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中央军的动员令(第三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张杨给袁崇焕写的信里面却不是这么说的。

    也许是为了推脱自己失察的嫌疑,他轻描淡写地说那些不过是土匪。

    在辽北广袤的崇山和雪原深处,藏着许多山匪,他们以抢夺村子和部落的粮食为生。

    而几日之后,李定国的汇报,直接上升到了军事侵略的层面。

    这些俄罗斯人先是在广宁的宪兵司待了几天,因为没有人听得懂俄语,所以直接往北京送。

    十一月二十五日,北京城,李自成和杨一鹏启程赶往陕西。

    也正是在这一天,军委会颁布的振奋人心的《辽东预备役动员指导方案》也送到了沈阳。

    与这份指导方案相互配合的是上海港的商船。

    军委会在上海府采购了30万件棉衣,用过海船运送往辽东。

    不仅如此,为了加快辽东的建设,还加上了30万把兵工铲。

    这种震撼人心的数字,彰显出了皇帝对辽东以及辽北的决心。

    到了十二月初十,曹变蛟的汇报才送到北京。

    和那些汇报一起送到北京的还有五个俄罗斯人。

    这种事原本是军委会派人出来审问的,但是当崇祯得知出现了五个俄罗斯人的时候,这件事的性质直接上升到最高级。

    没错,皇帝亲自审问了。

    在锦衣卫的各种豪华套餐中,俄罗斯人发出了比杀猪还惨的叫声。

    最后也大致知道了一部分情报。

    毕竟这些都是低级士兵,他们不可能知道非常重要的信息。

    他们原本隶属于西伯利亚,在今年7月的时候接到命令,要前往远东,也就是黑龙江一带。

    他们被告知来这里就是为了掠夺财富。

    一共来了数千人。

    具体多少人这些人自然是不知道的。

    但从这些很简单的信息里,崇祯已经推断出一些事情了。

    他非常震惊。

    俄罗斯人居然这么快就到了黑龙江一带了。

    而且在辽北到处抢掠。

    这背后和皇太极、车臣汗他们有没有关联?

    他记得历史上的俄罗斯扩张远东的领土,其实派出去的人不多,每个地方也就几百人而已。

    为何现在出现了数千俄罗斯人?

    而且还是专门从西伯利亚那边调派过来的。

    崇祯猜想,有几种原因:

    一、俄罗斯人正常的扩张,人数可能并不像这几个人说的那么多,他们之所以那么说可能是在虚张声势。

    二、俄罗斯人的确来了这么多人,是被漠北蒙古人引来的,为了在辽北铸造军事基地,对方大明朝。

    三、俄罗斯人在西伯利亚一路快速扩张,自信心膨胀了,一路狂奔到黑龙江。

    无论是哪种情况,现在都要加速推进辽北省的建立了。

    其实早在今年七月,内阁就发布了《建立辽北省通告》。

    并且还指派袁崇焕亲自督建。

    但是要建立一个省,并不是朝廷简简单单发布一份官方诏令,通知一下袁崇焕,辽北省就可以建立起来了的。

    辽北省非常特殊。

    它比辽东更北,气温比辽东更恶劣。

    到了八月底(农历)的时候,求快速转凉。

    到了九月的时候,可能就会飘雪,冬天就来了。

    进入十月,就已经是天寒地冻的时节了。

    在古代,棉衣还是奢侈品的时代,人类是不愿意去那里拓展大规模的劳作的。

    而张凡指出的建设辽北省,其实在现在这个阶段,最多是军政上的建设而已,真正要让普通百姓到那里,除非将西域打下来,种植大量的棉花。

    将棉衣彻底常态化,才能够供应大量充足的人迁移到那里。

    不过,那是后话了。

    眼前,既然是军政建设,就只需要提供军队所需要的棉衣即可。

    这些朝廷还是能够满足的。

    而且煤矿产业也在飞速发展,取暖的原材料攻击也在日益充足起来。

    十二月十二日,乾清宫。

    崇祯正沉迷在算账中,柳如是进来了。

    “臣参见陛下。”

    “你来了。”

    “不知陛下召见臣有何事?”

