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不从人愿
荀彧拿起一张刚刚印好的书页,迎着光细看。字迹很清晰,虽然和抄写的还有些差距,却已经不影响。
好处则是显而易见的,抄写时难以避免的讹误可以基本避免,效率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大批量的复制成为可能,而且越多越合算。
天子心心所念的教化有了大规模推广的可能。
“如何?”唐夫人笑盈盈地问道,眼中充满了成就感。
天子交待的任务,她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克了,比预期的快得多。在请教了几个拓碑高手,解决了墨的技术问题,雕版印刷几乎是水到渠成。
从此,文秀纸坊有了新的业务拓展,也不用担心纸的销路了。
“好,好。”荀彧接连赞了两声,放下书页。“一般要印多少份,成本会比抄写更低?”
“两百份以上就可以,越多越合算。印的成本很低,主要就是雕版费事。即使是最熟练的匠师,刻一块版也需要两天。”
荀彧盘算了一下。“那以后全郡发放的文书就由文秀纸坊来承接吧。”
“行,我们就按成本价,不赚你的钱,免得有人说闲话。”唐夫人说着,从身边随从的手中接过一份文书,递给荀彧。“请大尹签字用印吧。”
荀彧接过文书看了一眼,不禁笑道:“你连契约都准备好了?”
“知道你忙,难得来一趟,自然要都准备好。”唐夫人说道,推过笔墨,又取过一盒紫泥。
荀彧提笔,签上自己的名字,又取出河东尹的印,却不知道怎么用。通常来说,印都是盖在印泥上的,但眼前的这盒紫泥却很稀,不像是能封在纸上的。唐夫人取过他手中的印,在紫泥中稍微蘸了蘸,然后在荀彧的签字一摁,又小心翼翼的晃了两下,提起印,纸上便多了一个浅浅的印文。
“这是什么新泥?”
“合适在纸上用的印泥,还在试验。”唐夫人取过一块布,将印上的印泥擦干净,还给荀彧。
荀彧拿起契约,反复看了看,连连点头称赞。
纸张的大规模推行的确带来了不少方便,却也并非十全十美。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用印变得极不方便。之前都是用封泥,但封泥不能直接用在纸上,必须再加一个木盒,以便封泥,让人很头疼。
如果能用这种直接在纸上用的印泥,那就方便多了。
“谁想出来的?”
“坊里与人签约供货合同,每天都有契约要签,总用盒子不方便。有人用唇脂代替,我觉得可行,便命人试制了这种新泥。”
荀彧忍不住笑了一声:“看来还是陛下说得对,女子或许体力不如男子,但聪明却毫不逊色。文秀纸坊接连推出新品,大概和你们坊中女子多有关系。这新泥还有吗?给我一盒。”
唐夫人哑然失笑,却还是让人取过一盒来,递给荀彧。“要用新泥,最好用朱文印,而且印面要平整些,要不然印面不全。铸的印好些,凿的印要将毛刺磨平。”
看看唐夫人侃侃而谈,荀彧感慨不已。眼前的唐夫人才是他熟悉的那个女子,处变不惊,自信从容,仿佛没什么事能难得住她。
荀彧看了看四周。“有件事,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唐夫人会意,拿起荀彧签好的合约,让随从侍女去收起来。侍女们退下,两人并肩走到廊下,冬日的阳光照亮了他们的脸,却抹不去荀彧眼中的忧虑。
“我听文倩说,你经常给她送东西?”
唐夫人微微颌首。“这座纸坊是我私人的,我想给谁送,就可以给谁送。”
“但文倩不仅仅是荀家的,她首先是天子宫里的贵人。”荀彧轻声说道:“天子宠她,胜于皇后,已经不合规矩。如今她又有了身孕,虽说九成是女儿,但万一是个儿子呢?”
唐夫人刚要说话,荀彧又道:“天子有意拜公达为都护,节制北疆,下诏命公卿讨论都护的权责。”
唐夫人一愣,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以她对天子的了解。天子不直接下诏,而是命公卿讨论,摆明了就是一次试探。
试探的最大目标,自然是荀彧。
荀彧一心想推行王道,而要推行王道,就必须得到天子毫无保留的支持。而要得到天子毫无保留的支持,就离不开天子的信任。任何影响到这种信任的东西,都是荀彧不想要的。
“你担心功高盖主?”
荀彧转头看了唐夫人一眼,摇摇头。“天子手握并凉精锐,谁的功劳能盖过他?我只是不想节外生枝,引起某些人不必要的幻想。”
唐夫人有些意外:“你不希望文倩成为皇后?”
“不想。”荀彧不假思索的说道:“我只希望她平安。我已经与伏完商量过了,送皇后去行在。”
如果荀文倩生下皇子,天子有后,这本是好事。可是对他来说,事情就变得复杂了。不管他想不想,别人都会有意无意的将他当作关东人的新代表,极尽所能的将他推到位极人臣的位置。
“皇后吃不了那种苦吧。”唐夫人笑了一声:“行在可不是河东,风沙大得很。”
“那也是她应该承受的。”
唐夫人点点头。“朝中的事,我不管。文倩的事,我心里有数了。等皇后到了行在,这些贡献都会送到皇后手中,由皇后分配就是了。”
“如此最好。”荀彧吁了一口气。“皇后十日后起程,要在新年之前赶到行在,与陛下团聚。你要是有什么贡献要送过去的,可以直接送给皇后,免得多事。”
唐夫人瞅了荀彧一眼,有些无奈地点点头,刚要说话,荀恽快步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文书。荀彧一看,便觉得心头一紧,这是六百里加急的文书,从行在发来,必然是出了大事。
荀彧顾不得多想,取过文书,迅速拆开,只看了一眼,便脸色大变。
“怎么了?”唐夫人也紧张起来。
“文倩生了。”荀彧的声音沙哑。“是男孩。”
好处则是显而易见的,抄写时难以避免的讹误可以基本避免,效率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大批量的复制成为可能,而且越多越合算。
天子心心所念的教化有了大规模推广的可能。
“如何?”唐夫人笑盈盈地问道,眼中充满了成就感。
天子交待的任务,她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克了,比预期的快得多。在请教了几个拓碑高手,解决了墨的技术问题,雕版印刷几乎是水到渠成。
从此,文秀纸坊有了新的业务拓展,也不用担心纸的销路了。
“好,好。”荀彧接连赞了两声,放下书页。“一般要印多少份,成本会比抄写更低?”
