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兴建义学(感谢书友2020---3598的打赏)
冬月已至,太原百姓纷纷换上了厚实的衣服,还未飘雪,然气候却是十分寒冷。
按照太原百姓的说法,冬月越冷,来年的收成就会越好。
西里坊。
居住在这里的都是牺牲的北晋军士遗留下的家人。
一辆普通的马车缓缓驶入街道,周围护卫着数名侍卫,在街道的外面更是全面戒严。
马车停下,姜承枭带着夫人长孙清漪缓缓走了下来。这时候,街道的门一个接着一个打开,一个又一个脑袋先后探出来。
她们要么是妇女,要么是老弱,再么就是稚子。
这些人穿着单薄,面黄肌瘦,神情之间隐约可见一抹畏缩。
当她们看见长孙清漪的时候,纷纷走出家门,纳头便拜。
“参见王后!”
长孙清漪常常来此慰问,这些人认得长孙清漪,同时也亲近长孙清漪。至于姜承枭,她们没什么印象。
长孙清漪连忙道:“诸位快快请起。”
待所有人起来之后,长孙清漪又介绍道:“这位便是昭王。”
闻言,所有人顿时又是一拜;“参见王上。”
姜承枭抬了抬手,“都起来吧。”
孩子们站起身,陌生的目光偷偷的打量姜承枭,紧紧地抱着母亲或者祖母衣裙。
姜承枭道:“诸位皆是吾晋室勇烈遗孀,在此,请受孤一拜。”
言罢,姜承枭弯腰作揖,而长孙清漪亦跟着盈盈行了万福礼。
“王上不可!”
一名拄着拐棍的老者慌忙走出来,两只手张开,他想要扶起昭王,但是考虑到自身地位卑贱,便只是虚扶,同时口中不忘连连让昭王起身,说他们受不得如此大礼。
姜承枭直起腰,郑重道:“诸位的儿子、丈夫、父亲,皆是吾晋室的英雄,他们为了天下太平战死沙场,孤当拜诸位!”
一直在外征战,姜承枭很少会来这里探望这些军士的遗孤,此番冬月休朝,他趁着这个机会便过来探视一番。同时也带了些许过冬的物资,用以抚慰这些可怜人。
“每家每户,三块银元、十斤羊肉、一石粟米,快快过来领取。”南霁云高喝。
闻言,这些人顿时面露喜色,又是一番感谢昭王和王后。
长孙清漪则挨家挨户发放过冬的衣物,常常拉着那些遗孀的手聊着天儿,了解她们的困苦的地方。
院子中,拄着拐棍的老者小心翼翼的将姜承枭请进了家中。
所谓家徒四壁大抵就是老者家的描述,老者乃是此处的三老之一,姓金,邻居们都叫他金老。另外还有两位三老则因为天气寒冷的关系卧病在床不能动弹。
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姜承枭当即让亲卫去请太医过来为其整治。
“天气寒冷,为何不添置火盆啊?”姜承枭随意跪坐在老者递上来破软垫上,看着门口放着的火盆甚是不解。
金老叹道:“王上有所不知,我这腿脚不便,没有柴火,那火盆用不上。”
“是孤孟浪了。”姜承枭脸色微红,旋即招呼南霁云去解决这件事情。
金老和他说了很多困难,大多数都是人老了,没人照顾,觉得活着是个累赘。有一些人则是不活着不行,毕竟还有子孙在膝下,只能硬熬着活下去。
他们这些人每月都有朝廷给的抚恤,吃食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就是孩子让他们很是苦恼。
毕竟,他们这些老的半只脚踏进了棺材,生死已经看淡。可是孩子们不一样,他们将来还没有着落呢。
姜承枭安慰道:“金老莫着急,此次过来,孤正好有件事情相告。”
“请王上示下。”
“孤打算在此处兴建义学,由孤出资聘请先生,教导孩子们读书。”姜承枭缓缓道来。
闻言,金老大喜,连忙起身一拜。
“快请起。”姜承枭连忙将他扶起来。
金老感动道:“王上心系吾等,乃是吾等之幸,王上小人谢王上大恩!”
读书是他们从未想过的事情,姜承枭的一番话,让金老感激涕零。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让孩子读书更重要了。
其实兴建义学也不算是姜承枭心血来潮的想法,他之前就想要在郡县等地建立学院,不过考虑到天下尚未一统,这个时候做这些没什么用处,所以计划便搁置了。
正好,此番他个人出钱办义学,教导这些将士遗孤,朝中应该无人敢反对。
待昭王兴建义学的事情散开之后,百姓们无不感恩戴德。
“夫君,为何要突然建立义学,若是到时候无人愿意教导这些幼童该怎么办?”
马车中,夫妻两人结束慰问,长孙清漪听了义学的事情,忍不住寻问。
姜承枭知道妻子担心什么,便安慰道:“夫人且放心,只要重金聘请,总能找到愿意教授这些幼童的先生。再者,义学非我心血来潮,而是早有想法,此番正好借此观其效益。”
闻言,长孙清漪颔首。虽然她不知道丈夫什么打算,既然这么做了,总归是有他的道理。再者,此等仁义之举,不为过也。
“夫君,这义学该修建在何处呢?”
