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九、对策+蜀中吴家
正月十二,狄至迎娶永明郡主。
狄至此时贵为枢密副使、新军海军司令,既有尊贵身份,手中又有实权,还是皇太孙最信任的大将,功勋卓著,自然备受关注。
连德公都亲自到场祝贺,而不是派家中小辈来,足见狄至此时地位。
这也不难理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后以狄至为代表的这些人肯定会是朝中重臣。
大婚当日格外热闹,是京城一桩盛事。
婚后,很快就是上元节,今年阿娇很高兴,想办一个诗会。
不过她一个人不好出面,李星洲干脆陪她,当座上宾,王府有的是钱,办个诗会哄哄媳妇开心小菜一碟。
随着李星洲名气越来越大,他当初抄的那些诗文也越发受人追捧,将他的文采提到一个新高度,他作为诗会座上宾,自然引来众多追捧。
府中许多人都去凑热闹,特别是蒲察伶,她还没见过这样的盛况呢。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到正月十六,一大早李星洲被小院外的吵闹惊醒,怀里的阿娇也很快醒了。
他气冲冲的跑出去,光着脚丫子站在二楼大骂。
外面的人被吓着,连忙进来汇报,说有人一定要见他,但又没预约过,也没听说过来路,偏偏还不让人转达,要亲自见。
李星洲顿时恼火,大清早的打扰睡觉,差点叫人轰出去,阿娇穿戴好出来安抚两句他火气才慢慢消下来,亲了阿娇一口,弄得她满脸通红,心情也好起来。
“让他外面等着,我待会就来。”说着回去换了衣服,在阿娇服侍下洗漱,随后才去见人。
到了前面待客前厅? 对方是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男子? 见他就下跪。
李星洲没什么好脸色,打扰他大好事? “一日之计在于晨”? 他还准备和阿娇干点勤劳的事再起来呢。
“你是何人,来干嘛? 说简单点。”李星洲坐下,端起茶水喝起来。
“某是明州知州吴大人家仆? 奉命带信北上? 家主交代只能殿下亲启,有绝密大事,不可外传。”年轻人恭敬的说。
李星洲听他此话,眉头微皱? 随即让旁边侍从把信呈上? 打开看起来。
慢慢的,眉头紧皱,气得差点跳起来,不过深吸口气,还是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随后将信小心收起来:“你辛苦了。”
随即让侍从找来严昆,给送信的年轻人赏赐五十贯? 并招待他在王府的酒楼暂时住下。
吴惠生,这个名字李星洲并不是第一次见到? 之前德公就告诉过他,还给他列个一个清单? 沿海诸州支持和反对新政的官员名单? 好让他有准备? 有对策。
因为德公是政事堂首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各地折子都会经过他的审批,是绕不过的,所以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当初他在外征战的时候这些人趁他不在朝中无暇顾及就蠢蠢欲动,沿海诸州县只有少数是站在他这边的。
吴惠生就是其中一个,明州知州。
李星洲之所以想率先解决南方沿海,是想带动沿海诸州发展,越早改制,越早享受红利。
战略布局上有两个考虑。
一是经济重心南移。
这是从五代十国开的头,以前北方一直是经济文化重心,但五代十国很乱,特别北方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军阀割据,乱战不停,百姓凋零,十室九空。
那还不是汉末三国那种军阀割据,五代十国的乱是毫无道德底线的乱,是掌兵军阀没有脑子的乱。
杀人充当军粮的记载比比皆是,朝三暮四,随意二五子的操作层出不穷。
相比之下三国都算好时代,三国再乱还能被津津乐道,因为主要大军阀都是有头脑的,懂得趋利避害,互相制约;基础道德体系总体没有崩溃,即便乱世也有忠肝义胆,荡气回肠的事。
五代十国就不一样,多数军阀是没脑子的,做事凭一时好恶,喜怒无常;基础道德崩坏,什么是道德?不知道啊!所以什么样灭绝人性的事都干得出来。
这种大环境下,相对稳定的南方就成为避祸好去处,南方百姓总体能安稳度日,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而到南宋,只有半壁江山,经济大规模开始南移。
随着黄河泛滥,南方长江流域越发更加适合发展。
如今正是大好机会,如果等南方沿海诸州发展到北方和蜀中的程度,动他们国家也要伤筋动骨,还不好撼动。
如今他们还没发展起来,还在起步阶段,难度小,还能为往后发展打基础。
其次,以后对外战争主要在北方。
李星洲如今才二十一,他还有很多时间。
以后几十年里,北方还要面对夏国,面对吐蕃诸部,面对蒙古国的崛起,战争少不了,动乱难以避免。
只有南方,只有淮河以南的地区,能在很长时间内维持稳定发展,安心发展,成为整个国家大后方,支持对外军事活动,稳定国力。
所以这些地方要先动手,先稳定,越早越好。
吴惠生送来的信帮了他大忙!
