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天醒少年
二十上下的锦衣书生不无嘲讽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六岁小儿何德何能,竟至如此阵势!”
他身旁的少年笑道:“子美兄,话可不能这么说,只是小仙师痛殴牛贵儿的壮举,就当得起你我浮一大白!”
杜子美也笑了:“诚然,只是我在想,茂挺,待得明年你我二人高中进士,题名雁塔之时,怕也无这番恩遇啊。”
萧颖士,字茂挺,淡淡一笑,他可没有杜子美的自信,毕竟进士考试不是那么容易的。
忽然想到什么,萧颖士压低声音道:“我听说,咱们的这位小仙师即将接管天运司!”
什么?!
杜子美一脸惊诧,意识到自己声调过高,赶紧掩住嘴巴。
“茂挺,此话当真?!”杜子美压低声音问道。
萧颖士出身兰陵萧氏,南梁萧氏皇族的后人,萧家如今是洛阳名门望族,更是大唐藏书最丰富的家族之一,结交甚广,消息自然比他灵通的多也准确的多。
可杜子美吃惊之下,还是想确认一番。
萧颖士点点头道:“应该不假,否则小仙师不会这么快进京,看来圣人对天运司,对天醒者的观感有所变化,这对你我二人是好事啊。”
杜子美想了一下,旋即流露出激动之色。
他倒不认为六岁大的小仙师真的要接管天运司,一定是因为司马仙师和皇帝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所以只是象征性的把小仙师推到了前面。
圣人给予小仙师如此礼遇,态度何止是变化,简直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这是不是意味着,圣人和朝廷对天醒者的打压也会放松呢?
真要如此,他和萧颖士明年的春闺倘若真能高中,也不至于落得个王摩诘的下场。
不对,听说王摩诘也被朝廷调回到京城担任右拾遗,想到这里杜甫又激动了几分。
天醒者的春天还不至于到来,但寒冬似乎熬过去了。
还有李太白,他也应该熬出头了吧!
一想到偶像李太白,杜子美满眼小星星,激动得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萧颖士倒是没注意杜子美的兴奋劲儿,而是目光追逐着小仙师的背影,忽然坚定道:“子美兄,我决定了,无论春闺考中与否,我都会加入天运司!”
什么?!
杜子美再次震惊了,不可思议地看着萧颖士。
无论才情还是家世,萧颖士都比他高出几分,在洛阳学子中鹤立鸡群,年龄还比他小。
这样一个少年俊彦,进士头名的热门人选之一,怎么能轻言放弃仕途呢?
萧颖士迎向杜子美的目光,微微一笑:“我在想,既然是天醒者,那么就不要辜负上天赋予我的异能,赋予我的责任,报效天运司,又何尝不是在报效大唐,更何况,今日的天运司,更需要我等去护持!”
“说得好!”不远处两位少年联袂而来,站定后,向着萧颖士投以赞赏的目光。
杜子美吃惊地看着来人,萧颖士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向着两人笑道:“你们来得正好,给你们引荐一位大才子。”
说罢他向着二人介绍道:“这位兄长乃是著作郎之孙,京兆杜氏,杜甫杜子美。”
两位少年看向面容清瘦身材瘦高的杜甫,惊讶不已,同时抱拳,微躬致以兄长礼。
著作郎是官职名,但在大唐却有特指,那就是大唐律诗的奠基人之一,“文章四友”的诗人杜审言。
而京兆杜氏更是西京长安的名门望族,俗语说“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其中的“杜”,指的便是京兆杜氏。
杜甫脸色微红,向着二人抱拳回礼。
他的祖父是杜审言这个不假,可他的家在河南府巩县,严格说属于河南杜氏这一支,抚养他长大的姑母杜氏,倒是正经的京兆杜氏出身。
萧颖士说他出自京兆杜氏,多少有些名不副实。
身穿道袍头挽道髻的少年,李华,自我介绍道:“赵郡李遐叔,见过子美兄!”
李华身旁,其貌不扬的褐衣少年,贾季邻,自我介绍道:“长乐贾季邻,见过子美兄!”