姜承枭想了想,言道:“这个暂且不着急,先让孩子们在西里坊学习,日后若有变故,再寻他处。”
这件事情不能着急,若是以个人私事论,朝中大臣自然无话可说。可若是拿到台面上来说,到时候只怕裴矩等人免不了要拒绝扯皮一番。
是故,打枪地不要,悄悄地进村。
只要这件事情不在朝廷的日程上,那他怎么做是他自己的事情,朝廷无权插手。
他也没指望能一直瞒着,只要是私人的活儿,相信裴矩他们也没什么理由反对。
毕竟,这可是他私人出资的,没动朝廷一分一毫的钱。
回了王府,南霁云送来李药师的捷报。
“打得不错。”姜承枭笑了笑,将战报叠好,放回匣子中密封起来。
“主上似乎一点也不意外。”南霁云道。
姜承枭呵呵一笑,不紧不慢解释道:“突厥之强,无外乎马上骑射功夫。我黑鹰军精锐皆是与草原人厮杀的骁勇,比之突厥并不落下风。除此之外,李药师战阵布置,更是让突厥人无法抵挡的,若是不胜,那我才要失望。”
说到这里,姜承枭便想起捷报当中,关于谢映景的消息。
那孩子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当年萧府初见,那个困于铁索的少年一朝得释,从此再无敌手。
相比较谢映景这个意料之中的欣喜,那么秦玉京和王伯驹则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当年神举曾和他提过秦玉京,此人乃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没想到兜兜转转,他竟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当了兵。
不多时,姜承枭起身走到内室,将帘子放了下来,一副关北的堪舆图出现。
根据李药师给自己的消息,这个时候他们应该已经南下灵武郡了,如果不出意外,河套三地已经是掌中之物。
便在此时,一名亲卫走了进来。
“主上,关中鹰信。”
姜承枭接过信件打开,上面写了关于李安民率军支援李济世的事情。
“武威郡苏定海”
姜承枭皱了皱眉,没想到李源居然派了六七万大军前往那边剿灭苏定海,这可不太妙。
如果苏定海被剿灭,西域通道有可能会被打通,而且李源将会有很大的机会北上攻打灵武郡。
一念至此,姜承枭连忙写了一封密信交给亲卫,吩咐道:“加急传给李药师将军!”
“是!”
放下朱笔,姜承枭负手立于堪舆图前,目光在关中诸郡上下扫视。
依照目前的情况而言,周牛儿顶多撑到年后,到了那个时候,北晋的疆土将会和魏国在关北接壤,这下子要小心应对了。
按照太原百姓的说法,冬月越冷,来年的收成就会越好。
西里坊。
居住在这里的都是牺牲的北晋军士遗留下的家人。
一辆普通的马车缓缓驶入街道,周围护卫着数名侍卫,在街道的外面更是全面戒严。
马车停下,姜承枭带着夫人长孙清漪缓缓走了下来。这时候,街道的门一个接着一个打开,一个又一个脑袋先后探出来。
她们要么是妇女,要么是老弱,再么就是稚子。
这些人穿着单薄,面黄肌瘦,神情之间隐约可见一抹畏缩。
当她们看见长孙清漪的时候,纷纷走出家门,纳头便拜。
“参见王后!”
长孙清漪常常来此慰问,这些人认得长孙清漪,同时也亲近长孙清漪。至于姜承枭,她们没什么印象。
长孙清漪连忙道:“诸位快快请起。”
待所有人起来之后,长孙清漪又介绍道:“这位便是昭王。”
闻言,所有人顿时又是一拜;“参见王上。”
姜承枭抬了抬手,“都起来吧。”
孩子们站起身,陌生的目光偷偷的打量姜承枭,紧紧地抱着母亲或者祖母衣裙。
姜承枭道:“诸位皆是吾晋室勇烈遗孀,在此,请受孤一拜。”
言罢,姜承枭弯腰作揖,而长孙清漪亦跟着盈盈行了万福礼。
“王上不可!”
一名拄着拐棍的老者慌忙走出来,两只手张开,他想要扶起昭王,但是考虑到自身地位卑贱,便只是虚扶,同时口中不忘连连让昭王起身,说他们受不得如此大礼。
姜承枭直起腰,郑重道:“诸位的儿子、丈夫、父亲,皆是吾晋室的英雄,他们为了天下太平战死沙场,孤当拜诸位!”
