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军队扩编的前期准备
这些村民是该羞愧的!
虽说明国官府这样耗费钱粮的移民并不是在做慈善,讲究无私贡献。但确实是救下了他们的一条命的!就算是那些被强迫迁移过来的高丽人与少量倭人,也确实日子好过了不少。
毕竟他们此前大多都是牲畜一样的活着。辛辛苦苦劳累一年,收获九成都交给上面的主子了。自己却还得忍饥挨饿,碰上什么天灾人祸的,就只能死路一条了。
而在这高岭村,官府会给他们分配建好的房子, 已经开过荒的耕地。虽说是以贷款的形式,后期随着田亩的全部开垦,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加,还是要慢慢还的。但至少,他们活的没那么累,总算像个人了。
而那些从山东的地界千里迢迢迁来的移民, 就更要对明国官府感恩戴德了。从山东的地界到高岭村, 一路上的距离可不算短。又是坐船又是坐车的, 每天都要供两顿吃的保证他们不会饿死。
直到来了高岭村,官府还要担负一段时间的口粮。目前村里种的庄稼,收获后基本就没交给官府。全部让他们自留,以便供应陆续安置过来的新移民。
眼见牛大宝指责得唾沫横飞,莫坤萨再次道:“村长误会我们的意思了。不是埋怨官府要累死大伙儿,就是想知道官道修到哪儿。毕竟这都十月了,估摸不准哪天就下雪了。”
“就你想的多!”牛大宝对这个不服自己的刺头没有什么好言好语,直接刺了一句才道:“按上头的指派,咱们修的官道顺着河道往下走便是了。下游的村子也会往上修的。且这修路的事儿可不止咱们村一家,这江边的村子,都要一起修路的。”
移民村的建立,就是官道的延伸。不过他们高岭村算是处于官道的末端了,在他们下游的村子不多,户数也比他们少。因平时往来不多,所以了解得也不多。
但修路的事情却是经常发生的,因而这些村民也没什么抵触心理。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的修路大计在滨海与龙江两省尤为的普遍。尤其是此次明国枢密院联合交通部、五军都督府,一起将修路的事情提到了最高层次。
不仅有从黑河城往北面延伸的官道, 还有从上京往东北方,沿着混同江,一直到出海口的庙街官道。
此前因为沿途设置的定居点不多,所以每个移民村都只能靠水路连接。但效率总是比不上陆路来得快!如今有着高丽、倭国和山东的大量人力补充,官府便决定将这条通往庙街的官道修起来。
当然,一开始肯定不会做到全面硬化处理的。
一口吃不成胖子,只能先将沿途的森林、沼泽平整出来,有个路面的样子就成。规格更高的,可以等到次年开春后再行处理。
而在此期间,明国的军队就可以通过这条简易的官道,对林中的部落加大招揽和规划的力度。以便在最短的时间,组建出一支主要以林中部落为主的东军。
在倭国之战告一段落后,这便是明国最新的行动计划了。
比起征倭之战耗费的船只和粮草,征伐这些林中部落所需要的就是一条可以跑马的官道。
谷綈
毕竟原始森林中全是乌泱泱的参天大树,可没法让战马撒欢的跑起来。
也是汗庭主力要班师回朝的消息刺激到了明国的高层,所以征兵的速度要加快。而那些林中部落桀骜难训,却是最好的兵员。只要让他们学会遵守军中纪律,就会成为一支悍不畏死的铁血强军。
日后即便汗庭要对明国施以惩戒,也可以让这支军队顶上去。且这些部落人向来对生死看得很淡,比不得明国那些已经定居的汉人和汉化的异族百姓。
就算有人战死了,也只会认为是命中注定,而不会对战争本身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高岭村修的这段路不用延伸到庙街那么远!
到底这距离可是好几千里了,就算修到开春,他们村也没法完工。而是沿着混同江向下,直到阿里门河与混同江的交汇口。那里已经被规划出了一座新城,命名为伯力。
往后是连接庙街、黑河、上京、速频城的重要枢纽所在。在河运上,也能沟通三地,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此前被发配到库页岛的罪名就会通过水运,在伯力的移民据点停歇。
在告知了修路的详细计划后,村民们也就安心接受了。对于修路期间的粮草安排,村里也有定数。那就是无论是已经开垦出田地的老村民,还是刚来不久,都没机会种上庄稼的新村民,都不用自备粮食去修路了。
村里会拿出一定的公粮,作为此次修路的必用口粮。同时从屯河城那边,也会划拨过来一批水果罐头和蔬菜罐头。村里从明天开始,也会成立专门的捕猎队,以便备好一定的肉食,供给修路期间的村民食用。
最为紧缺的盐和油料,屯河县城那边给予一定的资助。有着从佐渡岛开采出来的金银矿石,明国官府已经不会发愁缺钱的问题了。很多境内买不到的东西,都会花更多的钱去境外购买。
宋国便是明国重要的采购对象!
