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李逵家的新房
柴林笑道:“你又不种地,没想到你还认识西瓜啊,看这小苗子就知道是西瓜。”
典正南说:“夏天吃西瓜之后,拉出来的长的小苗就是这样的,所以我就认识了西瓜小苗了。”
“你这说的还真恶心。”解宝说。
典正南不屑说:“这是我观察细致。”
“这西瓜苗别看这么小,实际上春节前就开始培育了,用的马粪土。三月底四月初就能吃到西瓜了,那个时候普通的西瓜的才是小苗呢。”柴林说。
典正南充满了期待,恐怕没事的时候他得天天来看。
柴林问:“李大嫂,管理大棚上有什么困难吗?”
李大嫂说:“困难多了,我种菜二十多年,但是种大棚里的菜是第一年,许多细节都是摸索着来的。每隔几天我们这些种菜的都得聚在一起讨论一下,好在有庄主提供的一些技术,不然跟本种不好。”
柴林深以为然,看来要更加详细的整理一些资料给老梁,不然这三百亩大棚要是失败了影响自己的英明神武形象。
二百多栋大棚,种植了西瓜黄瓜豆角辣椒白菜韭菜等价值高的蔬菜水果,这点面积销售也不发愁,沧州本地都能卖个差不多,算是个实验种植,效果好了秋天再扩大面积。
每个大棚外面就是水渠,看样子浇水也比较方便,蔬菜最需要的就是水了。
老梁也在大棚忙活呢,见柴林来了,说:“庄主,有个问题需要解决,不知道庄主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噢,什么问题。”柴林问。
“庄主请随我来。”
老梁带着柴林来到水渠的源头,位于水库旁边,那里架着三架龙骨水车,其中有两个水车正在提水,水流源源不断的进入到水渠中来。
“是蔬菜大棚浇地有问题?”柴林问。
老梁说:“蔬菜大棚这里没问题,就算是到了用水高峰期最多再安装几架水车也够用了。有问题的在对面棉花地,棉花地那块地势比较高,距离水面有十多米,龙骨车没办法使用,手压机出水量又小。”
柴林说:“大河里的水不是挺大啊,为什么这里的水那么少。”
老梁笑道:“庄主光忙着练兵了,现在正是小麦返青的时候,大家都在用这水库里的水。不少就怪了。”
“走,咱们去大河看看。”
一行人来到二里地挖的大河,这条河长了有上百里,河面宽三四米,水深也有半米左右,这水量就大了去。清澈的河水哗哗的向下流去,白白的浪费掉了。不过这河流夏季雨水太多,以柴家庄的实力也没办法修建那么大一水库。
柴林问:“老梁,我看这条河也就灌溉河流两侧的田地,有什么办法灌溉更多的地方吗?”
老梁说:“咱们村的地在基本都分布在河流两侧,两侧地势高,河流这地势低。就算是是用龙骨车把水抬上去也没办法从水渠走远。解决的办法也不是没有,就是从两侧架起来高水渠,这样水自然能浇灌到咱们的土地了,可是水渠好修,水怎么上去又是问题。”
柴林看了两边地势高了最多也就是十米,现在有砖头,有水泥修个千把米长的水渠那不跟过家家一样?
“立刻修,测量绘图设计,不能耽误灌溉小麦。用木板水泥浇筑成半圆形管道,红砖做柱子架起来就行。”柴林说。
几里地的水渠修下来花不了几个银子,外雇工匠除外也就是花个料钱。但是能浇灌柴家庄上万亩的小麦。
老梁说:“小麦多浇灌一遍亩产量能增加上百斤还多,水渠也好修,前几年就设计了图纸。不过修好了之后,如何把水弄到水渠里,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用大水车吗,这河水流动小,恐怕提不上来多少水。”
所谓的大水车就是巨大摩天轮类似的水车,依靠水利驱动提水,不过柴家庄的这河流明显的偏小了点,估计都带不动。
柴林说:“那么大一架水车需要水流比较湍急的才行,咱们就不考虑了。使用锅驼机带动水泵抽到水渠里,老梁尽快安排修建水渠吧。至于抽水的事情我来解决。”
老梁说:“好的,没问题,我来督造,用不了多少人工。我打算水渠用木料直接做水渠吧,做好了直接架起到立柱上,水渠里的水到达两侧最高点的时候,流下来进入地面水渠里,这才开始浇地。”
“好,那你弄吧,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柴林说。
北宋时期各种水车技术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数十种木制水车、龙骨车,有依靠人力的、畜力的、水力的。一般的土地还是能得到灌溉的,但是遇到地势不平坦或者河道比较深就不好办了。柴林制造的锅驼机有效解决了这一灌溉问题,能让粮食大大增产。
柴林问老梁,说:“制造各种水车卖怎么样,咱们木工坊的工具先进,流程化生产,感觉好像不错。”
