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再现2
而在皇城前庭通政司的别亭下,身为轮值御史的察院左督察周邦彦,也在轻轻敲响的午后钟鸣声中;慢条斯理的吃完最后一口廊食;而后将筷著整齐摆放好,团腿在绳床上开始闭目养神起来。
因为这两天接连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他这个久经宦海,在地方与京城间,几度沉浮起落的资深老宪台和察院之长;也不免有些紧接无暇的仓促感。
谁又能想到,身为他半个门生的郭崇涛,与那位凑合在一处之后,居然会搅动出这么大的动静和干系来;直接把正儿八经察事问案的小三司风头,都给压过了过去。
就像是当年那位梁公,辅佐泰兴帝革弊改新的政略。对于御史一台三院重新厘定责权时,所批定的一般;这乌台里微言大义、坐视空谈和闻风而动的嘴炮党太多;而真正勇于担责任事的太少。
因此,才专门重新设立了专门的御史里行制度;也就是在御史台与外官迁转、升任中,必须历经为期一年到数载的里行(暗访)御史生涯;必须有所成就才能完成考核评定的惯例。
由此,也将这个历朝历代沿袭下来,半是监督朝堂半是优养士人,而为世人所羡慕的清贵职;变成了令地方官员将吏,闻之色变的京中疯狗;几乎与天家豺犬——武德司比肩的一时恶名。
事实上,就连郭崇涛本人,也是周邦彦在早年两度履任,河东、山南的里行御史时;而亲手提携和考验若干的一时俊杰后,才最终对他格外地青眼有加,而确立了门生名分的。
就是看中了他拔举于市井而重实务,既有执着坚忍之性,又不失机变缜密的心思。也是隐隐将其视为了自己秉持的理念和事业,乃至是相应派系的候补接班人选之一,而进一步考较。
但他没有想到,更早拜在门下而出身相对优越的弟子魏东亭,因为有更多退路和选择的缘故。居然在事到临头选择了退避三舍;宁愿混到小三司里去和光同尘,与他人一起担责也不愿沾惹干系。
按道理说,作为汇聚了大理寺司直(或评事),刑部员外郎等,一干署衙资源的小三司中,难道真的就是纯粹的酒囊饭袋么。只是人多心不齐,既怕担责也不肯多出力,所以才导致久无突破。
结果,反倒这位新任从七品下的管城御史郭崇涛,奋勇精进的主动迎难而上;愣是给他凭空搅扰出一番偌大局面来。光是他提供的证据和嫌疑,就已经至少断送了三位品秩比他高的官员前程。
其他被送进台狱的低品官吏,更不知道凡几。这也逼得身为座师和举主的周邦彦,不得不做出选择和决断。
要么就是壮士断腕,就此撇清干系,任由其随波逐流、自生自灭。要么,就籍此给与更多的支持和助力,乃至将其打造成为御史台中,最为显目和杰出的新秀,乃至是自己仕途当中的得力臂助。
因此,在最新呈送来的证据和发现面前,一贯的爱护之心还是压倒了个人的利害得失;因此他刚刚动用了自己最大限度的权柄,而签发了对于都官郎中鞠拿闻讯的牓子;也等若正式摆明了立场。
因为,相对于京城诸狱各自分属的部门,位于城南一角的左右徒坊,其实是圣祖太宗遗泽所致的重要门面。因此,历代沿袭下来之后,都属于刑部别设的都官郎中的直接管辖;
而周邦彦以察院左都察身份,直接对于这么一个位卑而权重,手下提辖至少数千号人等,间接影响数万人的生计;同时对于京畿诸狱,拥有巡查和检视之权,从五品上的刑部要职直接鞠问;
可谓是在御史台赋予的基本职分内,最大限度地捅了天窗了。当然了,周邦彦此举也只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刑部所属的都官郎中,所辖事务无比地冗繁巨细,因此反而未必有多少干系。
其中真正的目标,还是为了冲锋陷阵在前的郭崇涛,制造足够的理由和机会,讯问和追拿其麾下的相关人等。毕竟,就连身为上司和主官的都官郎中,都进了御史台,难道底下人还能幸免么?
只是,他在屏气入冥,慢慢回想起从尚书省秘阁处,所调阅过的那些异闻和乱事之际;却忽然听到由远而近的脚步声,以及一个尖锐而阴柔的嗓门道:
“原来,左都却是在这儿讨清闲,倒叫杂家好找了。”
周邦彦不由睁眼一看,却是一名紫衣笼冠,净面无须、鹤发童颜的中贵人;不由开口道:
“是黄大伴啊,怎么不在银台门听事,却来着通政司耍。”
“实在是因为人老心软,却不过他人的求情,才来找左都捎个话儿。”
面对这个软钉子,黄大伴却是不接茬笑道
“哦,可是为当下右徒坊的干系么?”
