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打酒灶
李业忙碌的一天从早开始,因为酒笼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就是起蒸酒的灶。
一大早天还蒙蒙亮,严毢带人冒着早寒把李业定制的三口锅取回来了,两口普通大锅,直径大概一米,一口空心铜锅是用来涮羊肉的。
为什么火锅会用铜锅呢,其实很简单,铜比铁导热快也不存热,汤料能够快速随着火势的改变升温降温。而厚铁锅适合爆炒因为存热,爆炒时不会因为食材下锅瞬间吸收热量而快速降温。
严毢自然不知道李业要锅干嘛,还有一口奇奇怪怪的铜锅,但小王爷吩咐他就照做了。
李业得知锅取回来之后很激动,带着三个府里家丁,叫上严申准备起灶,秋儿和月儿也好奇的来凑热闹。严毢觉得女孩家不该掺和,李业摆摆手让她们随便,两个丫头也只是好奇而已。
院子另外一头赵四已经基本完工,现在正在烘干木料。
打灶师傅不用请,因为府里厨房就有,一个中年胖子满脸的肉,叫严炊,当初是跟着潇王行军的火头兵,大军所到之处扎营打灶早就顺手拈来。
不过家中打灶不比外面,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向来敬重天地,家中动土要慎重的,而且每一口灶都有“灶神”,逢年过节还要祭拜。
具体过程李业不懂,但也不觉得迷信什么的,有些东西并不是作用能够体现其价值的,就如同诗歌,这些点点滴滴又何尝不是生活的诗歌呢,或许你不懂,但不要随意的去否定。
在严毢安排下,他们先拜了土地,烧黄纸热土,然后焚香撒酒,嘴里念念有词,大概请求天地庇佑,财源广进,宅府平安之类的待到差不多一小时后,香烧完再撒酒才轮到严炊动手。
严申和一众家丁扛着家伙严阵以待,就连扛个锄头铲子也整整齐齐气势逼人,如同要上战场一般。李业扶额,连忙提醒他们放松,打灶而已不是上阵杀敌
“世子要活灶还是”严炊笑眯眯的上前问询,他一笑,小眼睛就眯得看不见了,活脱脱一个笑弥勒。
活灶就是锅不固定,反之就是将整口锅固定在灶台上,适合大锅,酿酒的底锅当然是固定死的好,而且还要和酒笼固定在一起,外面用泥沙封起来,以防漏气。
李业道:“不用活的,你照我说的来造。”
严炊一愣,世子还懂打灶不成?
李业确实懂,烧柴的灶以前基本都一样,但也是在不断改进的,后世最新的一种灶口很窄,灶底部半圆形,很宽阔,出烟口靠里,这种灶能存热,快速加温,节省柴火。
在李业的描述示意下,严炊带人将信将疑的干起来,可到一半的时候他还是有些疑惑:“世子,这灶口这么窄,火会不会熄啊。”
“不会,只要你把里面扩大一些就行。”李业道。
严炊点头,虽然还有些忧虑但也只好照做了,秋儿和月儿则一脸好奇的看着他们忙碌,两个丫头根本看不懂。李业想了想也交给她们一项任务,两个丫头针线活好,正好能派上用场。
他们砌砖是用一种叫做“沥灰”的东西,是从瓦泥匠那买来的,大概是熟石灰的某种产品,李业闻气味能闻出个大概,也不知道怎么弄的,只知道根据严毢的说法,这种沥灰只有大户人家才能用得起,制作一次需要一个多月。
水泥是不可能有,因为水泥配方本身很简单,但加工需要持续的几千度高温,这个年代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一直到中午,在严炊带头,严申和三个家丁的努力下,灶体已经打造好,底锅也安放上去了,接下来就是等沥灰板结固定就能使用。
但现在是冬天,温度低,水分难以蒸发,估计要等好多天了。他也不敢贸然把酒笼放上去,现在沥灰不干,灶基不稳,贸然放上去可能会导致变形。
虽然心中兴致勃勃充满干劲,眼看一套蒸馏酒酿制装置就要完成,但还是只能压制下心中的火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功近利可能会前功尽弃。
于是吃过午饭之后李业暂时没去荒院,而是带着季春生和严炊去了听雨楼,而秋儿和月儿留在家中做李业交代的事情。
此去听雨楼李业是想将一些猪肉的烹制方法教给那些大厨,比如红烧肉,粉蒸肉,卤肉,梅菜扣肉等等就像他之前说的,一百二十文一斤的猪肉,半斤不到作一盘菜,他敢卖四百文,这简直就是暴利!
