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自动驾驶技术(求订阅!!)
繁星软件公司在1985年里面,他们的成绩和上一年的突飞猛进完全不同,不仅没有超过前一年的营业收入总额,甚至还下降不少。
前一年的营业收入之所以突飞猛进,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卖的非常不错,合作企业数量增加速度呈现爆发式增长。
而在1985年,新增合作企业数量只有区区5万家,虽然在外届看来,依然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但是相比起前一年的20万家企业来说,就显得不那么起眼了。
今后新增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企业数量,能够维持在当前这个水平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赵一早就有这个心理准备。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信息系统不可能频繁的进行更换,而是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迭代,按照繁星软件公司的预估,这个时间段大约在5年左右。
虽然新增企业带来的营业收入只有800亿元,和前一年的3000亿元无法相提并论,但是由于早期的免费维护服务到期,在维护服务上面还是挣了200多亿元。
随着中间后面更多免费维护服务到期,将来系统维护服务会慢慢成为繁星软件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好在繁星软件公司的操作系统在这一年里面取得不错的成绩,总营业收入达到了1000亿元,首次超过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营业收入。
然后就是其他各种工具型的应用软件了,繁星软件公司知道自己想要维持原来的营业收入规模,就必须开拓新的财源。
之前由于全球大部分员工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上面,现在他们的目光也开始转向之前这些工具软件上面。
之前繁星软件公司在工具软件经营上面非常佛系,没有在这方面花费太大的力气进行推广,只是由于技术的先进性和软件确实做得好,依然让他们在各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回过头来,繁星软件公司开始加大这一块的推广力度,让这一块的业务发展速度也是增长的非常快,总营业收入达到了1000亿元。
虽然看似很多,但是这个营业收入当中,包括本身就收入不错的办公软件、个人工具软件以及工业设计软件和工程设计软件。
所以在整个1985年里面,繁星软件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000亿元,而前一年的收入则是4000亿元,减少的营业收入非常多。
繁星软件公司也意识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将成为必然,他们现在开始将自己的软件进行云端化,这样的话,可以给用户带来新的应用场景,收入会比单纯的卖软件要高得多。
只是这种云端化还需要互联网的支持,短期内很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在今年,繁星软件公司能够保持1985年的营业收入就非常不错了。
想要再次获得前一年的业绩,基本上可能性不太大,因为操作系统经过1985年的爆发,会进入相对平稳期,每年的营业额估计也就500亿元左右。
不仅仅只是操作系统,其他工具软件也会面临这种情况,而企业管理软件又不可能再次突飞猛进,现在繁星软件公司集体出现焦虑感。
在网络会议上面,廖兴凯就在向赵一问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作为公司CEO,来问不怎么管事的老板,实在是不应该,但是这也反映出来廖兴凯的内心焦虑。
这其实不是廖兴凯的错,只是市场规律就在那里,传统软件市场规模就在那里,一时的突飞猛进并不代表着市场永远如此下去,迟早有饱和的一天。
其实繁星软件公司走到今天,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面,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软件巨头,即使现在营业收入下滑,依然是别人望其项背的庞然大物。
但是营业收入下滑是不争的事实,而他们又始终寻找不到突破口,现在除了对已有软件进行升级以外,就是云端化了,而这些不会立即弥补他们的营业收入下滑的事实。
他们还不知道积木软件公司的智能城市大脑计划,不然的话,他们估计不顾兄弟情谊,肯定会进来抢蛋糕,因为智能城市大脑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大的,足够他们吃的盆满钵满。
不过这种业务没有必要让两家公司进来竞争,那么基本上就没有空白业务让给繁星软件公司来做了。
互联网业务倒是可以,但是赵一需要先培养一下那几家新互联网公司,给予他们发展壮大的机会,不然的话,繁星软件公司下场对着干,他们肯定是干不过。
不管是技术积累还是人才数量,繁星软件公司都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那几家公司在他面前就是小弟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但是如果不给他们出点主意,这个网络会议看样子是没法正常结束了,作为老板,可以说是利益都是左手倒右手的关系,对他没有太大的损失。
但是对于繁星软件公司全体上下员工来说,老板的限制政策就是损害他们的利益了,这种影响赵一就不得不考虑了。
