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新起点
开了一天的会,即使刘协牢牢的把控着节奏,还是被吵得头晕脑胀,筋疲力尽。
开会从来不仅仅是讨论事务,每个人背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发言背后的算计最费心神。
如果不考虑他们发言的动机,可能几句话一说,就被人带了节奏。
即使累得不想动,刘协还是留下了杨修,询问他在杨定军中的情况。
“杨定疑心很重。”杨修开门见山。“他为臣安排了四个亲随,名曰保护,实则监视。臣的一言一行,事无巨细,都会报到杨定面前。”
“你有何把柄落在他手中?”
“臣有何把柄?”杨修义正辞严。“君子坦荡荡。臣每日教授军中将士读书写字,为他们讲经解疑,教他们忠君爱国之理,不怕人说。”
刘协忍不住哈哈大笑。
杨修在军中不过月余,身上的骄娇二气已经被磨去大半,未来可期。
终究是少年,三观还有修正的机会。
等到了四五十岁,再想改,可就难了。
“杨定部能战吗?”
“对付匈奴人绰绰有余。”杨修胸有成竹。“陛下,历年来对匈奴作战,都是以并凉劲卒为主。只要选将得当,胜多败少。诚如贾文和所言,匈奴之患,不在其善战,而在其难以根除。百年以来,教化不足,致有引狼入室之忧,才是关键。”
“教化说来容易,却非一蹴可就。司徒、司空所言,自有其道理。”
杨修诧异地看看刘协,抿了抿嘴,又道:“陛下持重,自然是好事。但臣以为,行之则易,不行则难。教化虽非一日之功,只要迈出第一步,便有成功的希望。”
“如何开始?”
“陛下去年不是试了四十余儒生么。臣粗略的算了一下,一营置一人,大致够了。平时教将士读书、写字,挣一份军粮糊口。代写家书,也能解决将士们的思乡之苦。”
刘协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只是不够完美,又补了一条。
“朕以为,不仅是儒生,以后郎官入职,皆当以德祖为例,先到各营教书一年。”刘协笑道:“德祖能吃得苦,他们有何理由不可?”
杨修顿时觉得浑身舒坦,每一个毛孔都在笑,随即又吓出一身冷汗。
这道诏书真要这么下达,他要被人骂死。
杨修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只是依陛下教训行事,当不得陛下如此赞誉。”他拱拱手,面带央求之色。“臣还年轻,陛下可不能揠苗助长。”
刘协忍俊不禁,笑着点点头。“放心,不提你的名字便是。”
杨修长出一口气。
刘协想了想,又道:“赏不宜滥,还是先选几个人跟着你,将来再慢慢推广。朕只允了杨定三个月,三个月之后,要有人能接替你的事务。”
杨修正中下怀,他也不愿意一直在杨定军中待着。
君臣说到半夜,刘协命皇后伏寿取出准备好的点心,与杨修分食。
杨修感激莫名。
——
次日再议,只是重点变成了出征将领的选拔。
后将军杨定第一个站出来,请求随天子出战。
前将军段煨不甘落后,也主动请战,并且提出要求,希望能和杨定一样,配备军师。
他甚至明确的表示,希望天子将杨修派到他营里。
理由也很充分。杨定未出一兵,未发一箭,能由天子近臣、三公之子入营辅助,臣为何不能?
杨定一听就炸了,和段煨吵了起来。
功莫大于救驾。我在新丰与郭汜血战时,你在哪儿?
