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怀疑证明
听到“南蛮子”三个字,陈林的脸色也有些变了,冷声道:“谁说的!”
“不认识,他还说让我们等着,估计是找人去了。”
陈林听了回头看向郭浩,郭浩点了点头,示意他放心,陈林继续道:“那你是怎么想的,难道这就放弃了?”
“放肆?我不会放弃,就只怕两国的官员都是一丘之貉,我们再有才学,也无用武之地!”
“这位兄台未免有点太悲观了,陛下加试这场恩科,正说明他的求才之心,而是这次恩科的主考官乃是冯老太师,足以说明陛下对这次考试的重视。”
陈林还要说什么,却被郭浩插了话,陈玄抬头看了他一眼,发现郭浩虽然文人打扮,却不像是个文人。
“冯道?他还好意思露面?”
郭浩脸色微变,道:“冯老太师为国为民,无愧于天地!”
陈玄不屑地笑了笑,道:“就算他为国为民,也改变不了他屡次变节的事实。”
“变节的其实不是他,冯老太师也想为国殉葬,可是他的光芒掩盖不住,哪怕是昏君也知道他是贤人,更何况当今陛下乃是明君,他也是迫不得已!”
郭浩说完,陈玄诧异地看了郭浩一眼,又看了陈林:“这位是……”
“哦,他就是……”
“在下秋北,汴梁人,是陈兄的朋友。”
“哦,表哥你来汴梁倒是结交了不少人,不愧是世代经商,不过你不觉得不自在么!”
“不自在?”
这个陈林还真没觉得,一般他认识的人,都知道他和郭浩的关系,就算在南唐,他和李煜私交也不错。
“看来你是不知道那样感觉了,罢了,考试过后我们就回去了,如果朝廷不开科举,我们也不会再来中原了!”
陈玄有些心灰意冷,陈林看了看郭浩,郭浩挤了个位置坐了下来,看了看几个江南的士子。
“你们既然来中原考试,不就是为了功名嘛,冯老太师虽然不问世俗,可不是还有个郭浩么,他不会允许徇私的。”
“郭浩?都说他年轻有为,还曾经在翰林院待过,可是我们又没见过他,谁知道他什么样。
再说他那么年轻,就是枢密副使、同平章事了,还遥领河东节度使,他要是没有关系,说出去谁信啊!”
一个士子说完,郭浩有些尴尬,他口口声声说要禁止关系户,差点忘了他就是最大的关系户。
之前他只想着考试公平,没想到如果没有举荐、自荐的制度,他也没有今天。
“咳咳,他是有些关系,不过主要还是凭本事,你们如果真有本事,朝廷是不会亏待你们的,你们远道而来,已经证明了你们的诚意。”
郭浩说完,其他人都是不信,陈玄发现了郭浩的异常,他一口一个朝廷,对郭威还十分恭敬,如今又说朝廷不会亏待他们。
“这位仁兄,我看你身上有官气,你应该是朝廷的官员吧?”
“有么?”郭浩看了看陈林:“我怎么没感觉?”
陈林默默点头,有时候郭浩自己确实察觉不到,久居高位的人,身上自然会带一种气质,他自己是感觉不到的。
“呵呵,嗯,我确实是当官的,不过是户部的一个小官,要不我怎么和陈兄认识呢!”
“小官?我看不见得吧,我这个表哥我很了解,四品以下的官员他不会结交,如果你是户部官员,户部侍郎最少也是四品,那么……”
陈玄忽然心里一动,郭浩则是回头看了看陈林。
好嘛,架子这么大,四品已下单的官员都不结交,他都没有这么大的架子。
“户部侍郎?如今户部只有一个侍郎,不就是郭……”
一个士子没反应过来,刚要说出郭浩二字,陈林站在郭浩身后一个劲给几人使眼色,几人这才反应过来。
“学生陈玄……见过郭大人!”
身份到底被识破了,其实这也怪他,如果他说在礼部工作,也许几人就猜不到了。
“不用多礼,既然你们认出了我,那么本官在此就做个保证,既然这次恩科让我做主考官,那么就要绝对公平。
所有歪门邪道都行不通,哪怕是陛下也要讲道理,如果非要破坏规矩,那么我宁可不当这个主考官!”
郭浩话音刚落,很多人都注意到他,其中有一部分人叫好,感谢郭浩给他们这次机会,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服。
“既然你说绝对公平,那么敢问郭大人,您自己又是怎么当上这个主考官的,难道是凭真才实学么,据在下所知,您可是没参加过考试的!”