然后赵一就开始认真思考有那个业务交给繁星软件公司,可以让他们依然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至少也可以维持在1984年的营业收入水平上面。
最后还是让赵一想到了一个行业,可以让繁星软件公司再次获得巨大的发展,那就是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了。
虽然以自己给繁星软件公司提供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无法做到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但是做到L4级别的还是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正好神龙汽车公司的高端汽车销售开始陷入瓶颈期,如果没有最新技术的加入,想要再次扩张可能性并不大。
如果让神龙汽车公司引入自动驾驶技术,会让神龙汽车公司再次和其他汽车公司拉开差距,直到繁星软件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对外出售。
而且繁星软件公司来做自动驾驶技术也有许多先天优势,那就是他们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处于领先水平,研究的也比较透彻,而且算法上面也具备领先优势。
再加上天工精密仪器公司具有全球领先的传感器技术,以及天行半导体公司具备的芯片设计及制造技术,想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这些企业都是自己的兄弟企业,合作起来会非常方便,也可以为兄弟公司带来新的业务需求,增加这些企业的营业范围和收入,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过即使繁星软件公司的软件优势明显,想要立即研发出来L4级别的自动驾驶,是不太可能的,这需要非常多的数据来支持。
所以在会议上面,赵一将自动驾驶的各个级别的特征给详细的讲述了一遍,繁星软件公司想要尽快出成绩,可以优先开发L1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
虽然这种自动驾驶技术在赵一看来完全称不上自动驾驶,但是在这个年代,却是可以给消费者非常惊艳的体验,给神龙汽车公司使用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更重要的是,L1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数据需求量不大,不需要经过非常长时间的测试,同时其他兄弟公司以现有的技术,完全可以非常快的拿出来相关的支持硬件产品。
也就是说,L1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繁星软件公司可以非常快的拿出来,许多东西都是现成的,只要整合好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
之后在慢慢的升级到L2到L4,完全没有必要一下子拿出来非常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这样也可以给市场期待感,何乐而不为呢。
以繁星软件公司在软件上面的实力,以及天行半导体、天工精密仪器在芯片和传感器上面的实力,今年就可以让L1级别的汽车上市销售。
同时赵一还让繁星软件公司扩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例如人脸识别、智能地图等等。
也可以在自己的软件系统里面加入智能化功能,特别是他们现在进行的云端化建设,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非常有利。
这可以让他们原来的软件系统焕发新的生机,迅速淘汰那些独立软件,这样不就可以给自己增加营业收入了吗。
而且云端软件也不是一次性缴费,使用终身,而是采用会员制度,有使用时间的,这就可以为繁星软件持续带来营业收入。
打发走廖兴凯后,接下来赵一就和精密仪器公司的负责人赵德尚开网络会议。
天工精密仪器公司在1985年的总营业收入为800亿元,相比起前一年,提高了33%,算是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他们之所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主要是国企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导致这一块的收入大增,不管是生产线还是加工中心设备,都买的相当不错。
再加上其他原本业务的自然增长,以及北极星公司的平板电脑业务说用到的传感器等,才让精密仪器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天工精密仪器公司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赵一表示非常高兴,因为这家公司的特殊性,导致赵一其实对他们的营业收入没有过分的要求。
只要他们能够满足国内工业发展需要,满足赵一旗下企业的发展需要,就基本上是完成了这家公司的任务和责任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如果真的在乎营业收入的话,凭借天工精密仪器公司的领先世界的加工中心设备,这一块的出口业务就会达到目前整体营业收入了。
而这些优势,赵一只是让精密仪器公司留在国内,最先进的当然是自己兄弟公司使用了,次一级的就是国内其他企业使用了,再次一级的才会考虑出口。
在这种经营思路下,精密仪器公司的营业收入还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已经让赵一相当欣慰了。
