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化解
“所以,太子至少可以安心一些了。”江畋按照其他时空获得的经验,最后归总道:“这很大概率是一件临时起意的窥探事件,而并非是真正觉察什么的刺探行为,不然,也不会断尾如此仓促。”
“这么说,孤真的应该庆幸么?”太子李弘却是长出了一口气,又堆起苦笑道:“显然虽然远隔千里,但母后如此忌惮于我,想必来自武氏的窥视和试探,并不会因此偃旗息鼓,只会愈演愈烈。”
“所以,殿下才要抓住机会,将此事闹大啊!”江畋顺势说道:“这也是殿下可以名正言顺的挟以大义名分,大张旗鼓的肃清内外,伸张态度的天赐良机啊!储君为天下之重,怎可为宵小窥视!”
“无论于公于私,圣上一定会有所表态的;至于天后更要有所回避,难道她敢冒着背上天下骂名,和朝野内外猜疑的风险,直接干预此事么?所以,太子不妨示之以大度,提议发起三司会审。”
“哦,这时还未诞生这个说法;那我就给您解释一二。就是御史台、大理寺、刑部联署公审;您不是新进招辟了一位,来自并州都督府法曹的狄怀英么?正好用此事当为他的试金石和扬名之始。”
“对了,殿下不是还有意广开言路,伸张朝野的视听么?这或许就是一个上好的机会,将审讯的过程作为素材,有选择刊载在其中,作为定期公开通报的噱头;想必会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有心人。”
“只要殿下不怕区区一时颜面上的的是,在背后将声势营造的够大;就算是武氏亲族又如何;只怕牵扯到最后,二圣也有概率无法坐视不理;而必须要响应朝野的舆情,给殿下一个最终的交待。”
“更何况,殿下以退为进的给出一个由头;但那些受到二圣抑制的宗室、外臣和勋贵们,会轻易放过,这么一个名正言顺的发声机会么?您也可由此看清,哪些是投机之辈,哪些是可以争取的。”
“狸生可真是……深谋远虑,居然能从这区区的偶发事态中,一步步推演出这么多的利害得失。”听到这里,李弘再度苦笑了起来:“都让孤以为,您是哪位上古先贤、大能之辈的转世之身了。”
“殿下这就说错了。古人哪如今人啊!”江畋却再度摇摇头道:“所谓的三代圣王、三皇五帝之故,绝大多数都是后人臆测、想象出来,不过是为了影射当代的事情,进而刻意的牵强附会而已。”
“正所谓是‘江山代代有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从古至今经过数千年、上万年,历朝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今人难道不是比古人,更加先进和丰富、充裕了;难道还抱残守缺的越活越回去了?”
“狸生可真是一针见血啊,却也是应有之理。”太子李弘苦笑了起来:“只是孤自小就熟读圣贤之书,经义典籍;觉得还是有些冒犯了,不知道,这期间是否还有其他,更加具体的说道和内情?”
“当然有了。”江畋也点点头,却是身体里隐藏的后世网络喷子和杠精之魂,暂时性的复苏了:“或者说,算是我的亲眼见闻过的(影视剧/历史记录片)某种场面吧!”
“殿下又可知,那些上古圣王之初,遍地莽荒而习惯茹毛饮血,既无家国之念,也无同文之理;唯有星罗棋布的大小氏族部落;相互争斗不休;自周礼定制之前,夏启商汤亦是杀人血祭蔚然成风。”
“因此,所谓的尧舜禹汤,也并非真正意义上,以天下共一人的天子至尊;而是需要带领部众征拓蛮荒,披荆斩棘,最终才被各部共尊为协同行事的首领而已;因此既不能专权,也没有多少享乐。”
“虽然名为各部的共主,但住的也不过是稍大一些的棚屋茅舍,吃的是烤肉生脍;用的是陶瓦之器;既无钟鸣鼎食的礼乐之娱,也没有车马衮冕的排场礼制;唯有诸多繁琐的征战开拓和劳作而已。”
“如此辛苦繁缛的职责,很容易就导致短寿,乃至积病成疾而早亡;又怎么可能还会想着传家子孙呢?自然是有机会尽早退位让贤,就赶紧甩脱职责,让别人来担待起来;这或许就是最初的禅让。”
“难道,这就是最初的三皇五帝,上古三代之治的真相?”太子李弘一番听下来,也不由有些目瞪口呆,然后又连声叹息道:“每每于狸生相谈,总是不免有令人耳目一新(叛经离道)的感官啊!”
