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班子择官
河西的归附对大汉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刘钰十分高兴,多次宴请河西使者团,对他们抚慰有加。
皇帝对窦融的从事班彪格外看重,众人都以为是因为班彪的才能。因为班彪为人谦逊,博学多才,引起皇帝的注意是理所应当的事。
只有刘钰自己知道,他对这个有名的古人更多的是好奇。班彪不仅本人有名,他的儿子更是大大的有名。
班彪的两个儿子,一个是班固,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修成《汉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而他另一个儿子班超则弃文从武,毅然远赴西域,为大汉开疆拓土,留下了一个“投笔从戎”的著名故事,激励了后世成千上万奔赴边疆的人。
班彪的女儿班昭比起两位兄长也不遑多让,她博学高才,替被杀的班固续写了《汉书》,是当时有名的才女。皇后和贵人们都视她为老师,称她为“大家”。临朝听政的邓太后更是特许班昭参与政事。因为政事处理得好,邓太后特意破格封她的儿子为关内侯。
班家两代人除了班超这个例外,其余都是史学大家,虽然班彪的政事能力也能强,但他的志向就是著述修史。
皇帝向班彪道:“向来百官任命都出自君上。但朕今天却想为卿破个例,朝中四百石至六百石之位,任卿自择,朕无有不允。”
班彪伏首道:“臣不敢,为臣子者,君王有命,不敢推辞,臣唯陛下之命是从。”
“朕命你自选。”
班彪迟疑片刻,低声道:“臣斗胆,愿为太史丞。”
皇帝哈哈大笑,向着旁边的郑深道:“子渊,你输了!”
原来君臣两个暗地里打了个赌,皇帝的意思是班彪此人就是个纯粹的文人,宁愿著述也不愿当官,郑深不信。
皇帝说如果非他当官,那么班彪最愿做的官就是太史令或者太史丞。因为太史令丞可以随便查阅国家藏书,这是有志著述的文人梦寐以求的事。
当年司马迁就是在太史令任上得以修成《太史公书》(后世称为《史记》)。如果没有这种国家资源为后盾,完全依靠个人,修史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结果果如皇帝所料,郑深和具有先知能力的皇帝陛下打赌,输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皇帝道:“朕久欲作汉书,以续汉史,班卿可愿为朕修史乎?”
话说完了,半天没有得到回应。
原来班彪拜伏于地,肩膀抖动不止,竟是哭泣得说不出话来。
他终于强抑住眼泪,哽咽道:“陛下,请恕臣,失礼。陛下命臣修史,臣,太高兴了,臣定竭尽所能,修成汉书,不负陛下重托。”
著述修史是班彪自小的愿望,他四处搜罗书籍,每日苦读,寒暑不辍,为的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的学问,做将来著述的准备。
近些年,班彪开始有意搜集史料,为修史作前期工作,但是身在河西,史料当然没有长安这么丰富。
班彪不敢轻易对人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私修国史”这事可大可小,很可能会犯朝廷的忌讳,被下狱论处,严重了甚至会掉脑袋。
司马迁的史记在他有生之年都未能面世,司马迁让他的女儿誊写了一份,藏在婆家。几十年之后,因他的外孙杨恽是汉宣帝的近臣,便找机会把书拿出来献给汉宣帝,宣帝爱其才,将史记藏于宫中,在皇帝周围的小范围内流传。直到东汉时,史记才为大众熟知,但是已经被大幅度地删减增补过了。
一个王朝对于国史自然十分在意,因为这涉及到对本朝的评价,后世都将依靠史书来了解。所以才会有后世唐太宗改史之事。古人对身后名是极其看重的,何况亿万人瞩目的皇帝?
因此私自修史很容易获罪,当年的太史公书就曾令汉武帝十分不悦,谁知道班氏史书会不会触犯到皇威呢?
如今刘钰命班彪修史,立即将此事由私修变为官修,班彪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合理合法地搜罗资料,光明正大修史了。
所以班彪心中十分激动,觉得自己命太好了,皇帝这个命令简直是打到了他的心坎上,就像是预先了解到他的志向,为他预设了一种理想的生活。
世间最喜乐事莫过于此。
皇帝将班彪留了下来,以他为太史令,主持修撰《汉书》。这是一个破格的提拔,班彪不过二十五岁,年纪轻资历浅,但已一步迈入朝廷中级官员的行列了。
其实刘钰还有一点担心,怕自己的干预改变了班彪的生活轨迹,会影响到他传宗接代的大事,如果后世著名的班固、班超兄弟因此而被改命,干脆就不出生了,那可怎么办?毕竟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偶然性太大了。
他问道:“班卿可有子嗣?”
