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谕旨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晨光中江畋所在的马拉车厢,沿着汴州四通八达的轨道,继续启程向西之后;偌大洛都城内不少人都暗自松了一口气。然而,通过这短短的一夜,江畋也得到了他所想要知道的部分内情和消息。</P></p>

    比如,现在的暗行御史部\/东都里行院本部,无论是规模和编制,还是影响力都明显膨胀的厉害;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被多方塞进来的各色人员,所导致的体制臃肿,乃至运转和流程的严重滞钝。</P></p>

    但与之形成反比的,则是各种异类制品的大量流出,乃至一度泛滥在底下的黑市当中;甚至有人堂而皇之的重金悬赏和买卖,某种指定的异类。但这还只是可以看得到的,最为表面上的问题而已。</P></p>

    根据何四在市井中所打听和收集到的消息;还有人在街坊中公然使用,未经过效果验证的奇物,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若干伤亡;却被武德司给遮掩下去了;将其粉饰成最常见的街区失火事件。</P></p>

    但出乎意料的是,包括巡城御史在内,洛都各方面却对此保持了沉默。另一方面,包括武德司、新京社、清正司、枢机五房所属也有传闻称,存在暗中收罗,却未曾公开报备和登记的异人和奇物。</P></p>

    但近在咫尺的东都本部,却没能进行有效约束和监管;就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给约束和缠拌住了手脚一般,让江畋当初为暗行御史部订立的制度和规则,没有机会落到实效,就合力被化解了。</P></p>

    而这一切的背后,又牵扯到了朝堂上的新老更替,以及诸多派系的博弈和竞争;按照最新发布的邸文,外戚背景的当朝宰相之一路审宗,已再次上疏乞骸骨了;而另一位宰相萧邺也到了当退之年。</P></p>

    按照当初梁公在泰兴朝定下的例制,历代大唐天子无论在位多少年,只要达到五十五岁,就要开始委任太子监国,并且逐渐移交国家权柄,六十退位为太上皇,余生安养别宫;但对宰相也是同理。</P></p>

    只是作为宰相的任期,不但有连任上的年数限制;同时也有五十五岁就可以乞骸骨,六十岁自动退休离任的惯例;这套制度的设计之初,就是为了确保政事堂的成员,保持足够更新换代的流动性。</P></p>

    或者说,从某种程度上避免老人政治的副作用。但这么多年运作下来,难免被人绞尽脑汁的钻空子,设法在这个位置上多占坑一点时间,自然也形成了一套新的配套体系,比如以参知、同知代行。</P></p>

    在偶尔朝堂争议过大,多位宰相空缺难产之际;由天子指名以若干佐副\/宰辅,暂且代行其实;或者,在宰相年龄到位请退之前,通过天子下诏挽回和慰留,以三孤三少的身份加衔,留政事堂听政。</P></p>

    但不管怎么说,眼见政事堂内有两个位置即将空出来;其所代表的权柄和巨大影响力,还有连带的一系列人事变动,都足以牵动到朝野上下,大多数势力的关注;甚至压倒了这些违规行为的影响。</P></p>

    所以,他们排拒江畋这个意外变数进入洛都,也不是难以理解的事情。然而,在飞驰向前的骏马踢踏阵阵和车厢滚动的哗哗声中,江畋突然对正在翻看何四带来的简报和记录本的令狐小慕询问道:</P></p>

    “小慕,你对这种状况,又是怎么看的。”</P></p>

    “奴家委实见识有限,也不知道朝堂上执掌军国帷幄的诸公,当做是如何考量和权衡的,”令狐小慕闻言放下手中的简报,略加思索了几息才道:“但至少能看出一点,岑掌院如今已被架空了。”</P></p>

    “或许说,韩都官、孟签事,颜判官等几位,都暗地里被人变相的虚架起来;只剩下维持日常运转的明面权宜;但凡是想要有所作为,或是重大的改动和变化;就会遇到种种妨碍而不得不放弃。”</P></p>

    “因此,光从这些明面上的行文看,虽依旧还是以诸位官长的名头签发;但却颇有抵牾和职权重叠、矛盾之处。因此,最终其中有多少是出自本人的意愿,甚至对此有所知情的,就未得而知了。”</P></p>

    “居然,已经这么严重了么?”江畋闻言却是轻轻皱起眉头:“但就算是在这种冗繁和杂乱之下,天下两京十六府的分驻,却还能依旧铺陈开来,甚至没有出过什么大状况,却也算是一件奇事。”</P></p>

    “那正是因为官长您之故。”令狐小慕宛然一笑到:“暗行御史部这些年处置天下妖变,终究还是仰仗官长率领的一众将士;由此也顺势成为了各处分驻所的中坚;对西京分部更不敢随意处置。”</P></p>

    “更何况,您既有朝廷授予的名位,也有足够的神通手段,由此定下的规矩和章程;也不是某些别有图谋之辈,可以肆意更改的;就生怕成为您介入的口实。但岑掌院、韩都官等人就完全不同。”</P></p>try{ggauto();} catch(ex){}

