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罚她博览群书
看着两人跑远,杜若宁和阳春雪一时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怎么回事,怪吓人的。”阳春雪挽着杜若宁的胳膊问。
“我也不知道。”杜若宁摇摇头,收回视线,想不通谁会在这个时候偷袭宋悯,假如是刺客,为什么不伤人,却偏偏打翻了两份奶豆腐?
“小姐,回吧,外面太危险了。”一晚上提心吊胆的胡嬷嬷走过来说道。
杜若宁也确实没了兴致,便听从她的话,和阳春雪告别,各自回家去了。
这一晚虽然没出什么岔子,却过得惊心动魄,回到家,胡嬷嬷一边给杜若宁宽衣梳洗,一边开启了念经模式:
“小姐,方才在外面,奴婢不好当着外人的面驳了您的面子,虽说现如今民风开化,不太限制姑娘家抛头露面,可您终归是大家小姐,言行举止都要得体合宜,不能与外男走得太近。
还有那阳家的小姐,家世模样自然没得说,就是性格太狂放,小姐还是和她少来往吧,没得带坏了小姐,将来说亲都说不到好的……”
“不听不听,和尚念经!”杜若宁捂着耳朵喊茴香,让茴香快给她找东西塞耳朵。
茴香心眼实诚,当真给她找了两团棉花过来,把胡嬷嬷气得不行,脸黑的像刚从烟囱里钻出来。
“得,小姐嫌我唠叨,我就不说了,将来在亲事上吃了亏,便知老奴说的是逆耳忠言。”
杜若宁笑道:“我现在也知道嬷嬷说的是忠言,但我也不一定非要说亲呀,阿爹阿娘又不是养不起我,何苦嫁出去伺奉别人的爹娘?”
胡嬷嬷闻言更加急得团团转:“小姐说的什么胡话,哪有姑娘家一辈子不嫁人的。”
“怎么没有?”杜若宁道,“玉先生就没嫁人,我瞧她过得也挺好,自自在在做个教书育人的好先生,受世人尊重,受学生爱戴,不比一辈子困在这后宅高墙内好吗?”
胡嬷嬷说不过她,心想小姐怕不是又中了什么邪,忧心忡忡地退出去,第二天一大早就去见云氏,将杜若宁的话原原本本告诉她。
云氏听了也很惊讶,转天得空又告诉了杜关山。
杜关山听完颇为赞同:“对呀,宁儿说得没错,咱们又不是养不起,何苦让她去侍奉别人的爹娘。”
云氏又忍不住想拿白眼翻他。
“这是养不起孩子的事吗,你见过哪个姑娘家不嫁人的?”
“她才十三,你急什么,兴许长大点自己就开窍了。”杜关山根本没当回事,顿了下又道,“就算她将来出嫁了,婆家人若敢欺负她,我也要让她和离的。”
“有你这种爹,她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云氏没好气道,感觉自己真是脑子发昏才会和他商量,他这种女儿奴,怎么可能站在道理这边?
他只会站他女儿那边。
……
时间过得很快,中秋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杜若宁在京城也一天比一天出名。
除了和陆嫣然三不五时的吵架拌嘴之外,她还打了左都御史刘致远家的三小姐。
原因是那位三小姐刘栖月和她父亲一样爱告状,别人做什么事她都看不惯,动不动就跑去先生那里检举同窗。
她检举杜若宁的理由很莫名其妙,说杜若宁整天拿秘酿鸭贿赂同窗,意在收买人心,拉帮结派。
杜若宁最烦这种人,便找机会给了她两巴掌。
刘栖月肿着一张脸回到家,第二天刘致远便在朝堂参了杜关山一本,说他教女无方,纵女行凶。
杜关山见他说得情绪激昂,唾沫乱飞,不禁嫌恶道:“说老子纵女行凶,看到你这张脸,老子自己都想行凶。”
说完当场脱下靴子砸了刘致远一靴子。
嘉和帝大怒,不仅罚了他三个月俸禄,还罚他在太和殿外扫了七天地。
至于杜若宁,因为皇后的前车之鉴,嘉和帝没有处罚她,而是让人通知效古先生,让效古先生对她做出应有的惩戒。
效古先生便罚她每天散学后去书院的藏书阁读一个时辰的书。
消息传出,大家都不明白这叫个什么惩罚,因为打了人,所以罚她博览群书吗?
