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打谷场
过了柳叶镇,就看到了一个丁字路口,向右一拐,大路消失,变成了又窄又烂的土路。颠簸不说,因为刚下过雨路上还积了不少泥,后轮一转,泥全弄身上了。
沿着曲曲拐拐的小路,车子穿过大片金黄的农田跟破旧的村庄,一直向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方向而去。
李聪聪他们村叫小李庄,而郑诚他们村叫后郑庄,两个村子只隔了一条河,所以还算顺路。
从镇上到他们村有八九里,俩人却骑了半个多小时,当又一条河道出现的时候,终于到地方了。这河跟镇上那条是同一条,向南一直汇到汾河。
这河算是两个村的分界线,中间有一座小桥连接两边。
到了桥边,郑诚就拍拍前边蹬车的李聪聪,趁着车子减速跳下了车。
“你骑回家吧!我自己走回去。”郑诚说道。
桥对岸就是他们村,走着就几步路,也不值当李聪聪送了。
“那中。”李聪聪点点头,停下了车子,帮着郑诚把行李从前杠卸下来。
扛着铺盖跟书包,郑诚就在桥面跟李聪分别了。
这会正是热的时候,路上是遇不到几个人的,郑诚干脆把凉席展开披在头顶,隔热效果还不错。
走不远就路过了村里的打谷场。所谓打谷场,其实就是一大片平地,粮食要在这完成脱粒跟晾晒。
要做打谷场,那地方一要宽敞平坦,二要地势高。而且也不是选好地方就能用的,还要用碾子压过,所以打谷场的地面比一般地面要硬一些。
今天天气很好,加上昨天下了雨,所以打谷场基本让粮食铺满了(垫的有雨布),周围还有堆的很高的麦秸垛,一些石碾子随意的放在旁边。
打谷场旁边就是一小片树林,据说是因为垫高打谷场的时候把那块地方挖的比较低,种不成粮食,所以干脆全种成了树,顺便还能让大家有个乘凉的地方。
此刻,那树林里就聚了很多村民,男女老少都有,大人在那闲聊,小孩们就在林子里又是爬树又是打闹,声音一里地外都听的到。
怕遇到熟人,郑诚干脆绕开打谷场,直接回了家。
走了不一会,当那记忆中的三间土坯房出现在眼帘的时候,郑诚眼中难掩激动,步子也越走越快。
篱笆院墙,院里的大枣树,还有那草棚的厨房,都是记忆中的景象啊!
汪汪汪!
没等郑诚到跟前,一条黄色大狗突然从院子里跳出来,兴奋的直扑向他。
“你这货,还活着呢!”郑诚一把搂着狗子的脖子,亲昵的顺了顺它的背毛。
这狗正是他们家的了,毛色淡黄,就叫它大黄吧。记忆中,这家伙两年后吃老鼠药被毒死了,当时他已经去了大学,知道后还难受了很久。
“二哥!”
一道清脆的喊声传来,郑诚抬头一看,隔着栅栏,正看到他妹妹郑娟从堂屋跑了过来。
“娟子!”郑诚有些古怪的喊了一声。
他记忆中的妹妹早就是个五十多岁的时髦大妈了,这猛的变成了个小姑娘,别提多别扭了。
把一个劲往他身上扑的大黄往旁边推了推,郑诚扛着行李到了院里。
“家里就你一个?咱爸妈跟咱哥呢?”一边往堂屋走,郑诚问道。
郑娟跟在二哥屁股后边,叽叽喳喳的说道:“咱哥去学顺大爷家了!咱爷腿疼,咱爸带着他去卫生院了,咱妈在打谷场嘞。”
“咱爷腿咋了?”郑诚连忙问道。
“还是老毛病啊。”郑娟有些奇怪的看着哥哥,疑惑他怎么问这个问题。
郑诚一拍脑袋,这才想起来,他爷爷确实有骨质增生的老毛病了。不过一般去医院也是拿几副膏药,或者针灸,只能算是缓解。
把东西放屋里,郑诚随手提起桌上的茶壶,倒了碗凉白开。喝了一肚子水,他又去压井边打水洗了把脸,这才感觉浑身舒服多了。
“你吃了没?”郑诚看向院里正拽狗尾巴玩的妹妹。这丫头,瘦的让人心疼。
“吃了。桌上有馍。”郑娟一边答道,一边张牙舞爪的满院子撵大黄。
郑诚轻叹了口气,就知道是这。夏天很多农家都不愿意开灶,一来厨房太热了,再有也是凉的吃着更舒服。
回到堂屋,他找了个馒头,倚着门框就干嚼起来。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这会吃着居然还算香甜!
农田没承包之前,他们家的粮食其实一直不怎么富裕,不止他们家,村里多数都一样。只吃白面馒头是舍不得的,多数要加玉米面,红薯干吃的也不少,这在多年后倒成了健康食品,但现在,很多人做梦都想痛痛快快的吃白面呢。他还记得,小时候的期待不过是菜里多放点油,连不加鸡蛋的面条都算奢侈食品。
一个馍刚下肚,隔着栅栏,郑诚就看到一个青年从村西头走来了。
这就是郑诚的大哥,郑直。
郑诚缓缓呼了口气,扯着喉咙大喊道:“哥!”
