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惊闻噩耗
接下来的活动,叶蓁蓁显得心不在焉,好不容易挨到结束,立马回去府里翻看装着崔维桢家书的匣子。
她把每一封家书都重新看了一遍,都没有找到相关的说法,如果不是定王妃听了谣言,就是崔维桢特地与她瞒下此事。
叶蓁蓁心里乱糟糟的,她不是不相信崔维桢,而是信不过所谓的男性本能,满打满算,维桢已经素了快一年了,若是有心人故意勾引,说不定……
越想越烦躁,叶蓁蓁顾不上才寄了一封书信不久,又重新提笔写信问起此事,然后让张三立即带去驿站投送。
崔大娘听闻叶蓁蓁回府,但许久未见她来福禧院,便主动抱着旺仔去明熙苑,结果发现她正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发呆,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看起来失魂落魄的。
她顿时担心地问道:“蓁儿,你看起来心情不好,是在外头发生什么事了吗?”
叶蓁蓁恍然回神,这才意识到自己居然忘记去请安了,连忙从秋千上站起来,歉疚地说道:“娘,我今日骑了一天的马,累得太狠了,想着歇一歇再过去给您请安,让您担心了。”
自从有上次的教训,明熙苑的下人不敢再泄露主子的隐私,因而崔大娘并未发现叶蓁蓁撒谎,此时赞同地点点头,笑道:“这倒也是。你在外头跑了一天,沾浑身的马味儿和烟尘,快去沐浴更衣,别把旺仔给熏着了。”
叶蓁蓁也跟着笑,去浴室把自己洗刷干净才把旺仔抱回去,旺仔很好带,夜里很少起夜哭闹,叶蓁蓁却失眠了,闭着眼睛胡思乱想了一夜,直至天明。
寄出书信后,叶蓁蓁就数着日子等待崔维桢回信,十天过后,崔维桢的信到了。
才十天的功夫,她新寄出去的信件根本等不及一个来回,叶蓁蓁拆开信一看,果然没有扬zhou美人的相关消息,但他在信中提了另一件事——他要离开扬zhou,启程岭南。
朝廷打算筹建四座书院,考虑到江南文风昌盛的缘故,最后决定在江南地区建两座书院,崔维桢在扬zhou待了几个月,已经把前期的筹备工作做好,如今两座书院都进入建造阶段,所以要启程去下一座书院地点。
岭南自古被称为南蛮之地也是有原因的,此地多毒虫瘴气,百姓生活艰苦,仓廪不足而不知礼节,因而民风不开放,多有悍勇蛮徒,综合几项考虑,宣武帝决定在岭南地区建立书院,以达到教化百姓的目的。
因此这个任务颇为艰重,崔维桢在江南的书院步入正轨后,马不停蹄地赶去了岭南,这封书信是他出发前寄回来的,因此叶蓁蓁寄过去的那封信,他是收不到了。
受到这封信后,叶蓁蓁哪里还顾得上拈风吃醋、疑神疑鬼?早就被担忧和焦虑所取代——崔维桢当初出发时压根儿没与她说过要去岭南,要不是因为人不在扬zhou会引起家里担心和怀疑,他怕是还要继续隐瞒下去。
崔大娘看到这份家书,整个人都呆住了,不停地念叨着:“这孩子怎么就不声不响地跑去岭南了呢?当初也没给他收拾除瘴除毒的药物,若是发生了什么意外可叫人什么办才好?”
