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侯府神童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永康元年公元167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年初先是以文立世、仁义无双,才名响彻大汉的解渎亭侯刘苌病逝!
天下文人墨客无不捶胸顿足,恨其苍天不公,一代大儒陨落。
年终,汉桓帝崩,窦太后与大将军窦武,在汉室宗亲中挑选能继任大统,年龄小容易摆布的宗亲,便将目光放在前解渎亭侯刘苌嫡长子刘宏身上!
只因刘苌之名响彻大汉,外人信服,而其有两子,幼子刘宇时年四岁,刘宇虽小但却有神童之名,学什么都快且性格跳脱调皮捣蛋。
长子刘宏十二岁,虽有才名,但性格软弱,相比四岁的神童刘宇来说,还是刘宏容易被掌控。
所以窦太后立其为帝,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窦武辅政。
而传闻中,刘宏刘宇兄弟俩感情很好,小刘宇调皮捣蛋,时常搞得侯府鸡飞狗跳的,大祸不闯,小祸不断,都是刘宏帮着小刘宇背锅,没少挨刘苌鞭子。
据说刘宏被带走当傀儡皇帝的当天,刘宏和刘宇当着已经是太后的董夫人面,兄弟相拥哭了好久。
最后在刘宇依依不舍和刘宏三步一回头加之董太后嘤嘤的哭泣声中,一行人渐渐远去。
直到护送队伍已经变得蚂蚁般大小,刘宇才唤回管家刘忠,失落的回到侯府。
至于为何刘宇不去帝都洛阳?刘宇去了洛阳,那么谁接任解渎亭侯位置呢?
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刘宏正式继承帝位,但宦官与外戚官僚士大夫间的矛盾激化,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及尚书令尹等,并夷其族,迫太后归政。
二年,中常侍侯览兴大狱,将前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等120余人下狱处死,此为第二次党锢之祸。
刘宏号汉灵帝,在位期间,想重整山河,还大汉朗朗乾坤,便想用宦官抑制外戚,从他们之间的争斗中谋取利益,渐渐的手中有了权力,不再是一无是处的傀儡。
可如今大汉虽然没有达到满目疮痍根基不稳的状态,却也内忧外患不断,士族又卷土重来。
何况各地阳奉阴违,听调不听宣,实在分身乏力,慢慢的一腔热血,逐渐变凉,被磨去了棱角,变得有些心灰意冷。
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年初,河间国治所乐城,侯府内,正中的一间院落正传出一阵郎朗的读书声。
听其声音便知读书之人年纪不大,但声音洪亮颇有底气。
少时,这读书声渐渐隐去。
这院落中,亭台楼阁,假山流水,花草繁茂,清香扑鼻,院落东北处一亭台内有一小公子。
这小公子约莫七八岁,长得眉清目秀,剑眉入鬓,尤其是双眼,炯炯有神。
虽年少,但也英姿初显。
贵气小公子对面,坐一老者,约莫四五十岁,这老者面目沧桑却难掩其风采,一身儒袍更显博学多才。
这时少年开口说道:“郑师,您让我背的《春秋》、《诗》、《书》、《易》、《礼》、《论语》、……宇都已经倒背如流。
而礼、乐、射、御、书、数,徒儿也尽数学会。而骑射不是弟子不学,而是弟子年龄太小,忠伯不让我学,怕我失足摔下马。”孩童苦着脸说道。
只见老者满脸的欣慰之色说道:“哈哈,宇儿果然不愧是有神童之称啊,为师少时便有神童之称,没想到老夫年老收个入室弟子更是青出于蓝。”
说道此处,老者缓了缓语气接着说道:“宇儿你无论学什么都这么快,但是宇儿你要知道,学以致用的道理,背会了不代表你就真的会了”
老者说完,便从桌上拿起来一本论语。
说道:“比如说,这论语里面说的道理是要用一辈子去体会,里面包含了先贤一辈子的心德感悟,你说你都懂了吗?学,不能有实无质,要明其理、知其情、去其糟粕、取其精、而用于民!”
“诺!是弟子心急了,弟子会用心研读,知其理,取其精,用于民!”孩童认真严肃的回答道。
郑玄面露欣慰的笑容对着刘宇说道:“孺子可教也,宇儿那就继续读吧,仔细品读先贤呕心沥血,才流传于后世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吧!”