嘉和帝也很无语,但又懒得管,便由他去了。
打了左都御史家的小姐都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责罚,杜若宁一下子成了同窗们眼里伸张正义的英雄,也成了女学这边新一界的霸主,每天在东院横着走,无人敢惹。
当然,杜若宁并不在意这些事,这段时间,她除了想方设法接近江潋试探江潋,还成功将贺之舟变成了只忠心于她的贴身侍卫,让贺之舟为她收集从嘉和帝登基以来受到重用的官员,以前都是从哪里升上来的。
拿到贺之舟收集的官员档案之后,她便每天借着去藏书阁读书的机会,从里面仔细筛选曾经在剑南到京城这一路任过职的官员。
这其中,左都御史刘致远便是符合条件的官员之一,因此她才会投石问路打了刘栖月两巴掌,想看看刘致远和皇帝的反应。
父亲以前在朝堂做过比扔靴子更过激的事,皇帝都没怎么罚过他,这次不但罚了俸禄,还罚他扫地,可见内心是偏向刘致远的。
所以,当年的事,刘致远参与的可能性极大,否则凭他一个地方官员,又是先帝的旧臣,怎么可能在嘉和二年就进京入了都察院?
既然如此,那就先从他下手好了。
这天散学后,杜若宁照例去西院的藏书阁读书。
西院的男学生都走完了,她也无须避讳什么,在藏书阁研究了一会儿官员名单之后,将名单小心翼翼地藏在二楼书柜顶层的一里。
那是讲怎么制作胭脂水粉的,在全是男学生的西院,根本无人问津,上面落满了灰尘。
即便如此,杜若宁仍然十分谨慎,每次放回去时,都要特意撒一些灰尘上去。
做完这些事,藏书阁里的光线已经变得很暗,她便挑了出来,坐在外面台阶上读。
读了一会儿,隐约听到藏书阁里好像有什么动静,待要细听,那动静又没了。
出于好奇,她便收起书走回去一探究竟。
一楼安安静静的,除了桌椅和满墙的书,什么也没有。
杜若宁想了想,又去了二楼。
楼梯处特别暗,为了避免走水,藏书阁不许点灯,连个火折子都没有,她只能摸索着往上走。
反正她也没什么好怕的,要说有鬼,她自己就是个鬼,谁吓谁还不一定呢!
到了二楼,依旧没有动静,风从没关严的窗子吹进来,吹得纱缦翻飞,冷意森森。
杜若宁走到窗前,探头往窗外看去,外面是一片竹林,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看不出是否有人从这里逃走。
假设真有人,他偷偷摸摸来藏书阁做什么?
偷书吗?
偷什么书?
不会刚巧偷那本做胭脂的书吧?
杜若宁明知不可能,还是不放心,正要过去查看,身后突然响起了脚步声。
“怎么回事,怪吓人的。”阳春雪挽着杜若宁的胳膊问。
“我也不知道。”杜若宁摇摇头,收回视线,想不通谁会在这个时候偷袭宋悯,假如是刺客,为什么不伤人,却偏偏打翻了两份奶豆腐?
“小姐,回吧,外面太危险了。”一晚上提心吊胆的胡嬷嬷走过来说道。
杜若宁也确实没了兴致,便听从她的话,和阳春雪告别,各自回家去了。
这一晚虽然没出什么岔子,却过得惊心动魄,回到家,胡嬷嬷一边给杜若宁宽衣梳洗,一边开启了念经模式:
“小姐,方才在外面,奴婢不好当着外人的面驳了您的面子,虽说现如今民风开化,不太限制姑娘家抛头露面,可您终归是大家小姐,言行举止都要得体合宜,不能与外男走得太近。
还有那阳家的小姐,家世模样自然没得说,就是性格太狂放,小姐还是和她少来往吧,没得带坏了小姐,将来说亲都说不到好的……”
“不听不听,和尚念经!”杜若宁捂着耳朵喊茴香,让茴香快给她找东西塞耳朵。
茴香心眼实诚,当真给她找了两团棉花过来,把胡嬷嬷气得不行,脸黑的像刚从烟囱里钻出来。
“得,小姐嫌我唠叨,我就不说了,将来在亲事上吃了亏,便知老奴说的是逆耳忠言。”
杜若宁笑道:“我现在也知道嬷嬷说的是忠言,但我也不一定非要说亲呀,阿爹阿娘又不是养不起我,何苦嫁出去伺奉别人的爹娘?”
胡嬷嬷闻言更加急得团团转:“小姐说的什么胡话,哪有姑娘家一辈子不嫁人的。”
“怎么没有?”杜若宁道,“玉先生就没嫁人,我瞧她过得也挺好,自自在在做个教书育人的好先生,受世人尊重,受学生爱戴,不比一辈子困在这后宅高墙内好吗?”
胡嬷嬷说不过她,心想小姐怕不是又中了什么邪,忧心忡忡地退出去,第二天一大早就去见云氏,将杜若宁的话原原本本告诉她。
云氏听了也很惊讶,转天得空又告诉了杜关山。
杜关山听完颇为赞同:“对呀,宁儿说得没错,咱们又不是养不起,何苦让她去侍奉别人的爹娘。”
云氏又忍不住想拿白眼翻他。
“这是养不起孩子的事吗,你见过哪个姑娘家不嫁人的?”