“太子是否觉得,我有些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了?其实,要验证我所说的这些,其实也很简单。”江畋再度用爪子挠了挠下颌道“只要找到上古流传下来的‘甲骨文’就好了,其中自然有所记载。”
“甲骨文,这又是什么来历!”这一次,太子李弘真的惊讶了,但他也基本毫不怀疑对方的说法;“听起来似乎是上古流传的文字,竟然还有一些遗存在世间么?原来,孤已经孤陋寡闻自此了么?”
“也不算孤陋寡闻了,事实上自历代历朝,都未尝有所察觉。至少要到一千多年后才为世人所知。”江畋继续解释道:“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专门携刻在龟甲、骨板上,用以巫卜、记事的文字。”
“因此,其历史渊源要更早过与,铭刻在青铜器物上的钟鼎文。因此,也是后世人籍以考证和研究,夏商周的三代之世;最重要的佐证之一。更关键的是相比容易锈蚀损毁的青铜,存世数量更多。”
“既然如此,还请狸生教我,如何取得这‘甲骨文’的源头和出处?”这一刻,太子李弘却是有些按捺不住,而站了起来诚然握手行礼道:“东宫上下只要是尚有余力,孤定当不吝差遣和指派。”
因为,身为监国的身份和立场,已经足以令他意识到了,这其中的巨大干系和潜在的利益使然;甚至可以成为巩固自身地位和影响的重要凭仗。然而江畋的回答却让他大吃一惊,又格外匪夷所思。
“药店,药店之中,有一味药材名曰龙骨;号称古代龙之蜕骨,可以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最早可见三国时,华佗弟子吴普的《吴普本草》;其中就夹杂着少许,自地下挖出的甲骨片。”
“……”太子李弘却是脸色一阵青一阵红的,差点没有当场岔过气去:“狸生,你是说,这上古遗存的甲骨文,其实就在广大世人唾手可及之处,却始终未得人识,只能被炮制成药材白白用掉!”
“说不定,太子殿下都在仿若未觉之下,曾经服用过了啊。”江畋充满恶意趣味的继续说道:“研磨成粉末的龙骨,据说可以潜阳镇静,安神为主,在民间用量颇大。也许在东宫的药藏中也有。”
于是在半个时辰之后,专门从药藏局的库存中,翻找出来有几片刻痕的骨片,就被摆在了太子李弘面前。然而,他依旧有些难以置信的,用手摩挲着残损骨片上,依稀可见的点点刻痕,喟然道:
“果真是先贤留下的一种上古文字么?只可惜存世的数量实在太少了,孤需要收集更多的样本和范例,才能够与那些存世钟鼎文,进行对照和考据出释义;不过历代传世的经典,怕要大震动了。”
要是别人也就罢了,但是身为自小饱读经典,通晓古籍著称的当朝太子,怎么会不知道光是这个发现,就足以让自己超越了历朝历代,绝大对数泯然史册的储君,而以有生之年流传千古于青史了。
更何况其中还可能涉及到了,上古三代之治的真相和内情;以及对应后世流传的儒家经典,尤其是儒门诸圣传下的六经谬误之辩。而以太子之身掌握了对甲骨文的解读释义,更有无形的声望加护。
“狸生诚不欺我,果真是经历上古的存在;”然而,他又满怀歉然道:“只是,您对于孤是如此厚待啊,却让孤有些无以自处了。孤空虽有东宫之位和监国名分,却又不知何以回报狸生一二。”
“不需要,只是顺手而为,只为创造更大的乐子而已。”江畋也再度摇摇头道:“不过,我觉得太子只要善加运用,对于您此刻的行事,应该是大有裨益和好处的。也算暂时声誉受损的弥补。”
“不错!”太子李弘重重点头道:不要说其他的,光是召集研究和考据,新发现的甲骨文;就足以吸引海内才俊来投;甚至原本一些不受朝廷征辟,隐居山野的饱学之士、名家大儒也要趋之若鹜。
用得好甚至可以自证大义名分,强化大唐得享天命的正统性。介时若是母后有心施压,也未尝不可重现,汉高时的商山四皓之故事;然而,李弘很快又从劳神竭虑的浮想联翩中,慢慢的冷静下来。
因为,这一刻他有些遗憾和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健康的体魄,以及更多时间和寿数,来完成诸多的心愿和目标呢。尽管如此,他还是下了一道命令,派人前往安阳的殷墟故地,进行秘密的探掘。
当然了,作为如此重要的一个底牌;也要做好事先的保密和防范措施。对于东宫上下的整顿和肃清,不但不能放缓,还要有所加大力度;以为明面上的掩人耳目,然后,再循序渐进的慢慢放出来。
而后,他在与太子妃一起用晚膳时,嘱咐她私下找个合适的机会和由头,提高住在内坊中的郑氏母女待遇;最好安排到方便关照侧近位置;也算是对于居住其中的狸生,间接的一种优待和善意吧。(本章完)
“这么说,孤真的应该庆幸么?”太子李弘却是长出了一口气,又堆起苦笑道:“显然虽然远隔千里,但母后如此忌惮于我,想必来自武氏的窥视和试探,并不会因此偃旗息鼓,只会愈演愈烈。”
“所以,殿下才要抓住机会,将此事闹大啊!”江畋顺势说道:“这也是殿下可以名正言顺的挟以大义名分,大张旗鼓的肃清内外,伸张态度的天赐良机啊!储君为天下之重,怎可为宵小窥视!”