一个士子说完,有的士子被吓了一跳,没想到还有人如此大胆,竟然敢方面揭短。
然而郭浩并没有生气,反而笑道:“没错,郭某没参加过考试,只不过写了几,做了几首诗,打了几场胜仗,侥幸得到陛下厚爱,公主青睐。”
郭浩说的漫不经心,可在其他人耳里却是字字扎心。
郭浩的书有的人看过,虽然是演义,但也不是什么人都写的出来的。
至于他的几首诗,绝对算得上才华横溢,参加进士考都要作诗,他们虽然做不出来佳作,但是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最要命的是,郭浩不单纯是个文人,还是个武将,他又从龙之功,还平定了北汉,光凭这份功劳,封爵都不为过。
而郭浩驸马的身份,反而是最不起眼的一个身份,但其他人也不得不承认,郭浩是皇亲国戚。
有些人开始为之前的草率后悔,生怕郭浩一怒之下取消了他们的考试资格,郭浩环视四周,所有士子都不敢说话了。
“怎么了?还不够么?要不你们考考我,看我到底有没有资格考你们,在下不才,通《论语》、《孟子》……七经,你们谁有书拿出来随便问,看看我能不能背下来!”
为了这次科考不出丑,郭浩还特意复习了一遍,之前他只是背下来,对里面的意思不是很了解,可这次再看,他发现他有些懂了。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郭浩阅历的增长,渐渐明白了这些经典的含义,其中包括的学文太多了,他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彻底掌握。
“考就考,谁怕谁!”
一个士子不信邪,拿出一本《论语》来,然后选了一段,他念上句,让郭浩接下句。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下一句是什么?”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位居不正直的人之上,则百姓就服从了;如果把不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位居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会不服从。”
“礼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下一句是什么?”
“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
一时间,郭浩上演了另一种“舌战群儒”,多亏了他少年的记忆力,其实年轻时专心看书,真的能记下来不少,只可惜很多人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随着学子们的提问,郭浩对答如流,只要是七经之内,他看过的都能背下来,渐渐地人们看他的目光变了。
“学生受教,愿凭郭大人发落。”
“学生受教,愿凭郭大人发落!”
状元楼里的学子,无论是中原还是江南,都被郭浩的记忆力折服,郭浩笑着抬手,做了一个按压的动作。
“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郭某小有成就,可我希望在座的诸位,有朝一日能够超过我,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恢复汉唐的荣光!
尤其是面对外族入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我们都要大喊一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不认识,他还说让我们等着,估计是找人去了。”
陈林听了回头看向郭浩,郭浩点了点头,示意他放心,陈林继续道:“那你是怎么想的,难道这就放弃了?”
“放肆?我不会放弃,就只怕两国的官员都是一丘之貉,我们再有才学,也无用武之地!”
“这位兄台未免有点太悲观了,陛下加试这场恩科,正说明他的求才之心,而是这次恩科的主考官乃是冯老太师,足以说明陛下对这次考试的重视。”
陈林还要说什么,却被郭浩插了话,陈玄抬头看了他一眼,发现郭浩虽然文人打扮,却不像是个文人。
“冯道?他还好意思露面?”
郭浩脸色微变,道:“冯老太师为国为民,无愧于天地!”
陈玄不屑地笑了笑,道:“就算他为国为民,也改变不了他屡次变节的事实。”
“变节的其实不是他,冯老太师也想为国殉葬,可是他的光芒掩盖不住,哪怕是昏君也知道他是贤人,更何况当今陛下乃是明君,他也是迫不得已!”
郭浩说完,陈玄诧异地看了郭浩一眼,又看了陈林:“这位是……”
“哦,他就是……”
“在下秋北,汴梁人,是陈兄的朋友。”
“哦,表哥你来汴梁倒是结交了不少人,不愧是世代经商,不过你不觉得不自在么!”
“不自在?”
这个陈林还真没觉得,一般他认识的人,都知道他和郭浩的关系,就算在南唐,他和李煜私交也不错。
“看来你是不知道那样感觉了,罢了,考试过后我们就回去了,如果朝廷不开科举,我们也不会再来中原了!”
陈玄有些心灰意冷,陈林看了看郭浩,郭浩挤了个位置坐了下来,看了看几个江南的士子。
“你们既然来中原考试,不就是为了功名嘛,冯老太师虽然不问世俗,可不是还有个郭浩么,他不会允许徇私的。”
“郭浩?都说他年轻有为,还曾经在翰林院待过,可是我们又没见过他,谁知道他什么样。
再说他那么年轻,就是枢密副使、同平章事了,还遥领河东节度使,他要是没有关系,说出去谁信啊!”