杜甫着意看了一眼李华,李华的名字他听过,出自赵郡李氏,诗词文章上佳,在洛阳学子中才名很盛,也是明年春闺状元头名的热门人选。
贾季邻倒是没听说过,也未曾见过他行卷的诗词,不过看他穿着如此朴素,想来家族没什么名头吧。
杜甫自然不至于以衣冠取人,只是单从印象上分出个深浅来,毕竟他也出自寒门。
介绍完毕,萧颖士笑道:“我等真是有缘,既是明年春闺的考生,又都是天醒者,等会少不得多喝几杯,我兰陵萧家的美酒,管够!”
杜甫吃惊的同时也恍然大悟,这两人也是天醒者,难怪他和萧颖士如此私密的谈话,竟也让两人给听到了。
贾季邻向着萧颖士抱拳道:“茂挺先前的话,说到我和遐叔的心坎儿上了,我二人也有此心,决意加入天运司!”
哈哈哈哈,三位天醒少年目光交错,同时朗声长笑。
报效大唐的路何止当官这一条,他们三人是要参加科举考试,那不过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才学。
至于能不能考中,考中了能不能过了吏部的铨选,过了铨选能不能落个好差事,统统都无所谓。
天醒者的身份,唐人的身份,足以保证他们顺利加入天运司。
如今小仙师即将接管天运司,想来天运司要经历一番可喜的变化,以他们的才学和异能,肯定会有所作为。
即便天运司没有什么变化,他们也有责任去推动天运司的变化,不单单是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为了大唐。
同为天醒者的杜甫,看着谈笑风生的三人心情略微有些复杂,倒不是他来得不洒脱,而是家学所致,身为儒家弟子,他对儒家的修齐治平深以为然,仕途更符合他的志向。
他的偶像李太白,才华都溢到蓬莱仙岛了,性情更是豪放不羁,可还不是没有放弃过仕途的追求?
所谓人各有志,大家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都是为了大唐效力,没有高下之分。
就在这时,人群中传来呼喊声:“大家快去天津桥,圣人要在桥上亲自接见小仙师!”
我去,圣人都出来了。
杜甫四人都被惊到了,纷纷向着天街尽头的天津桥走去。
他身旁的少年笑道:“子美兄,话可不能这么说,只是小仙师痛殴牛贵儿的壮举,就当得起你我浮一大白!”
杜子美也笑了:“诚然,只是我在想,茂挺,待得明年你我二人高中进士,题名雁塔之时,怕也无这番恩遇啊。”
萧颖士,字茂挺,淡淡一笑,他可没有杜子美的自信,毕竟进士考试不是那么容易的。
忽然想到什么,萧颖士压低声音道:“我听说,咱们的这位小仙师即将接管天运司!”
什么?!
杜子美一脸惊诧,意识到自己声调过高,赶紧掩住嘴巴。
“茂挺,此话当真?!”杜子美压低声音问道。
萧颖士出身兰陵萧氏,南梁萧氏皇族的后人,萧家如今是洛阳名门望族,更是大唐藏书最丰富的家族之一,结交甚广,消息自然比他灵通的多也准确的多。
可杜子美吃惊之下,还是想确认一番。
萧颖士点点头道:“应该不假,否则小仙师不会这么快进京,看来圣人对天运司,对天醒者的观感有所变化,这对你我二人是好事啊。”
杜子美想了一下,旋即流露出激动之色。
他倒不认为六岁大的小仙师真的要接管天运司,一定是因为司马仙师和皇帝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所以只是象征性的把小仙师推到了前面。
圣人给予小仙师如此礼遇,态度何止是变化,简直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这是不是意味着,圣人和朝廷对天醒者的打压也会放松呢?
真要如此,他和萧颖士明年的春闺倘若真能高中,也不至于落得个王摩诘的下场。
不对,听说王摩诘也被朝廷调回到京城担任右拾遗,想到这里杜甫又激动了几分。
天醒者的春天还不至于到来,但寒冬似乎熬过去了。
还有李太白,他也应该熬出头了吧!
一想到偶像李太白,杜子美满眼小星星,激动得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萧颖士倒是没注意杜子美的兴奋劲儿,而是目光追逐着小仙师的背影,忽然坚定道:“子美兄,我决定了,无论春闺考中与否,我都会加入天运司!”
