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衣锦还乡(上)
晋阳到邺城之间的直接道路,虽然难走,却比从河东到壶口关这条路要近不少。十天之后,当他带着麾下数千人(有部分已经押着战利品先走了)来到滏水河北岸的时候,就看到河对岸人山人海!
全都是邺城不怕事大看热闹的民众!
邺都人文鼎盛,风气轻浮好热闹。男人喜欢舞文弄墨玩女人,而稍有钱财的家中主妇,则时常出轨稍微文采的骚人墨客。
这与晋阳朴实的民风相去甚远。
甚至感觉像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
这些好热闹的邺城人,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那是因为杨愔下令组织迎接大军凯旋,这些人是来见识所谓“子弟兵”到底什么风采。
顺便看看有没有招女婿的可能,或者送自家女儿给军官做妾也行。
“主公,在下跟随您多年,从未有过如此风光的时刻。”
高伯逸身后落后半个身位的竹竿略带兴奋的说道。
瞧瞧,不会说话的人,明明是这么高兴应景的话,也会把人气个半死!竹竿的言外之意,难道是说高伯逸之前都混得很惨,现在才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不会说话就闭嘴,没人把你当哑巴。”
高伯逸低声怼了一句,差点被竹竿这厮气个半死。
难得风光一回啊,居然被竹竿这家伙扫兴。
他走在最前头,一路走过廊桥。
“神策军万岁!”
毫无征兆的,围观人群里有人突兀的喊了一句话!
乖乖啊,这年头,万岁可是不能随便乱喊的啊!
汉武帝封禅泰山的时候,在群山中隐约听到“万岁”二字,从此以后,便有了万岁代表帝王的说法。
这个时候喊“万岁”,貌似有些不合适啊!
高伯逸正想阻止的时候,人群中响起了此起彼伏的“万岁”声,连神策军都省了。那些看热闹不怕事大的邺城人,也跟着一起瞎起哄。
现在已经不是要阻止的问题,而是想阻止也没办法阻止了。
高伯逸翻身下马,因为他看到了人群空出来的道路中间,站着一个胖乎乎的紫袍官员,正是杨愔无疑。
“遵彦,这是在做什么?”
高伯逸明知故问的指着高喊万岁的人群问道,甩锅的手法异常熟练,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一幕是杨愔安排的。
实际,高伯逸已经猜到究竟是谁的手笔了。
“楚王殿下,你就别开这种玩笑了,随在下入城吧,太后和陛下已经等候多时了。”
所谓太后和陛下,实际要把后面三个字去掉,因为两岁多的高潜,实在是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这次大战能赢,遵彦(杨愔表字)居功至伟啊,粮道如此之长,还能保证不断粮,齐国也就遵彦一人可以做到。”
花花轿子人抬人,高伯逸把高帽子不要钱的往对方头扣。
果然,听到这话,杨愔谦虚的拱手道:“这都是楚王殿下和神策军浴血奋战的胜利,在下可不敢居功,楚王殿下就别谦虚啦。”
他微胖的脸笑得像一朵花,刚才虽然才几句话,但是高伯逸已经透露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
晋阳鲜卑虽然不在了,但咱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没有变!杨愔官场老油条了,高伯逸的态度稍微品一下就知道,以后路还长着呢。
“殿下……不知道,你在晋阳有没有找到先帝之子,高隆基。”
高洋对杨愔有知遇之恩,所以杨愔特别想知道,高洋跟段妃的儿子高隆基在哪里。
“在我侍卫背后,不过现在叫公孙基。高隆基寒冬时节在湖玩耍,不慎跌入冰窟,死了。”
高伯逸睁眼说瞎话一套一套的。
“嗯,那真是太可惜了。”
杨愔微微点头说道,一切尽在不言中。他大大的松了口气,看起来,高伯逸这个人,还是很念旧情的。杨愔并不知道高隆基是段妃跟唐邕所生,还以为他是高洋的儿子。
而高伯逸不杀高洋之子,会让很多当初跟随高澄,随后又跟着高洋的那些文士们,感觉到心安。
不说是“妇人之仁”,而是意味着高伯逸是一个做事有底线有尺度的人。哪怕今后夺权称帝,也不会做得太过,弄得人人自危。
而“名义”杀死高隆基,则是说明高伯逸篡位之心十分坚定,根本没有给高氏皇族打工的打算。
这些事情,也在杨愔的预料之中,没有超出他的底线。
“九合啊,你做事不像是年轻人,甚至连我都自愧不如了。”
此时此刻,杨愔的称呼都不一样了。
“宰辅你看,人群都在欢呼,晋阳的威胁也没有了。齐国下,都等着我,不,是我们,来一统天下,去创造一个盛世!”
