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这招子,狠呐
百官神色异样。
难道是说,繁昌侯规劝失败了?
要知道,那小子在对待佃农的问题上可是有着一定手段,连那小子都败了,朝堂这边岂不是制不住佃农了?
弘治皇帝也是一阵侧目,暗暗惊心。
问题,可能麻烦了。
一旦那小子失败了,他这边唯一能采用的办法便是那小人之路了。
悄然沉了口气,他严声道:“宣进来。”
不多时,宁远赶至奉天殿:“启禀陛下,臣前去安抚诸多佃农,未能奏效。”
……失败了!
这结果,令人意外。
但仔细想想,倒也可以理解。
无论繁昌侯如何有本事,是那诸多佃农的恩人,巧舌如簧,但奈何诸多佃农铁了心要告御状啊。
人家,已经不在乎所谓的点滴恩情了。
就是要闹事,就是要给朝廷找麻烦!
你能怎样?
“报!十万余佃农已至城南百丈处,皆跪,请告御状!”
还未等众人反应过来,令人心惊的声音再度传来。
佃农来了。
就在城外!
正跪在地上,请告御状!
大殿的气氛渐渐紧张起来。
坐在宝座之上的弘治皇帝踟蹰着,眸光绽着冷气。
若是任那诸多佃农继续跪下去,他这个君王只会颜面全无。
再加上情况紧急,别无他法,那么,他这个君王,也就只能当一次小人了!
大概等了一刻多钟,见百官仍旧无动于衷,弘治皇帝便准备下旨。
然而,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忽而想起:“启禀陛下,臣愿前去安抚诸多佃农。”
弘治皇帝抬头看去,眼瞳一收。
这人,竟是户部尚书周经!
很快,他会意过来。
方才,周经也跟着觐见了,听到了一些事情,知晓这所谓的规劝的关键。
于是,主动出来背黑锅。
“周爱卿要去安抚佃农吗?”
弘治皇帝思考一般,旋即缓缓道:“既如此,就劳烦周爱卿走上一遭,规劝诸多佃农吧!”
让这周经背黑锅,总比他这个君王直接下令胁迫佃农好一些啊。
得了令,周经便准备离开。
大殿之中,其余百官基本都垂着头。
作为朝廷命官,尤其是文官,可以说,每个人都注重清白,爱惜羽毛。
周经站出来给自己招黑,做的事虽脏,却是能为朝廷解决一个大麻烦,倒也壮烈。
没办法,佃农正在告状,事情,总是要解决的啊!
那就得有人站出来背黑锅。
除此之外,已没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没看到一贯在百姓中声誉不错的宁远都失败了嘛?
百官暗自戚戚然。
周经离开了,并且换了一身便装,准备以普通人的身份与诸多告状佃农磋商。
而此刻,在城外。
诸多佃农已经跪了将近两刻钟,许多人的身体已十分冰凉。
冰天雪地的,再加上北风吹袭,一动不动的跪着,是个人都遭受不住啊。
噗通通!
几乎同一时间,有几个佃农冻的晕倒过去。
顿时,下跪的众人一阵骚乱。
有人趁此对着那带头中年人小声道:“先撤吧,再跪下去,只会有更多的人冻死的。”
“是啊,老哥,那皇帝装聋作哑,不理会大家,大家就算跪倒天黑也未必有用。”
“先行撤退,明日再来告便是。”
闻言,那带头之人自也明白其中道理。
尤其是先前那宁远说了一番话,又要记录在册,又要日后清算的,吓到了许多人,使得大家伙告状的意志松动了。
“好,大家伙,先退,咱们,明日再来。”带头男子朗声开口。
跟着,十余万人纷纷起身,转身而去。
城头守将见了,正要命人去通报消息,却是碰见了刚刚赶至的周经。
“什么?撤退了?”
周经一愣。
他这边还没来得及劝说呢,就撤退了?
跟着那守将便将数个佃农冻晕之事说道了一番。
“原来如此。”周经会意过来。
感情是被冻着了,不得不离开,却没放弃告御状。
很快,带着这个消息,周经回到了奉天殿。
百官闻言,皆悄然松了口气。
不管怎样,佃农暂时撤走,也算是好事。
要不然十余万人跪在哪里,朝廷这边只得如那鸵鸟一般将头埋入沙子之中,无法处置,这脸面还要不要了?
