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意难平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文华殿,议事堂,泰昌翻看着宗人府送上来的宗藩禄米账册,那脸色是越来越难看,越来越难看。

    这宗藩禄米制度是他老祖宗洪武大帝定下的规矩,简单来说,只要是皇室子孙,那就有相应的职位和相应的禄米。

    他老祖宗洪武大帝定规矩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的细致,这宗藩禄米制度也相当的细致,甚至细致到了每一个皇室子孙。

    按宗藩禄米制度规定。

    皇子,也就是当朝皇帝的儿子,除太子外,皆封亲王,年支禄米一万石。

    亲王的儿子,除了继位的世子外,皆封郡王,年支禄米两千石。

    郡王的儿子,除了继位的世子外,皆封镇国将军,年支禄米一千石。

    以此类推,镇国将军后面还有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等,年支禄米分别是八百石、六百石、四百石、三百石。

    至于剩下的,那就不管多少代也不管什么嫡出庶出,那都是奉国中尉,禄米都是两百石。

    也就是说,只要是皇室子孙,都有相应的职位,而且每年都能从大明朝廷领取相应的禄米,最少的也有两百石。

    这是洪武大帝年幼的时候饿怕了,生怕自己的子孙没饭吃,所以,才定下了这宗藩禄米制度,以保证自己的子孙不饿肚子。

    应该说,作为一个父亲,一个爷爷,乃至作为朱明皇室的老祖宗,他做的,真没话说了,每个朱明皇室的子孙他都照顾到了。

    而洪武朝的时候,这宗藩禄米制度也的确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因为朱元璋总共就二十六个儿子,除开太子,也就二十五个亲王,这些亲王下面的郡王也就一百多个。

    也就是说,朝廷一年为皇室子孙支付的禄米最多也就五十万石左右,这点禄米对于当时大明朝廷的税赋收入来说的确不是太大的负担。

    但是,朱元璋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的子孙太能生了!

    他自己就生了二十六个儿子,这二十六个儿子一代一代繁衍下去,那数量是几何级数的暴增啊!

    这个其实很容易算,就算他的儿子都没他能生,一个亲王生五六个儿子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第一代,他的儿子就算二十个,每人生五六个,那么第二代最少是上百个,第三代最少是五六百个,第四代最少是两三千个,第五代就上万了,第六代就五六万了,第七代那就是二十多万了,第八代那就是上百万了!

    这么暴涨下去,大明朝廷如何负担的起?

    他这是在给他后面的皇帝埋雷啊!

    这颗雷膨胀到一定的程度那肯定是会炸的。

    而永乐朝之后,这颗雷膨胀的速度更快了,因为成祖朱棣削了藩王的兵权,把藩王禁锢在封地之内,哪儿都不让他们去。

    这些藩王和藩王子孙成天没事干,怎么办呢?

    那自然是使劲的纳妃子娶老婆,可劲的造小孩!

    如果他们生育能力不行,那也就罢了,奈何朱明皇室的子孙那是一个赛一个能生啊!

    朱明皇室子孙到底有多能生呢?

    朱元璋可能都想不到,他的子孙后代里面竟然有人比他还能生,而且,还不止一个。

    这些最能生的皇室子孙里面,最有名的当属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膝下的庆成郡王一系。

    第一代庆成郡王也就是晋王朱棡的儿子朱济炫还好点,他总共才生了三个儿子。

    第二代庆成郡王朱美埥也不是很奇葩,总共就生了十二个儿子。

    第三代庆成郡王朱锺镒就有点吓人了,足足生了四十四个儿子,五十个女儿。

    第四代庆成郡王朱奇浈更是吓死个人,足足生了上百个儿子!

    他们肆无忌惮这么一通猛生,大明皇室子孙的数量那还不吓死个人啊!

    虽说郡王乃至亲王都有夭折乃至绝嗣的,但是也架不住他们这么生啊!

    嘉靖朝的时候,皇室宗亲数量就突破了二十万,万历朝的时候,皇室宗亲的数量就突破了六十万,到泰昌手里,皇室宗亲数量就快突破百万大关了!

    如果按老祖宗洪武大帝的规矩,这会儿整个大明王朝所有税赋加起来都已经不够支付宗藩禄米了,虽说嘉靖朝的时候对宗藩禄米进行了限制和减免,但是,这会儿宗藩禄米的数量也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九百多万石!

    要知道,刨去这些宗藩禄米之后大明朝廷一年的税赋收入也才四五百万两啊!

    也就是说,大明王朝的大半税赋都在供养这些皇室宗亲,整个朝廷的税赋收入还没宗藩禄米一半多。

    这还不是最为可怕的,最为可怕的是,这些藩王领了宗藩禄米还不满足,还要疯狂的兼并土地,而且他们兼并的土地都多的吓人。

    比如,蜀王府,万历实录就有记载,成都府的良田,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也就是说,一个蜀王府就占了成都府七成的土地,还有两成是屯卫的屯田,而成都府近百万人口手里的土地加起来才一成!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山西、河南和湖广北部。

    四川毕竟就一个蜀王,其他州府的老百姓还能活,山西、河南和湖广北部那几乎到处都是藩王。

    太原府的晋王、大同府的代王、潞安府的沈王、卫辉府的潞王、怀庆府的郑王、开封府的周王、南阳府的唐王、安阳府的赵王、洛阳府的伊王、襄阳府的襄王、武昌府的楚王、荆州府的惠王、常德府的荣王、衡州府的桂王、武冈府的岷王等等这些,他们都已经把周围的土地给兼并的差不多了。

    后面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汪介人就在《中州杂俎》里嘲讽,“唯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

    他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中州指的就是河南及其周边地区。

    青草王孙路指的就是这些地方的官道。

    也就是说,山西、河南和湖广北部的良田基本上都被这些藩王给兼并了,就剩下官道不是藩王家的了!

    这就是农民起义兴于陕西,却很快席卷山西、河南和湖广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遭灾最严重的是陕西啊,其他地方并没有陕西那么严重。

    特别是河南和湖广,这两地受灾本就不严重,湖广更是几乎没有遭受旱灾的影响,但是,偏偏就是这些地方闹的最凶,而且,反贼就喜欢往这些地方窜。

    为什么呢?

    很简单,因为这些地方藩王多啊,而且这些藩王基本上都把这些地方的良田兼并完了,老百姓手里基本上没田!

    老百姓没田怎么活?

    这些地方的老百姓都被藩王给逼的没法活了啊!

    泰昌是越看越气,越看越气,气得只想把这些皇亲国戚一把全干掉!

    这些藩王可不是白拿朝廷禄米和疯狂兼并土地这么简单。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特别小气,抠得要死。

    每个藩王,粮食最少存储了几十万石甚至上百万石,但是,他们宁可放仓库发霉烂掉,也不拿出来赈灾。

    还有,这些藩王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两百余年积累下来,金银也多得吓人,但是,他们宁可摆库房里看着,也不给朝廷捐献分文。

    赈灾是他这个皇帝的事,平叛是他这个皇帝的事,抵抗外族入侵是他这个皇帝的事,剿灭反贼还是他这个皇帝的事,这些事,好像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一样,他们根本漠不关心。

    他们,只在乎手中的钱粮。

    这帮蛀虫,把整个大明都要蛀烂了!

    泰昌这个气啊,要不是这些藩王不把治下子民当人,这些反贼窜到山西和河南能这么快发展壮大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