听到喊声,郑直抬头看了看,随即笑道:“啥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郑诚答着,几步走到桌边,又倒了碗水。
到了院里,郑直路过妹妹旁边,随手揪了揪她的小辫子。
“大哥!”郑娟有些恼火的抬起头,怒声道:“别揪我辫子啦,秃了咋弄?!”
郑直拍拍自己脑袋,笑道:“怕啥,秃了哥的头发借给你。”
郑娟脸上的怒气更多了,喊道:“我九岁了,不是小孩。”
这话哄小孩呢!谁家的头发还能换着长?
郑直笑了笑,也不搭话。小孩子嘛,现在不逗,再大点就不好玩了。
郑诚把倒好的水递过去,郑直看了弟弟一眼,笑着接过了。
“咋了?今天这么勤快?”
郑诚摇摇头,“没怎么。你去学顺大爷家了?有事?”
他所说的学顺大爷就是大队书记,叫郑学顺,也是整个后郑村的当家人。
郑直没立刻回答,先就着搪瓷碗咕嘟咕嘟把水喝了个干净,这才哈了口气,挥挥手,示意到屋里说。
碗撂桌子上,随手把一个凳子塞屁股底下,郑直看了眼屋外,小声说道:“土地承包,这事你知道吧?人家有的地方早就开始了,我跟卫平他们几个一块去找咱学顺大爷,问了这事……。他说咱这啥时候开始还不确定,得再想想。唉~,也不知道还得等到啥时候。”
土地承包……,原来现在就有人忙活这事了。郑诚知道,他们这该是在明年夏收后开始,正好是他高考后。他现在都依稀记得,那年夏天全村人对农活惊人的热情,真的是恨不得把家安到地里去了。
他们家同样如此。当时他们家分的一块地土壤板结严重,庄稼长不好。郑直就到处收集大粪,沤好往地里撒,整整两亩多地,其中辛苦自不必说,光是那股味道,就熏的人身上臭味好几天才消下去……
从回忆中惊醒,郑诚突然想起了李莹的事。看着斜倚着门的大哥,犹豫了片刻,他还是把书包拿了过来。
“大哥,莹莹姐让我给你的。”郑诚把信递了过去。
“啥?”
“信!”
这一刻,郑诚眼看着大哥脸上闪过无数情绪,有紧张,有期待,有犹豫……
他还是把信接了过去。
虽然不用寄出,但信还是封了口,封皮也没写字。郑直小心的撕开信封,拿出信纸正要读,抬头看了眼弟弟,又匆匆站起来去了里屋。
沿着曲曲拐拐的小路,车子穿过大片金黄的农田跟破旧的村庄,一直向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方向而去。
李聪聪他们村叫小李庄,而郑诚他们村叫后郑庄,两个村子只隔了一条河,所以还算顺路。
从镇上到他们村有八九里,俩人却骑了半个多小时,当又一条河道出现的时候,终于到地方了。这河跟镇上那条是同一条,向南一直汇到汾河。
这河算是两个村的分界线,中间有一座小桥连接两边。
到了桥边,郑诚就拍拍前边蹬车的李聪聪,趁着车子减速跳下了车。
“你骑回家吧!我自己走回去。”郑诚说道。
桥对岸就是他们村,走着就几步路,也不值当李聪聪送了。
“那中。”李聪聪点点头,停下了车子,帮着郑诚把行李从前杠卸下来。
扛着铺盖跟书包,郑诚就在桥面跟李聪分别了。
这会正是热的时候,路上是遇不到几个人的,郑诚干脆把凉席展开披在头顶,隔热效果还不错。
走不远就路过了村里的打谷场。所谓打谷场,其实就是一大片平地,粮食要在这完成脱粒跟晾晒。
要做打谷场,那地方一要宽敞平坦,二要地势高。而且也不是选好地方就能用的,还要用碾子压过,所以打谷场的地面比一般地面要硬一些。
今天天气很好,加上昨天下了雨,所以打谷场基本让粮食铺满了(垫的有雨布),周围还有堆的很高的麦秸垛,一些石碾子随意的放在旁边。
打谷场旁边就是一小片树林,据说是因为垫高打谷场的时候把那块地方挖的比较低,种不成粮食,所以干脆全种成了树,顺便还能让大家有个乘凉的地方。
此刻,那树林里就聚了很多村民,男女老少都有,大人在那闲聊,小孩们就在林子里又是爬树又是打闹,声音一里地外都听的到。
怕遇到熟人,郑诚干脆绕开打谷场,直接回了家。
走了不一会,当那记忆中的三间土坯房出现在眼帘的时候,郑诚眼中难掩激动,步子也越走越快。
篱笆院墙,院里的大枣树,还有那草棚的厨房,都是记忆中的景象啊!
汪汪汪!