叶蓁蓁同样担心,但不得不强打起精神来安慰崔大娘:“娘,您放心吧,维桢并不是莽撞的性子,既然要去岭南,他肯定是要准备好一干事宜的,他还有羽林军随身保护,不会有什么事的。”
崔大娘还是放心不下,立马叫人去搜罗相关地除瘴除毒的药物,叶蓁蓁也阻止,还亲自去许太医府上登门拜访,央求他开一些特效药。
许太医对这些并不擅长,但他的同僚赵太医是岭南人,于此道是个高手,叶蓁蓁拿了许太医的名帖登门拜访。
赵太医虽然官话说不标准,但人很好,非常爽快地给她开了方子抓药,这种相当于把方子相赠的行为让叶蓁蓁感激不已,回家后又亲自挑了重礼登门拜谢,偿还一方之谊。
叶蓁蓁按方抓药,把东西全都准备好了,久等崔维桢的家书回来,有了落脚点再把东西寄过去,谁知过了大半月都没消息,不仅仅是崔大娘,叶蓁蓁也按捺不住慌了。
雪上加霜的是,崔大娘因为思虑过重病倒了,叶蓁蓁一边要伺候婆婆,一边要照顾孩子,再加上担心崔维桢,苦练瑜伽都没能瘦下来的身体日渐一日地消减,若不是还有芃芃和虎娃在,她一个人怕是撑不住。
太医诊了脉,说崔大娘是思虑过重才导致病倒,只能开一些太平药方吃着,心病还须心药医,崔维桢一日没消息,崔大娘的病一日都好不了。
崔大娘在病床上还不忘崔维桢,每日都要问一遍他的消息,叶蓁蓁无法,只能再去求魏王。
她此前已经去过一次魏王府,只是魏王也没什么消息,但他许诺一有消息便会通知她们,只是到现在依旧没有消息。
只是这一次,她才出门就遇上了魏王,他的神色有些凝重,叶蓁蓁的心无端地咯噔了一下,紧接着就听到了噩耗。
崔维桢在岭南境内遇到了土匪,与护军走散,至今下落不明。
魏王神色凝重,但还是宽慰道:“崔夫人,你请保重身子,这是今日才八百里加急呈回京里的折子,本王得知消息后便来通知你了。御林军和当地的驻军都在搜查维桢的下落,你放心,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维桢福大命大,不会有事的。”
叶蓁蓁丝毫没有被安慰道,除去路上的时间,崔维桢失踪应该有大半个月,大半个月没找到人,岂不是凶多吉少?
她只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得干净,眼前一阵阵发暗,为数不多的理智让她发问:“殿下,朝廷可会派人前去搜救?”
魏王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你放心,本王会奏请父皇派兵支援。”
叶蓁蓁深深一福礼:“殿下大恩,臣妇没齿难忘。”
魏王叹了口气,“不必如此,维桢乃本王至交,又是朝廷的肱股之臣,就算没有本王,父皇也不会放弃他的。”
她把每一封家书都重新看了一遍,都没有找到相关的说法,如果不是定王妃听了谣言,就是崔维桢特地与她瞒下此事。
叶蓁蓁心里乱糟糟的,她不是不相信崔维桢,而是信不过所谓的男性本能,满打满算,维桢已经素了快一年了,若是有心人故意勾引,说不定……
越想越烦躁,叶蓁蓁顾不上才寄了一封书信不久,又重新提笔写信问起此事,然后让张三立即带去驿站投送。
崔大娘听闻叶蓁蓁回府,但许久未见她来福禧院,便主动抱着旺仔去明熙苑,结果发现她正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发呆,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看起来失魂落魄的。
她顿时担心地问道:“蓁儿,你看起来心情不好,是在外头发生什么事了吗?”