当然李业没有那么丧心病狂,四百文太欺负老实人了,所以他决定卖三百九十九文。可别小看这少的一文,这种消费陷阱在现代随处可见,人们早已熟知,但是无时无刻有人心甘情愿的掉进去。
这是一种强力的心理暗示,当你看到399的时候第一印象绝对是“哇,四百都不到!”,这就是多一文少一文的差距。
至于带上严炊是想让他也学学,毕竟他是王府里的大厨,总是那几个菜没意思。
带上季春生是安全起见,来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因为一直沉溺在温柔乡中,他都忘记了这是个残酷黑暗的封建社会。
直到今早旁边钱府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家奴打碎了家主的瓷器,被打断腿赶出门,这种天气下十有八九要活生生疼死冷死,比直接打死还更加恐怖。
王府下人都在讨论这件事,但哪怕是秋儿月儿说起此事也表现平淡,就如同普普通通的生活谈资,说今日天气如何一般,这时李业才突然警觉他到底生活在一个何等危险的世界中。
按理来说景朝律法规定不得私蓄家奴,家中家丁、奴婢、护院都是类似雇佣的制度。但其实也并没有那么严格,因为有些人要是大户人家不要他当狗可能根本活不下去,只会饿死街头。
所以只要不过分,官府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多数高门大户都会有私养的家奴,如养牲畜一般,是家主私人财产,可以任意处置,只是人数不多,多了就是想造反,会被检举到官府。
这让李业想起一些前世的记载。
宋朝也有不得私蓄家奴,一切下人都要雇佣的法令。
但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有些大户豪强直接强抢幼子幼女充蓄家奴,而且要是不听话或者长得不好就会被当食物。地方官软弱无能不敢查办,直到后来有人闹死检举,皇帝亲自下诏彻查才水落石出。
李业知道在这样一个信息交流不便的年代,这种事情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人命就是那么不值钱。所以他出门还是带上季春生为好,不然要是遇上什么事喊救命都没用。
一大早天还蒙蒙亮,严毢带人冒着早寒把李业定制的三口锅取回来了,两口普通大锅,直径大概一米,一口空心铜锅是用来涮羊肉的。
为什么火锅会用铜锅呢,其实很简单,铜比铁导热快也不存热,汤料能够快速随着火势的改变升温降温。而厚铁锅适合爆炒因为存热,爆炒时不会因为食材下锅瞬间吸收热量而快速降温。
严毢自然不知道李业要锅干嘛,还有一口奇奇怪怪的铜锅,但小王爷吩咐他就照做了。
李业得知锅取回来之后很激动,带着三个府里家丁,叫上严申准备起灶,秋儿和月儿也好奇的来凑热闹。严毢觉得女孩家不该掺和,李业摆摆手让她们随便,两个丫头也只是好奇而已。
院子另外一头赵四已经基本完工,现在正在烘干木料。
打灶师傅不用请,因为府里厨房就有,一个中年胖子满脸的肉,叫严炊,当初是跟着潇王行军的火头兵,大军所到之处扎营打灶早就顺手拈来。
不过家中打灶不比外面,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向来敬重天地,家中动土要慎重的,而且每一口灶都有“灶神”,逢年过节还要祭拜。
具体过程李业不懂,但也不觉得迷信什么的,有些东西并不是作用能够体现其价值的,就如同诗歌,这些点点滴滴又何尝不是生活的诗歌呢,或许你不懂,但不要随意的去否定。
在严毢安排下,他们先拜了土地,烧黄纸热土,然后焚香撒酒,嘴里念念有词,大概请求天地庇佑,财源广进,宅府平安之类的待到差不多一小时后,香烧完再撒酒才轮到严炊动手。
严申和一众家丁扛着家伙严阵以待,就连扛个锄头铲子也整整齐齐气势逼人,如同要上战场一般。李业扶额,连忙提醒他们放松,打灶而已不是上阵杀敌
“世子要活灶还是”严炊笑眯眯的上前问询,他一笑,小眼睛就眯得看不见了,活脱脱一个笑弥勒。
活灶就是锅不固定,反之就是将整口锅固定在灶台上,适合大锅,酿酒的底锅当然是固定死的好,而且还要和酒笼固定在一起,外面用泥沙封起来,以防漏气。
李业道:“不用活的,你照我说的来造。”
严炊一愣,世子还懂打灶不成?
