铺设。
畜力轨道,或许也可以称呼为马拉火车。
这和后世的火车,或者欧洲西方的情况,完全不同。
大明疆域,轨道所走,可不是像欧洲那般多的平原,很多地方有山有河。
要架桥,要绕山甚至开山,才可以使得轨道的线路铺设出来,这也是为何朱英说,单单勘察,也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
动用到如此多的徭役,是绝对会引起民怨沸腾的情况,想要做,就不可避免。
其实朱英本身也想过,不走陆路,全力去发展海上贸易,多造海船,增加海上势力。
但这部分,不够。
信息传播速度,便是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程度。
信息传播得越快,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强度就越高。
海上贸易诚然会让大明整体变得富裕起来,但实际上掌控的力度,反而会因此减少。
因为海上的航行,往往是大半年,乃至于数年一个轮回。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意味着海上贸易,朝廷对其的限制能力,将会变得非常的小。
很容易就会造成地方富而中央弱的情况。
马拉火车就完全不同,陆地才是大明的根本,快速的传达朝廷的命令,甚至是快速调兵遣将镇压叛乱,调动后勤,等等一系列的举措。
对于朝廷而言,亦或是大明皇室而言,才是唯一的长盛久治。
轨道的线路铺设到哪里,哪里就是大明,朝廷真正能够统治到的疆域,而不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归附。
铺设轨道这事,朱英等不了,也没法等。
唯有老爷子在世的时候,这些民怨才可以将其强行压制。
老爷子在民间的庞大影响力,才能够使得轨道的铺设真正的持续下去。
若是等到老爷子驾崩,自己继位以后。
或许在那個时候,大明更加富裕了,军队也更加强盛了,但朱英很清楚,自己绝不可能有老爷子的影响力。
那个时候面对的困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现在还要来得更为艰难。
且没有了老爷子的压制,诸如蓝玉这些人,在轨道铺设时期,他们的利益也是会受到损害,若是发出反对的声音,朱英便就只能被迫停止,再难进行。
地方上的豪绅贵族,巴不得天高皇帝远,哪里会希望自己处于朝廷的强势统治下呢。
所以,在沉默不知多久后,朱英原本有些微微低着的头,缓缓抬起。
一如之前,平静的眼神看着老爷子,声音坚定的说道:“爷爷,轨道的事情,孙儿想做。”
嘭!
朱元璋一巴掌狠狠的拍在桌面上,整个桌子都震动起来,菜溅得四处都是。
“你若是想做,便就等咱死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