一直在外征战,姜承枭很少会来这里探望这些军士的遗孤,此番冬月休朝,他趁着这个机会便过来探视一番。同时也带了些许过冬的物资,用以抚慰这些可怜人。
“每家每户,三块银元、十斤羊肉、一石粟米,快快过来领取。”南霁云高喝。
闻言,这些人顿时面露喜色,又是一番感谢昭王和王后。
长孙清漪则挨家挨户发放过冬的衣物,常常拉着那些遗孀的手聊着天儿,了解她们的困苦的地方。
院子中,拄着拐棍的老者小心翼翼的将姜承枭请进了家中。
所谓家徒四壁大抵就是老者家的描述,老者乃是此处的三老之一,姓金,邻居们都叫他金老。另外还有两位三老则因为天气寒冷的关系卧病在床不能动弹。
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姜承枭当即让亲卫去请太医过来为其整治。
“天气寒冷,为何不添置火盆啊?”姜承枭随意跪坐在老者递上来破软垫上,看着门口放着的火盆甚是不解。
金老叹道:“王上有所不知,我这腿脚不便,没有柴火,那火盆用不上。”
“是孤孟浪了。”姜承枭脸色微红,旋即招呼南霁云去解决这件事情。
金老和他说了很多困难,大多数都是人老了,没人照顾,觉得活着是个累赘。有一些人则是不活着不行,毕竟还有子孙在膝下,只能硬熬着活下去。
他们这些人每月都有朝廷给的抚恤,吃食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就是孩子让他们很是苦恼。
毕竟,他们这些老的半只脚踏进了棺材,生死已经看淡。可是孩子们不一样,他们将来还没有着落呢。
姜承枭安慰道:“金老莫着急,此次过来,孤正好有件事情相告。”
“请王上示下。”
“孤打算在此处兴建义学,由孤出资聘请先生,教导孩子们读书。”姜承枭缓缓道来。
闻言,金老大喜,连忙起身一拜。
“快请起。”姜承枭连忙将他扶起来。
金老感动道:“王上心系吾等,乃是吾等之幸,王上小人谢王上大恩!”
读书是他们从未想过的事情,姜承枭的一番话,让金老感激涕零。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让孩子读书更重要了。
其实兴建义学也不算是姜承枭心血来潮的想法,他之前就想要在郡县等地建立学院,不过考虑到天下尚未一统,这个时候做这些没什么用处,所以计划便搁置了。
正好,此番他个人出钱办义学,教导这些将士遗孤,朝中应该无人敢反对。
待昭王兴建义学的事情散开之后,百姓们无不感恩戴德。
“夫君,为何要突然建立义学,若是到时候无人愿意教导这些幼童该怎么办?”
马车中,夫妻两人结束慰问,长孙清漪听了义学的事情,忍不住寻问。
姜承枭知道妻子担心什么,便安慰道:“夫人且放心,只要重金聘请,总能找到愿意教授这些幼童的先生。再者,义学非我心血来潮,而是早有想法,此番正好借此观其效益。”
闻言,长孙清漪颔首。虽然她不知道丈夫什么打算,既然这么做了,总归是有他的道理。再者,此等仁义之举,不为过也。
“夫君,这义学该修建在何处呢?”
姜承枭想了想,言道:“这个暂且不着急,先让孩子们在西里坊学习,日后若有变故,再寻他处。”
这件事情不能着急,若是以个人私事论,朝中大臣自然无话可说。可若是拿到台面上来说,到时候只怕裴矩等人免不了要拒绝扯皮一番。
是故,打枪地不要,悄悄地进村。
只要这件事情不在朝廷的日程上,那他怎么做是他自己的事情,朝廷无权插手。
他也没指望能一直瞒着,只要是私人的活儿,相信裴矩他们也没什么理由反对。
毕竟,这可是他私人出资的,没动朝廷一分一毫的钱。
回了王府,南霁云送来李药师的捷报。
“打得不错。”姜承枭笑了笑,将战报叠好,放回匣子中密封起来。
“主上似乎一点也不意外。”南霁云道。
姜承枭呵呵一笑,不紧不慢解释道:“突厥之强,无外乎马上骑射功夫。我黑鹰军精锐皆是与草原人厮杀的骁勇,比之突厥并不落下风。除此之外,李药师战阵布置,更是让突厥人无法抵挡的,若是不胜,那我才要失望。”
说到这里,姜承枭便想起捷报当中,关于谢映景的消息。
那孩子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当年萧府初见,那个困于铁索的少年一朝得释,从此再无敌手。
相比较谢映景这个意料之中的欣喜,那么秦玉京和王伯驹则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当年神举曾和他提过秦玉京,此人乃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没想到兜兜转转,他竟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当了兵。
不多时,姜承枭起身走到内室,将帘子放了下来,一副关北的堪舆图出现。
根据李药师给自己的消息,这个时候他们应该已经南下灵武郡了,如果不出意外,河套三地已经是掌中之物。
便在此时,一名亲卫走了进来。
“主上,关中鹰信。”
姜承枭接过信件打开,上面写了关于李安民率军支援李济世的事情。
“武威郡苏定海”
姜承枭皱了皱眉,没想到李源居然派了六七万大军前往那边剿灭苏定海,这可不太妙。
如果苏定海被剿灭,西域通道有可能会被打通,而且李源将会有很大的机会北上攻打灵武郡。
一念至此,姜承枭连忙写了一封密信交给亲卫,吩咐道:“加急传给李药师将军!”
“是!”
放下朱笔,姜承枭负手立于堪舆图前,目光在关中诸郡上下扫视。
依照目前的情况而言,周牛儿顶多撑到年后,到了那个时候,北晋的疆土将会和魏国在关北接壤,这下子要小心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