“陛下,臣以为,臣或可私下里与佃农协商一番。”周经开口道。
佃农撤了,但没完全撤走。
朝廷这边还得继续“安抚”。
弘治皇帝当然也知道其中的问题所在,非是这十余万佃农,在四方的路上,可还有数百股、数十万的佃农正在赶来呢。
他暗暗叹了口气,随口道:“准了。”
紧急危机处置完毕,弘治皇帝正准备命百官离开。
而就在此时,忽然出现一道声音。
“启禀陛下,臣以为,要解决佃农告御状的问题,应自根源处置!”
百官纷纷看去。
是宁远。
跟着,许多人不由得怪异起来。
根源?
佃农四起的根源是什么?
说到底,是有推手在背后推着,若不然,这诸多佃农怎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先后联合起来?
那么,宁远这意思是寻找推手吗?
问题是不好找啊。
锦衣卫、东厂都行动起来,这么久过去了,愣是一个推手都没找到。
宝座之上,弘治皇帝瞬间会意。
但他还是顺着宁远的意思,问道:“根源,是什么啊?又当如何入手?”
宁远朗声道:“根源乃是诸多佃农以为不公,告御状,也是为了寻求一个公平,故,朝廷应尽量给他们一个公平。”
声音落下,百官都快傻眼了。
什么意思?
尽量给那些佃农一个公平?
难道是要将乡绅手里的地,抢回来,然后,再均分给所有佃农百姓?
开什么玩笑!
但凡朝廷敢那么干,这江山说不得都会被诸多乡绅给推翻。
弘治皇帝也是沉着脸,严声道:“如何在最大限度给他们一个公平啊?”
宁远知道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深深的吸了口气,跟着,朗声开口。
“很简单,臣听传闻,在民间,有着许多乡绅私藏土地。”
“土地私藏起来,也就无需向朝廷缴税了。”
“臣以为,这些乡绅目无王法,违法乱纪,朝廷,自应将这些被私藏的土地收回,再行均分个百姓。”
声音落下,大殿之中,一阵寂然。
一些人面色怪异,暗自不解。
原因很简单,即便民间有私藏土地的情况,那地,又能有多少呢?
大费周章,只找出些许田地,实在没必要啊。
但也有一些人,眼中骤然闪过寒芒,心底更是有九天惊雷落下,心湖炸裂。
这招子,狠呐!
难道是说,繁昌侯规劝失败了?
要知道,那小子在对待佃农的问题上可是有着一定手段,连那小子都败了,朝堂这边岂不是制不住佃农了?
弘治皇帝也是一阵侧目,暗暗惊心。
问题,可能麻烦了。
一旦那小子失败了,他这边唯一能采用的办法便是那小人之路了。
悄然沉了口气,他严声道:“宣进来。”
不多时,宁远赶至奉天殿:“启禀陛下,臣前去安抚诸多佃农,未能奏效。”
……失败了!
这结果,令人意外。
但仔细想想,倒也可以理解。
无论繁昌侯如何有本事,是那诸多佃农的恩人,巧舌如簧,但奈何诸多佃农铁了心要告御状啊。
人家,已经不在乎所谓的点滴恩情了。
就是要闹事,就是要给朝廷找麻烦!
你能怎样?
“报!十万余佃农已至城南百丈处,皆跪,请告御状!”
还未等众人反应过来,令人心惊的声音再度传来。
佃农来了。
就在城外!
正跪在地上,请告御状!
大殿的气氛渐渐紧张起来。
坐在宝座之上的弘治皇帝踟蹰着,眸光绽着冷气。
若是任那诸多佃农继续跪下去,他这个君王只会颜面全无。
再加上情况紧急,别无他法,那么,他这个君王,也就只能当一次小人了!
大概等了一刻多钟,见百官仍旧无动于衷,弘治皇帝便准备下旨。
然而,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忽而想起:“启禀陛下,臣愿前去安抚诸多佃农。”
弘治皇帝抬头看去,眼瞳一收。
这人,竟是户部尚书周经!
很快,他会意过来。
方才,周经也跟着觐见了,听到了一些事情,知晓这所谓的规劝的关键。
于是,主动出来背黑锅。
“周爱卿要去安抚佃农吗?”
弘治皇帝思考一般,旋即缓缓道:“既如此,就劳烦周爱卿走上一遭,规劝诸多佃农吧!”