周邦彦却是绵里藏针的道:
“自然不是,那可是事关贞明圣后临终的遗诰;杂家一介老奴,有几个胆子,敢坏天家的孝道事亲。”
然而,黄大伴却是毫不犹豫摇头道:
“只是,昔日宫里的故旧央求不过,说是手下的儿郎,怕是与郭管城处有过些许误会;此刻兹事体大,不敢耽误了正事;所以还求左都行个方便,给个当面陈情的机会。”
然而这一番交涉下来,周邦彦最后还是答应了对方的要求。因为,他也想籍此试探和伺察一番,对方的真正态度和动机何在;同时看看能否交流到一些资源和讯息。
另一方面,这位黄大伴虽然已经交卸大多数职事,半隐退在宫内宅居住,但是既然能够被称为大伴或是伴当的,就代表着当今天子即位之前,藩邸所处的私人班底渊源;
他身为外朝群臣的督导之责,固然是无惧对方的能量;自泰平之后也少有宦臣放肆的地方。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为自己的弟子郭崇涛,增加更多的意外变数,却也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再则,他通过查阅那些历代的秘阁处记录,隐隐感觉到了某种,可能导致当下局面产生变化的契机。
于是,已经将右徒坊当中多方派遣的人手,名正言顺整合在麾下听效的郭崇涛;也迎来了一个毫不起眼的访客。那是一名身形矮胖,而形容略有些猥琐的中年人。
“你我素来话不投机,还有什么可以多说的。”
只见郭崇涛毫不客气的呛声道:
“不瞒郭君,你我两家长久抵牾,乃是公事使然;而非私怨呼?”
中年人却是不以为意道:
“故而当下局面,我家大亲事长,愿与郭君保持一条互相取信的渠道。”
“你们还有脸说这话!”
郭崇涛却是嗤声冷笑起来:
“不瞒郭君,当初那位与夏使府上,暗中私通往来的干办,确是武德司的人;但是他的作为,就非诸位亲事、大亲事长所愿了。”
中年人却是诚然道:
“至少,在查明其中干系和内情的初衷上,武德司是与宪台一致的,还请郭君给个机会如何?”
正当郭崇涛犹豫了片刻,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之际,突然就有人闯了进来;却是手下的吏长慕容武,而在他耳边急促说出令人徒然色变的话语:
“那江生,在回园途中,遇袭失踪了。”
因为这两天接连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他这个久经宦海,在地方与京城间,几度沉浮起落的资深老宪台和察院之长;也不免有些紧接无暇的仓促感。
谁又能想到,身为他半个门生的郭崇涛,与那位凑合在一处之后,居然会搅动出这么大的动静和干系来;直接把正儿八经察事问案的小三司风头,都给压过了过去。
就像是当年那位梁公,辅佐泰兴帝革弊改新的政略。对于御史一台三院重新厘定责权时,所批定的一般;这乌台里微言大义、坐视空谈和闻风而动的嘴炮党太多;而真正勇于担责任事的太少。
因此,才专门重新设立了专门的御史里行制度;也就是在御史台与外官迁转、升任中,必须历经为期一年到数载的里行(暗访)御史生涯;必须有所成就才能完成考核评定的惯例。
由此,也将这个历朝历代沿袭下来,半是监督朝堂半是优养士人,而为世人所羡慕的清贵职;变成了令地方官员将吏,闻之色变的京中疯狗;几乎与天家豺犬——武德司比肩的一时恶名。
事实上,就连郭崇涛本人,也是周邦彦在早年两度履任,河东、山南的里行御史时;而亲手提携和考验若干的一时俊杰后,才最终对他格外地青眼有加,而确立了门生名分的。
就是看中了他拔举于市井而重实务,既有执着坚忍之性,又不失机变缜密的心思。也是隐隐将其视为了自己秉持的理念和事业,乃至是相应派系的候补接班人选之一,而进一步考较。
但他没有想到,更早拜在门下而出身相对优越的弟子魏东亭,因为有更多退路和选择的缘故。居然在事到临头选择了退避三舍;宁愿混到小三司里去和光同尘,与他人一起担责也不愿沾惹干系。
按道理说,作为汇聚了大理寺司直(或评事),刑部员外郎等,一干署衙资源的小三司中,难道真的就是纯粹的酒囊饭袋么。只是人多心不齐,既怕担责也不肯多出力,所以才导致久无突破。
结果,反倒这位新任从七品下的管城御史郭崇涛,奋勇精进的主动迎难而上;愣是给他凭空搅扰出一番偌大局面来。光是他提供的证据和嫌疑,就已经至少断送了三位品秩比他高的官员前程。