至于国外企业对天工精密仪器公司的不满,精密仪器公司完全不在乎,反正不卖就是不卖,如果所在国不允许进口他的第三档设备,他们也不强求。
就是这种佛系的经营方式,让世界各国企业和政府相当头疼,反正你不让我就不卖,你让我卖,我就只能是卖低级的设备了。
问题是,这种在精密仪器公司看来低级的设备,在其他国家也是非常先进的设备了,还是有大把的企业想要使用他们的设备。
这也是为什么华龙服饰公司和浣纱纺织公司从精密仪器公司采购的设备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增长。
因为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国外企业贡献的,当然国内经济发展这么多年,国内市场也具备一定的潜力,特别是1985年进行的国企改革,让这种需求更加旺盛。
不过去年国企改革刚刚开始,还没有到需求总爆发的时候,今年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市场需求就会让精密企业公司吃的盆板钵满。
按照这种发展趋势,今年精密仪器公司的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且精密仪器公司还完全不愁无生意可做,都是其他企业上门求购他们的设备。
相比起精密仪器公司的牛气冲天,天行半导体公司就显得弱势很多了,虽然在外界看来,他们依然强势无比,毕竟他们统治了全球逻辑芯片市场的70%。
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剩下的就是被其他大大小小的公司瓜分了,而且其中的大头也是擎天半导体公司占据着。
在整个1985年里面,天行半导体公司创造了1500亿元的营业收入,不仅没有因为擎天半导体入场竞争而减少,反而还增加了200亿元的营业额。
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这既是市场对于天行半导体公司的认可,许多人习惯性的购买他们的产品,同时也是市场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
但是在会议上面,林爱国依然对这个结果不太满意,只是他们也不知道下一个突破口在哪里,在会议上面虽然没有像廖兴凯那样直接向老板问计,但是表情和语气却是表露无遗。
好在赵一正准备和他说关于智能驾驶的事情,繁星软件公司想要尽快拿出来成品系统,就离不开天行半导体公司的支持,这也给天行半导体带来新的业务增长。
其实天行半导体公司也可以在智能芯片领域扩展业务,但是还是需要开放人工智能才行,只有人工智能才需要大量的智能芯片来训练。
只是目前赵一还没有打算开放人工智能,自己旗下的企业很多还在摸索阶段,没有太多的成熟产品流向市场,也就没有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当然,赵一亲自编写的智能系统和软件不算在内,毕竟这些技术更是不会出现在市场上面。
更重要的是,外界还没有意识到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等到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肯定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
等到研发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依然跟不上赵一旗下的企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后,那么就会逼迫繁星软件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公开。
不过这也只是赵一的个人猜测,但是不管这种情况会不会发生,反正他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到时候看看情况再说。
另一家和天工精密仪器公司一样牛气冲天的企业,就是基石材料公司了。
由于这家公司拥有非常多先进的材料产品,让其他公司是上门求着合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会往外卖。
而且基石材料公司的营业收入方面,赵一也是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他们能够满足自己旗下企业的材料需求就达到了最基本的任务要求了。
至于扩大营业收入,是处于次要考虑的位置,而且往外卖的材料,也基本上不是特别先进的材料,即使是这样,比起市场上现有的材料水平,还是高出一大截。
在1985年里面,基石材料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了4000亿元,比起前一年的3000亿元,提高了不少。
这里面最大的贡献就是神龙汽车公司、星空动力公司和星际快车公司了,其他就是天工精密仪器公司的订单量大增。
神龙汽车公司的最新顶级汽车销售大获成功,而里面的许多顶级材料则是来自于基石材料公司,这为基石材料公司的营业增长贡献了不少的占比。
星际快车公司由于在1985年飞机订单量大增,对基石材料公司的订单需求也是大增,为基石材料公司贡献了不错的营业收入。
也就是说,基石材料公司的营业收入大幅增加,还是因为自己的兄弟公司的业务扩展带来的好处,更说明基石材料公司往外卖材料的收入是非常低的。
不过这里面有一家公司也为基石材料公司奉献了不错的收入,那就是海燕船舶公司了,今年海燕船舶公司为华夏石油化工公司制造了20艘30万吨级别的油轮。
现在由于华夏石油化工公司的化肥业务非常的好,让他们对于天然气的需求也在持续走高,海燕船舶公司正在开始为他们建设LNG船只。
到时候作为主要材料供应商,基石材料公司的业绩也会迎来较大的涨幅,毕竟这些船只所有的材料不仅量大,而且利润也相当丰厚。
当然,在1986年里面,最让基石材料公司期待的,就是中国房屋公司的城市化建设了,以及国家的大规模基建项目。