“无论于公于私,圣上一定会有所表态的;至于天后更要有所回避,难道她敢冒着背上天下骂名,和朝野内外猜疑的风险,直接干预此事么?所以,太子不妨示之以大度,提议发起三司会审。”
“哦,这时还未诞生这个说法;那我就给您解释一二。就是御史台、大理寺、刑部联署公审;您不是新进招辟了一位,来自并州都督府法曹的狄怀英么?正好用此事当为他的试金石和扬名之始。”
“对了,殿下不是还有意广开言路,伸张朝野的视听么?这或许就是一个上好的机会,将审讯的过程作为素材,有选择刊载在其中,作为定期公开通报的噱头;想必会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有心人。”
“只要殿下不怕区区一时颜面上的的是,在背后将声势营造的够大;就算是武氏亲族又如何;只怕牵扯到最后,二圣也有概率无法坐视不理;而必须要响应朝野的舆情,给殿下一个最终的交待。”
“更何况,殿下以退为进的给出一个由头;但那些受到二圣抑制的宗室、外臣和勋贵们,会轻易放过,这么一个名正言顺的发声机会么?您也可由此看清,哪些是投机之辈,哪些是可以争取的。”
“狸生可真是……深谋远虑,居然能从这区区的偶发事态中,一步步推演出这么多的利害得失。”听到这里,李弘再度苦笑了起来:“都让孤以为,您是哪位上古先贤、大能之辈的转世之身了。”
“殿下这就说错了。古人哪如今人啊!”江畋却再度摇摇头道:“所谓的三代圣王、三皇五帝之故,绝大多数都是后人臆测、想象出来,不过是为了影射当代的事情,进而刻意的牵强附会而已。”
“正所谓是‘江山代代有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从古至今经过数千年、上万年,历朝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今人难道不是比古人,更加先进和丰富、充裕了;难道还抱残守缺的越活越回去了?”
“狸生可真是一针见血啊,却也是应有之理。”太子李弘苦笑了起来:“只是孤自小就熟读圣贤之书,经义典籍;觉得还是有些冒犯了,不知道,这期间是否还有其他,更加具体的说道和内情?”
“当然有了。”江畋也点点头,却是身体里隐藏的后世网络喷子和杠精之魂,暂时性的复苏了:“或者说,算是我的亲眼见闻过的(影视剧/历史记录片)某种场面吧!”
“殿下又可知,那些上古圣王之初,遍地莽荒而习惯茹毛饮血,既无家国之念,也无同文之理;唯有星罗棋布的大小氏族部落;相互争斗不休;自周礼定制之前,夏启商汤亦是杀人血祭蔚然成风。”
“因此,所谓的尧舜禹汤,也并非真正意义上,以天下共一人的天子至尊;而是需要带领部众征拓蛮荒,披荆斩棘,最终才被各部共尊为协同行事的首领而已;因此既不能专权,也没有多少享乐。”
“虽然名为各部的共主,但住的也不过是稍大一些的棚屋茅舍,吃的是烤肉生脍;用的是陶瓦之器;既无钟鸣鼎食的礼乐之娱,也没有车马衮冕的排场礼制;唯有诸多繁琐的征战开拓和劳作而已。”
“如此辛苦繁缛的职责,很容易就导致短寿,乃至积病成疾而早亡;又怎么可能还会想着传家子孙呢?自然是有机会尽早退位让贤,就赶紧甩脱职责,让别人来担待起来;这或许就是最初的禅让。”
“难道,这就是最初的三皇五帝,上古三代之治的真相?”太子李弘一番听下来,也不由有些目瞪口呆,然后又连声叹息道:“每每于狸生相谈,总是不免有令人耳目一新(叛经离道)的感官啊!”
“太子是否觉得,我有些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了?其实,要验证我所说的这些,其实也很简单。”江畋再度用爪子挠了挠下颌道“只要找到上古流传下来的‘甲骨文’就好了,其中自然有所记载。”
“甲骨文,这又是什么来历!”这一次,太子李弘真的惊讶了,但他也基本毫不怀疑对方的说法;“听起来似乎是上古流传的文字,竟然还有一些遗存在世间么?原来,孤已经孤陋寡闻自此了么?”