“臣膝下无子。”班固老实答道。
完了完了,那哥俩还没面世呢,这事儿确实有点麻烦。
皇帝纠结了一会儿,说道:“卿不要只为读书著述,忘了传宗接代的大事啊!”
班彪心里一暖,刚忍住的眼泪又差点掉了下来。他心里感激得不行,皇帝人真是太好了,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却充满了人情味。不仅满足了他著书修史的愿望,而且还关心臣子的家族子嗣。这是怕他过于劳累,影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
皇帝说了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班彪眼眶发热,感动莫名,伏地拜谢。士为知己者死,他班彪为了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一定好好写《汉书》,让它成为一部经典史书。
君臣间的对话充满了上位者的赏识和下位者的感谢,在旁人看来却是另一番情景,窦融的长史刘钧一起得到了接见,虽然皇帝授予他高官,但是却没有像对班彪这样给予关注。
其实在这个使团中刘钧是正使,班彪只是个从官,如今班彪因为皇帝的眷顾,竟隐隐凌驾于刘钧之上,有些喧宾夺主的意思。
刘钧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看了看班彪,年纪轻轻,唇红齿白,仪表出众,再看自己,人到中年,风姿不再,他心中恍然大悟似的。
哦,原来如此啊!
汉代的皇帝可是出了名的好男色,使多少美男得以在史上留名,邓通、韩嫣、张放,数不胜数。想来眼前这位陛下也是如此,毕竟根就是那样。
想到这,刘钧心里平静了许多,此时再看眼前的君臣两个,还感觉挺般配的。
刘钧的心里翻腾着无数说不出口的想法,皇帝已挥手向他们退下了。
这次会见在后世十分有名,以皇帝慧眼识才载入史册,当然这史是班彪编的。由此还传下来两个成语:“班子择官”“世祖问子”。
皇帝对窦融的从事班彪格外看重,众人都以为是因为班彪的才能。因为班彪为人谦逊,博学多才,引起皇帝的注意是理所应当的事。
只有刘钰自己知道,他对这个有名的古人更多的是好奇。班彪不仅本人有名,他的儿子更是大大的有名。
班彪的两个儿子,一个是班固,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修成《汉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而他另一个儿子班超则弃文从武,毅然远赴西域,为大汉开疆拓土,留下了一个“投笔从戎”的著名故事,激励了后世成千上万奔赴边疆的人。
班彪的女儿班昭比起两位兄长也不遑多让,她博学高才,替被杀的班固续写了《汉书》,是当时有名的才女。皇后和贵人们都视她为老师,称她为“大家”。临朝听政的邓太后更是特许班昭参与政事。因为政事处理得好,邓太后特意破格封她的儿子为关内侯。
班家两代人除了班超这个例外,其余都是史学大家,虽然班彪的政事能力也能强,但他的志向就是著述修史。
皇帝向班彪道:“向来百官任命都出自君上。但朕今天却想为卿破个例,朝中四百石至六百石之位,任卿自择,朕无有不允。”
班彪伏首道:“臣不敢,为臣子者,君王有命,不敢推辞,臣唯陛下之命是从。”
“朕命你自选。”
班彪迟疑片刻,低声道:“臣斗胆,愿为太史丞。”
皇帝哈哈大笑,向着旁边的郑深道:“子渊,你输了!”
原来君臣两个暗地里打了个赌,皇帝的意思是班彪此人就是个纯粹的文人,宁愿著述也不愿当官,郑深不信。
皇帝说如果非他当官,那么班彪最愿做的官就是太史令或者太史丞。因为太史令丞可以随便查阅国家藏书,这是有志著述的文人梦寐以求的事。
当年司马迁就是在太史令任上得以修成《太史公书》(后世称为《史记》)。如果没有这种国家资源为后盾,完全依靠个人,修史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结果果如皇帝所料,郑深和具有先知能力的皇帝陛下打赌,输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皇帝道:“朕久欲作汉书,以续汉史,班卿可愿为朕修史乎?”