这里面不仅涉及到许多的常用材料,还涉及到他们的特种菌种和特殊油漆的销售,这一块业务今后会给他们带来大量的营业收入。
前一年的营业收入之所以突飞猛进,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卖的非常不错,合作企业数量增加速度呈现爆发式增长。
而在1985年,新增合作企业数量只有区区5万家,虽然在外届看来,依然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但是相比起前一年的20万家企业来说,就显得不那么起眼了。
今后新增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企业数量,能够维持在当前这个水平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赵一早就有这个心理准备。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信息系统不可能频繁的进行更换,而是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迭代,按照繁星软件公司的预估,这个时间段大约在5年左右。
虽然新增企业带来的营业收入只有800亿元,和前一年的3000亿元无法相提并论,但是由于早期的免费维护服务到期,在维护服务上面还是挣了200多亿元。
随着中间后面更多免费维护服务到期,将来系统维护服务会慢慢成为繁星软件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好在繁星软件公司的操作系统在这一年里面取得不错的成绩,总营业收入达到了1000亿元,首次超过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营业收入。
然后就是其他各种工具型的应用软件了,繁星软件公司知道自己想要维持原来的营业收入规模,就必须开拓新的财源。
之前由于全球大部分员工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上面,现在他们的目光也开始转向之前这些工具软件上面。
之前繁星软件公司在工具软件经营上面非常佛系,没有在这方面花费太大的力气进行推广,只是由于技术的先进性和软件确实做得好,依然让他们在各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回过头来,繁星软件公司开始加大这一块的推广力度,让这一块的业务发展速度也是增长的非常快,总营业收入达到了1000亿元。
虽然看似很多,但是这个营业收入当中,包括本身就收入不错的办公软件、个人工具软件以及工业设计软件和工程设计软件。
所以在整个1985年里面,繁星软件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000亿元,而前一年的收入则是4000亿元,减少的营业收入非常多。
繁星软件公司也意识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将成为必然,他们现在开始将自己的软件进行云端化,这样的话,可以给用户带来新的应用场景,收入会比单纯的卖软件要高得多。
只是这种云端化还需要互联网的支持,短期内很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在今年,繁星软件公司能够保持1985年的营业收入就非常不错了。
想要再次获得前一年的业绩,基本上可能性不太大,因为操作系统经过1985年的爆发,会进入相对平稳期,每年的营业额估计也就500亿元左右。
不仅仅只是操作系统,其他工具软件也会面临这种情况,而企业管理软件又不可能再次突飞猛进,现在繁星软件公司集体出现焦虑感。
在网络会议上面,廖兴凯就在向赵一问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作为公司CEO,来问不怎么管事的老板,实在是不应该,但是这也反映出来廖兴凯的内心焦虑。
这其实不是廖兴凯的错,只是市场规律就在那里,传统软件市场规模就在那里,一时的突飞猛进并不代表着市场永远如此下去,迟早有饱和的一天。
其实繁星软件公司走到今天,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面,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软件巨头,即使现在营业收入下滑,依然是别人望其项背的庞然大物。
但是营业收入下滑是不争的事实,而他们又始终寻找不到突破口,现在除了对已有软件进行升级以外,就是云端化了,而这些不会立即弥补他们的营业收入下滑的事实。
他们还不知道积木软件公司的智能城市大脑计划,不然的话,他们估计不顾兄弟情谊,肯定会进来抢蛋糕,因为智能城市大脑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大的,足够他们吃的盆满钵满。
不过这种业务没有必要让两家公司进来竞争,那么基本上就没有空白业务让给繁星软件公司来做了。
互联网业务倒是可以,但是赵一需要先培养一下那几家新互联网公司,给予他们发展壮大的机会,不然的话,繁星软件公司下场对着干,他们肯定是干不过。
不管是技术积累还是人才数量,繁星软件公司都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那几家公司在他面前就是小弟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但是如果不给他们出点主意,这个网络会议看样子是没法正常结束了,作为老板,可以说是利益都是左手倒右手的关系,对他没有太大的损失。
但是对于繁星软件公司全体上下员工来说,老板的限制政策就是损害他们的利益了,这种影响赵一就不得不考虑了。
然后赵一就开始认真思考有那个业务交给繁星软件公司,可以让他们依然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至少也可以维持在1984年的营业收入水平上面。
