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常山贼首
常子都原本是常山郡乡间游侠儿,家里没什么产业。那个年代的游侠可不是什么为国为民的大侠,通俗来讲就是乡间小恶霸,一言不合就拔刀,二话不说就杀人,慢慢地杀出了名头,由最开始被别人罩着进化到能罩别人了。
这些年两汉一直在打仗,洛阳在打,河内在打,太原在打,打得粮价飞涨,徭役繁重,常子都也没逃得掉,他和一帮兄弟们被抓去服劳役,向井陉方向运军粮。
运军粮的苦力就相当于运粮的骡马,在押运士卒眼中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人家根本就不拿他们当人看,动辄打骂,时不时地就要挨上几鞭子。
常子都在乡间横行惯了,哪受得了这个?何况现在大家日子过得艰难,反正活着也是遭罪,不如拼死一搏,反了吧!他纠集运粮队的一帮兄弟闹事,杀散了押粮的士兵,带着这些人钻进了太行山。
从此常子都在太行东麓安家落草,做起了不用本钱的山大王,平时就在山里吃着纯天然野菜,闲时出来打打劫,来个常山一日游,然后满载而归回山寨,日子过得挺自在。
随着战争越打越激烈,百姓也越来越活得费劲,更多的人去投奔常子都,他的队伍急剧壮大,不到两年时间,常子都已经聚众数千人,成了太行山中的一大匪帮,也成了官兵的重点清剿对象,官府称之为“常山贼”。
前年是个灾年,常山郡收成也不太好,常子都一伙更是缺吃少穿,出去掳掠几次,不仅所得甚微,反而召来了官兵。这时山寨中已经开始饿死人了,常子都为了养活这一帮兄弟,明知官府在加大力度剿匪,也只得冒险出来劫掠。没想到常山贼被官兵揪住一通狠揍,把数千人的队伍打掉了个零头。。。最后面那个零打掉了,几千人的队伍只剩下几百。
常子都狼狈逃回山里,感觉在常山实在混不下去了,树挪死,人挪活,他想换个山头,换个活法。和兄弟们一商量,听说太行山西面日子不错,不如去那边逛逛。
说起来就是一座山,从东到西,好像离得很近,其实那才叫远,穿越太行山要翻越不知多少座山,要走上足足几百里山路,其间艰险可想而知。
常子都率一帮兄弟在山中迷路、挨饿、兄弟逃散,吃了许多苦头,好不容易来到太原郡,这时队伍又去掉了个零头,几百变成了几十,仅剩下的那些兄弟们已经瘦骨嶙峋,衣不蔽体,和叫花子差不多了,就这个样子还打什么劫啊!
没想到刚出了山,这伙常山贼就被当作“脱东者”由官府安置起来,不仅供给衣食,还要让他们耕种皇田,做长安朝廷的顺民,光荣地加入民屯队伍。
常子都作为山大王,哪里能规规矩矩种田?他几次逃走,几次又被捉回来,最后主管的官吏看他有点不寻常,虽说不是种田的料,却有可能干点更有出息的事儿,就把他送到了上艾,又从上艾转到一个山间营地之中。
这个地方处在井陉西端的深山里,是一个封闭的营地,由数百名士兵守卫,虽然守卫者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兵悍将,相当于特种部队。这个营地叫作:“游击战特训营”。
这个特训营直属于汉情局,规格很高,由汉情局长吴原亲自主管,太原太守杜广国则负责其后勤供应,除了太原郡的一二把手之外,地方官员没人知道这个营地的底细。
常子都在这里接受了三个月的特训,这三个月他遭了不少罪,但收获也很巨大,三个月特训使他整个人都改头换面,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山大王变成了一名“山都尉”。从此他告别了没有组织的个人瞎干,成为汉情局领导下的一支山中游击队。
与他一样,许多太行山中的“流寇”都变成了“游击队”,山大王都变成了“山都尉”。像常子这样的山都尉有数十个,每人带一只队伍,最小的只有百十人,最大的有数千人,他们分散在大山之中,居无定所,神出鬼没,时不时向刘秀的心腹之间插上几刀,虽不致命,但总是让他难受,看似癣疥之疾,却渐成心腹之患。