上面说他发现明州大族联合周边一些豪族准备向蜀中求救。
李星洲一下就明白,所谓“向蜀中求救”,说的就是蜀中吴家。
他倒是吓了一跳,之前他确实没想到这些大族还会玩这招!
“请皇后说话”诗语沉吟,歪着头不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星洲拿到信后,第一时间找诗语商量。
“这些王八蛋!前年我想收拾吴正清,结果他们先找人进京,走了皇后的路子,才没法拿他怎么办。”李星洲有些气愤。
“这次呢?毕竟不是皇后娘家的事,皇后会不会管?”诗语问,李星洲伸手,示意她坐在自己大腿上,他喜欢这么跟她讨论问题,习惯了。
诗语犹豫一下,还是照做。
“如果他们先说服吴家,无非是怎么说话的问题,吴家如果帮忙,就算和吴家没关系也能轻易说得有关系,我要对付的是地方豪族,吴家也是。”
诗语蹙眉:“这么说只要皇后开口,事情又会难办了。”
李星洲肯定点头“之前我没想这方面的事,毕竟太远,只认为除了皇上没人能构成阻碍,而皇上是和我站一起的,也不信他们有本事敢去说服皇上。
却想漏了皇后!
皇后开口一样可行,虽说后宫不得干政,可她是我奶奶!
这就难办,亲缘血脉摆在那,她真开口了事情就不能做绝,做得干净利落,可我要的就是干净利落,一次性做到底。”
诗语想了一会儿,随后开口:“那就先下手为强,让他们说不上话!”
“嘿嘿,英雄所见略同!”李星洲笑起来,“嘴长在他们身上,可说不说得出话由不得他们。”
“这次去蜀中我准备带四营人马,六艘定南级战舰,若情况不对,直接拿人,让他们开不了口。”李星洲冷峻的说。
此事他可能背上骂名,但骂就骂吧,他被骂的够多,不能让那些人破坏他的战略布局。
诗语却笑起来:“哪有你这么霸道的!”
随后她往后靠了靠,把李星洲当成椅子,认真的说:“我倒觉得不用那么多人,不过要快,而且不能再像你之前打算的那样沿途低调的去。
你要抢在那些人之前到蜀中,然后大张旗鼓,布告天下你去了,到时候各家大族豪门,地方官吏肯定都会往成都跑。”
诗语眼里闪光:“到那时候,那些人就算到蜀中也无用,蜀中官员大族在你身边,他们敢往上凑,拿捏他们轻而易举!”
李星洲一愣,仔细想想似乎也是这么个道理。
等他到了蜀中,只要高调行事,各方势力、官吏都会主动靠过来,到时候他们若还敢入境,那拿捏的理由多了去了。
“那我明天就动身!”李星洲火急火燎。
“不着急一两天,只要你人到,吴家也不敢轻举妄动,反倒是要设个后手才行。”诗语说。
李星洲看着聪明的小媳妇,看她有些戏谑看着自己,顿时恼羞成怒,挠她咯吱窝,“还敢不敢卖弄聪明,调戏你夫君,晚上看我怎么收拾你!”
诗语羞红脸,连忙阻止他胡闹,气喘吁吁的说:“即便走到最后一步,吴家派人进宫,那总要能见到皇后才算数。
京城到蜀中数千里之地,他们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可终归是要进皇城的”
李星洲瞬间明白:“你是说武德司!”