什么?!
杜子美再次震惊了,不可思议地看着萧颖士。
无论才情还是家世,萧颖士都比他高出几分,在洛阳学子中鹤立鸡群,年龄还比他小。
这样一个少年俊彦,进士头名的热门人选之一,怎么能轻言放弃仕途呢?
萧颖士迎向杜子美的目光,微微一笑:“我在想,既然是天醒者,那么就不要辜负上天赋予我的异能,赋予我的责任,报效天运司,又何尝不是在报效大唐,更何况,今日的天运司,更需要我等去护持!”
“说得好!”不远处两位少年联袂而来,站定后,向着萧颖士投以赞赏的目光。
杜子美吃惊地看着来人,萧颖士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向着两人笑道:“你们来得正好,给你们引荐一位大才子。”
说罢他向着二人介绍道:“这位兄长乃是著作郎之孙,京兆杜氏,杜甫杜子美。”
两位少年看向面容清瘦身材瘦高的杜甫,惊讶不已,同时抱拳,微躬致以兄长礼。
著作郎是官职名,但在大唐却有特指,那就是大唐律诗的奠基人之一,“文章四友”的诗人杜审言。
而京兆杜氏更是西京长安的名门望族,俗语说“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其中的“杜”,指的便是京兆杜氏。
杜甫脸色微红,向着二人抱拳回礼。
他的祖父是杜审言这个不假,可他的家在河南府巩县,严格说属于河南杜氏这一支,抚养他长大的姑母杜氏,倒是正经的京兆杜氏出身。
萧颖士说他出自京兆杜氏,多少有些名不副实。
身穿道袍头挽道髻的少年,李华,自我介绍道:“赵郡李遐叔,见过子美兄!”
李华身旁,其貌不扬的褐衣少年,贾季邻,自我介绍道:“长乐贾季邻,见过子美兄!”
杜甫着意看了一眼李华,李华的名字他听过,出自赵郡李氏,诗词文章上佳,在洛阳学子中才名很盛,也是明年春闺状元头名的热门人选。
贾季邻倒是没听说过,也未曾见过他行卷的诗词,不过看他穿着如此朴素,想来家族没什么名头吧。
杜甫自然不至于以衣冠取人,只是单从印象上分出个深浅来,毕竟他也出自寒门。
介绍完毕,萧颖士笑道:“我等真是有缘,既是明年春闺的考生,又都是天醒者,等会少不得多喝几杯,我兰陵萧家的美酒,管够!”
杜甫吃惊的同时也恍然大悟,这两人也是天醒者,难怪他和萧颖士如此私密的谈话,竟也让两人给听到了。
贾季邻向着萧颖士抱拳道:“茂挺先前的话,说到我和遐叔的心坎儿上了,我二人也有此心,决意加入天运司!”
哈哈哈哈,三位天醒少年目光交错,同时朗声长笑。
报效大唐的路何止当官这一条,他们三人是要参加科举考试,那不过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才学。
至于能不能考中,考中了能不能过了吏部的铨选,过了铨选能不能落个好差事,统统都无所谓。
天醒者的身份,唐人的身份,足以保证他们顺利加入天运司。
如今小仙师即将接管天运司,想来天运司要经历一番可喜的变化,以他们的才学和异能,肯定会有所作为。
即便天运司没有什么变化,他们也有责任去推动天运司的变化,不单单是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为了大唐。
同为天醒者的杜甫,看着谈笑风生的三人心情略微有些复杂,倒不是他来得不洒脱,而是家学所致,身为儒家弟子,他对儒家的修齐治平深以为然,仕途更符合他的志向。
他的偶像李太白,才华都溢到蓬莱仙岛了,性情更是豪放不羁,可还不是没有放弃过仕途的追求?
所谓人各有志,大家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都是为了大唐效力,没有高下之分。
就在这时,人群中传来呼喊声:“大家快去天津桥,圣人要在桥上亲自接见小仙师!”
我去,圣人都出来了。
杜甫四人都被惊到了,纷纷向着天街尽头的天津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