“两百份以上就可以,越多越合算。印的成本很低,主要就是雕版费事。即使是最熟练的匠师,刻一块版也需要两天。”
荀彧盘算了一下。“那以后全郡发放的文书就由文秀纸坊来承接吧。”
“行,我们就按成本价,不赚你的钱,免得有人说闲话。”唐夫人说着,从身边随从的手中接过一份文书,递给荀彧。“请大尹签字用印吧。”
荀彧接过文书看了一眼,不禁笑道:“你连契约都准备好了?”
“知道你忙,难得来一趟,自然要都准备好。”唐夫人说道,推过笔墨,又取过一盒紫泥。
荀彧提笔,签上自己的名字,又取出河东尹的印,却不知道怎么用。通常来说,印都是盖在印泥上的,但眼前的这盒紫泥却很稀,不像是能封在纸上的。唐夫人取过他手中的印,在紫泥中稍微蘸了蘸,然后在荀彧的签字一摁,又小心翼翼的晃了两下,提起印,纸上便多了一个浅浅的印文。
“这是什么新泥?”
“合适在纸上用的印泥,还在试验。”唐夫人取过一块布,将印上的印泥擦干净,还给荀彧。
荀彧拿起契约,反复看了看,连连点头称赞。
纸张的大规模推行的确带来了不少方便,却也并非十全十美。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用印变得极不方便。之前都是用封泥,但封泥不能直接用在纸上,必须再加一个木盒,以便封泥,让人很头疼。
如果能用这种直接在纸上用的印泥,那就方便多了。
“谁想出来的?”
“坊里与人签约供货合同,每天都有契约要签,总用盒子不方便。有人用唇脂代替,我觉得可行,便命人试制了这种新泥。”
荀彧忍不住笑了一声:“看来还是陛下说得对,女子或许体力不如男子,但聪明却毫不逊色。文秀纸坊接连推出新品,大概和你们坊中女子多有关系。这新泥还有吗?给我一盒。”
唐夫人哑然失笑,却还是让人取过一盒来,递给荀彧。“要用新泥,最好用朱文印,而且印面要平整些,要不然印面不全。铸的印好些,凿的印要将毛刺磨平。”
看看唐夫人侃侃而谈,荀彧感慨不已。眼前的唐夫人才是他熟悉的那个女子,处变不惊,自信从容,仿佛没什么事能难得住她。
荀彧看了看四周。“有件事,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唐夫人会意,拿起荀彧签好的合约,让随从侍女去收起来。侍女们退下,两人并肩走到廊下,冬日的阳光照亮了他们的脸,却抹不去荀彧眼中的忧虑。
“我听文倩说,你经常给她送东西?”
唐夫人微微颌首。“这座纸坊是我私人的,我想给谁送,就可以给谁送。”
“但文倩不仅仅是荀家的,她首先是天子宫里的贵人。”荀彧轻声说道:“天子宠她,胜于皇后,已经不合规矩。如今她又有了身孕,虽说九成是女儿,但万一是个儿子呢?”
唐夫人刚要说话,荀彧又道:“天子有意拜公达为都护,节制北疆,下诏命公卿讨论都护的权责。”
唐夫人一愣,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以她对天子的了解。天子不直接下诏,而是命公卿讨论,摆明了就是一次试探。
试探的最大目标,自然是荀彧。
荀彧一心想推行王道,而要推行王道,就必须得到天子毫无保留的支持。而要得到天子毫无保留的支持,就离不开天子的信任。任何影响到这种信任的东西,都是荀彧不想要的。
“你担心功高盖主?”
荀彧转头看了唐夫人一眼,摇摇头。“天子手握并凉精锐,谁的功劳能盖过他?我只是不想节外生枝,引起某些人不必要的幻想。”
唐夫人有些意外:“你不希望文倩成为皇后?”
“不想。”荀彧不假思索的说道:“我只希望她平安。我已经与伏完商量过了,送皇后去行在。”
如果荀文倩生下皇子,天子有后,这本是好事。可是对他来说,事情就变得复杂了。不管他想不想,别人都会有意无意的将他当作关东人的新代表,极尽所能的将他推到位极人臣的位置。
“皇后吃不了那种苦吧。”唐夫人笑了一声:“行在可不是河东,风沙大得很。”
“那也是她应该承受的。”
唐夫人点点头。“朝中的事,我不管。文倩的事,我心里有数了。等皇后到了行在,这些贡献都会送到皇后手中,由皇后分配就是了。”
“如此最好。”荀彧吁了一口气。“皇后十日后起程,要在新年之前赶到行在,与陛下团聚。你要是有什么贡献要送过去的,可以直接送给皇后,免得多事。”
唐夫人瞅了荀彧一眼,有些无奈地点点头,刚要说话,荀恽快步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文书。荀彧一看,便觉得心头一紧,这是六百里加急的文书,从行在发来,必然是出了大事。
荀彧顾不得多想,取过文书,迅速拆开,只看了一眼,便脸色大变。
“怎么了?”唐夫人也紧张起来。
“文倩生了。”荀彧的声音沙哑。“是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