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伟大的工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永王府书房,正在努力回忆的朱厚炜正在奋笔疾书。

    旷世巨著《红楼梦》,被誉为新世纪华夏四大名著之首,光是研究此书的协会就不知养活了多少人。

    没有人会去否认《红楼梦》的伟大,但真要去读,估计还真没有多少人能读的进去,晦涩难懂的巨著早已经体现出了其无比伟大的价值。

    朱厚炜不可能把《红楼梦》给默写出来,那些穿越者能把后世名著或者武侠、言情小说通篇写下来的只有一种可能……

    穿越的时候带了电脑或者手机,然后里面还正好有这些小说的txt,否则就是纯粹的扯淡。

    朱厚炜是魂穿,除了满脑子的后世记忆以外,任何外物都没有,更加没有仓库,所以想写小说门都没有。

    但是83版《红楼梦》朱厚炜可看过三遍!

    所以他在写剧本,他要把后世电视剧版《红楼梦》改编成为当代的舞台剧!

    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非常值得尝试。

    之所以会萌生这样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王府酒楼戏台的成功。

    王府酒楼这几年出台了十几部戏曲,越剧婉转哀怨的唱腔给这个时代的戏曲注入了新的灵魂。

    尤其是《白蛇传》、《梁祝》和《瑶池》三部戏更是一度引起了轰动。

    但是酒楼的戏台容纳终究有限,所以朱厚炜脑海当中诞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在湖州开一座大剧院!

    他要将《红楼梦》以舞台剧的形式搬上大舞台,为大明的娱乐业再创新高!

    “主子。”任兴气喘吁吁的进了书房,脸上还残留着一缕惊恐。

    唐寅眉头微皱,在王府四五年了,他还是第一次看见永王这位大伴这般失态。

    “怎么了?毛毛糙糙的。”朱厚炜笔未停,头也没抬。

    “主子,京城传来消息,出大事了。”

    “什么大事,能有多大?”

    “刘谨刘公公谋反,证据确凿,被判了凌迟,这时候估计已经死了。”

    朱厚炜笔头一顿,刘谨终于死了,这位大明历史上的立皇帝终究还是死了。

    死在正德五年,那就说明哪怕他穿越到这个时代十七年,但是历史的车轮还在原先的轨道上缓缓前行。

    十年后,正德皇帝在江南溺水,回转北京之后不久,便一命呜呼,从而开启了嘉靖时代。

    对于正德帝的死因,在历史上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市场的便是江彬想要谋反,进而加害了皇帝。

    不过朱厚炜一直认为这种说法极其扯淡,江彬狡诈,善于献媚,他之所以能做到左都督统帅四镇,之所以能提督东厂还能成为锦衣卫头头的根本原因就是来自于武宗皇帝的信任。

    武宗活着,江彬自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武宗一死,他就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什么时候死便由不得他来决定。

    那他为什么要谋反?他谋反的资本是什么?既然江彬没有谋反的本钱和理由,那他为什么要害武宗?

    没有利益更没有动机,却将武宗之死的屎盆子扣在他头上,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负责记载历史的儒家对江彬恨入骨髓,所以不要去管什么是历史的真实性,只要能代表儒家文臣的观点就行。

    事实上所谓的史家在唐太宗干涉篡改历史之后就彻底变了味,后世的史家真正有骨气,不畏强权,还能客观公正,不带丝毫个人感情色彩的几乎没有。

    武宗皇帝之所以被谥号为‘武’,自然是因为他喜好征战,属于武人一类,这样的人别的不说,拥有一副强健的身体是必须的,可三十岁出头的朱厚照竟然因为落了次水就一命呜呼,简直堪称千古之谜。

    朱厚炜了解历史的走向,对于朱厚照怎么死的不是很清楚,但大致什么时候死还是知道的,所以只要他愿意,他有七八成的把握避免朱厚照的死亡,但是他没打算那么干。

    煽动蝴蝶的翅膀去改变历史的轨迹,有利也有弊。

    简单点来说,如果因为他的干涉导致朱厚照提前挂了,那么朱厚炜的准备的大计或许会因为仓促上马而导致变故,当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可万一因为干涉导致朱厚照活到五六十岁甚至更久,朱厚炜的什么宏图伟业都将成为笑话!

    所以朱厚炜很低调,他能改变局部,比如湖州发生的事,但是他绝对不会去妨碍大势,就好像湖州作坊内的最新式火枪和火炮,如果他愿意拿出来给边军训练,那么什么狗屁蒙古小王子都不是一道菜。

    但是朱厚炜不会这么干,不是因为他冷血,是因为大明的制度,他没有干政的权利,他只能当一头混吃等死的猪,坐不到那个位子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

    但是朱厚炜不愿意看到一百多年以后满清入关,将煌煌华夏祸害的满目疮痍,更不愿意看到华夏被蛮夷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更不愿意华夏再经历一次百年之痛!

    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从小和他一起长大,感情还算不错的哥哥在那条不归路上继续奔跑。

    知道哥哥朱厚照什么时候归位,也知道刘谨什么时候死,为什么死,所以朱厚炜对任兴的回报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但是他没有,唐寅有!

    “怎么死的?”唐寅几乎脱口问道,虽然绝了仕途之路,他早就看开了许多,但身为名教子弟,唐寅不可能不关注朝廷的动向。

    这几年朝廷有什么动向?

    说白了就是满朝大臣被刘谨按在地上嗯狠狠摩擦,磨的彻底没了脾气也没了血性。

    几年前先帝托孤的三位重臣,刘健和谢迁先后被刘谨排挤出朝,只有李东阳一人还蛰伏在朝堂之上。

    可正所谓独木难支,面对深得天子信重,进而权倾天下的刘谨,李东阳也只能苦苦维持,甚至不惜与刘谨虚与委蛇,为的就是让满朝大臣少受些迫害。

    可即便如此,李东阳也饱受儒家文人所诟病,认为他没能和刘健、谢迁两人共进退,就是贪恋权位,于节有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