话说完了,半天没有得到回应。
原来班彪拜伏于地,肩膀抖动不止,竟是哭泣得说不出话来。
他终于强抑住眼泪,哽咽道:“陛下,请恕臣,失礼。陛下命臣修史,臣,太高兴了,臣定竭尽所能,修成汉书,不负陛下重托。”
著述修史是班彪自小的愿望,他四处搜罗书籍,每日苦读,寒暑不辍,为的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的学问,做将来著述的准备。
近些年,班彪开始有意搜集史料,为修史作前期工作,但是身在河西,史料当然没有长安这么丰富。
班彪不敢轻易对人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私修国史”这事可大可小,很可能会犯朝廷的忌讳,被下狱论处,严重了甚至会掉脑袋。
司马迁的史记在他有生之年都未能面世,司马迁让他的女儿誊写了一份,藏在婆家。几十年之后,因他的外孙杨恽是汉宣帝的近臣,便找机会把书拿出来献给汉宣帝,宣帝爱其才,将史记藏于宫中,在皇帝周围的小范围内流传。直到东汉时,史记才为大众熟知,但是已经被大幅度地删减增补过了。
一个王朝对于国史自然十分在意,因为这涉及到对本朝的评价,后世都将依靠史书来了解。所以才会有后世唐太宗改史之事。古人对身后名是极其看重的,何况亿万人瞩目的皇帝?
因此私自修史很容易获罪,当年的太史公书就曾令汉武帝十分不悦,谁知道班氏史书会不会触犯到皇威呢?
如今刘钰命班彪修史,立即将此事由私修变为官修,班彪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合理合法地搜罗资料,光明正大修史了。
所以班彪心中十分激动,觉得自己命太好了,皇帝这个命令简直是打到了他的心坎上,就像是预先了解到他的志向,为他预设了一种理想的生活。
世间最喜乐事莫过于此。
皇帝将班彪留了下来,以他为太史令,主持修撰《汉书》。这是一个破格的提拔,班彪不过二十五岁,年纪轻资历浅,但已一步迈入朝廷中级官员的行列了。
其实刘钰还有一点担心,怕自己的干预改变了班彪的生活轨迹,会影响到他传宗接代的大事,如果后世著名的班固、班超兄弟因此而被改命,干脆就不出生了,那可怎么办?毕竟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偶然性太大了。
他问道:“班卿可有子嗣?”
“臣膝下无子。”班固老实答道。
完了完了,那哥俩还没面世呢,这事儿确实有点麻烦。
皇帝纠结了一会儿,说道:“卿不要只为读书著述,忘了传宗接代的大事啊!”
班彪心里一暖,刚忍住的眼泪又差点掉了下来。他心里感激得不行,皇帝人真是太好了,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却充满了人情味。不仅满足了他著书修史的愿望,而且还关心臣子的家族子嗣。这是怕他过于劳累,影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
皇帝说了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班彪眼眶发热,感动莫名,伏地拜谢。士为知己者死,他班彪为了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一定好好写《汉书》,让它成为一部经典史书。
君臣间的对话充满了上位者的赏识和下位者的感谢,在旁人看来却是另一番情景,窦融的长史刘钧一起得到了接见,虽然皇帝授予他高官,但是却没有像对班彪这样给予关注。
其实在这个使团中刘钧是正使,班彪只是个从官,如今班彪因为皇帝的眷顾,竟隐隐凌驾于刘钧之上,有些喧宾夺主的意思。
刘钧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看了看班彪,年纪轻轻,唇红齿白,仪表出众,再看自己,人到中年,风姿不再,他心中恍然大悟似的。
哦,原来如此啊!
汉代的皇帝可是出了名的好男色,使多少美男得以在史上留名,邓通、韩嫣、张放,数不胜数。想来眼前这位陛下也是如此,毕竟根就是那样。
想到这,刘钧心里平静了许多,此时再看眼前的君臣两个,还感觉挺般配的。
刘钧的心里翻腾着无数说不出口的想法,皇帝已挥手向他们退下了。
这次会见在后世十分有名,以皇帝慧眼识才载入史册,当然这史是班彪编的。由此还传下来两个成语:“班子择官”“世祖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