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天下巨城临淄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啊!”听了张然的话,卫青也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道:“若是朔方郡也能有临淄这么多织工,区区几万套羊毛御寒衣物,不过十数日便可做出来,朔方郡的将士们又何须忍受寒冬之苦厄啊!”

    可惜的是,现在的朔方郡,别说百万人口了,连天子欲要从全国各地迁徙十多万人去朔方实边,都多次被丞相等人阻拦,所以在此地发展羊毛纺织什么的,基本不太可能,连种地的人都没有,更别说抽调人手来纺织羊毛了…

    “哼~”卫青的话音刚落,御案后的刘彻,脸色瞬间就黑了下来...因为卫青的话,恰好戳中了刘彻的痛处,让刘彻心里一阵老大不痛快。

    缘何会如此呢?因为现在长安城,就算加上周边的人口,也才仅仅三十多万而已,但齐地的临淄城却有近百万之众,人口比长安城还要多了一倍有余!有个成语叫做摩肩接踵,其最初形容的就是临淄城的胜景!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长安城才是大汉帝国的京师所在,但为何不是首都的临淄城,却比长安的人口还要多出一倍呢?如此多的人口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从齐国立国起,临淄就作为其都城存在,迄今为止已有近八百年之久了。

    更何况,齐国兴盛的时间也很早,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是当时的大国,齐桓公时期,齐国更是成为当世霸主之一,而也就是同一时间,临淄城就在管仲的治理下变得非常兴旺,人口一度达到了二十多万。

    到了战国末期时,临淄人口就已经达到七万户,近四十万人,是当时海内名都,天下有数的巨城。

    而且这几百年间,因为齐国的强盛,临淄城也未经历过太多的战乱,仅有的几次,也未对临淄城造成毁灭性的伤害,比起早已化为一片废墟的咸阳城,又在废墟上重新兴建的长安城来说,临淄城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漫长的时间沉淀。

    到如今,临淄城仅在籍的常住人口就高达十万余户!若以一户五口人的低标准计算,其人数少说也超过了五十万,若是加上流动人口以及豪强大族隐瞒的人口,那么其数量更是有七八十万之多,说句接近百万之巨,也不算太夸张。

    所以,临淄城才是当之无愧的当世第一大城!

    一个接近百万人口的超级城市,放在这个时代,那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巨无霸。

    而且,临淄可不仅仅是大就完事了,因为临淄的织户众多,其纺织业也十分发达,齐纨鲁缟,天下闻名。

    据传闻,“齐地尚刺绣,恒女无不能。”这是啥意思呢?也就是说,齐地的人都非常擅长刺绣,只要是个女的都会那么一两手刺绣手艺。

    所以,临淄城同样也是当时的纺织业中心,以致于有“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之说。

    甚至连刘彻本人的穿的衮冕服,都是出自于齐地…总之,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繁荣程度,临淄城都远超现在的长安城。

    在这种情况下,卫青与张然却大谈临淄城的优势,这就很让刘彻这个住在长安城未央宫里的天子颜面无光了!

    所以,刘彻现在的心情很不爽,他沉着脸分别扫了卫青与张然,忽然冷笑一声,看向张然道:“张卿,按汝之意,这临淄城有如此多便利之处,羊毛制衣的事情,是不是也该放到那里呢?”

    见天子面带不渝之色,语气也很不对,张然心头有些发毛,连忙摇头道:“回陛下,臣并无此意,这临淄城虽大量织工,纺织颇为盛行,然其地并不盛产羊毛,且与朔方郡相隔数千里,而若将羊毛运到此地来加工,徒费其力,反而得不偿失呀!

    更何况,这羊毛纺织之关键所在,乃是如何洗涤羊毛,祛除其中的异味...而纺线织布的难度并不是太高...因此无需大量技艺精湛的织工,只需充足的人力便可!

    然北地诸郡,人丁稀少,是以,就算空有臣之羊毛制衣术,也难以将其推广开来啦!”

    “嗯...”刘彻闻言,紧皱的眉头疏散了一些,沉吟片刻,不禁感慨道:“张卿所言,却有几分道理,看来这人力不足,才是困扰羊毛制衣的问题症结所在啊!”

    随后,刘彻又语带几丝愤然道:“朕虽意欲迁齐地之民,充实朔方边地,然今国库空虚,公卿百官亦多有反对...殊为可恨!”

    现在大汉对于匈奴的反击战才刚刚开始,而且在刘彻的坚持下,大汉虽数次出击匈奴,但战绩...实在难以言述,尤其是那次马邑之谋的失败,更是让主导此事的刘彻,颜面大失,并深受打击,从此也不得不绝了御驾亲征的念头。

    若不是还有卫青数次出击并获胜的战绩为刘彻挽尊,怕是天下早已沸反盈天了...所以,现在的刘彻还不是以后那个唯我独尊的汉武大帝,就算是他贵为天子,也不可能在百官公卿全都反对的情况下一意孤行!

    见天子面露愤恨之色,一旁的卫青不由跟着叹息了一声,迁徙百姓实边的事情受阻,卫青所承受的压力可比天子本人都大多了。毕竟河南地是他带兵打下来的,而现在负责朔方郡防备匈奴的苏建,也是他的部将...所以,卫青比任何人都想尽快迁徙一些百姓们过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汉军的实力,有足够的底气打败即将来犯的匈奴人!

    不过,卫青同样也清楚,刘彻所面临的阻力到底有多大,所以,他并未因此埋怨什么,反而出言安慰道:“陛下,徙民实边之事欲速则不达,还是稳妥一些比较好...而国库空虚之事,现在说起来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了...陛下不是已经让董仲舒推行宿麦轮种之法了么,若是张小郎的宿麦轮种之法,能够得以在关中及天下推行开来,明年便可使关中所产之粮翻上一番,倒时钱粮自无忧矣!”

    “嗯,仲卿所言极是!”听到卫青这么一说,刘彻的神情彻底舒缓了下来,心中不由暗哼道:“等来年,钱粮丰足之时,朕看还有何人敢反对朕徙民实边…到时候,朕不但要迁关东之民去朔方,连临淄的织户们,朕也要迁一部分过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