没等郑诚到跟前,一条黄色大狗突然从院子里跳出来,兴奋的直扑向他。
“你这货,还活着呢!”郑诚一把搂着狗子的脖子,亲昵的顺了顺它的背毛。
这狗正是他们家的了,毛色淡黄,就叫它大黄吧。记忆中,这家伙两年后吃老鼠药被毒死了,当时他已经去了大学,知道后还难受了很久。
“二哥!”
一道清脆的喊声传来,郑诚抬头一看,隔着栅栏,正看到他妹妹郑娟从堂屋跑了过来。
“娟子!”郑诚有些古怪的喊了一声。
他记忆中的妹妹早就是个五十多岁的时髦大妈了,这猛的变成了个小姑娘,别提多别扭了。
把一个劲往他身上扑的大黄往旁边推了推,郑诚扛着行李到了院里。
“家里就你一个?咱爸妈跟咱哥呢?”一边往堂屋走,郑诚问道。
郑娟跟在二哥屁股后边,叽叽喳喳的说道:“咱哥去学顺大爷家了!咱爷腿疼,咱爸带着他去卫生院了,咱妈在打谷场嘞。”
“咱爷腿咋了?”郑诚连忙问道。
“还是老毛病啊。”郑娟有些奇怪的看着哥哥,疑惑他怎么问这个问题。
郑诚一拍脑袋,这才想起来,他爷爷确实有骨质增生的老毛病了。不过一般去医院也是拿几副膏药,或者针灸,只能算是缓解。
把东西放屋里,郑诚随手提起桌上的茶壶,倒了碗凉白开。喝了一肚子水,他又去压井边打水洗了把脸,这才感觉浑身舒服多了。
“你吃了没?”郑诚看向院里正拽狗尾巴玩的妹妹。这丫头,瘦的让人心疼。
“吃了。桌上有馍。”郑娟一边答道,一边张牙舞爪的满院子撵大黄。
郑诚轻叹了口气,就知道是这。夏天很多农家都不愿意开灶,一来厨房太热了,再有也是凉的吃着更舒服。
回到堂屋,他找了个馒头,倚着门框就干嚼起来。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这会吃着居然还算香甜!
农田没承包之前,他们家的粮食其实一直不怎么富裕,不止他们家,村里多数都一样。只吃白面馒头是舍不得的,多数要加玉米面,红薯干吃的也不少,这在多年后倒成了健康食品,但现在,很多人做梦都想痛痛快快的吃白面呢。他还记得,小时候的期待不过是菜里多放点油,连不加鸡蛋的面条都算奢侈食品。
一个馍刚下肚,隔着栅栏,郑诚就看到一个青年从村西头走来了。
这就是郑诚的大哥,郑直。
郑诚缓缓呼了口气,扯着喉咙大喊道:“哥!”
听到喊声,郑直抬头看了看,随即笑道:“啥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郑诚答着,几步走到桌边,又倒了碗水。
到了院里,郑直路过妹妹旁边,随手揪了揪她的小辫子。
“大哥!”郑娟有些恼火的抬起头,怒声道:“别揪我辫子啦,秃了咋弄?!”
郑直拍拍自己脑袋,笑道:“怕啥,秃了哥的头发借给你。”
郑娟脸上的怒气更多了,喊道:“我九岁了,不是小孩。”
这话哄小孩呢!谁家的头发还能换着长?
郑直笑了笑,也不搭话。小孩子嘛,现在不逗,再大点就不好玩了。
郑诚把倒好的水递过去,郑直看了弟弟一眼,笑着接过了。
“咋了?今天这么勤快?”
郑诚摇摇头,“没怎么。你去学顺大爷家了?有事?”
他所说的学顺大爷就是大队书记,叫郑学顺,也是整个后郑村的当家人。
郑直没立刻回答,先就着搪瓷碗咕嘟咕嘟把水喝了个干净,这才哈了口气,挥挥手,示意到屋里说。
碗撂桌子上,随手把一个凳子塞屁股底下,郑直看了眼屋外,小声说道:“土地承包,这事你知道吧?人家有的地方早就开始了,我跟卫平他们几个一块去找咱学顺大爷,问了这事……。他说咱这啥时候开始还不确定,得再想想。唉~,也不知道还得等到啥时候。”
土地承包……,原来现在就有人忙活这事了。郑诚知道,他们这该是在明年夏收后开始,正好是他高考后。他现在都依稀记得,那年夏天全村人对农活惊人的热情,真的是恨不得把家安到地里去了。
他们家同样如此。当时他们家分的一块地土壤板结严重,庄稼长不好。郑直就到处收集大粪,沤好往地里撒,整整两亩多地,其中辛苦自不必说,光是那股味道,就熏的人身上臭味好几天才消下去……
从回忆中惊醒,郑诚突然想起了李莹的事。看着斜倚着门的大哥,犹豫了片刻,他还是把书包拿了过来。
“大哥,莹莹姐让我给你的。”郑诚把信递了过去。
“啥?”
“信!”
这一刻,郑诚眼看着大哥脸上闪过无数情绪,有紧张,有期待,有犹豫……
他还是把信接了过去。
虽然不用寄出,但信还是封了口,封皮也没写字。郑直小心的撕开信封,拿出信纸正要读,抬头看了眼弟弟,又匆匆站起来去了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