让这周经背黑锅,总比他这个君王直接下令胁迫佃农好一些啊。
得了令,周经便准备离开。
大殿之中,其余百官基本都垂着头。
作为朝廷命官,尤其是文官,可以说,每个人都注重清白,爱惜羽毛。
周经站出来给自己招黑,做的事虽脏,却是能为朝廷解决一个大麻烦,倒也壮烈。
没办法,佃农正在告状,事情,总是要解决的啊!
那就得有人站出来背黑锅。
除此之外,已没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没看到一贯在百姓中声誉不错的宁远都失败了嘛?
百官暗自戚戚然。
周经离开了,并且换了一身便装,准备以普通人的身份与诸多告状佃农磋商。
而此刻,在城外。
诸多佃农已经跪了将近两刻钟,许多人的身体已十分冰凉。
冰天雪地的,再加上北风吹袭,一动不动的跪着,是个人都遭受不住啊。
噗通通!
几乎同一时间,有几个佃农冻的晕倒过去。
顿时,下跪的众人一阵骚乱。
有人趁此对着那带头中年人小声道:“先撤吧,再跪下去,只会有更多的人冻死的。”
“是啊,老哥,那皇帝装聋作哑,不理会大家,大家就算跪倒天黑也未必有用。”
“先行撤退,明日再来告便是。”
闻言,那带头之人自也明白其中道理。
尤其是先前那宁远说了一番话,又要记录在册,又要日后清算的,吓到了许多人,使得大家伙告状的意志松动了。
“好,大家伙,先退,咱们,明日再来。”带头男子朗声开口。
跟着,十余万人纷纷起身,转身而去。
城头守将见了,正要命人去通报消息,却是碰见了刚刚赶至的周经。
“什么?撤退了?”
周经一愣。
他这边还没来得及劝说呢,就撤退了?
跟着那守将便将数个佃农冻晕之事说道了一番。
“原来如此。”周经会意过来。
感情是被冻着了,不得不离开,却没放弃告御状。
很快,带着这个消息,周经回到了奉天殿。
百官闻言,皆悄然松了口气。
不管怎样,佃农暂时撤走,也算是好事。
要不然十余万人跪在哪里,朝廷这边只得如那鸵鸟一般将头埋入沙子之中,无法处置,这脸面还要不要了?
“陛下,臣以为,臣或可私下里与佃农协商一番。”周经开口道。
佃农撤了,但没完全撤走。
朝廷这边还得继续“安抚”。
弘治皇帝当然也知道其中的问题所在,非是这十余万佃农,在四方的路上,可还有数百股、数十万的佃农正在赶来呢。
他暗暗叹了口气,随口道:“准了。”
紧急危机处置完毕,弘治皇帝正准备命百官离开。
而就在此时,忽然出现一道声音。
“启禀陛下,臣以为,要解决佃农告御状的问题,应自根源处置!”
百官纷纷看去。
是宁远。
跟着,许多人不由得怪异起来。
根源?
佃农四起的根源是什么?
说到底,是有推手在背后推着,若不然,这诸多佃农怎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先后联合起来?
那么,宁远这意思是寻找推手吗?
问题是不好找啊。
锦衣卫、东厂都行动起来,这么久过去了,愣是一个推手都没找到。
宝座之上,弘治皇帝瞬间会意。
但他还是顺着宁远的意思,问道:“根源,是什么啊?又当如何入手?”
宁远朗声道:“根源乃是诸多佃农以为不公,告御状,也是为了寻求一个公平,故,朝廷应尽量给他们一个公平。”
声音落下,百官都快傻眼了。
什么意思?
尽量给那些佃农一个公平?
难道是要将乡绅手里的地,抢回来,然后,再均分给所有佃农百姓?
开什么玩笑!
但凡朝廷敢那么干,这江山说不得都会被诸多乡绅给推翻。
弘治皇帝也是沉着脸,严声道:“如何在最大限度给他们一个公平啊?”
宁远知道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深深的吸了口气,跟着,朗声开口。
“很简单,臣听传闻,在民间,有着许多乡绅私藏土地。”
“土地私藏起来,也就无需向朝廷缴税了。”
“臣以为,这些乡绅目无王法,违法乱纪,朝廷,自应将这些被私藏的土地收回,再行均分个百姓。”
声音落下,大殿之中,一阵寂然。
一些人面色怪异,暗自不解。
原因很简单,即便民间有私藏土地的情况,那地,又能有多少呢?
大费周章,只找出些许田地,实在没必要啊。
但也有一些人,眼中骤然闪过寒芒,心底更是有九天惊雷落下,心湖炸裂。
这招子,狠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