诗语点头:“只要进不了皇城,万事皆休,这就是最后的保障。”
武德司负责戍守皇城外城和内外城交接处,保卫宫中安全,皇后在后宫,如果吴家人想见皇后,必须通过武德司通报放行。
而如今以他身份想买通武德司轻而易举。
只是
“恐怕引起猜忌”武德司毕竟是戍守皇城的武装部队,对皇上负责,如果他随便插手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诗语道:“所以说是最后的保障,殿下能先到蜀中让吴家不开口固然好,如果晚了就让武德司拦人截信。”
李星洲点头,好媳妇果然聪明,考虑周全,本来挺急的一件事,被她一说反而不那么急了。
因为有好几道保险,他可以到蜀中调动地方官府阻止袁家人入境,如果慢了还能阻止他们见到吴家人;
即便没有来得及阻止可以对吴家人施压退一万步,吴家派人来见皇后,或者送信,他可以用釜底抽薪的一招,调动武德司截住人或信。
是啊,无论他们再怎么挣扎,最后不都要往京城跑,往皇宫跑。
李星洲被小媳妇说得豁然开朗,晚上准备搞点运动量,被诗语叫停,让他好好休息,明天要认真应对武德司之事。
武德司还是比较敏感的,即便他是皇太孙,说话也要注意分寸。
第二天,李星洲宴请武德司武德使,并提出希望他帮助的事宜,不过用词很小心,怕刺激到他。
不过站队谁都会,得罪皇后还是得罪将来的皇帝,武德使很快有了权衡,答应帮忙。
保险上好,随后李星洲开始准备去蜀中的事,争取早日出发,早日到达。
蜀中号称天府之国,四面环山,中间沃野千里,自古都是富庶之地。
秦国一统天下就是靠着蜀中这个大后方支撑。
刘邦还定三秦争霸天下,靠的也是蜀地汉中,到后来经过漫长发展,有段时间蜀地的赋税几乎快到景国全国赋税一半,足见蜀中富庶。
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最开始也是在蜀中富商之间流通的。
但又因为其封闭的地理位置,导致其有一定封闭性,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的说法。
成都府,作为天府之国的首府,万家灯火通明,密密麻麻的楼阁亭台鳞次栉比,夜里也格外热闹。
吴家作为当今皇后母族,又是蜀中最大豪族,地位超然,成都府知府到任,都要先拜会吴家。
吴家大宅位于城东,占据整整两条街,周边建筑群落密密麻麻,长长围墙也有数里,往来之人络绎不绝,进进出出都是贵胄。
府中大宅里,灯火明亮,家主吴正清高坐上位,下方两边坐着男男女女,年纪偏大,男多女少,大约有十四五人,很多都白发苍苍,年纪最小的也是中年模样。
此时众人脸上都洋溢激动神色,他们都是吴家各房掌事之人,对吴家现状最了解。
家虽然已成蜀中最大豪族,有皇后为靠山,官府也要给三分面子。
可到这步,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难上加难,偏偏家中年轻子弟过惯富贵荣华的享乐日子,上进得不多,培养大批子弟读书,没一人高中,长此以往前途堪忧。
可这时却有转机。
“皇后来了家书,说皇太孙要来蜀中游玩些时日,按理说皇太孙也有我们吴家血脉,此事是我吴家的大好机会!
皇太孙如今声名天下皆知,又年轻有为,将来继承大统,登上至尊之位是板上钉钉的事!
话说到这,想必诸位叔伯、兄弟姐妹都明白我什么意思!此事一定要办好,倾尽全力办好!”吴正清作为家主,严肃的说。
众人都点头,小声议论起来。
关于当朝皇太孙,那都不用吴正清说,他们听到的可太多了,百姓之间,官员之间,到处都在传他的事迹,没听过反而可能被嘲笑孤陋寡闻了。
“既然知道,在此期间,希望大家能同心合力,把皇太孙接待好,若他高兴,我们吴家前途可保!
都有些什么意见想法,说出来一起琢磨琢磨吧。”
下首老太太率先开口:“听闻皇太孙好美色,打到草原抢了大金国皇后,我看到时要把各房长得标志的年轻后辈小娘们都叫过来,要是能被看上一个两个,比什么都好。”
“可行!”