其他被送进台狱的低品官吏,更不知道凡几。这也逼得身为座师和举主的周邦彦,不得不做出选择和决断。
要么就是壮士断腕,就此撇清干系,任由其随波逐流、自生自灭。要么,就籍此给与更多的支持和助力,乃至将其打造成为御史台中,最为显目和杰出的新秀,乃至是自己仕途当中的得力臂助。
因此,在最新呈送来的证据和发现面前,一贯的爱护之心还是压倒了个人的利害得失;因此他刚刚动用了自己最大限度的权柄,而签发了对于都官郎中鞠拿闻讯的牓子;也等若正式摆明了立场。
因为,相对于京城诸狱各自分属的部门,位于城南一角的左右徒坊,其实是圣祖太宗遗泽所致的重要门面。因此,历代沿袭下来之后,都属于刑部别设的都官郎中的直接管辖;
而周邦彦以察院左都察身份,直接对于这么一个位卑而权重,手下提辖至少数千号人等,间接影响数万人的生计;同时对于京畿诸狱,拥有巡查和检视之权,从五品上的刑部要职直接鞠问;
可谓是在御史台赋予的基本职分内,最大限度地捅了天窗了。当然了,周邦彦此举也只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刑部所属的都官郎中,所辖事务无比地冗繁巨细,因此反而未必有多少干系。
其中真正的目标,还是为了冲锋陷阵在前的郭崇涛,制造足够的理由和机会,讯问和追拿其麾下的相关人等。毕竟,就连身为上司和主官的都官郎中,都进了御史台,难道底下人还能幸免么?
只是,他在屏气入冥,慢慢回想起从尚书省秘阁处,所调阅过的那些异闻和乱事之际;却忽然听到由远而近的脚步声,以及一个尖锐而阴柔的嗓门道:
“原来,左都却是在这儿讨清闲,倒叫杂家好找了。”
周邦彦不由睁眼一看,却是一名紫衣笼冠,净面无须、鹤发童颜的中贵人;不由开口道:
“是黄大伴啊,怎么不在银台门听事,却来着通政司耍。”
“实在是因为人老心软,却不过他人的求情,才来找左都捎个话儿。”
面对这个软钉子,黄大伴却是不接茬笑道
“哦,可是为当下右徒坊的干系么?”
周邦彦却是绵里藏针的道:
“自然不是,那可是事关贞明圣后临终的遗诰;杂家一介老奴,有几个胆子,敢坏天家的孝道事亲。”
然而,黄大伴却是毫不犹豫摇头道:
“只是,昔日宫里的故旧央求不过,说是手下的儿郎,怕是与郭管城处有过些许误会;此刻兹事体大,不敢耽误了正事;所以还求左都行个方便,给个当面陈情的机会。”
然而这一番交涉下来,周邦彦最后还是答应了对方的要求。因为,他也想籍此试探和伺察一番,对方的真正态度和动机何在;同时看看能否交流到一些资源和讯息。
另一方面,这位黄大伴虽然已经交卸大多数职事,半隐退在宫内宅居住,但是既然能够被称为大伴或是伴当的,就代表着当今天子即位之前,藩邸所处的私人班底渊源;
他身为外朝群臣的督导之责,固然是无惧对方的能量;自泰平之后也少有宦臣放肆的地方。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为自己的弟子郭崇涛,增加更多的意外变数,却也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再则,他通过查阅那些历代的秘阁处记录,隐隐感觉到了某种,可能导致当下局面产生变化的契机。
于是,已经将右徒坊当中多方派遣的人手,名正言顺整合在麾下听效的郭崇涛;也迎来了一个毫不起眼的访客。那是一名身形矮胖,而形容略有些猥琐的中年人。
“你我素来话不投机,还有什么可以多说的。”
只见郭崇涛毫不客气的呛声道:
“不瞒郭君,你我两家长久抵牾,乃是公事使然;而非私怨呼?”
中年人却是不以为意道:
“故而当下局面,我家大亲事长,愿与郭君保持一条互相取信的渠道。”
“你们还有脸说这话!”
郭崇涛却是嗤声冷笑起来:
“不瞒郭君,当初那位与夏使府上,暗中私通往来的干办,确是武德司的人;但是他的作为,就非诸位亲事、大亲事长所愿了。”
中年人却是诚然道:
“至少,在查明其中干系和内情的初衷上,武德司是与宪台一致的,还请郭君给个机会如何?”
正当郭崇涛犹豫了片刻,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之际,突然就有人闯了进来;却是手下的吏长慕容武,而在他耳边急促说出令人徒然色变的话语:
“那江生,在回园途中,遇袭失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