虽然知道段煨、杨定一向不和,但是当着众人的面发生争执,还是让很多人意外。
但更多的是看笑话。
西凉人内讧,是很多人喜闻乐见的局面。
出人意料的事,贾诩也不劝阻,当没看见。
无奈之下,刘协只得出面喝止。
他答应段煨,待杨修三月之期满后,将派他到段煨营中协助教化,为期至少三个月。
段煨心满意足。
前将军段煨、后将军杨定都将随天子出征,留守关中的人选就成了问题。
士孙瑞推荐的宋果被群臣否决,理由是三互法。宋果身为关中人,不宜屯守关中。
争吵到最后,刘协决定以大司农张义持节屯关中,郭汜的旧部谢广为扶风都尉,夏育为虎牙都尉,统领李傕、郭汜旧部老弱约两万人及家属,在关中修复水利,招募流民,尽快恢复关中的生产。
考虑到这些西凉将士将在关中定居,教化问题迫在眉睫,选派儒生到各营为师就成了必然选择。
反复讨论后,将这些儒生的职务定为教师,俸禄定为六百石,以示对教化的重视。
在正式派遣之前,先从去年选拔的儒生中挑选二十人随杨修实习。合格后,即委派到军中。
消息一出,儒生们就激动了,争先恐地打听消息。
对那些有正规出路的人来说,六百石也就是郎官一级,外放的起点,并不珍贵。
可是对于这些基本看不到仕途出路的人来说,这几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机会。
当初天子考核太学生,成绩最好的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郎中最高比三百石,太子舍人二百石,一跃而为六百石的教师,无疑是超擢。
更何况他们担负的是教化将士这样的高尚使命。
有这样的诱惑,即使是到军中与将士为伍,生活艰苦些,他们也愿意。
不仅没有正式职责的儒生踊跃报名,就连一些觉得外放遥遥无期的郎官都有些心动。
借此机会,刘协要求司徒府拟定专门的考核章程,对教师的效果进行评估。将来条件适合,可以扩充规模,争取每一曲都能配置一名教师,以助教化。
赵温欣然领命。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天子有意将政务归还司徒府。
比起一心想重掌兵权,为此不惜与李傕血战的士孙瑞来说,他没付出什么代价,却更早看到希望,自然不能掉以轻心。
连续两天的会议结束,相关事务落实到位。
第四天清晨,刘协起驾,赶往弘农。
前将军段煨先发,后将军杨定断后,卫尉士孙瑞行太尉事,率领南北军护驾。一行三万余人,虽然甲胄不齐,面有菜色,却意气昂扬,别有气象。
郭图被押解同行,看到这一切,心情无比复杂。
开会从来不仅仅是讨论事务,每个人背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发言背后的算计最费心神。
如果不考虑他们发言的动机,可能几句话一说,就被人带了节奏。
即使累得不想动,刘协还是留下了杨修,询问他在杨定军中的情况。
“杨定疑心很重。”杨修开门见山。“他为臣安排了四个亲随,名曰保护,实则监视。臣的一言一行,事无巨细,都会报到杨定面前。”
“你有何把柄落在他手中?”
“臣有何把柄?”杨修义正辞严。“君子坦荡荡。臣每日教授军中将士读书写字,为他们讲经解疑,教他们忠君爱国之理,不怕人说。”
刘协忍不住哈哈大笑。
杨修在军中不过月余,身上的骄娇二气已经被磨去大半,未来可期。
终究是少年,三观还有修正的机会。
等到了四五十岁,再想改,可就难了。
“杨定部能战吗?”
“对付匈奴人绰绰有余。”杨修胸有成竹。“陛下,历年来对匈奴作战,都是以并凉劲卒为主。只要选将得当,胜多败少。诚如贾文和所言,匈奴之患,不在其善战,而在其难以根除。百年以来,教化不足,致有引狼入室之忧,才是关键。”
“教化说来容易,却非一蹴可就。司徒、司空所言,自有其道理。”
杨修诧异地看看刘协,抿了抿嘴,又道:“陛下持重,自然是好事。但臣以为,行之则易,不行则难。教化虽非一日之功,只要迈出第一步,便有成功的希望。”
“如何开始?”
“陛下去年不是试了四十余儒生么。臣粗略的算了一下,一营置一人,大致够了。平时教将士读书、写字,挣一份军粮糊口。代写家书,也能解决将士们的思乡之苦。”
刘协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只是不够完美,又补了一条。
“朕以为,不仅是儒生,以后郎官入职,皆当以德祖为例,先到各营教书一年。”刘协笑道:“德祖能吃得苦,他们有何理由不可?”