最后还是让赵一想到了一个行业,可以让繁星软件公司再次获得巨大的发展,那就是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了。
虽然以自己给繁星软件公司提供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无法做到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但是做到L4级别的还是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正好神龙汽车公司的高端汽车销售开始陷入瓶颈期,如果没有最新技术的加入,想要再次扩张可能性并不大。
如果让神龙汽车公司引入自动驾驶技术,会让神龙汽车公司再次和其他汽车公司拉开差距,直到繁星软件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对外出售。
而且繁星软件公司来做自动驾驶技术也有许多先天优势,那就是他们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处于领先水平,研究的也比较透彻,而且算法上面也具备领先优势。
再加上天工精密仪器公司具有全球领先的传感器技术,以及天行半导体公司具备的芯片设计及制造技术,想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这些企业都是自己的兄弟企业,合作起来会非常方便,也可以为兄弟公司带来新的业务需求,增加这些企业的营业范围和收入,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过即使繁星软件公司的软件优势明显,想要立即研发出来L4级别的自动驾驶,是不太可能的,这需要非常多的数据来支持。
所以在会议上面,赵一将自动驾驶的各个级别的特征给详细的讲述了一遍,繁星软件公司想要尽快出成绩,可以优先开发L1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
虽然这种自动驾驶技术在赵一看来完全称不上自动驾驶,但是在这个年代,却是可以给消费者非常惊艳的体验,给神龙汽车公司使用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更重要的是,L1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数据需求量不大,不需要经过非常长时间的测试,同时其他兄弟公司以现有的技术,完全可以非常快的拿出来相关的支持硬件产品。
也就是说,L1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繁星软件公司可以非常快的拿出来,许多东西都是现成的,只要整合好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
之后在慢慢的升级到L2到L4,完全没有必要一下子拿出来非常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这样也可以给市场期待感,何乐而不为呢。
以繁星软件公司在软件上面的实力,以及天行半导体、天工精密仪器在芯片和传感器上面的实力,今年就可以让L1级别的汽车上市销售。
同时赵一还让繁星软件公司扩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例如人脸识别、智能地图等等。
也可以在自己的软件系统里面加入智能化功能,特别是他们现在进行的云端化建设,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非常有利。
这可以让他们原来的软件系统焕发新的生机,迅速淘汰那些独立软件,这样不就可以给自己增加营业收入了吗。
而且云端软件也不是一次性缴费,使用终身,而是采用会员制度,有使用时间的,这就可以为繁星软件持续带来营业收入。
打发走廖兴凯后,接下来赵一就和精密仪器公司的负责人赵德尚开网络会议。
天工精密仪器公司在1985年的总营业收入为800亿元,相比起前一年,提高了33%,算是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他们之所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主要是国企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导致这一块的收入大增,不管是生产线还是加工中心设备,都买的相当不错。
再加上其他原本业务的自然增长,以及北极星公司的平板电脑业务说用到的传感器等,才让精密仪器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天工精密仪器公司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赵一表示非常高兴,因为这家公司的特殊性,导致赵一其实对他们的营业收入没有过分的要求。
只要他们能够满足国内工业发展需要,满足赵一旗下企业的发展需要,就基本上是完成了这家公司的任务和责任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如果真的在乎营业收入的话,凭借天工精密仪器公司的领先世界的加工中心设备,这一块的出口业务就会达到目前整体营业收入了。
而这些优势,赵一只是让精密仪器公司留在国内,最先进的当然是自己兄弟公司使用了,次一级的就是国内其他企业使用了,再次一级的才会考虑出口。
在这种经营思路下,精密仪器公司的营业收入还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已经让赵一相当欣慰了。
至于国外企业对天工精密仪器公司的不满,精密仪器公司完全不在乎,反正不卖就是不卖,如果所在国不允许进口他的第三档设备,他们也不强求。
就是这种佛系的经营方式,让世界各国企业和政府相当头疼,反正你不让我就不卖,你让我卖,我就只能是卖低级的设备了。