“不错,我也这么想的。”
“皇太孙诗词写得极好,必是有文史底蕴之人,那首推我成都诸葛丞相祠”
“还有百姓给皇太孙设的祠,出钱修缮修缮,再扩一扩,到时看了定然开心”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起来,吴家对此事十分重视。
狄至此时贵为枢密副使、新军海军司令,既有尊贵身份,手中又有实权,还是皇太孙最信任的大将,功勋卓著,自然备受关注。
连德公都亲自到场祝贺,而不是派家中小辈来,足见狄至此时地位。
这也不难理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后以狄至为代表的这些人肯定会是朝中重臣。
大婚当日格外热闹,是京城一桩盛事。
婚后,很快就是上元节,今年阿娇很高兴,想办一个诗会。
不过她一个人不好出面,李星洲干脆陪她,当座上宾,王府有的是钱,办个诗会哄哄媳妇开心小菜一碟。
随着李星洲名气越来越大,他当初抄的那些诗文也越发受人追捧,将他的文采提到一个新高度,他作为诗会座上宾,自然引来众多追捧。
府中许多人都去凑热闹,特别是蒲察伶,她还没见过这样的盛况呢。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到正月十六,一大早李星洲被小院外的吵闹惊醒,怀里的阿娇也很快醒了。
他气冲冲的跑出去,光着脚丫子站在二楼大骂。
外面的人被吓着,连忙进来汇报,说有人一定要见他,但又没预约过,也没听说过来路,偏偏还不让人转达,要亲自见。
李星洲顿时恼火,大清早的打扰睡觉,差点叫人轰出去,阿娇穿戴好出来安抚两句他火气才慢慢消下来,亲了阿娇一口,弄得她满脸通红,心情也好起来。
“让他外面等着,我待会就来。”说着回去换了衣服,在阿娇服侍下洗漱,随后才去见人。
到了前面待客前厅? 对方是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男子? 见他就下跪。
李星洲没什么好脸色,打扰他大好事? “一日之计在于晨”? 他还准备和阿娇干点勤劳的事再起来呢。
“你是何人,来干嘛? 说简单点。”李星洲坐下,端起茶水喝起来。
“某是明州知州吴大人家仆? 奉命带信北上? 家主交代只能殿下亲启,有绝密大事,不可外传。”年轻人恭敬的说。
李星洲听他此话,眉头微皱? 随即让旁边侍从把信呈上? 打开看起来。
慢慢的,眉头紧皱,气得差点跳起来,不过深吸口气,还是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随后将信小心收起来:“你辛苦了。”
随即让侍从找来严昆,给送信的年轻人赏赐五十贯? 并招待他在王府的酒楼暂时住下。
吴惠生,这个名字李星洲并不是第一次见到? 之前德公就告诉过他,还给他列个一个清单? 沿海诸州支持和反对新政的官员名单? 好让他有准备? 有对策。
因为德公是政事堂首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各地折子都会经过他的审批,是绕不过的,所以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当初他在外征战的时候这些人趁他不在朝中无暇顾及就蠢蠢欲动,沿海诸州县只有少数是站在他这边的。
吴惠生就是其中一个,明州知州。
李星洲之所以想率先解决南方沿海,是想带动沿海诸州发展,越早改制,越早享受红利。
战略布局上有两个考虑。
一是经济重心南移。
这是从五代十国开的头,以前北方一直是经济文化重心,但五代十国很乱,特别北方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军阀割据,乱战不停,百姓凋零,十室九空。
那还不是汉末三国那种军阀割据,五代十国的乱是毫无道德底线的乱,是掌兵军阀没有脑子的乱。
杀人充当军粮的记载比比皆是,朝三暮四,随意二五子的操作层出不穷。
相比之下三国都算好时代,三国再乱还能被津津乐道,因为主要大军阀都是有头脑的,懂得趋利避害,互相制约;基础道德体系总体没有崩溃,即便乱世也有忠肝义胆,荡气回肠的事。
五代十国就不一样,多数军阀是没脑子的,做事凭一时好恶,喜怒无常;基础道德崩坏,什么是道德?不知道啊!所以什么样灭绝人性的事都干得出来。
这种大环境下,相对稳定的南方就成为避祸好去处,南方百姓总体能安稳度日,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而到南宋,只有半壁江山,经济大规模开始南移。
随着黄河泛滥,南方长江流域越发更加适合发展。
如今正是大好机会,如果等南方沿海诸州发展到北方和蜀中的程度,动他们国家也要伤筋动骨,还不好撼动。
如今他们还没发展起来,还在起步阶段,难度小,还能为往后发展打基础。
其次,以后对外战争主要在北方。
李星洲如今才二十一,他还有很多时间。
以后几十年里,北方还要面对夏国,面对吐蕃诸部,面对蒙古国的崛起,战争少不了,动乱难以避免。
只有南方,只有淮河以南的地区,能在很长时间内维持稳定发展,安心发展,成为整个国家大后方,支持对外军事活动,稳定国力。
所以这些地方要先动手,先稳定,越早越好。
吴惠生送来的信帮了他大忙!