随着太行山东部的粮价越来越高,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脱东者日渐增多,自从山大王们统一到了汉情局的领导之下,百姓逃向山西比从前容易多了。
从前都是拼运气,流民躲避着官兵的堵截,钻进深山,寻找向西的道路,一路道路险峻、缺衣乏食,死亡率极高,能熬到山西者十之二三,高峻绵延的太行山让流民望而生畏。
可是现在不同了,向西流亡有了固定的地下渠道,有中间人安排流民入山,与山都尉接头,再由山都尉的队伍护送到上党和太原各郡,每送一批流民过去,都能换取一定的奖赏,因此山都郡们乐意做这些事。
自从有了这些渠道,脱东者成功率越来越高,只要进了山,大部分都能活着抵达建世汉境内。
脱东的流民或者被安排屯田,或者就加入了山都尉的队伍,在山中打起了游击。太行山以东各郡一时风声鹤唳,地方官府疲于应付。
而建世汉的太原、上党、河东等郡因此吸收了大量流民,人口显著增长,屯田范围也在日渐扩大,人虽然消耗粮食,但是人更能创造财富,人口本身就是财富。应该说,山西各郡越来越富裕兴旺了。
前些天一批流民攻打井陉口,惹得前将军李通来剿匪,没来得及进山的流民队伍挨了一下子,被大杀了几百,逃散了,李通乘着胜势,大力剿匪。
敌进我退,山都尉们全都退回到山中避风头,凭他在山外怎么剿,只要不进山就行。不出所料,因为山路难行,大军不好行动,李通匆匆收兵,留下积弩将军傅俊率军七千兵马驻扎在土门关。
傅俊派两个校尉各领人马一千余人,一个在井陉东口土门关以门的抱犊寨,一个在土门关以南的海螺寨,协助防守井陉口和剿灭山中流寇。
井陉口的土门关在一个洼地里,四周高中间低,抱犊寨和海螺寨就在它两边的山坡上,两寨与土门关结成紧密的三角形,牢牢把控着井陉东口。
这个地方只有兵仙韩信能不怵守军,打出背水一战的经典战役。对于山都尉常子都来说,这七千人完全不是他能匹敌的。他惹不起,还是应该猫在山里不动,慢慢等待出击的时机。
可是这事还真就不是他说了算,他是想在山里眯着,积弩将军傅俊却不想歇着,他一门心思要把这些流寇全都清剿完毕,好早点回邯郸家里去。
这天常子都正在山间木屋里睡大觉,忽然他的小弟来报告:“都尉,敌军来了,离这儿不到十里了!”
常子都一下子跳了起来,这个消息不同寻常,官兵进山剿匪,从来都是瞎子似的,动不动就迷路,今天怎么找得这么准,直接奔着他的巢穴来了?直到十里之内才露了形迹,看这样子肯定有人带路,兴许是出了汉奸。
两汉之间凡是反水的全是汉奸,这称呼没毛病。
“有多少人?”常子都问道。
“不清楚,看着挺多,怎么也有几大千的样子。”
常子都立即带着他的手下离开,一共五百多人,行动相当迅速,等到敌人到了山脚下的时候,他们已经出发了。
反正山贼没什么家当,拿上刀,随身带些干粮就走。
这次剿匪的官兵将领是抱犊寨的王校尉,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父祖皆为两千石,他十八岁就进入军界,一路顺风顺水,二十七岁就成了校尉这种高级将领。
王校尉年轻气盛,一门心思要建立大功,得了这份剿匪的差使之后,一直寻求主动出击,带着人马在附近来回转悠,别说,还真就让他转悠出了成果。
有一伙流民想要穿越太行山,去山西过过好日子,中间人联络了山都尉,带着这伙人进了山。他们走的都是僻静的小路,平时根本没什么人出没,没想到被特别勤劳的王校尉给遇上了,全部抓捕归案。
王校尉经过审讯,得知了民间还有这么一条移民产业链,立即命令中间人领路,他亲自率军进山,要把这伙贼人剿灭。
有汉奸带路,不愁找不到贼兵老巢。但是王校尉低估了山路的艰难,等到他们赶了一大天的路,好不容易走到山寨脚下,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根本没有力气发动进攻。
要是常子都知道是这种情况,根本就不用跑,直接从山上冲下来,说不定就是一场大胜。可是他一听是几千人,立即念叨着十六字口诀:敌进我退,跑了。
王校尉率正规军一千二百人,顺利入驻山寨,发现扑了个空,山贼刚刚离开,火堆上还冒着烟呢!