一个士子说完,郭浩有些尴尬,他口口声声说要禁止关系户,差点忘了他就是最大的关系户。
之前他只想着考试公平,没想到如果没有举荐、自荐的制度,他也没有今天。
“咳咳,他是有些关系,不过主要还是凭本事,你们如果真有本事,朝廷是不会亏待你们的,你们远道而来,已经证明了你们的诚意。”
郭浩说完,其他人都是不信,陈玄发现了郭浩的异常,他一口一个朝廷,对郭威还十分恭敬,如今又说朝廷不会亏待他们。
“这位仁兄,我看你身上有官气,你应该是朝廷的官员吧?”
“有么?”郭浩看了看陈林:“我怎么没感觉?”
陈林默默点头,有时候郭浩自己确实察觉不到,久居高位的人,身上自然会带一种气质,他自己是感觉不到的。
“呵呵,嗯,我确实是当官的,不过是户部的一个小官,要不我怎么和陈兄认识呢!”
“小官?我看不见得吧,我这个表哥我很了解,四品以下的官员他不会结交,如果你是户部官员,户部侍郎最少也是四品,那么……”
陈玄忽然心里一动,郭浩则是回头看了看陈林。
好嘛,架子这么大,四品已下单的官员都不结交,他都没有这么大的架子。
“户部侍郎?如今户部只有一个侍郎,不就是郭……”
一个士子没反应过来,刚要说出郭浩二字,陈林站在郭浩身后一个劲给几人使眼色,几人这才反应过来。
“学生陈玄……见过郭大人!”
身份到底被识破了,其实这也怪他,如果他说在礼部工作,也许几人就猜不到了。
“不用多礼,既然你们认出了我,那么本官在此就做个保证,既然这次恩科让我做主考官,那么就要绝对公平。
所有歪门邪道都行不通,哪怕是陛下也要讲道理,如果非要破坏规矩,那么我宁可不当这个主考官!”
郭浩话音刚落,很多人都注意到他,其中有一部分人叫好,感谢郭浩给他们这次机会,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服。
“既然你说绝对公平,那么敢问郭大人,您自己又是怎么当上这个主考官的,难道是凭真才实学么,据在下所知,您可是没参加过考试的!”
一个士子说完,有的士子被吓了一跳,没想到还有人如此大胆,竟然敢方面揭短。
然而郭浩并没有生气,反而笑道:“没错,郭某没参加过考试,只不过写了几,做了几首诗,打了几场胜仗,侥幸得到陛下厚爱,公主青睐。”
郭浩说的漫不经心,可在其他人耳里却是字字扎心。
郭浩的书有的人看过,虽然是演义,但也不是什么人都写的出来的。
至于他的几首诗,绝对算得上才华横溢,参加进士考都要作诗,他们虽然做不出来佳作,但是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最要命的是,郭浩不单纯是个文人,还是个武将,他又从龙之功,还平定了北汉,光凭这份功劳,封爵都不为过。
而郭浩驸马的身份,反而是最不起眼的一个身份,但其他人也不得不承认,郭浩是皇亲国戚。
有些人开始为之前的草率后悔,生怕郭浩一怒之下取消了他们的考试资格,郭浩环视四周,所有士子都不敢说话了。
“怎么了?还不够么?要不你们考考我,看我到底有没有资格考你们,在下不才,通《论语》、《孟子》……七经,你们谁有书拿出来随便问,看看我能不能背下来!”
为了这次科考不出丑,郭浩还特意复习了一遍,之前他只是背下来,对里面的意思不是很了解,可这次再看,他发现他有些懂了。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郭浩阅历的增长,渐渐明白了这些经典的含义,其中包括的学文太多了,他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彻底掌握。
“考就考,谁怕谁!”
一个士子不信邪,拿出一本《论语》来,然后选了一段,他念上句,让郭浩接下句。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下一句是什么?”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位居不正直的人之上,则百姓就服从了;如果把不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位居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会不服从。”
“礼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下一句是什么?”
“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
一时间,郭浩上演了另一种“舌战群儒”,多亏了他少年的记忆力,其实年轻时专心看书,真的能记下来不少,只可惜很多人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随着学子们的提问,郭浩对答如流,只要是七经之内,他看过的都能背下来,渐渐地人们看他的目光变了。
“学生受教,愿凭郭大人发落。”
“学生受教,愿凭郭大人发落!”
状元楼里的学子,无论是中原还是江南,都被郭浩的记忆力折服,郭浩笑着抬手,做了一个按压的动作。
“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郭某小有成就,可我希望在座的诸位,有朝一日能够超过我,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恢复汉唐的荣光!
尤其是面对外族入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我们都要大喊一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