上面说他发现明州大族联合周边一些豪族准备向蜀中求救。
李星洲一下就明白,所谓“向蜀中求救”,说的就是蜀中吴家。
他倒是吓了一跳,之前他确实没想到这些大族还会玩这招!
“请皇后说话”诗语沉吟,歪着头不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星洲拿到信后,第一时间找诗语商量。
“这些王八蛋!前年我想收拾吴正清,结果他们先找人进京,走了皇后的路子,才没法拿他怎么办。”李星洲有些气愤。
“这次呢?毕竟不是皇后娘家的事,皇后会不会管?”诗语问,李星洲伸手,示意她坐在自己大腿上,他喜欢这么跟她讨论问题,习惯了。
诗语犹豫一下,还是照做。
“如果他们先说服吴家,无非是怎么说话的问题,吴家如果帮忙,就算和吴家没关系也能轻易说得有关系,我要对付的是地方豪族,吴家也是。”
诗语蹙眉:“这么说只要皇后开口,事情又会难办了。”
李星洲肯定点头“之前我没想这方面的事,毕竟太远,只认为除了皇上没人能构成阻碍,而皇上是和我站一起的,也不信他们有本事敢去说服皇上。
却想漏了皇后!
皇后开口一样可行,虽说后宫不得干政,可她是我奶奶!
这就难办,亲缘血脉摆在那,她真开口了事情就不能做绝,做得干净利落,可我要的就是干净利落,一次性做到底。”
诗语想了一会儿,随后开口:“那就先下手为强,让他们说不上话!”
“嘿嘿,英雄所见略同!”李星洲笑起来,“嘴长在他们身上,可说不说得出话由不得他们。”
“这次去蜀中我准备带四营人马,六艘定南级战舰,若情况不对,直接拿人,让他们开不了口。”李星洲冷峻的说。
此事他可能背上骂名,但骂就骂吧,他被骂的够多,不能让那些人破坏他的战略布局。
诗语却笑起来:“哪有你这么霸道的!”
随后她往后靠了靠,把李星洲当成椅子,认真的说:“我倒觉得不用那么多人,不过要快,而且不能再像你之前打算的那样沿途低调的去。
你要抢在那些人之前到蜀中,然后大张旗鼓,布告天下你去了,到时候各家大族豪门,地方官吏肯定都会往成都跑。”
诗语眼里闪光:“到那时候,那些人就算到蜀中也无用,蜀中官员大族在你身边,他们敢往上凑,拿捏他们轻而易举!”
李星洲一愣,仔细想想似乎也是这么个道理。
等他到了蜀中,只要高调行事,各方势力、官吏都会主动靠过来,到时候他们若还敢入境,那拿捏的理由多了去了。
“那我明天就动身!”李星洲火急火燎。
“不着急一两天,只要你人到,吴家也不敢轻举妄动,反倒是要设个后手才行。”诗语说。
李星洲看着聪明的小媳妇,看她有些戏谑看着自己,顿时恼羞成怒,挠她咯吱窝,“还敢不敢卖弄聪明,调戏你夫君,晚上看我怎么收拾你!”
诗语羞红脸,连忙阻止他胡闹,气喘吁吁的说:“即便走到最后一步,吴家派人进宫,那总要能见到皇后才算数。
京城到蜀中数千里之地,他们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可终归是要进皇城的”
李星洲瞬间明白:“你是说武德司!”