王校尉二话没说,立即下令继续追击。
将士们好不容易歇歇脚,这山寨里还有没带走的粮食,留下来歇个脚吃个饭多好。可是王校尉跑了一天的山路,就看着山贼的背影,一个贼也没剿到,一百个不甘心,哪里肯歇?
“山贼刚走,现在追还来得急,再晚就跑远了,给老子追!”
王校尉挥军猛追,常都尉撒丫子使劲跑,两支队伍一前一后开始玩追逐的游戏。
常子都一口气跑出去十几里,回头一看,人没了。
难道这么轻松就逃脱了?
常子都命令探子四处探路,看看王校尉的大军在哪儿?
没多久就有了回报:官兵就在后面,离着他们有三四里远,人家就地休息,做饭呢。
原来这些人累得连王校尉的命令也执行不了,再跑下去就全掉队了,将士们说什么也走不动了,王校尉没法子,只好让队伍先歇一歇。
山贼们看着常子都,有人问他:“都尉,咱们咋办?接着跑?”
“这些人已经跑不动了,说甩就能甩掉,还跑什么?敌驻我扰,回去!老子也要立功!”
这些年两汉一直在打仗,洛阳在打,河内在打,太原在打,打得粮价飞涨,徭役繁重,常子都也没逃得掉,他和一帮兄弟们被抓去服劳役,向井陉方向运军粮。
运军粮的苦力就相当于运粮的骡马,在押运士卒眼中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人家根本就不拿他们当人看,动辄打骂,时不时地就要挨上几鞭子。
常子都在乡间横行惯了,哪受得了这个?何况现在大家日子过得艰难,反正活着也是遭罪,不如拼死一搏,反了吧!他纠集运粮队的一帮兄弟闹事,杀散了押粮的士兵,带着这些人钻进了太行山。
从此常子都在太行东麓安家落草,做起了不用本钱的山大王,平时就在山里吃着纯天然野菜,闲时出来打打劫,来个常山一日游,然后满载而归回山寨,日子过得挺自在。
随着战争越打越激烈,百姓也越来越活得费劲,更多的人去投奔常子都,他的队伍急剧壮大,不到两年时间,常子都已经聚众数千人,成了太行山中的一大匪帮,也成了官兵的重点清剿对象,官府称之为“常山贼”。
前年是个灾年,常山郡收成也不太好,常子都一伙更是缺吃少穿,出去掳掠几次,不仅所得甚微,反而召来了官兵。这时山寨中已经开始饿死人了,常子都为了养活这一帮兄弟,明知官府在加大力度剿匪,也只得冒险出来劫掠。没想到常山贼被官兵揪住一通狠揍,把数千人的队伍打掉了个零头。。。最后面那个零打掉了,几千人的队伍只剩下几百。
常子都狼狈逃回山里,感觉在常山实在混不下去了,树挪死,人挪活,他想换个山头,换个活法。和兄弟们一商量,听说太行山西面日子不错,不如去那边逛逛。
说起来就是一座山,从东到西,好像离得很近,其实那才叫远,穿越太行山要翻越不知多少座山,要走上足足几百里山路,其间艰险可想而知。
常子都率一帮兄弟在山中迷路、挨饿、兄弟逃散,吃了许多苦头,好不容易来到太原郡,这时队伍又去掉了个零头,几百变成了几十,仅剩下的那些兄弟们已经瘦骨嶙峋,衣不蔽体,和叫花子差不多了,就这个样子还打什么劫啊!
