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驴唇不对马嘴
朝堂之间,寂静如斯。
文武百官皆是沉默下去,错愕万分。
出事了!
而且与贾斌有关!
在弘治皇帝一声喝问之下,贾斌愣了愣,小声道:“臣……兢兢业业,不曾犯错,理应……无罪。”
“还敢抵赖?”
弘治皇帝勃然大怒,一甩手,直接将那份奏报丢了过去。
贾斌小心翼翼的拾起,打眼一看,顿时慌乱如麻。
噗通!
他仓皇跪地,瑟瑟发抖道:“陛下,这……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陛下容臣解释……”
“闭嘴吧!”
弘治皇帝不耐烦的瞪了一眼,旋即冲着旁边的萧敬示意。
萧敬接过奏报,朗声读了出来。
“臣阮兴启奏:是日……万余民因吃食不济,冲撞宣府镇,弹压不及,又有五千余鞑靼贼军攻城,内忧外患,恳请朝廷派兵支援……”
声音落下,满朝文武皆是目瞪口呆。
万余民……吃食不济……那是灾民啊!
灾民们吃不上饭,冲撞防御重镇,官军弹压之时,又赶上鞑靼大军攻城……
这……许多人已是不敢想象。
麻烦大了!
一个不小心,那宣府重镇就会被敌所破啊!
“贾斌,你口口声声说经你赈济之后,百姓们可吃饱穿暖,这,又是怎么回事?”弘治皇帝沉声问。
“这……这……”
贾斌浑身俱颤,牙关嘎嘎作响:“这……臣以为,其中定有蹊跷。陛下容臣……”
弘治皇帝当即摆手:“贪功、冒功、欺君罔上,尔之罪,罄竹难书啊!”
咯噔!
贾斌当即瘫软在地,整个人彻底傻了。
其余百官见状,也都老实的悄然后退几分,先前那般盛气凌人的模样彻底消失不见。
能在当朝为官,一个个自是长了八面玲珑心。
眼下,事情不妙了啊!
方才,大家伙之所以敢纷纷开口,主要原因自然是贾斌立功归来,有底气参奏那寿宁侯。
可此刻,功劳消失殆尽,贾斌也即将遭殃,谁还敢乱开口?
“陛下!”
关键时刻,大学士刘健站了出来:“老臣以为,应立即派兵驰援宣府,同时运送粮食,赈济灾民。”
弘治皇帝点头。
这是当务之急。
既要驰援,也要赈济,缺一不可。
只是赈济,朝廷这边对敌军并不清楚,谁也不敢保证鞑靼不会增兵,宣府恐危矣。
而只是驰援呢?
那万余灾民就是一颗炮弹,随时都会炸裂开来,给镇守大军带来极大的麻烦。
顿了顿,弘治皇帝开口道:“只是,派谁去驰援、派谁去赈济呢?”
这一下,满朝文武都沉默了。
驰援倒是问题不大,五军都督府的武将不少,随便派谁去都没问题。
难就难在赈济一事之上。
那只是单纯的赈济宣府吗?
贾斌冒功,弄出这么大一个窟窿,问题岂止局限于宣府?
那是整个北直隶啊!
稍有差池,就会出现更多如宣府一样的民变、闹事,届时整个朝堂都不得安宁。
这担子,太大了。
尤其是宣府等地,十分急迫,灾民万余,哪里是那般容易赈济的?
一个不小心,处置不当,可是要被朝廷问责的,到时候少不得丢官降职。
脏事、累事,又没好处,自然无人愿意接手。
弘治皇帝见了,不怒自威:“方才诸位爱卿皆是侃侃而谈,何以此刻不作声了?”
百官又是缩了缩脖子,头埋的更低了。
大学士刘健老神在在,略做思考后,开口道:“陛下,此事……或可寻繁昌伯前来一问。”
弘治皇帝默然。
他本是想私下找宁远详谈此事的,谈妥之后,再与三位阁老商议。
毕竟有些事拿到台面上说不大好。
比如……宁远暗中操纵那粮票之事,涉及到了许多米粮,本身就与赈济有直接关系。
可看李东阳、谢迁同样是默许的态度,他也只好点头:“也好,大伴,去叫繁昌伯上朝。”
萧敬立刻行动起来。
而此刻,在坤宁宫。
宁远正小心翼翼的垂着头,在他前面,是威仪四方的张皇后。
他到了东宫还未来得及与太子殿下商议盈利的具体分成事宜,就被张皇后叫了过来。
目的,显而易见。
有关寿宁侯啊!