问题是,这种在精密仪器公司看来低级的设备,在其他国家也是非常先进的设备了,还是有大把的企业想要使用他们的设备。
这也是为什么华龙服饰公司和浣纱纺织公司从精密仪器公司采购的设备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增长。
因为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国外企业贡献的,当然国内经济发展这么多年,国内市场也具备一定的潜力,特别是1985年进行的国企改革,让这种需求更加旺盛。
不过去年国企改革刚刚开始,还没有到需求总爆发的时候,今年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市场需求就会让精密企业公司吃的盆板钵满。
按照这种发展趋势,今年精密仪器公司的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且精密仪器公司还完全不愁无生意可做,都是其他企业上门求购他们的设备。
相比起精密仪器公司的牛气冲天,天行半导体公司就显得弱势很多了,虽然在外界看来,他们依然强势无比,毕竟他们统治了全球逻辑芯片市场的70%。
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剩下的就是被其他大大小小的公司瓜分了,而且其中的大头也是擎天半导体公司占据着。
在整个1985年里面,天行半导体公司创造了1500亿元的营业收入,不仅没有因为擎天半导体入场竞争而减少,反而还增加了200亿元的营业额。
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这既是市场对于天行半导体公司的认可,许多人习惯性的购买他们的产品,同时也是市场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
但是在会议上面,林爱国依然对这个结果不太满意,只是他们也不知道下一个突破口在哪里,在会议上面虽然没有像廖兴凯那样直接向老板问计,但是表情和语气却是表露无遗。
好在赵一正准备和他说关于智能驾驶的事情,繁星软件公司想要尽快拿出来成品系统,就离不开天行半导体公司的支持,这也给天行半导体带来新的业务增长。
其实天行半导体公司也可以在智能芯片领域扩展业务,但是还是需要开放人工智能才行,只有人工智能才需要大量的智能芯片来训练。
只是目前赵一还没有打算开放人工智能,自己旗下的企业很多还在摸索阶段,没有太多的成熟产品流向市场,也就没有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当然,赵一亲自编写的智能系统和软件不算在内,毕竟这些技术更是不会出现在市场上面。
更重要的是,外界还没有意识到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等到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肯定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
等到研发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依然跟不上赵一旗下的企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后,那么就会逼迫繁星软件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公开。
不过这也只是赵一的个人猜测,但是不管这种情况会不会发生,反正他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到时候看看情况再说。
另一家和天工精密仪器公司一样牛气冲天的企业,就是基石材料公司了。
由于这家公司拥有非常多先进的材料产品,让其他公司是上门求着合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会往外卖。
而且基石材料公司的营业收入方面,赵一也是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他们能够满足自己旗下企业的材料需求就达到了最基本的任务要求了。
至于扩大营业收入,是处于次要考虑的位置,而且往外卖的材料,也基本上不是特别先进的材料,即使是这样,比起市场上现有的材料水平,还是高出一大截。
在1985年里面,基石材料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了4000亿元,比起前一年的3000亿元,提高了不少。
这里面最大的贡献就是神龙汽车公司、星空动力公司和星际快车公司了,其他就是天工精密仪器公司的订单量大增。
神龙汽车公司的最新顶级汽车销售大获成功,而里面的许多顶级材料则是来自于基石材料公司,这为基石材料公司的营业增长贡献了不少的占比。
星际快车公司由于在1985年飞机订单量大增,对基石材料公司的订单需求也是大增,为基石材料公司贡献了不错的营业收入。
也就是说,基石材料公司的营业收入大幅增加,还是因为自己的兄弟公司的业务扩展带来的好处,更说明基石材料公司往外卖材料的收入是非常低的。
不过这里面有一家公司也为基石材料公司奉献了不错的收入,那就是海燕船舶公司了,今年海燕船舶公司为华夏石油化工公司制造了20艘30万吨级别的油轮。
现在由于华夏石油化工公司的化肥业务非常的好,让他们对于天然气的需求也在持续走高,海燕船舶公司正在开始为他们建设LNG船只。
到时候作为主要材料供应商,基石材料公司的业绩也会迎来较大的涨幅,毕竟这些船只所有的材料不仅量大,而且利润也相当丰厚。
当然,在1986年里面,最让基石材料公司期待的,就是中国房屋公司的城市化建设了,以及国家的大规模基建项目。
这里面不仅涉及到许多的常用材料,还涉及到他们的特种菌种和特殊油漆的销售,这一块业务今后会给他们带来大量的营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