没想到刚出了山,这伙常山贼就被当作“脱东者”由官府安置起来,不仅供给衣食,还要让他们耕种皇田,做长安朝廷的顺民,光荣地加入民屯队伍。
常子都作为山大王,哪里能规规矩矩种田?他几次逃走,几次又被捉回来,最后主管的官吏看他有点不寻常,虽说不是种田的料,却有可能干点更有出息的事儿,就把他送到了上艾,又从上艾转到一个山间营地之中。
这个地方处在井陉西端的深山里,是一个封闭的营地,由数百名士兵守卫,虽然守卫者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兵悍将,相当于特种部队。这个营地叫作:“游击战特训营”。
这个特训营直属于汉情局,规格很高,由汉情局长吴原亲自主管,太原太守杜广国则负责其后勤供应,除了太原郡的一二把手之外,地方官员没人知道这个营地的底细。
常子都在这里接受了三个月的特训,这三个月他遭了不少罪,但收获也很巨大,三个月特训使他整个人都改头换面,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山大王变成了一名“山都尉”。从此他告别了没有组织的个人瞎干,成为汉情局领导下的一支山中游击队。
与他一样,许多太行山中的“流寇”都变成了“游击队”,山大王都变成了“山都尉”。像常子这样的山都尉有数十个,每人带一只队伍,最小的只有百十人,最大的有数千人,他们分散在大山之中,居无定所,神出鬼没,时不时向刘秀的心腹之间插上几刀,虽不致命,但总是让他难受,看似癣疥之疾,却渐成心腹之患。
随着太行山东部的粮价越来越高,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脱东者日渐增多,自从山大王们统一到了汉情局的领导之下,百姓逃向山西比从前容易多了。
从前都是拼运气,流民躲避着官兵的堵截,钻进深山,寻找向西的道路,一路道路险峻、缺衣乏食,死亡率极高,能熬到山西者十之二三,高峻绵延的太行山让流民望而生畏。
可是现在不同了,向西流亡有了固定的地下渠道,有中间人安排流民入山,与山都尉接头,再由山都尉的队伍护送到上党和太原各郡,每送一批流民过去,都能换取一定的奖赏,因此山都郡们乐意做这些事。
自从有了这些渠道,脱东者成功率越来越高,只要进了山,大部分都能活着抵达建世汉境内。
脱东的流民或者被安排屯田,或者就加入了山都尉的队伍,在山中打起了游击。太行山以东各郡一时风声鹤唳,地方官府疲于应付。
而建世汉的太原、上党、河东等郡因此吸收了大量流民,人口显著增长,屯田范围也在日渐扩大,人虽然消耗粮食,但是人更能创造财富,人口本身就是财富。应该说,山西各郡越来越富裕兴旺了。
前些天一批流民攻打井陉口,惹得前将军李通来剿匪,没来得及进山的流民队伍挨了一下子,被大杀了几百,逃散了,李通乘着胜势,大力剿匪。
敌进我退,山都尉们全都退回到山中避风头,凭他在山外怎么剿,只要不进山就行。不出所料,因为山路难行,大军不好行动,李通匆匆收兵,留下积弩将军傅俊率军七千兵马驻扎在土门关。
傅俊派两个校尉各领人马一千余人,一个在井陉东口土门关以门的抱犊寨,一个在土门关以南的海螺寨,协助防守井陉口和剿灭山中流寇。
井陉口的土门关在一个洼地里,四周高中间低,抱犊寨和海螺寨就在它两边的山坡上,两寨与土门关结成紧密的三角形,牢牢把控着井陉东口。
这个地方只有兵仙韩信能不怵守军,打出背水一战的经典战役。对于山都尉常子都来说,这七千人完全不是他能匹敌的。他惹不起,还是应该猫在山里不动,慢慢等待出击的时机。
可是这事还真就不是他说了算,他是想在山里眯着,积弩将军傅俊却不想歇着,他一门心思要把这些流寇全都清剿完毕,好早点回邯郸家里去。
这天常子都正在山间木屋里睡大觉,忽然他的小弟来报告:“都尉,敌军来了,离这儿不到十里了!”