叶蓁蓁恍然回神,这才意识到自己居然忘记去请安了,连忙从秋千上站起来,歉疚地说道:“娘,我今日骑了一天的马,累得太狠了,想着歇一歇再过去给您请安,让您担心了。”
自从有上次的教训,明熙苑的下人不敢再泄露主子的隐私,因而崔大娘并未发现叶蓁蓁撒谎,此时赞同地点点头,笑道:“这倒也是。你在外头跑了一天,沾浑身的马味儿和烟尘,快去沐浴更衣,别把旺仔给熏着了。”
叶蓁蓁也跟着笑,去浴室把自己洗刷干净才把旺仔抱回去,旺仔很好带,夜里很少起夜哭闹,叶蓁蓁却失眠了,闭着眼睛胡思乱想了一夜,直至天明。
寄出书信后,叶蓁蓁就数着日子等待崔维桢回信,十天过后,崔维桢的信到了。
才十天的功夫,她新寄出去的信件根本等不及一个来回,叶蓁蓁拆开信一看,果然没有扬zhou美人的相关消息,但他在信中提了另一件事——他要离开扬zhou,启程岭南。
朝廷打算筹建四座书院,考虑到江南文风昌盛的缘故,最后决定在江南地区建两座书院,崔维桢在扬zhou待了几个月,已经把前期的筹备工作做好,如今两座书院都进入建造阶段,所以要启程去下一座书院地点。
岭南自古被称为南蛮之地也是有原因的,此地多毒虫瘴气,百姓生活艰苦,仓廪不足而不知礼节,因而民风不开放,多有悍勇蛮徒,综合几项考虑,宣武帝决定在岭南地区建立书院,以达到教化百姓的目的。
因此这个任务颇为艰重,崔维桢在江南的书院步入正轨后,马不停蹄地赶去了岭南,这封书信是他出发前寄回来的,因此叶蓁蓁寄过去的那封信,他是收不到了。
受到这封信后,叶蓁蓁哪里还顾得上拈风吃醋、疑神疑鬼?早就被担忧和焦虑所取代——崔维桢当初出发时压根儿没与她说过要去岭南,要不是因为人不在扬zhou会引起家里担心和怀疑,他怕是还要继续隐瞒下去。
崔大娘看到这份家书,整个人都呆住了,不停地念叨着:“这孩子怎么就不声不响地跑去岭南了呢?当初也没给他收拾除瘴除毒的药物,若是发生了什么意外可叫人什么办才好?”
叶蓁蓁同样担心,但不得不强打起精神来安慰崔大娘:“娘,您放心吧,维桢并不是莽撞的性子,既然要去岭南,他肯定是要准备好一干事宜的,他还有羽林军随身保护,不会有什么事的。”
崔大娘还是放心不下,立马叫人去搜罗相关地除瘴除毒的药物,叶蓁蓁也阻止,还亲自去许太医府上登门拜访,央求他开一些特效药。
许太医对这些并不擅长,但他的同僚赵太医是岭南人,于此道是个高手,叶蓁蓁拿了许太医的名帖登门拜访。
赵太医虽然官话说不标准,但人很好,非常爽快地给她开了方子抓药,这种相当于把方子相赠的行为让叶蓁蓁感激不已,回家后又亲自挑了重礼登门拜谢,偿还一方之谊。
叶蓁蓁按方抓药,把东西全都准备好了,久等崔维桢的家书回来,有了落脚点再把东西寄过去,谁知过了大半月都没消息,不仅仅是崔大娘,叶蓁蓁也按捺不住慌了。
雪上加霜的是,崔大娘因为思虑过重病倒了,叶蓁蓁一边要伺候婆婆,一边要照顾孩子,再加上担心崔维桢,苦练瑜伽都没能瘦下来的身体日渐一日地消减,若不是还有芃芃和虎娃在,她一个人怕是撑不住。
太医诊了脉,说崔大娘是思虑过重才导致病倒,只能开一些太平药方吃着,心病还须心药医,崔维桢一日没消息,崔大娘的病一日都好不了。
崔大娘在病床上还不忘崔维桢,每日都要问一遍他的消息,叶蓁蓁无法,只能再去求魏王。
她此前已经去过一次魏王府,只是魏王也没什么消息,但他许诺一有消息便会通知她们,只是到现在依旧没有消息。
只是这一次,她才出门就遇上了魏王,他的神色有些凝重,叶蓁蓁的心无端地咯噔了一下,紧接着就听到了噩耗。
崔维桢在岭南境内遇到了土匪,与护军走散,至今下落不明。
魏王神色凝重,但还是宽慰道:“崔夫人,你请保重身子,这是今日才八百里加急呈回京里的折子,本王得知消息后便来通知你了。御林军和当地的驻军都在搜查维桢的下落,你放心,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维桢福大命大,不会有事的。”
叶蓁蓁丝毫没有被安慰道,除去路上的时间,崔维桢失踪应该有大半个月,大半个月没找到人,岂不是凶多吉少?
她只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得干净,眼前一阵阵发暗,为数不多的理智让她发问:“殿下,朝廷可会派人前去搜救?”
魏王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你放心,本王会奏请父皇派兵支援。”
叶蓁蓁深深一福礼:“殿下大恩,臣妇没齿难忘。”
魏王叹了口气,“不必如此,维桢乃本王至交,又是朝廷的肱股之臣,就算没有本王,父皇也不会放弃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