只说是创造盛世,却没有说谁主天下!哪怕是杨愔,也挑不出毛病来。他只能微微点头道:“确实,世道变了啊。”
这话带着沧桑,似乎还有不甘又无能为力的意思。高伯逸无所谓的摆摆手道:“杨宰辅言重了,饭要一口口的吃,邺都还有一大堆的政务要处理呢。”
“确实。”
杨愔不置可否的应了一句,高伯逸的言外之意就是,他不止要管军务,政务他也要插手。说白了,随着歼灭了晋阳反对势力,他的权势如日中天。
虽然没有翻脸,但是,强者有强者的尊严和需求,收回齐国部分政务权力,下放给自己的幕僚,暗暗夺权,这是每一个权臣都会做的事情。
高伯逸绝不是第一个,自然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啊。”
杨愔似乎在提点高伯逸。
“还是先入宫见太后吧。杨宰辅是跟我一起去,还是在下独自去面圣?”
高伯逸这话可是把杨愔问住了。
李祖娥懂个啥啊,还不是高伯逸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何必去像个傻子一样呢?
“在下就不去了。楚王殿下请自便。”
杨愔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高伯逸感觉得出来,杨愔现在的心情很纠结,因为他看出来了,改朝换代已经不可避免,然而作为旧臣,他却没有任何力量去改变。
这有些憋屈,却是现实的写照。
现实,常常是残不讲情面的。留给他们这些旧臣的时间和空间,已经不多了。
全都是邺城不怕事大看热闹的民众!
邺都人文鼎盛,风气轻浮好热闹。男人喜欢舞文弄墨玩女人,而稍有钱财的家中主妇,则时常出轨稍微文采的骚人墨客。
这与晋阳朴实的民风相去甚远。
甚至感觉像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
这些好热闹的邺城人,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那是因为杨愔下令组织迎接大军凯旋,这些人是来见识所谓“子弟兵”到底什么风采。
顺便看看有没有招女婿的可能,或者送自家女儿给军官做妾也行。
“主公,在下跟随您多年,从未有过如此风光的时刻。”
高伯逸身后落后半个身位的竹竿略带兴奋的说道。
瞧瞧,不会说话的人,明明是这么高兴应景的话,也会把人气个半死!竹竿的言外之意,难道是说高伯逸之前都混得很惨,现在才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不会说话就闭嘴,没人把你当哑巴。”
高伯逸低声怼了一句,差点被竹竿这厮气个半死。
难得风光一回啊,居然被竹竿这家伙扫兴。
他走在最前头,一路走过廊桥。
“神策军万岁!”
毫无征兆的,围观人群里有人突兀的喊了一句话!
乖乖啊,这年头,万岁可是不能随便乱喊的啊!
汉武帝封禅泰山的时候,在群山中隐约听到“万岁”二字,从此以后,便有了万岁代表帝王的说法。
这个时候喊“万岁”,貌似有些不合适啊!
高伯逸正想阻止的时候,人群中响起了此起彼伏的“万岁”声,连神策军都省了。那些看热闹不怕事大的邺城人,也跟着一起瞎起哄。
现在已经不是要阻止的问题,而是想阻止也没办法阻止了。
高伯逸翻身下马,因为他看到了人群空出来的道路中间,站着一个胖乎乎的紫袍官员,正是杨愔无疑。
“遵彦,这是在做什么?”