常子都一下子跳了起来,这个消息不同寻常,官兵进山剿匪,从来都是瞎子似的,动不动就迷路,今天怎么找得这么准,直接奔着他的巢穴来了?直到十里之内才露了形迹,看这样子肯定有人带路,兴许是出了汉奸。
两汉之间凡是反水的全是汉奸,这称呼没毛病。
“有多少人?”常子都问道。
“不清楚,看着挺多,怎么也有几大千的样子。”
常子都立即带着他的手下离开,一共五百多人,行动相当迅速,等到敌人到了山脚下的时候,他们已经出发了。
反正山贼没什么家当,拿上刀,随身带些干粮就走。
这次剿匪的官兵将领是抱犊寨的王校尉,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父祖皆为两千石,他十八岁就进入军界,一路顺风顺水,二十七岁就成了校尉这种高级将领。
王校尉年轻气盛,一门心思要建立大功,得了这份剿匪的差使之后,一直寻求主动出击,带着人马在附近来回转悠,别说,还真就让他转悠出了成果。
有一伙流民想要穿越太行山,去山西过过好日子,中间人联络了山都尉,带着这伙人进了山。他们走的都是僻静的小路,平时根本没什么人出没,没想到被特别勤劳的王校尉给遇上了,全部抓捕归案。
王校尉经过审讯,得知了民间还有这么一条移民产业链,立即命令中间人领路,他亲自率军进山,要把这伙贼人剿灭。
有汉奸带路,不愁找不到贼兵老巢。但是王校尉低估了山路的艰难,等到他们赶了一大天的路,好不容易走到山寨脚下,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根本没有力气发动进攻。
要是常子都知道是这种情况,根本就不用跑,直接从山上冲下来,说不定就是一场大胜。可是他一听是几千人,立即念叨着十六字口诀:敌进我退,跑了。
王校尉率正规军一千二百人,顺利入驻山寨,发现扑了个空,山贼刚刚离开,火堆上还冒着烟呢!
王校尉二话没说,立即下令继续追击。
将士们好不容易歇歇脚,这山寨里还有没带走的粮食,留下来歇个脚吃个饭多好。可是王校尉跑了一天的山路,就看着山贼的背影,一个贼也没剿到,一百个不甘心,哪里肯歇?
“山贼刚走,现在追还来得急,再晚就跑远了,给老子追!”
王校尉挥军猛追,常都尉撒丫子使劲跑,两支队伍一前一后开始玩追逐的游戏。
常子都一口气跑出去十几里,回头一看,人没了。
难道这么轻松就逃脱了?
常子都命令探子四处探路,看看王校尉的大军在哪儿?
没多久就有了回报:官兵就在后面,离着他们有三四里远,人家就地休息,做饭呢。
原来这些人累得连王校尉的命令也执行不了,再跑下去就全掉队了,将士们说什么也走不动了,王校尉没法子,只好让队伍先歇一歇。
山贼们看着常子都,有人问他:“都尉,咱们咋办?接着跑?”
“这些人已经跑不动了,说甩就能甩掉,还跑什么?敌驻我扰,回去!老子也要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