“她才十三,你急什么,兴许长大点自己就开窍了。”杜关山根本没当回事,顿了下又道,“就算她将来出嫁了,婆家人若敢欺负她,我也要让她和离的。”
“有你这种爹,她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云氏没好气道,感觉自己真是脑子发昏才会和他商量,他这种女儿奴,怎么可能站在道理这边?
他只会站他女儿那边。
……
时间过得很快,中秋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杜若宁在京城也一天比一天出名。
除了和陆嫣然三不五时的吵架拌嘴之外,她还打了左都御史刘致远家的三小姐。
原因是那位三小姐刘栖月和她父亲一样爱告状,别人做什么事她都看不惯,动不动就跑去先生那里检举同窗。
她检举杜若宁的理由很莫名其妙,说杜若宁整天拿秘酿鸭贿赂同窗,意在收买人心,拉帮结派。
杜若宁最烦这种人,便找机会给了她两巴掌。
刘栖月肿着一张脸回到家,第二天刘致远便在朝堂参了杜关山一本,说他教女无方,纵女行凶。
杜关山见他说得情绪激昂,唾沫乱飞,不禁嫌恶道:“说老子纵女行凶,看到你这张脸,老子自己都想行凶。”
说完当场脱下靴子砸了刘致远一靴子。
嘉和帝大怒,不仅罚了他三个月俸禄,还罚他在太和殿外扫了七天地。
至于杜若宁,因为皇后的前车之鉴,嘉和帝没有处罚她,而是让人通知效古先生,让效古先生对她做出应有的惩戒。
效古先生便罚她每天散学后去书院的藏书阁读一个时辰的书。
消息传出,大家都不明白这叫个什么惩罚,因为打了人,所以罚她博览群书吗?
嘉和帝也很无语,但又懒得管,便由他去了。
打了左都御史家的小姐都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责罚,杜若宁一下子成了同窗们眼里伸张正义的英雄,也成了女学这边新一界的霸主,每天在东院横着走,无人敢惹。
当然,杜若宁并不在意这些事,这段时间,她除了想方设法接近江潋试探江潋,还成功将贺之舟变成了只忠心于她的贴身侍卫,让贺之舟为她收集从嘉和帝登基以来受到重用的官员,以前都是从哪里升上来的。
拿到贺之舟收集的官员档案之后,她便每天借着去藏书阁读书的机会,从里面仔细筛选曾经在剑南到京城这一路任过职的官员。
这其中,左都御史刘致远便是符合条件的官员之一,因此她才会投石问路打了刘栖月两巴掌,想看看刘致远和皇帝的反应。
父亲以前在朝堂做过比扔靴子更过激的事,皇帝都没怎么罚过他,这次不但罚了俸禄,还罚他扫地,可见内心是偏向刘致远的。
所以,当年的事,刘致远参与的可能性极大,否则凭他一个地方官员,又是先帝的旧臣,怎么可能在嘉和二年就进京入了都察院?
既然如此,那就先从他下手好了。
这天散学后,杜若宁照例去西院的藏书阁读书。
西院的男学生都走完了,她也无须避讳什么,在藏书阁研究了一会儿官员名单之后,将名单小心翼翼地藏在二楼书柜顶层的一里。
那是讲怎么制作胭脂水粉的,在全是男学生的西院,根本无人问津,上面落满了灰尘。
即便如此,杜若宁仍然十分谨慎,每次放回去时,都要特意撒一些灰尘上去。
做完这些事,藏书阁里的光线已经变得很暗,她便挑了出来,坐在外面台阶上读。
读了一会儿,隐约听到藏书阁里好像有什么动静,待要细听,那动静又没了。
出于好奇,她便收起书走回去一探究竟。
一楼安安静静的,除了桌椅和满墙的书,什么也没有。
杜若宁想了想,又去了二楼。
楼梯处特别暗,为了避免走水,藏书阁不许点灯,连个火折子都没有,她只能摸索着往上走。
反正她也没什么好怕的,要说有鬼,她自己就是个鬼,谁吓谁还不一定呢!
到了二楼,依旧没有动静,风从没关严的窗子吹进来,吹得纱缦翻飞,冷意森森。
杜若宁走到窗前,探头往窗外看去,外面是一片竹林,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看不出是否有人从这里逃走。
假设真有人,他偷偷摸摸来藏书阁做什么?
偷书吗?
偷什么书?
不会刚巧偷那本做胭脂的书吧?
杜若宁明知不可能,还是不放心,正要过去查看,身后突然响起了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