老梁说:“做生意我不懂,不过种地最离不开的就是水了,这几年北方不是旱就是涝。尤其是春旱年年有,咱们的手压井不是卖的挺好。如果说价格高的还是大水车赚钱,两三丈高的水车一台就得几十上百两银子,一般的木匠也做不了,庄主可以做大水车销售。”
柴林深以为然,当即通知木工坊生产大水车,大水车是农耕时代水力机械的杰出代表,它使用水流自身的力量驱动,源源不断的把水流入水渠里,进入到千家万户的农田里。
再说上千里外的沂水县百丈村,李逵在家过了史上最舒坦的一个年,家里要吃有吃,要喝有喝。
正月初六,放过鞭炮,自己和老娘住的三间泥胚草房就被推倒了。十几名前后院的邻居开始清理地基,重新用青石修建地基,普通的房舍地基都很浅,建起来也比较快,基本两天就搞定了。
李达是大师傅级别的,负责指挥。李逵身强体壮,不过这活还真不会干,也就是做个小工。李逵娘负责烧水做饭,给建房子的人准备吃喝。
李达媳妇就更忙了,每天天一亮就拿着锄头去地里了,在田边地头寻找野生金银花树小苗子,先用剪刀修剪,然后用锄头挖出来。
一天忙到晚也就能挖百十棵苗子,小苗不大,也就是手指粗细,根系发达,种上当年就能开花。不过好在一亩金银花用不了多少苗子,五百来棵就足够了。
傍晚时候,李达媳妇回来,说:“连挖了三天了,才弄了不到三百棵,才种了半亩多地。”
李达说:“你也不用着急,先种两亩实验一下,合适的话咱们再大面积种。”
北宋时期金银花作为药材已经大量使用,但是多半还是采摘山上自然生长的为主,产量低,还麻烦。
李达媳妇说:“看着漫山遍野都是,但是真正挖起来太难了,都在乱石缝隙里,一天到晚挖不了百十棵。”
李达想想了,说:“我感觉好像漏掉了啥,你稍等,我拿那天记录的本子看看。”
李达翻出自己的本子来,一拍脑袋,恍然大悟,道:“柴大官人说了,金银花可以插条育苗,修剪一拃长的枝条,把地整理好,插条,保持土地湿润,二十天左右就可以生根。”
李逵在旁边插话说:“哥,感觉你都魔怔了,什么都是柴大官人说,柴大官人说,这柴大官人真有这么神?俺铁牛不信一根枝条插土地里就长根?”
李达说:“铁牛,你要有良心,柴大官人给了咱上百两银子,就为了骗咱们吗?”
“俺不是那个意思,就是好奇,不信枝条能长成树苗。”铁牛说。
李达说:“我想起来了,柴大官人走的第二天,我就在花盆里插了几根枝条,现在花盆在灶房里,你去把花盆搬来看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典正南说:“夏天吃西瓜之后,拉出来的长的小苗就是这样的,所以我就认识了西瓜小苗了。”
“你这说的还真恶心。”解宝说。
典正南不屑说:“这是我观察细致。”
“这西瓜苗别看这么小,实际上春节前就开始培育了,用的马粪土。三月底四月初就能吃到西瓜了,那个时候普通的西瓜的才是小苗呢。”柴林说。
典正南充满了期待,恐怕没事的时候他得天天来看。
柴林问:“李大嫂,管理大棚上有什么困难吗?”
李大嫂说:“困难多了,我种菜二十多年,但是种大棚里的菜是第一年,许多细节都是摸索着来的。每隔几天我们这些种菜的都得聚在一起讨论一下,好在有庄主提供的一些技术,不然跟本种不好。”
柴林深以为然,看来要更加详细的整理一些资料给老梁,不然这三百亩大棚要是失败了影响自己的英明神武形象。
二百多栋大棚,种植了西瓜黄瓜豆角辣椒白菜韭菜等价值高的蔬菜水果,这点面积销售也不发愁,沧州本地都能卖个差不多,算是个实验种植,效果好了秋天再扩大面积。
每个大棚外面就是水渠,看样子浇水也比较方便,蔬菜最需要的就是水了。
老梁也在大棚忙活呢,见柴林来了,说:“庄主,有个问题需要解决,不知道庄主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噢,什么问题。”柴林问。
“庄主请随我来。”
老梁带着柴林来到水渠的源头,位于水库旁边,那里架着三架龙骨水车,其中有两个水车正在提水,水流源源不断的进入到水渠中来。
“是蔬菜大棚浇地有问题?”柴林问。
老梁说:“蔬菜大棚这里没问题,就算是到了用水高峰期最多再安装几架水车也够用了。有问题的在对面棉花地,棉花地那块地势比较高,距离水面有十多米,龙骨车没办法使用,手压机出水量又小。”
柴林说:“大河里的水不是挺大啊,为什么这里的水那么少。”
老梁笑道:“庄主光忙着练兵了,现在正是小麦返青的时候,大家都在用这水库里的水。不少就怪了。”
“走,咱们去大河看看。”
一行人来到二里地挖的大河,这条河长了有上百里,河面宽三四米,水深也有半米左右,这水量就大了去。清澈的河水哗哗的向下流去,白白的浪费掉了。不过这河流夏季雨水太多,以柴家庄的实力也没办法修建那么大一水库。
柴林问:“老梁,我看这条河也就灌溉河流两侧的田地,有什么办法灌溉更多的地方吗?”