诗语点头:“只要进不了皇城,万事皆休,这就是最后的保障。”
武德司负责戍守皇城外城和内外城交接处,保卫宫中安全,皇后在后宫,如果吴家人想见皇后,必须通过武德司通报放行。
而如今以他身份想买通武德司轻而易举。
只是
“恐怕引起猜忌”武德司毕竟是戍守皇城的武装部队,对皇上负责,如果他随便插手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诗语道:“所以说是最后的保障,殿下能先到蜀中让吴家不开口固然好,如果晚了就让武德司拦人截信。”
李星洲点头,好媳妇果然聪明,考虑周全,本来挺急的一件事,被她一说反而不那么急了。
因为有好几道保险,他可以到蜀中调动地方官府阻止袁家人入境,如果慢了还能阻止他们见到吴家人;
即便没有来得及阻止可以对吴家人施压退一万步,吴家派人来见皇后,或者送信,他可以用釜底抽薪的一招,调动武德司截住人或信。
是啊,无论他们再怎么挣扎,最后不都要往京城跑,往皇宫跑。
李星洲被小媳妇说得豁然开朗,晚上准备搞点运动量,被诗语叫停,让他好好休息,明天要认真应对武德司之事。
武德司还是比较敏感的,即便他是皇太孙,说话也要注意分寸。
第二天,李星洲宴请武德司武德使,并提出希望他帮助的事宜,不过用词很小心,怕刺激到他。
不过站队谁都会,得罪皇后还是得罪将来的皇帝,武德使很快有了权衡,答应帮忙。
保险上好,随后李星洲开始准备去蜀中的事,争取早日出发,早日到达。
蜀中号称天府之国,四面环山,中间沃野千里,自古都是富庶之地。
秦国一统天下就是靠着蜀中这个大后方支撑。
刘邦还定三秦争霸天下,靠的也是蜀地汉中,到后来经过漫长发展,有段时间蜀地的赋税几乎快到景国全国赋税一半,足见蜀中富庶。
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最开始也是在蜀中富商之间流通的。
但又因为其封闭的地理位置,导致其有一定封闭性,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的说法。
成都府,作为天府之国的首府,万家灯火通明,密密麻麻的楼阁亭台鳞次栉比,夜里也格外热闹。
吴家作为当今皇后母族,又是蜀中最大豪族,地位超然,成都府知府到任,都要先拜会吴家。
吴家大宅位于城东,占据整整两条街,周边建筑群落密密麻麻,长长围墙也有数里,往来之人络绎不绝,进进出出都是贵胄。
府中大宅里,灯火明亮,家主吴正清高坐上位,下方两边坐着男男女女,年纪偏大,男多女少,大约有十四五人,很多都白发苍苍,年纪最小的也是中年模样。
此时众人脸上都洋溢激动神色,他们都是吴家各房掌事之人,对吴家现状最了解。
家虽然已成蜀中最大豪族,有皇后为靠山,官府也要给三分面子。
可到这步,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难上加难,偏偏家中年轻子弟过惯富贵荣华的享乐日子,上进得不多,培养大批子弟读书,没一人高中,长此以往前途堪忧。
可这时却有转机。
“皇后来了家书,说皇太孙要来蜀中游玩些时日,按理说皇太孙也有我们吴家血脉,此事是我吴家的大好机会!
皇太孙如今声名天下皆知,又年轻有为,将来继承大统,登上至尊之位是板上钉钉的事!
话说到这,想必诸位叔伯、兄弟姐妹都明白我什么意思!此事一定要办好,倾尽全力办好!”吴正清作为家主,严肃的说。
众人都点头,小声议论起来。
关于当朝皇太孙,那都不用吴正清说,他们听到的可太多了,百姓之间,官员之间,到处都在传他的事迹,没听过反而可能被嘲笑孤陋寡闻了。
“既然知道,在此期间,希望大家能同心合力,把皇太孙接待好,若他高兴,我们吴家前途可保!
都有些什么意见想法,说出来一起琢磨琢磨吧。”
下首老太太率先开口:“听闻皇太孙好美色,打到草原抢了大金国皇后,我看到时要把各房长得标志的年轻后辈小娘们都叫过来,要是能被看上一个两个,比什么都好。”
“可行!”
“不错,我也这么想的。”
“皇太孙诗词写得极好,必是有文史底蕴之人,那首推我成都诸葛丞相祠”
“还有百姓给皇太孙设的祠,出钱修缮修缮,再扩一扩,到时看了定然开心”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起来,吴家对此事十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