“诺!弟子遵命!”说完,刘宇就继续埋头苦读,时而皱眉沉思,时而面露了然的笑容。
原来这名孩童便是解渎亭侯刘宇了,现在的刘宇虽然只有七岁,但是峥嵘初露,被整个河间国知晓,称其为神童。
学习时往往可以举一反三,学过的知识过目不忘,而且天生神力,却喜文厌武,而坐其对面的老者便是当世大儒郑玄。
郑玄,字康成。
北海郡高密县人,是当时少有的大儒,辈分高资格老,可以说是当时儒家执牛耳者。
刘宇的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郑玄私交甚密,请来为刘宇传道解惑,郑玄也很喜欢刘宇,这样敏而好学的徒儿他也是见猎心喜。
于是时年五岁的小刘宇便拜师郑玄,在其门求学直到如今已经是第三年了。
而此时的郑玄本人心里也十分尴尬,该教的都倾囊相授了,剩下的便是自己感悟研究,正如他刚刚所说,有的东西是要靠时间理解的。
等感悟到一定程度成为大儒,便可传书立世了。
当然!郑玄对刘宇的期望可不止这些。
河间国虽然是侯国,只有一郡大小,下辖十二县,是原河间孝王刘开的封地,传承至今,虽然爵位变成侯爵但是封地大小没有改变。
不然普通的小侯国只有一县大小而已。
而河间国经过刘苌和其父刘淑两代人的治理下百姓衣食无忧,城中繁华非常,到处车水马龙,房屋井然有序。
各县官吏也是清正廉明,世家也听从侯府之令支持侯府政事安分守己,一切欣欣向荣。
而郑玄的期望便是想让刘宇长大后帮助其兄长,当今圣上刘宏,肃清环宇,重整朝纲!当然,这也是刘宇的志向!
而刘宇也正朝着自己志向一步一步的前行着。
刘宇正在埋头苦读,突然一晃神,好像想起来什么事情。
缓过神来的刘宇,便起身对着郑玄躬身拜道“老师,过些天我可能要去并州五原郡河阴县去看望弟子的舅父,来回可能要几个月时间。”
紧接着,刘宇小脸真诚的说道:“这几个月弟子不在身边万望老师要保重身体!等弟子回来在孝敬您,聆听教诲!”
“哦,这件事我已经听管家刘忠说过了,正等你与我说明呢。”郑玄闻言笑呵呵的说道。
刘宇一脸尴尬说道:“是弟子疏忽了”。
“哈哈,无妨,圣人都难免犯错,何况你一个孩子乎?”郑玄毫不在意的呵呵一笑说道。
接着郑玄面色一变,有些严肃的说道:“不过并州之地并不太平,不说一路上劫匪横行,就说外族时常入侵并州劫掠,若是碰到外族骑兵如何是好?
没等刘宇答话,郑玄继续说道:“虽然说这个时节不是异族南侵的季节但是为了防范于未然!宇儿应当告知你皇兄派遣一些骑兵,在多带一些精兵悍将保护自己才是!”说完,郑玄一脸的忧色。
自己弟子很多,但是这么讨人喜欢的弟子就这么一个,可不能让这宝贝疙瘩出事儿了。
刘宇知道郑玄是为了自己安全着想,便点头答应了。
天下文人墨客无不捶胸顿足,恨其苍天不公,一代大儒陨落。
年终,汉桓帝崩,窦太后与大将军窦武,在汉室宗亲中挑选能继任大统,年龄小容易摆布的宗亲,便将目光放在前解渎亭侯刘苌嫡长子刘宏身上!
只因刘苌之名响彻大汉,外人信服,而其有两子,幼子刘宇时年四岁,刘宇虽小但却有神童之名,学什么都快且性格跳脱调皮捣蛋。
长子刘宏十二岁,虽有才名,但性格软弱,相比四岁的神童刘宇来说,还是刘宏容易被掌控。
所以窦太后立其为帝,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窦武辅政。
而传闻中,刘宏刘宇兄弟俩感情很好,小刘宇调皮捣蛋,时常搞得侯府鸡飞狗跳的,大祸不闯,小祸不断,都是刘宏帮着小刘宇背锅,没少挨刘苌鞭子。
据说刘宏被带走当傀儡皇帝的当天,刘宏和刘宇当着已经是太后的董夫人面,兄弟相拥哭了好久。
最后在刘宇依依不舍和刘宏三步一回头加之董太后嘤嘤的哭泣声中,一行人渐渐远去。
直到护送队伍已经变得蚂蚁般大小,刘宇才唤回管家刘忠,失落的回到侯府。
至于为何刘宇不去帝都洛阳?刘宇去了洛阳,那么谁接任解渎亭侯位置呢?