那么大一个黑锅扣在张鹤龄的身上,张皇后要是不管不问才怪了。
“先前,本宫就好奇,本宫那蠢弟弟张鹤龄,怎么就突发奇想的开设米粮铺子了呢。”
张皇后缓缓道:“后来,秀荣与陛下说了一番话,当时本宫还没反应过来。”
“直到此时,本宫回顾整个粮票的经过,终于明白,本宫那弟弟是万万想不到如此高招妙招的,你说呢,繁昌伯?”
前方,宁远深深垂着头。
事情肯定是露馅了,兜不住的。
故而,他只好老实承认:“回娘娘,粮票一事乃是臣自作主张,与皇帝陛下、太子殿下、寿宁侯,共同联手策划而成。”
张皇后讶异。
怪不得之前陛下正因粮票暴涨而焦急,听闻朱秀荣一番话后,当由悲转喜。
一切的根源在这里。
陛下,竟也掺和进去了,还有太子,也算是此番炒粮的主谋。
暗暗沉了口气,张皇后侧目道:“既如此,何以只有寿宁侯一人背黑锅啊?”
言外之意是你宁远怎么不背黑锅。
宁远倒是平静了几分,笑道:“回娘娘,此中原因较为复杂,另外,您所说的黑锅却也不大对,归根结底,这是大功劳一件!”
张皇后错愕:“功劳?”
“对!”
宁远干脆道:“此事,乃大功,娘娘尽管放心,臣可保证寿宁侯名声不损。”
张皇后还想问什么,萧敬走了过来。
见礼过后,萧敬明确道:“娘娘,陛下召见繁昌伯。”
张皇后点头:“既如此,便去吧。”
接着,又有些不悦的补充道:“繁昌伯,男女大防,有些事,你自己也要注意些啊。”
宁远一顿,应下之后,快步离开。
路上,不等宁远询问,萧敬主动道:“繁昌伯,宣府出事了,赈济不利,灾民冲撞边镇要塞,你仔细琢磨一下。”
宁远自是会意,忙低下头,轻微鞠躬:“谢公公。”
这是在告知他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
很快,二人上朝。
弘治皇帝直接道:“繁昌伯,宣府那边的事你听说过了吧,你,以为如何啊?”
百官瞩目之下,宁远略作迟疑,旋即怒不可遏般开口。
“回陛下!”
他高声道:“臣以为,寿宁侯张鹤龄罪大恶极,祸国殃民,该当死罪!”
百官:“……???”
一个个皆是瞠目结舌。
这回答,驴唇不对马嘴啊!
陛下是在问你宣府那边的事,没让你参奏那寿宁侯啊!
文武百官皆是沉默下去,错愕万分。
出事了!
而且与贾斌有关!
在弘治皇帝一声喝问之下,贾斌愣了愣,小声道:“臣……兢兢业业,不曾犯错,理应……无罪。”
“还敢抵赖?”
弘治皇帝勃然大怒,一甩手,直接将那份奏报丢了过去。
贾斌小心翼翼的拾起,打眼一看,顿时慌乱如麻。
噗通!
他仓皇跪地,瑟瑟发抖道:“陛下,这……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陛下容臣解释……”
“闭嘴吧!”
弘治皇帝不耐烦的瞪了一眼,旋即冲着旁边的萧敬示意。
萧敬接过奏报,朗声读了出来。
“臣阮兴启奏:是日……万余民因吃食不济,冲撞宣府镇,弹压不及,又有五千余鞑靼贼军攻城,内忧外患,恳请朝廷派兵支援……”
声音落下,满朝文武皆是目瞪口呆。
万余民……吃食不济……那是灾民啊!
灾民们吃不上饭,冲撞防御重镇,官军弹压之时,又赶上鞑靼大军攻城……
这……许多人已是不敢想象。
麻烦大了!
一个不小心,那宣府重镇就会被敌所破啊!
“贾斌,你口口声声说经你赈济之后,百姓们可吃饱穿暖,这,又是怎么回事?”弘治皇帝沉声问。
“这……这……”
贾斌浑身俱颤,牙关嘎嘎作响:“这……臣以为,其中定有蹊跷。陛下容臣……”
弘治皇帝当即摆手:“贪功、冒功、欺君罔上,尔之罪,罄竹难书啊!”
咯噔!
贾斌当即瘫软在地,整个人彻底傻了。
其余百官见状,也都老实的悄然后退几分,先前那般盛气凌人的模样彻底消失不见。
能在当朝为官,一个个自是长了八面玲珑心。
眼下,事情不妙了啊!
方才,大家伙之所以敢纷纷开口,主要原因自然是贾斌立功归来,有底气参奏那寿宁侯。
可此刻,功劳消失殆尽,贾斌也即将遭殃,谁还敢乱开口?
“陛下!”