“也不算孤陋寡闻了,事实上自历代历朝,都未尝有所察觉。至少要到一千多年后才为世人所知。”江畋继续解释道:“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专门携刻在龟甲、骨板上,用以巫卜、记事的文字。”
“因此,其历史渊源要更早过与,铭刻在青铜器物上的钟鼎文。因此,也是后世人籍以考证和研究,夏商周的三代之世;最重要的佐证之一。更关键的是相比容易锈蚀损毁的青铜,存世数量更多。”
“既然如此,还请狸生教我,如何取得这‘甲骨文’的源头和出处?”这一刻,太子李弘却是有些按捺不住,而站了起来诚然握手行礼道:“东宫上下只要是尚有余力,孤定当不吝差遣和指派。”
因为,身为监国的身份和立场,已经足以令他意识到了,这其中的巨大干系和潜在的利益使然;甚至可以成为巩固自身地位和影响的重要凭仗。然而江畋的回答却让他大吃一惊,又格外匪夷所思。
“药店,药店之中,有一味药材名曰龙骨;号称古代龙之蜕骨,可以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最早可见三国时,华佗弟子吴普的《吴普本草》;其中就夹杂着少许,自地下挖出的甲骨片。”
“……”太子李弘却是脸色一阵青一阵红的,差点没有当场岔过气去:“狸生,你是说,这上古遗存的甲骨文,其实就在广大世人唾手可及之处,却始终未得人识,只能被炮制成药材白白用掉!”
“说不定,太子殿下都在仿若未觉之下,曾经服用过了啊。”江畋充满恶意趣味的继续说道:“研磨成粉末的龙骨,据说可以潜阳镇静,安神为主,在民间用量颇大。也许在东宫的药藏中也有。”
于是在半个时辰之后,专门从药藏局的库存中,翻找出来有几片刻痕的骨片,就被摆在了太子李弘面前。然而,他依旧有些难以置信的,用手摩挲着残损骨片上,依稀可见的点点刻痕,喟然道:
“果真是先贤留下的一种上古文字么?只可惜存世的数量实在太少了,孤需要收集更多的样本和范例,才能够与那些存世钟鼎文,进行对照和考据出释义;不过历代传世的经典,怕要大震动了。”
要是别人也就罢了,但是身为自小饱读经典,通晓古籍著称的当朝太子,怎么会不知道光是这个发现,就足以让自己超越了历朝历代,绝大对数泯然史册的储君,而以有生之年流传千古于青史了。
更何况其中还可能涉及到了,上古三代之治的真相和内情;以及对应后世流传的儒家经典,尤其是儒门诸圣传下的六经谬误之辩。而以太子之身掌握了对甲骨文的解读释义,更有无形的声望加护。
“狸生诚不欺我,果真是经历上古的存在;”然而,他又满怀歉然道:“只是,您对于孤是如此厚待啊,却让孤有些无以自处了。孤空虽有东宫之位和监国名分,却又不知何以回报狸生一二。”
“不需要,只是顺手而为,只为创造更大的乐子而已。”江畋也再度摇摇头道:“不过,我觉得太子只要善加运用,对于您此刻的行事,应该是大有裨益和好处的。也算暂时声誉受损的弥补。”
“不错!”太子李弘重重点头道:不要说其他的,光是召集研究和考据,新发现的甲骨文;就足以吸引海内才俊来投;甚至原本一些不受朝廷征辟,隐居山野的饱学之士、名家大儒也要趋之若鹜。
用得好甚至可以自证大义名分,强化大唐得享天命的正统性。介时若是母后有心施压,也未尝不可重现,汉高时的商山四皓之故事;然而,李弘很快又从劳神竭虑的浮想联翩中,慢慢的冷静下来。
因为,这一刻他有些遗憾和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健康的体魄,以及更多时间和寿数,来完成诸多的心愿和目标呢。尽管如此,他还是下了一道命令,派人前往安阳的殷墟故地,进行秘密的探掘。
当然了,作为如此重要的一个底牌;也要做好事先的保密和防范措施。对于东宫上下的整顿和肃清,不但不能放缓,还要有所加大力度;以为明面上的掩人耳目,然后,再循序渐进的慢慢放出来。
而后,他在与太子妃一起用晚膳时,嘱咐她私下找个合适的机会和由头,提高住在内坊中的郑氏母女待遇;最好安排到方便关照侧近位置;也算是对于居住其中的狸生,间接的一种优待和善意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