杨修顿时觉得浑身舒坦,每一个毛孔都在笑,随即又吓出一身冷汗。
这道诏书真要这么下达,他要被人骂死。
杨修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只是依陛下教训行事,当不得陛下如此赞誉。”他拱拱手,面带央求之色。“臣还年轻,陛下可不能揠苗助长。”
刘协忍俊不禁,笑着点点头。“放心,不提你的名字便是。”
杨修长出一口气。
刘协想了想,又道:“赏不宜滥,还是先选几个人跟着你,将来再慢慢推广。朕只允了杨定三个月,三个月之后,要有人能接替你的事务。”
杨修正中下怀,他也不愿意一直在杨定军中待着。
君臣说到半夜,刘协命皇后伏寿取出准备好的点心,与杨修分食。
杨修感激莫名。
——
次日再议,只是重点变成了出征将领的选拔。
后将军杨定第一个站出来,请求随天子出战。
前将军段煨不甘落后,也主动请战,并且提出要求,希望能和杨定一样,配备军师。
他甚至明确的表示,希望天子将杨修派到他营里。
理由也很充分。杨定未出一兵,未发一箭,能由天子近臣、三公之子入营辅助,臣为何不能?
杨定一听就炸了,和段煨吵了起来。
功莫大于救驾。我在新丰与郭汜血战时,你在哪儿?
虽然知道段煨、杨定一向不和,但是当着众人的面发生争执,还是让很多人意外。
但更多的是看笑话。
西凉人内讧,是很多人喜闻乐见的局面。
出人意料的事,贾诩也不劝阻,当没看见。
无奈之下,刘协只得出面喝止。
他答应段煨,待杨修三月之期满后,将派他到段煨营中协助教化,为期至少三个月。
段煨心满意足。
前将军段煨、后将军杨定都将随天子出征,留守关中的人选就成了问题。
士孙瑞推荐的宋果被群臣否决,理由是三互法。宋果身为关中人,不宜屯守关中。
争吵到最后,刘协决定以大司农张义持节屯关中,郭汜的旧部谢广为扶风都尉,夏育为虎牙都尉,统领李傕、郭汜旧部老弱约两万人及家属,在关中修复水利,招募流民,尽快恢复关中的生产。
考虑到这些西凉将士将在关中定居,教化问题迫在眉睫,选派儒生到各营为师就成了必然选择。
反复讨论后,将这些儒生的职务定为教师,俸禄定为六百石,以示对教化的重视。
在正式派遣之前,先从去年选拔的儒生中挑选二十人随杨修实习。合格后,即委派到军中。
消息一出,儒生们就激动了,争先恐地打听消息。
对那些有正规出路的人来说,六百石也就是郎官一级,外放的起点,并不珍贵。
可是对于这些基本看不到仕途出路的人来说,这几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机会。
当初天子考核太学生,成绩最好的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郎中最高比三百石,太子舍人二百石,一跃而为六百石的教师,无疑是超擢。
更何况他们担负的是教化将士这样的高尚使命。
有这样的诱惑,即使是到军中与将士为伍,生活艰苦些,他们也愿意。
不仅没有正式职责的儒生踊跃报名,就连一些觉得外放遥遥无期的郎官都有些心动。
借此机会,刘协要求司徒府拟定专门的考核章程,对教师的效果进行评估。将来条件适合,可以扩充规模,争取每一曲都能配置一名教师,以助教化。
赵温欣然领命。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天子有意将政务归还司徒府。
比起一心想重掌兵权,为此不惜与李傕血战的士孙瑞来说,他没付出什么代价,却更早看到希望,自然不能掉以轻心。
连续两天的会议结束,相关事务落实到位。
第四天清晨,刘协起驾,赶往弘农。
前将军段煨先发,后将军杨定断后,卫尉士孙瑞行太尉事,率领南北军护驾。一行三万余人,虽然甲胄不齐,面有菜色,却意气昂扬,别有气象。
郭图被押解同行,看到这一切,心情无比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