高伯逸明知故问的指着高喊万岁的人群问道,甩锅的手法异常熟练,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一幕是杨愔安排的。
实际,高伯逸已经猜到究竟是谁的手笔了。
“楚王殿下,你就别开这种玩笑了,随在下入城吧,太后和陛下已经等候多时了。”
所谓太后和陛下,实际要把后面三个字去掉,因为两岁多的高潜,实在是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这次大战能赢,遵彦(杨愔表字)居功至伟啊,粮道如此之长,还能保证不断粮,齐国也就遵彦一人可以做到。”
花花轿子人抬人,高伯逸把高帽子不要钱的往对方头扣。
果然,听到这话,杨愔谦虚的拱手道:“这都是楚王殿下和神策军浴血奋战的胜利,在下可不敢居功,楚王殿下就别谦虚啦。”
他微胖的脸笑得像一朵花,刚才虽然才几句话,但是高伯逸已经透露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
晋阳鲜卑虽然不在了,但咱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没有变!杨愔官场老油条了,高伯逸的态度稍微品一下就知道,以后路还长着呢。
“殿下……不知道,你在晋阳有没有找到先帝之子,高隆基。”
高洋对杨愔有知遇之恩,所以杨愔特别想知道,高洋跟段妃的儿子高隆基在哪里。
“在我侍卫背后,不过现在叫公孙基。高隆基寒冬时节在湖玩耍,不慎跌入冰窟,死了。”
高伯逸睁眼说瞎话一套一套的。
“嗯,那真是太可惜了。”
杨愔微微点头说道,一切尽在不言中。他大大的松了口气,看起来,高伯逸这个人,还是很念旧情的。杨愔并不知道高隆基是段妃跟唐邕所生,还以为他是高洋的儿子。
而高伯逸不杀高洋之子,会让很多当初跟随高澄,随后又跟着高洋的那些文士们,感觉到心安。
不说是“妇人之仁”,而是意味着高伯逸是一个做事有底线有尺度的人。哪怕今后夺权称帝,也不会做得太过,弄得人人自危。
而“名义”杀死高隆基,则是说明高伯逸篡位之心十分坚定,根本没有给高氏皇族打工的打算。
这些事情,也在杨愔的预料之中,没有超出他的底线。
“九合啊,你做事不像是年轻人,甚至连我都自愧不如了。”
此时此刻,杨愔的称呼都不一样了。
“宰辅你看,人群都在欢呼,晋阳的威胁也没有了。齐国下,都等着我,不,是我们,来一统天下,去创造一个盛世!”
只说是创造盛世,却没有说谁主天下!哪怕是杨愔,也挑不出毛病来。他只能微微点头道:“确实,世道变了啊。”
这话带着沧桑,似乎还有不甘又无能为力的意思。高伯逸无所谓的摆摆手道:“杨宰辅言重了,饭要一口口的吃,邺都还有一大堆的政务要处理呢。”
“确实。”
杨愔不置可否的应了一句,高伯逸的言外之意就是,他不止要管军务,政务他也要插手。说白了,随着歼灭了晋阳反对势力,他的权势如日中天。
虽然没有翻脸,但是,强者有强者的尊严和需求,收回齐国部分政务权力,下放给自己的幕僚,暗暗夺权,这是每一个权臣都会做的事情。
高伯逸绝不是第一个,自然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啊。”
杨愔似乎在提点高伯逸。
“还是先入宫见太后吧。杨宰辅是跟我一起去,还是在下独自去面圣?”
高伯逸这话可是把杨愔问住了。
李祖娥懂个啥啊,还不是高伯逸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何必去像个傻子一样呢?
“在下就不去了。楚王殿下请自便。”
杨愔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高伯逸感觉得出来,杨愔现在的心情很纠结,因为他看出来了,改朝换代已经不可避免,然而作为旧臣,他却没有任何力量去改变。
这有些憋屈,却是现实的写照。
现实,常常是残不讲情面的。留给他们这些旧臣的时间和空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