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无力反驳
“首辅所言,朕不能苟同。”朱厚炜摇了摇头道:“盐政完全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朝廷发放盐引,商人凭盐引支盐,而朝廷所需要付出的不过就是制盐工人的月钱罢了。
大明每年发放价值千万两的盐引,然而税收不到三百万两,那么朕想问问这七百万两去了哪里?”
杨廷和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一问,不慌不忙道:“地方官府自有定量开支,还有官府的库房总会留下一部分来应急。”
“首辅这话说的好笑,国家财政税收,地方上都会截留一部分,用于官员俸禄的发放,地方学舍的开支用度等等,还有库留、赈灾、救济等等这些支出是有明确记录的税银,和盐引贩卖之银有何关系?”
“这……”杨廷和一时语塞。
“滥发盐引,贪污成风,私盐屡禁不绝,国家财政平白无故蒙受巨大损失,这些都是盐引制度的弊端,首辅焉能说盐政无弊?”
内阁七位阁臣的脸色都不太好看,盐政里面的水太深了,深到谁都不敢轻易去趟这趟浑水,因为真要说起来,满京城包括他们在内的所有官员都是如今盐政的既得利益者。
这事要真扯起来,就得扯到太祖,太祖皇帝出身贫寒,对于贪官污吏可以说是深恶痛绝,所以开国之后,严惩贪污,规定贪污六十两就处以极刑,最后甚至剥皮塞草立在官衙门口,以此来警示后任之官。
正是因为痛恨,所以太祖给官员定的俸禄低到发指,官府内无品级的吏员的月例虽然可以走税收,但是官员自己也有幕僚有师爷,也有一大家子要养活,光靠那点微薄的俸禄,全家都得饿死。
大明朝有名的清官海瑞,穷的在街上买块肉给自己母亲过生日,都能引起民间关注,由此可见大明的官员穷到什么程度。
千里当官只为财,既然穷自然就要捞,地方官府巧立名目捞钱,贪污受贿捞钱,换着花样捞钱,十年清知府,还有十万雪花银,就算略有夸张,也足以说明地方官员捞银子的手段。
可京官呢?
京城遍地都是官员,放眼皆是权贵,他们拿什么捞钱?
地位!
京官再小也是京官,他们在天子脚下当官,接触的都是达官显贵,自然有比地方官员更多的晋升机会。
尤其是如给事中、御史还有翰林这一类的官,官卑却位尊,谁敢轻视?
所以京官向来都是地方官全力巴结的对象,他们的收入主要就是来自于地方官员的孝敬。
什么炭敬、冰敬、常例、节敬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银子哪来的?
很显然来自于地方上的孝敬,还有商贾们的供奉,目的自然是为了提携或者充当保护伞。
这是官场上约定俗成的惯例,属于非法但很合理,谁都清楚却谁都不会过问的灰色收入。
真要按照太祖时候贪污六十两就砍了的律法,这天底下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得砍了……
每年盐引上千万两,税银却只有不到三百万,这失踪了的银子很显然养活了一大批的官员,也就是从盐政当中得到利益的受益者。
历代君王难道不知道盐政里面的猫腻?当然知道,但是他们同样知道盐政背后代表着什么,一旦动了盐政,就等于是彻底站在了这个利益集团的对立面,所以哪怕是天子,也得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是不是够资格撬动这棵已然错根盘节的大树。
然而朱厚炜动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刨了大树的根,完全没有给大臣们留下半点应对的时间。
这就是朱厚炜敲打钱宁的原因!
他让钱宁明白自己的处境,让他知道没有正德皇帝的庇护,自己掐死他就如同掐死一只蚂蚁,他想保命,那么就只能去不折不扣的完成朱厚炜交代的任务。
以最快速度而且还要隐秘的手段查清楚盐商不法事,然后不给朝堂反应的时间,直接把所有被捕的盐商和官员通通拿下,并且把证据坐死。
完成了这一步,朱厚炜的盐政改革计划就完成了一大半,满朝哪怕都知道这事是他指使的,也不能拿天子如何,所以朝臣们的怒火便只能倾泻到钱宁的头上。
锦衣卫能横行无忌,是因为有天子支持,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官团体在很多时候并不团结,可一旦集体利益被威胁,这个利益集团就会抱团一致对外,那种时候就算天子都得暂避锋芒,至于钱宁不用问,他干了那么多脏事,文官要不把他弹死才叫有鬼。
现在既成事实已定,文官集团自然要将自身的损失减少到最低,所以察觉到朱厚炜要对盐政动手的官员立即反应过来,内阁七老联袂入宫为的就是遏制住朱厚炜改革盐政的势头,为他们争取到足够应变的时间。
那么朱厚炜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算账,用实打实的实锤证据让内阁闭嘴。
因为能成为阁臣,他们不管是谁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名垂千古,如果因为盐政让自己身上有了污点,那和所得利益比起来肯定得不偿失。
“你们担心户部收入会受损,那这样吧。”朱厚炜脸上露出微笑道:“户部每年盐税不到三百两,那么这笔银子朕出了,朕每年给户部五百万两,就当做是盐税,至于朕如何改革盐政和外朝税收无关,从盐政新规上面得到的银子,朕全部收入内库,诸位以为如何?”
七老的脸色已经难看的一塌糊涂。
新盐政怎么改他们不知道,但是就算不改,天子依旧每年售卖一千万两银子的盐引,这笔生意都是稳赚不赔,关键是他们没法反驳。
因为他们反对盐改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盐改有可能导致盐税收不上来,从而让朝廷的财政受到影响,现在天子一年给五百万当做盐税,已然超过每年盐税所得,你还拿什么理由来阻拦盐业改革?