虽然价格会高一些,但明国有钱,丝毫不会在意价格的。
这种财大气粗的做派,很快就在临安的商界掀起一股明国热。似乎什么生意只要跟明国搭上关系,就会特别好做。商贾们也因此大赚特赚,而他们国内的物价,却是已经在这种虹吸的效果下,不断的在上涨了。
假以时日,很容易引发出乱子。
但是商贾们只为赚钱,暂时是想不到这么多的。
而明国这边,因官府对于金银的流通有着一定的限制。除了蒙古银行发行的金币和银币,其他的金银都不准在市面上流通。所以佐渡岛金银矿的开采,并没有造成境内严重的通货膨胀。
再加上百分之五十的百姓都半靠官府的救济,所以物价的变化,实际对他们的影响有限。
虽说明国官府这样耗费钱粮的移民并不是在做慈善,讲究无私贡献。但确实是救下了他们的一条命的!就算是那些被强迫迁移过来的高丽人与少量倭人,也确实日子好过了不少。
毕竟他们此前大多都是牲畜一样的活着。辛辛苦苦劳累一年,收获九成都交给上面的主子了。自己却还得忍饥挨饿,碰上什么天灾人祸的,就只能死路一条了。
而在这高岭村,官府会给他们分配建好的房子, 已经开过荒的耕地。虽说是以贷款的形式,后期随着田亩的全部开垦,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加,还是要慢慢还的。但至少,他们活的没那么累,总算像个人了。
而那些从山东的地界千里迢迢迁来的移民, 就更要对明国官府感恩戴德了。从山东的地界到高岭村, 一路上的距离可不算短。又是坐船又是坐车的, 每天都要供两顿吃的保证他们不会饿死。
直到来了高岭村,官府还要担负一段时间的口粮。目前村里种的庄稼,收获后基本就没交给官府。全部让他们自留,以便供应陆续安置过来的新移民。
眼见牛大宝指责得唾沫横飞,莫坤萨再次道:“村长误会我们的意思了。不是埋怨官府要累死大伙儿,就是想知道官道修到哪儿。毕竟这都十月了,估摸不准哪天就下雪了。”
“就你想的多!”牛大宝对这个不服自己的刺头没有什么好言好语,直接刺了一句才道:“按上头的指派,咱们修的官道顺着河道往下走便是了。下游的村子也会往上修的。且这修路的事儿可不止咱们村一家,这江边的村子,都要一起修路的。”
移民村的建立,就是官道的延伸。不过他们高岭村算是处于官道的末端了,在他们下游的村子不多,户数也比他们少。因平时往来不多,所以了解得也不多。
但修路的事情却是经常发生的,因而这些村民也没什么抵触心理。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的修路大计在滨海与龙江两省尤为的普遍。尤其是此次明国枢密院联合交通部、五军都督府,一起将修路的事情提到了最高层次。
不仅有从黑河城往北面延伸的官道, 还有从上京往东北方,沿着混同江,一直到出海口的庙街官道。
此前因为沿途设置的定居点不多,所以每个移民村都只能靠水路连接。但效率总是比不上陆路来得快!如今有着高丽、倭国和山东的大量人力补充,官府便决定将这条通往庙街的官道修起来。
当然,一开始肯定不会做到全面硬化处理的。
一口吃不成胖子,只能先将沿途的森林、沼泽平整出来,有个路面的样子就成。规格更高的,可以等到次年开春后再行处理。
而在此期间,明国的军队就可以通过这条简易的官道,对林中的部落加大招揽和规划的力度。以便在最短的时间,组建出一支主要以林中部落为主的东军。
在倭国之战告一段落后,这便是明国最新的行动计划了。
比起征倭之战耗费的船只和粮草,征伐这些林中部落所需要的就是一条可以跑马的官道。
谷綈
毕竟原始森林中全是乌泱泱的参天大树,可没法让战马撒欢的跑起来。
也是汗庭主力要班师回朝的消息刺激到了明国的高层,所以征兵的速度要加快。而那些林中部落桀骜难训,却是最好的兵员。只要让他们学会遵守军中纪律,就会成为一支悍不畏死的铁血强军。
日后即便汗庭要对明国施以惩戒,也可以让这支军队顶上去。且这些部落人向来对生死看得很淡,比不得明国那些已经定居的汉人和汉化的异族百姓。
就算有人战死了,也只会认为是命中注定,而不会对战争本身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高岭村修的这段路不用延伸到庙街那么远!
到底这距离可是好几千里了,就算修到开春,他们村也没法完工。而是沿着混同江向下,直到阿里门河与混同江的交汇口。那里已经被规划出了一座新城,命名为伯力。
往后是连接庙街、黑河、上京、速频城的重要枢纽所在。在河运上,也能沟通三地,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此前被发配到库页岛的罪名就会通过水运,在伯力的移民据点停歇。
在告知了修路的详细计划后,村民们也就安心接受了。对于修路期间的粮草安排,村里也有定数。那就是无论是已经开垦出田地的老村民,还是刚来不久,都没机会种上庄稼的新村民,都不用自备粮食去修路了。
村里会拿出一定的公粮,作为此次修路的必用口粮。同时从屯河城那边,也会划拨过来一批水果罐头和蔬菜罐头。村里从明天开始,也会成立专门的捕猎队,以便备好一定的肉食,供给修路期间的村民食用。
最为紧缺的盐和油料,屯河县城那边给予一定的资助。有着从佐渡岛开采出来的金银矿石,明国官府已经不会发愁缺钱的问题了。很多境内买不到的东西,都会花更多的钱去境外购买。
宋国便是明国重要的采购对象!
虽然价格会高一些,但明国有钱,丝毫不会在意价格的。
这种财大气粗的做派,很快就在临安的商界掀起一股明国热。似乎什么生意只要跟明国搭上关系,就会特别好做。商贾们也因此大赚特赚,而他们国内的物价,却是已经在这种虹吸的效果下,不断的在上涨了。
假以时日,很容易引发出乱子。
但是商贾们只为赚钱,暂时是想不到这么多的。
而明国这边,因官府对于金银的流通有着一定的限制。除了蒙古银行发行的金币和银币,其他的金银都不准在市面上流通。所以佐渡岛金银矿的开采,并没有造成境内严重的通货膨胀。
再加上百分之五十的百姓都半靠官府的救济,所以物价的变化,实际对他们的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