李业确实懂,烧柴的灶以前基本都一样,但也是在不断改进的,后世最新的一种灶口很窄,灶底部半圆形,很宽阔,出烟口靠里,这种灶能存热,快速加温,节省柴火。
在李业的描述示意下,严炊带人将信将疑的干起来,可到一半的时候他还是有些疑惑:“世子,这灶口这么窄,火会不会熄啊。”
“不会,只要你把里面扩大一些就行。”李业道。
严炊点头,虽然还有些忧虑但也只好照做了,秋儿和月儿则一脸好奇的看着他们忙碌,两个丫头根本看不懂。李业想了想也交给她们一项任务,两个丫头针线活好,正好能派上用场。
他们砌砖是用一种叫做“沥灰”的东西,是从瓦泥匠那买来的,大概是熟石灰的某种产品,李业闻气味能闻出个大概,也不知道怎么弄的,只知道根据严毢的说法,这种沥灰只有大户人家才能用得起,制作一次需要一个多月。
水泥是不可能有,因为水泥配方本身很简单,但加工需要持续的几千度高温,这个年代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一直到中午,在严炊带头,严申和三个家丁的努力下,灶体已经打造好,底锅也安放上去了,接下来就是等沥灰板结固定就能使用。
但现在是冬天,温度低,水分难以蒸发,估计要等好多天了。他也不敢贸然把酒笼放上去,现在沥灰不干,灶基不稳,贸然放上去可能会导致变形。
虽然心中兴致勃勃充满干劲,眼看一套蒸馏酒酿制装置就要完成,但还是只能压制下心中的火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功近利可能会前功尽弃。
于是吃过午饭之后李业暂时没去荒院,而是带着季春生和严炊去了听雨楼,而秋儿和月儿留在家中做李业交代的事情。
此去听雨楼李业是想将一些猪肉的烹制方法教给那些大厨,比如红烧肉,粉蒸肉,卤肉,梅菜扣肉等等就像他之前说的,一百二十文一斤的猪肉,半斤不到作一盘菜,他敢卖四百文,这简直就是暴利!
当然李业没有那么丧心病狂,四百文太欺负老实人了,所以他决定卖三百九十九文。可别小看这少的一文,这种消费陷阱在现代随处可见,人们早已熟知,但是无时无刻有人心甘情愿的掉进去。
这是一种强力的心理暗示,当你看到399的时候第一印象绝对是“哇,四百都不到!”,这就是多一文少一文的差距。
至于带上严炊是想让他也学学,毕竟他是王府里的大厨,总是那几个菜没意思。
带上季春生是安全起见,来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因为一直沉溺在温柔乡中,他都忘记了这是个残酷黑暗的封建社会。
直到今早旁边钱府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家奴打碎了家主的瓷器,被打断腿赶出门,这种天气下十有八九要活生生疼死冷死,比直接打死还更加恐怖。
王府下人都在讨论这件事,但哪怕是秋儿月儿说起此事也表现平淡,就如同普普通通的生活谈资,说今日天气如何一般,这时李业才突然警觉他到底生活在一个何等危险的世界中。
按理来说景朝律法规定不得私蓄家奴,家中家丁、奴婢、护院都是类似雇佣的制度。但其实也并没有那么严格,因为有些人要是大户人家不要他当狗可能根本活不下去,只会饿死街头。
所以只要不过分,官府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多数高门大户都会有私养的家奴,如养牲畜一般,是家主私人财产,可以任意处置,只是人数不多,多了就是想造反,会被检举到官府。
这让李业想起一些前世的记载。
宋朝也有不得私蓄家奴,一切下人都要雇佣的法令。
但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有些大户豪强直接强抢幼子幼女充蓄家奴,而且要是不听话或者长得不好就会被当食物。地方官软弱无能不敢查办,直到后来有人闹死检举,皇帝亲自下诏彻查才水落石出。
李业知道在这样一个信息交流不便的年代,这种事情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人命就是那么不值钱。所以他出门还是带上季春生为好,不然要是遇上什么事喊救命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