谁要是继续反对,就是有私心,想要从盐政当中获取私利,这个利是损国肥己。
这个锅,就算是阁老也背不起……
大明每年发放价值千万两的盐引,然而税收不到三百万两,那么朕想问问这七百万两去了哪里?”
杨廷和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一问,不慌不忙道:“地方官府自有定量开支,还有官府的库房总会留下一部分来应急。”
“首辅这话说的好笑,国家财政税收,地方上都会截留一部分,用于官员俸禄的发放,地方学舍的开支用度等等,还有库留、赈灾、救济等等这些支出是有明确记录的税银,和盐引贩卖之银有何关系?”
“这……”杨廷和一时语塞。
“滥发盐引,贪污成风,私盐屡禁不绝,国家财政平白无故蒙受巨大损失,这些都是盐引制度的弊端,首辅焉能说盐政无弊?”
内阁七位阁臣的脸色都不太好看,盐政里面的水太深了,深到谁都不敢轻易去趟这趟浑水,因为真要说起来,满京城包括他们在内的所有官员都是如今盐政的既得利益者。
这事要真扯起来,就得扯到太祖,太祖皇帝出身贫寒,对于贪官污吏可以说是深恶痛绝,所以开国之后,严惩贪污,规定贪污六十两就处以极刑,最后甚至剥皮塞草立在官衙门口,以此来警示后任之官。
正是因为痛恨,所以太祖给官员定的俸禄低到发指,官府内无品级的吏员的月例虽然可以走税收,但是官员自己也有幕僚有师爷,也有一大家子要养活,光靠那点微薄的俸禄,全家都得饿死。
大明朝有名的清官海瑞,穷的在街上买块肉给自己母亲过生日,都能引起民间关注,由此可见大明的官员穷到什么程度。
千里当官只为财,既然穷自然就要捞,地方官府巧立名目捞钱,贪污受贿捞钱,换着花样捞钱,十年清知府,还有十万雪花银,就算略有夸张,也足以说明地方官员捞银子的手段。
可京官呢?
京城遍地都是官员,放眼皆是权贵,他们拿什么捞钱?
地位!
京官再小也是京官,他们在天子脚下当官,接触的都是达官显贵,自然有比地方官员更多的晋升机会。
尤其是如给事中、御史还有翰林这一类的官,官卑却位尊,谁敢轻视?
所以京官向来都是地方官全力巴结的对象,他们的收入主要就是来自于地方官员的孝敬。
什么炭敬、冰敬、常例、节敬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银子哪来的?
很显然来自于地方上的孝敬,还有商贾们的供奉,目的自然是为了提携或者充当保护伞。
这是官场上约定俗成的惯例,属于非法但很合理,谁都清楚却谁都不会过问的灰色收入。
真要按照太祖时候贪污六十两就砍了的律法,这天底下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得砍了……
每年盐引上千万两,税银却只有不到三百万,这失踪了的银子很显然养活了一大批的官员,也就是从盐政当中得到利益的受益者。
历代君王难道不知道盐政里面的猫腻?当然知道,但是他们同样知道盐政背后代表着什么,一旦动了盐政,就等于是彻底站在了这个利益集团的对立面,所以哪怕是天子,也得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是不是够资格撬动这棵已然错根盘节的大树。
然而朱厚炜动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刨了大树的根,完全没有给大臣们留下半点应对的时间。
这就是朱厚炜敲打钱宁的原因!
他让钱宁明白自己的处境,让他知道没有正德皇帝的庇护,自己掐死他就如同掐死一只蚂蚁,他想保命,那么就只能去不折不扣的完成朱厚炜交代的任务。
以最快速度而且还要隐秘的手段查清楚盐商不法事,然后不给朝堂反应的时间,直接把所有被捕的盐商和官员通通拿下,并且把证据坐死。
完成了这一步,朱厚炜的盐政改革计划就完成了一大半,满朝哪怕都知道这事是他指使的,也不能拿天子如何,所以朝臣们的怒火便只能倾泻到钱宁的头上。
锦衣卫能横行无忌,是因为有天子支持,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官团体在很多时候并不团结,可一旦集体利益被威胁,这个利益集团就会抱团一致对外,那种时候就算天子都得暂避锋芒,至于钱宁不用问,他干了那么多脏事,文官要不把他弹死才叫有鬼。
现在既成事实已定,文官集团自然要将自身的损失减少到最低,所以察觉到朱厚炜要对盐政动手的官员立即反应过来,内阁七老联袂入宫为的就是遏制住朱厚炜改革盐政的势头,为他们争取到足够应变的时间。
那么朱厚炜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算账,用实打实的实锤证据让内阁闭嘴。
因为能成为阁臣,他们不管是谁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名垂千古,如果因为盐政让自己身上有了污点,那和所得利益比起来肯定得不偿失。
“你们担心户部收入会受损,那这样吧。”朱厚炜脸上露出微笑道:“户部每年盐税不到三百两,那么这笔银子朕出了,朕每年给户部五百万两,就当做是盐税,至于朕如何改革盐政和外朝税收无关,从盐政新规上面得到的银子,朕全部收入内库,诸位以为如何?”
七老的脸色已经难看的一塌糊涂。
新盐政怎么改他们不知道,但是就算不改,天子依旧每年售卖一千万两银子的盐引,这笔生意都是稳赚不赔,关键是他们没法反驳。
因为他们反对盐改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盐改有可能导致盐税收不上来,从而让朝廷的财政受到影响,现在天子一年给五百万当做盐税,已然超过每年盐税所得,你还拿什么理由来阻拦盐业改革?
谁要是继续反对,就是有私心,想要从盐政当中获取私利,这个利是损国肥己。
这个锅,就算是阁老也背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