    “诸位虽然身居高位,为国朝所任重尤在官长之上;但却没有足够护持自身的神通,也不像官长这般的无欲无求,少有牵绊和擎制;或许当初有过忠体国事之心,但最后也不免拘于家门、部旧。”</P></p>

    “兴许能够竭力保住现有的位置,就算实属不易了。只是,如今还不免更多畏惧和忌讳,官长在地方上的犁庭扫穴手段与果决异常举措;更有那位奉命整顿的张殿中,在西京里行院的前车之鉴;”</P></p>

    “就算是这样,我也不能让他们太过轻松的混过去了。”江畋一边听着她的分析和叙述,一边手指轻弹桌面思索道:“这才过了多久,就已然变成了这副德行,真当我这个监司的职责时摆设么?”</P></p>

    “小慕,倒了下一站停靠时,你就替我你一份正式公文;就说我以西京分部之命,要求请点并调用,最初收容的那批奇物;”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如果岑夫人有心,自然知道该怎么去做。”</P></p>

    然而,江畋似乎还是低估了朝廷方面的决心和急促程度;就在他搭乘这列五联车厢出了都畿道,抵达了陕州的弘农站之后,就已经有先行一步的朝廷敕使守候在了当地;却是曾经打过交道的熟人。</P></p>

    高大清俊,风雅儒质的东阁待制、侍学士武清臣;只见他对着江畋递上一个略显歉然的眼色;然后,在车站内临时摆开的香案,和香花、彩绸等供物扎成的门廊面前,大声郎朗的捧帛宣读起来:</P></p>

    “中书门下曰: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於函夏。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无取臣属……今以两京馆驿使,御史台里行院监正,知掌院事,妖异讨捕大使江畋。”</P></p>

    “素有奇能大才、禀赋天资,屡屡定难患乱于邦国,禁暴惩凶,妖邪辟易……特晋游骑将军,加殿中侍御史衔;授河西、陇右延边检校使;分巡祁连、西海道,监领捕盗、平寇、靖妖定乱诸事;”</P></p>

    “凡护路、漕营、铺兵、巡院、镇戍\/长征健儿所属,尽归差遣不得延误;诸侯藩兵私属,皆从协力……敕命三司使,藩务、宗藩院,即刻选派得力能员干吏,追随赴行、襄赞从事,并受节制……”</P></p>

    “看来,留京的政事堂诸公,也是不想我回到京师了。”江畋象征性的礼毕,并接过诏书之后,才对着满脸歉然与无奈的武清臣,毫不客气的叹声道:“就这么等不及,迫不及待催促我上路么?”</P></p>

    “堂老们的心思,本官也无从揣测;只是因为与,才充做了奔走劳碌的传声筒。”武清臣也是无可奈何的尬笑着解释到,心中却想起对方在东南到燕北,号称官不聊生、一路哀鸿遍野的官场现状。</P></p>

    虽然这种连带的后果,让原本有些僵化和板结的地方官场格局,被迫翻覆过来接受大换血的同时;也为众多在京苦苦等候,官位出缺的新旧选人和重新转任的资深官员,一下子有了去处和新位置。</P></p>

    但是,他本身这种连根拔起,还拔萝卜带泥的做派,却是官场上的大忌和众矢之的。只是碍于这位除了针对妖异之外,实在别无所求,更不位功名富贵所羁绊;本身有用足够伶人忌惮的超凡之能。</P></p>

    所以,作为明面上指示的省台诸公,也只能捏着鼻子追加了许多事务,在不断得权衡得失和调剂朝野党中的利弊之间,也为他牵扯出来一桩又一桩的是非,努力的善后事态和平复长远的不利影响。</P></p>

    因此,这次协同追查酌金失踪的梁大使,连同相应的秘密调查队伍,都彻底失联无人回报之后;政事堂上也是以难得的效率达成一致,将这个走到哪里就掀翻到哪里的大杀器,给丢过去镇压场面。</P></p>

    尽管知道这么一点内情,但是作为武清臣本人,还是不愿意轻易得罪,这位神通手段和名声威势,都在国朝地方上如日中天,一手提携和选拔的部属遍及各处的“妖异讨捕”“西京监司\/知掌院”。</P></p>

    要知道,他可是亲眼见过那些教坊所属,无端变成各种怪物的情形,又怎能保证日后不会求助和借势呢?因此,在屏退诸多陪侍和扈从之后,武清臣还是努力维持一个亲切,而不失分寸的笑容道:</P></p>

    “正所谓是国法之下,亦有人情所在;监正莫看敕书催促的十万火急,大有过家门而不入之势。但其实,诸公还是为了宪使,留下了一些交待家事的余地;毕竟各处协力的人手,还需调遣时间。”</P></p>

    “……只要监正不作大张旗鼓之态,也不急于返回西京分司履职公务;长安每日进入士民百姓数十万计,又有谁人会在意,其中夹杂了什么身份的人呢?”武清臣笑眯眯的总结道:</p></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