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刘宏正式继承帝位,但宦官与外戚官僚士大夫间的矛盾激化,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及尚书令尹等,并夷其族,迫太后归政。
二年,中常侍侯览兴大狱,将前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等120余人下狱处死,此为第二次党锢之祸。
刘宏号汉灵帝,在位期间,想重整山河,还大汉朗朗乾坤,便想用宦官抑制外戚,从他们之间的争斗中谋取利益,渐渐的手中有了权力,不再是一无是处的傀儡。
可如今大汉虽然没有达到满目疮痍根基不稳的状态,却也内忧外患不断,士族又卷土重来。
何况各地阳奉阴违,听调不听宣,实在分身乏力,慢慢的一腔热血,逐渐变凉,被磨去了棱角,变得有些心灰意冷。
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年初,河间国治所乐城,侯府内,正中的一间院落正传出一阵郎朗的读书声。
听其声音便知读书之人年纪不大,但声音洪亮颇有底气。
少时,这读书声渐渐隐去。
这院落中,亭台楼阁,假山流水,花草繁茂,清香扑鼻,院落东北处一亭台内有一小公子。
这小公子约莫七八岁,长得眉清目秀,剑眉入鬓,尤其是双眼,炯炯有神。
虽年少,但也英姿初显。
贵气小公子对面,坐一老者,约莫四五十岁,这老者面目沧桑却难掩其风采,一身儒袍更显博学多才。
这时少年开口说道:“郑师,您让我背的《春秋》、《诗》、《书》、《易》、《礼》、《论语》、……宇都已经倒背如流。
而礼、乐、射、御、书、数,徒儿也尽数学会。而骑射不是弟子不学,而是弟子年龄太小,忠伯不让我学,怕我失足摔下马。”孩童苦着脸说道。
只见老者满脸的欣慰之色说道:“哈哈,宇儿果然不愧是有神童之称啊,为师少时便有神童之称,没想到老夫年老收个入室弟子更是青出于蓝。”
说道此处,老者缓了缓语气接着说道:“宇儿你无论学什么都这么快,但是宇儿你要知道,学以致用的道理,背会了不代表你就真的会了”
老者说完,便从桌上拿起来一本论语。
说道:“比如说,这论语里面说的道理是要用一辈子去体会,里面包含了先贤一辈子的心德感悟,你说你都懂了吗?学,不能有实无质,要明其理、知其情、去其糟粕、取其精、而用于民!”
“诺!是弟子心急了,弟子会用心研读,知其理,取其精,用于民!”孩童认真严肃的回答道。
郑玄面露欣慰的笑容对着刘宇说道:“孺子可教也,宇儿那就继续读吧,仔细品读先贤呕心沥血,才流传于后世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吧!”
“诺!弟子遵命!”说完,刘宇就继续埋头苦读,时而皱眉沉思,时而面露了然的笑容。
原来这名孩童便是解渎亭侯刘宇了,现在的刘宇虽然只有七岁,但是峥嵘初露,被整个河间国知晓,称其为神童。
学习时往往可以举一反三,学过的知识过目不忘,而且天生神力,却喜文厌武,而坐其对面的老者便是当世大儒郑玄。
郑玄,字康成。
北海郡高密县人,是当时少有的大儒,辈分高资格老,可以说是当时儒家执牛耳者。
刘宇的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郑玄私交甚密,请来为刘宇传道解惑,郑玄也很喜欢刘宇,这样敏而好学的徒儿他也是见猎心喜。
于是时年五岁的小刘宇便拜师郑玄,在其门求学直到如今已经是第三年了。
而此时的郑玄本人心里也十分尴尬,该教的都倾囊相授了,剩下的便是自己感悟研究,正如他刚刚所说,有的东西是要靠时间理解的。
等感悟到一定程度成为大儒,便可传书立世了。
当然!郑玄对刘宇的期望可不止这些。
河间国虽然是侯国,只有一郡大小,下辖十二县,是原河间孝王刘开的封地,传承至今,虽然爵位变成侯爵但是封地大小没有改变。
不然普通的小侯国只有一县大小而已。
而河间国经过刘苌和其父刘淑两代人的治理下百姓衣食无忧,城中繁华非常,到处车水马龙,房屋井然有序。
各县官吏也是清正廉明,世家也听从侯府之令支持侯府政事安分守己,一切欣欣向荣。
而郑玄的期望便是想让刘宇长大后帮助其兄长,当今圣上刘宏,肃清环宇,重整朝纲!当然,这也是刘宇的志向!
而刘宇也正朝着自己志向一步一步的前行着。
刘宇正在埋头苦读,突然一晃神,好像想起来什么事情。
缓过神来的刘宇,便起身对着郑玄躬身拜道“老师,过些天我可能要去并州五原郡河阴县去看望弟子的舅父,来回可能要几个月时间。”
紧接着,刘宇小脸真诚的说道:“这几个月弟子不在身边万望老师要保重身体!等弟子回来在孝敬您,聆听教诲!”
“哦,这件事我已经听管家刘忠说过了,正等你与我说明呢。”郑玄闻言笑呵呵的说道。
刘宇一脸尴尬说道:“是弟子疏忽了”。
“哈哈,无妨,圣人都难免犯错,何况你一个孩子乎?”郑玄毫不在意的呵呵一笑说道。
接着郑玄面色一变,有些严肃的说道:“不过并州之地并不太平,不说一路上劫匪横行,就说外族时常入侵并州劫掠,若是碰到外族骑兵如何是好?
没等刘宇答话,郑玄继续说道:“虽然说这个时节不是异族南侵的季节但是为了防范于未然!宇儿应当告知你皇兄派遣一些骑兵,在多带一些精兵悍将保护自己才是!”说完,郑玄一脸的忧色。
自己弟子很多,但是这么讨人喜欢的弟子就这么一个,可不能让这宝贝疙瘩出事儿了。
刘宇知道郑玄是为了自己安全着想,便点头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