    崇祯专心致志将手里的账算完,才放下笔,他走到地图前,说道:“朕打算再往辽东调度30万预备役,你认为需要多少煤炭,才能保证将士们的正常生活?”

    “至少6亿斤。”

    目前辽东的正规军加上预备役,有30万。

    再增调过去30万,就是60万。

    6亿斤的总量,平均每人消耗1000斤。

    辽东大部分地区基本上是小半年的冬天。

    人均每个月167斤煤炭,一天5斤多。

    的确是充足了。

    但大明朝去年全国煤矿总量才8亿斤,今年应该会有一个大飞跃。

    无论是蒸汽机的普及,还是辽东多出煤矿的开采,都在总量上大大提升了。

    而今年要有6亿斤煤矿显然不可能。

    但没关系,从中部军区调度30万预备役,中部军区统一都是配套棉衣的。

    崇祯想了想,现在调度也是可行的,先将人派过去。

    不要等,任何事一等就会拖延。

    突然,柳如是打了个喷嚏。

    崇祯关切地问道:“怎么了,感冒了吗?”

    “可能是感染了一些风寒。”

    “朕给你宣御医。”

    “不必了,多谢陛下垂怜,臣今日注射了一阵青霉素,好多了。”

    崇祯这才想起来现在有青霉素这玩意儿了,普通感冒还真不是大事。

    他也就放心了。

    这时,王承恩跑进来了:“皇爷,兴子娘娘求见。”

    他说的兴子娘娘是明正天皇,在紫禁城,可没有人敢称呼明正天皇,都是叫兴子娘娘。

    “让她进来吧。”

    不多时,明正天皇就进来了。

    “妾身参见陛下。”

    “来,过来坐。”

    兴子看了一眼柳如是,眼中露出一些古怪的神色。

    “陛下,妾身有一点疑惑,还请陛下为妾身解惑。”

    “哦,什么疑惑?”

    “妾身来紫禁城已经数月有余,成为陛下的妃子也有数月,为何陛下从不临幸妾身?”

    兴子带着几分幽怨的眼神看着崇祯。

    “你还小,等你再长大一些再谈论这些事。”

    “可是妾身马上就十五岁了。”

    “至少要过了十六岁。”

    明正天皇突然跪下,很严肃地说道:“请陛下临幸臣妾。”

    这下把一边的柳如是搞得很尴尬了,她连忙说道:“陛下,臣先告退。”

    “你先别走,朕还有重要事情跟你商议。”

    说完,他走过去,扶起明正天皇,说道:“先不急,至少你得先学会汉语再说吧?”

    “可是……”

    “难道朕还能飞了不成?”

    “是不是臣妾没有她好看,所以陛下才不愿意临幸臣妾。”兴子看着柳如是。

    呃……

    这话连老流氓张凡都不知道怎么接了。

    一边的柳如是更是面色通红。

    “你也很漂亮,不要多想,等你长她这么大了,咱们再好好聊聊这件事。”这话刚说完,张凡就意识到说错话了。

    他连忙说道:“朕和柳大人还是要事要谈论,你先回去,稍后朕找你去喝茶。”

    “好吧,臣妾先告退。”

    这完全就还是个小萝莉嘛。

    张凡摇了摇头,转身的时候,看见柳如是站在那里,脸已经全红了。

    “柳爱卿,你不要多想。”

    “臣不敢。”

    “柳爱卿是不是到了婚嫁的年龄?要不要朕为你找一个如意郎君?”

    “多谢陛下美意,臣一心想着报效君恩,没有其他想法。”

    “你若是有中意之人,可以跟朕直说,朕为你做主。”

    柳如是心头一动,想说点什么,又强行压制住。

    十二月十五日,一条震惊北直隶、宣府等地的军令由北京发出。

    内容是着令中央军区调动30万预备役,北上辽地,支援建设辽北省。

    为了稳定情绪,皇帝在十一月初八,亲自抵达宣府,对宣府的两万正规军,以及10万预备役发表了热情的演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