老梁说:“咱们村的地在基本都分布在河流两侧,两侧地势高,河流这地势低。就算是是用龙骨车把水抬上去也没办法从水渠走远。解决的办法也不是没有,就是从两侧架起来高水渠,这样水自然能浇灌到咱们的土地了,可是水渠好修,水怎么上去又是问题。”
柴林看了两边地势高了最多也就是十米,现在有砖头,有水泥修个千把米长的水渠那不跟过家家一样?
“立刻修,测量绘图设计,不能耽误灌溉小麦。用木板水泥浇筑成半圆形管道,红砖做柱子架起来就行。”柴林说。
几里地的水渠修下来花不了几个银子,外雇工匠除外也就是花个料钱。但是能浇灌柴家庄上万亩的小麦。
老梁说:“小麦多浇灌一遍亩产量能增加上百斤还多,水渠也好修,前几年就设计了图纸。不过修好了之后,如何把水弄到水渠里,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用大水车吗,这河水流动小,恐怕提不上来多少水。”
所谓的大水车就是巨大摩天轮类似的水车,依靠水利驱动提水,不过柴家庄的这河流明显的偏小了点,估计都带不动。
柴林说:“那么大一架水车需要水流比较湍急的才行,咱们就不考虑了。使用锅驼机带动水泵抽到水渠里,老梁尽快安排修建水渠吧。至于抽水的事情我来解决。”
老梁说:“好的,没问题,我来督造,用不了多少人工。我打算水渠用木料直接做水渠吧,做好了直接架起到立柱上,水渠里的水到达两侧最高点的时候,流下来进入地面水渠里,这才开始浇地。”
“好,那你弄吧,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柴林说。
北宋时期各种水车技术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数十种木制水车、龙骨车,有依靠人力的、畜力的、水力的。一般的土地还是能得到灌溉的,但是遇到地势不平坦或者河道比较深就不好办了。柴林制造的锅驼机有效解决了这一灌溉问题,能让粮食大大增产。
柴林问老梁,说:“制造各种水车卖怎么样,咱们木工坊的工具先进,流程化生产,感觉好像不错。”
老梁说:“做生意我不懂,不过种地最离不开的就是水了,这几年北方不是旱就是涝。尤其是春旱年年有,咱们的手压井不是卖的挺好。如果说价格高的还是大水车赚钱,两三丈高的水车一台就得几十上百两银子,一般的木匠也做不了,庄主可以做大水车销售。”
柴林深以为然,当即通知木工坊生产大水车,大水车是农耕时代水力机械的杰出代表,它使用水流自身的力量驱动,源源不断的把水流入水渠里,进入到千家万户的农田里。
再说上千里外的沂水县百丈村,李逵在家过了史上最舒坦的一个年,家里要吃有吃,要喝有喝。
正月初六,放过鞭炮,自己和老娘住的三间泥胚草房就被推倒了。十几名前后院的邻居开始清理地基,重新用青石修建地基,普通的房舍地基都很浅,建起来也比较快,基本两天就搞定了。
李达是大师傅级别的,负责指挥。李逵身强体壮,不过这活还真不会干,也就是做个小工。李逵娘负责烧水做饭,给建房子的人准备吃喝。
李达媳妇就更忙了,每天天一亮就拿着锄头去地里了,在田边地头寻找野生金银花树小苗子,先用剪刀修剪,然后用锄头挖出来。
一天忙到晚也就能挖百十棵苗子,小苗不大,也就是手指粗细,根系发达,种上当年就能开花。不过好在一亩金银花用不了多少苗子,五百来棵就足够了。
傍晚时候,李达媳妇回来,说:“连挖了三天了,才弄了不到三百棵,才种了半亩多地。”
李达说:“你也不用着急,先种两亩实验一下,合适的话咱们再大面积种。”
北宋时期金银花作为药材已经大量使用,但是多半还是采摘山上自然生长的为主,产量低,还麻烦。
李达媳妇说:“看着漫山遍野都是,但是真正挖起来太难了,都在乱石缝隙里,一天到晚挖不了百十棵。”
李达想想了,说:“我感觉好像漏掉了啥,你稍等,我拿那天记录的本子看看。”
李达翻出自己的本子来,一拍脑袋,恍然大悟,道:“柴大官人说了,金银花可以插条育苗,修剪一拃长的枝条,把地整理好,插条,保持土地湿润,二十天左右就可以生根。”
李逵在旁边插话说:“哥,感觉你都魔怔了,什么都是柴大官人说,柴大官人说,这柴大官人真有这么神?俺铁牛不信一根枝条插土地里就长根?”
李达说:“铁牛,你要有良心,柴大官人给了咱上百两银子,就为了骗咱们吗?”
“俺不是那个意思,就是好奇,不信枝条能长成树苗。”铁牛说。
李达说:“我想起来了,柴大官人走的第二天,我就在花盆里插了几根枝条,现在花盆在灶房里,你去把花盆搬来看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