关键时刻,大学士刘健站了出来:“老臣以为,应立即派兵驰援宣府,同时运送粮食,赈济灾民。”
弘治皇帝点头。
这是当务之急。
既要驰援,也要赈济,缺一不可。
只是赈济,朝廷这边对敌军并不清楚,谁也不敢保证鞑靼不会增兵,宣府恐危矣。
而只是驰援呢?
那万余灾民就是一颗炮弹,随时都会炸裂开来,给镇守大军带来极大的麻烦。
顿了顿,弘治皇帝开口道:“只是,派谁去驰援、派谁去赈济呢?”
这一下,满朝文武都沉默了。
驰援倒是问题不大,五军都督府的武将不少,随便派谁去都没问题。
难就难在赈济一事之上。
那只是单纯的赈济宣府吗?
贾斌冒功,弄出这么大一个窟窿,问题岂止局限于宣府?
那是整个北直隶啊!
稍有差池,就会出现更多如宣府一样的民变、闹事,届时整个朝堂都不得安宁。
这担子,太大了。
尤其是宣府等地,十分急迫,灾民万余,哪里是那般容易赈济的?
一个不小心,处置不当,可是要被朝廷问责的,到时候少不得丢官降职。
脏事、累事,又没好处,自然无人愿意接手。
弘治皇帝见了,不怒自威:“方才诸位爱卿皆是侃侃而谈,何以此刻不作声了?”
百官又是缩了缩脖子,头埋的更低了。
大学士刘健老神在在,略做思考后,开口道:“陛下,此事……或可寻繁昌伯前来一问。”
弘治皇帝默然。
他本是想私下找宁远详谈此事的,谈妥之后,再与三位阁老商议。
毕竟有些事拿到台面上说不大好。
比如……宁远暗中操纵那粮票之事,涉及到了许多米粮,本身就与赈济有直接关系。
可看李东阳、谢迁同样是默许的态度,他也只好点头:“也好,大伴,去叫繁昌伯上朝。”
萧敬立刻行动起来。
而此刻,在坤宁宫。
宁远正小心翼翼的垂着头,在他前面,是威仪四方的张皇后。
他到了东宫还未来得及与太子殿下商议盈利的具体分成事宜,就被张皇后叫了过来。
目的,显而易见。
有关寿宁侯啊!
那么大一个黑锅扣在张鹤龄的身上,张皇后要是不管不问才怪了。
“先前,本宫就好奇,本宫那蠢弟弟张鹤龄,怎么就突发奇想的开设米粮铺子了呢。”
张皇后缓缓道:“后来,秀荣与陛下说了一番话,当时本宫还没反应过来。”
“直到此时,本宫回顾整个粮票的经过,终于明白,本宫那弟弟是万万想不到如此高招妙招的,你说呢,繁昌伯?”
前方,宁远深深垂着头。
事情肯定是露馅了,兜不住的。
故而,他只好老实承认:“回娘娘,粮票一事乃是臣自作主张,与皇帝陛下、太子殿下、寿宁侯,共同联手策划而成。”
张皇后讶异。
怪不得之前陛下正因粮票暴涨而焦急,听闻朱秀荣一番话后,当由悲转喜。
一切的根源在这里。
陛下,竟也掺和进去了,还有太子,也算是此番炒粮的主谋。
暗暗沉了口气,张皇后侧目道:“既如此,何以只有寿宁侯一人背黑锅啊?”
言外之意是你宁远怎么不背黑锅。
宁远倒是平静了几分,笑道:“回娘娘,此中原因较为复杂,另外,您所说的黑锅却也不大对,归根结底,这是大功劳一件!”
张皇后错愕:“功劳?”
“对!”
宁远干脆道:“此事,乃大功,娘娘尽管放心,臣可保证寿宁侯名声不损。”
张皇后还想问什么,萧敬走了过来。
见礼过后,萧敬明确道:“娘娘,陛下召见繁昌伯。”
张皇后点头:“既如此,便去吧。”
接着,又有些不悦的补充道:“繁昌伯,男女大防,有些事,你自己也要注意些啊。”
宁远一顿,应下之后,快步离开。
路上,不等宁远询问,萧敬主动道:“繁昌伯,宣府出事了,赈济不利,灾民冲撞边镇要塞,你仔细琢磨一下。”
宁远自是会意,忙低下头,轻微鞠躬:“谢公公。”
这是在告知他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
很快,二人上朝。
弘治皇帝直接道:“繁昌伯,宣府那边的事你听说过了吧,你,以为如何啊?”
百官瞩目之下,宁远略作迟疑,旋即怒不可遏般开口。
“回陛下!”
他高声道:“臣以为,寿宁侯张鹤龄罪大恶极,祸国殃民,该当死罪!”
百官:“……???”
一个个皆是瞠目结舌。
这回答,驴唇不对马嘴啊!
陛下是在问你宣府那边的事,没让你参奏那寿宁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