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还俗,然后去当官?
对于宇文邕的意志,惠远大师既不会惧怕,亦不会苟同。
“佛门乃是清静之地,但佛门一直以来也在藏污纳垢,这也是事实。并非每个僧人都如惠远大师一般,在下所言,大师是否认同?”
寺庙里的那些事,就算杨坚不说,惠远大师心里也是跟明镜一般。佛门的风气败坏不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应该说在北魏末年,就已经坏到不能再坏了。
当时洛阳周边的民居,有三分之一被佛寺侵占,至于其他作奸犯科的也别多说了,反正稍微想想就能知道。
“阿弥陀佛,施主所言不虚。”
惠远大师大大方方的承认了杨坚的说法。出家人不打诳语,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若是惠远大师都不在了,那么,谁又来帮佛祖宣扬真正的佛法呢?”
杨坚死死的咬着“真正的”三个字,让惠远大师若有所悟。
“那施主的意思是?”
“陛下想组建佛学院,邀请得道高僧专门来精研佛法。至于外面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佛寺,就没必要存在了。
惠远大师,你觉得,应该是去里面尽一份力,还是找个乡野的淫祠弘扬我佛呢?”
杨坚软中带硬的说道,言语中的威胁警告,已经无需多说。
“贫僧明白了,明日就入宫面见陛下,这样可好?”
“不,大师最好现在就跟着在下走。陛下性子急,未必能等到明日。”
杨坚一步也不退让。既然已经打开了缺口,断然没有让鸭子飞了的道理。
“如此也好,施主请带路吧。”
惠远大师倒也光棍,直接站起身对着杨坚躬身行礼。
哼,不枉费我花了一天时间等你!
杨坚在心中冷哼一声,面上却是带着和煦的微笑,大步的走出破败的寺院。
……
一个重大消息在长安爆炸开来,皇帝宇文邕下令组建“达摩院”,邀请全国的得道高僧前往,专门负责研习佛家精义,并组织辩论。
是宇文邕改变了禁佛的政策么?
不,恰恰相反,周国的佛寺,正迎来灭顶之灾!
惠远大师进入“达摩院”三天之后,宇文邕亲自颁布政令:
即日起,周国全国范围内禁佛寺。一个月的时间以内,周国境内所有的佛寺,全部都要变成农田和屋舍。
所有的僧人,都要还俗为民,并参与均田。
一个成年和尚,领三十亩露田没有树的田,所有的尼姑,也都要还俗,并且适龄的妇女,要强行出嫁给光棍!
优先满足府兵中的单身汉!
一个月之后,若是被人举报说哪里有佛寺,那么举报之人可以得到佛寺十分之一的财产!
此令一出,激起了长安各大寺庙的激烈反抗!
无数僧人涌上街头,然后到长安西城的皇宫门口静坐。至于他们是怎么进入西城的,只能说有些同情佛寺的人放水呗。
然而对于这些举动,宇文邕早有准备!
他当着这些和尚的面,派宿卫将前段时间官府抓捕的那些作奸犯科的和尚,集中起来砍头!
滚滚人头之下,这些僧人果然还是屈服了。为什么呢,因为达摩院已经把这些人里面领头的一些人集中圈进起来了。
名为精研佛法,实际上就是变相的软禁。
宇文邕采用杨坚之策,将长安及周边的和尚共计十万人集中起来,在郊外大规模屯田。
白天干农活,晚上,允许他们交流佛法。农闲的时候,参加军事训练。
除此以外,宇文邕还大肆将自己身边的亲信安插其中,模仿当年曹操的青州军,半农半军,集中居住,集中训练!
在宇文邕的身体力行之下,周国掀起了一股“拆佛旋风”。官府并没有阻止你宣扬佛法,但是,佛像是不能留的,佛寺是不能建的,僧人是不能有的。
杨坚将禁佛寺的运动,纳入到政绩考核里面。谁拆的佛寺更多,谁“劝服”的还俗僧人最多,那么谁的政绩就最好,就会受到提拔!
相反,那些包庇佛寺,匿藏僧侣的人,无论官当得多大,在当地多么有地位和势力,都会被拿下,送到长安来审问。
宇文邕这一手软的,一手硬的,真是让周国的佛门势力欲仙欲死!
一边提拔优秀的和尚还俗当官,一边将“顽固派”圈进起来做研究,一边劝服普通的僧人还俗。这些组合拳打下去,势力庞大的佛寺,居然毫无招架之力!
一时间,大量人口充实到周国日常的社会生活当中,周国的民间风气为之一振!
只是不知道这样下去,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
宽大的犊车里坐着的是娄昭君,对面两个乳娘,管着两个孩子。这位老太太,闭眼假寐不说话。而身边的杨约,则是端坐着,如同石像一般,定力十足。
“太后,陛下来请安来了。”
犊车外面传来一个宫女的声音。
娄昭君睁开有点浑浊的眼睛,对杨约说道:“去跟陛下说,哀家乏了,让他自己忙自己的去吧。对了,这是到哪里了?”
“回太后,快到枋城了。”
枋城原名枋头,始得名于汉末。
水经注淇水曰:“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在淇河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
现在当地有个枋头村,地处枋堰东头,因名枋头。
当地人曾在淇河干涸时,于河底见到过枋堰基础,巨大长方形青石垒砌,有榫头连接,非常坚固。
以前的枋头,其实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落,三国时期才在史书上惊鸿一瞥。
到东晋后赵时期,因氐族首领、龙骧将军蒲洪的驻守而名声大振,频见史册。
先是蒲洪以枋头为根据地、大本营,筑城兴建。后蒲洪在枋城建国称王,兴建宫室,枋城实际成为国都。
虽然不到一年,前秦便移师关中,建都长安,但枋头城却从此成为军事重镇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前秦苻坚破邺灭燕,还军长安时路经枋头城,宴请父老,于枋头城建立永昌县,后改名昌水县。
东魏时,汲郡治所从卫县迁到枋头城。也就是大军现在行进到的地方。
到了枋头,陆路基本上走完了,剩下的就是一路走水到齐州济南了。大军肯定会在枋头驻扎一两天,准备一下行军的船只及所需的必要物品。
“罢了,你去吧。可以暗示一下,哀家谁也不想见,让陛下不要再来了。”
娄昭君有些厌恶的说道。
对于宇文邕的意志,惠远大师既不会惧怕,亦不会苟同。
“佛门乃是清静之地,但佛门一直以来也在藏污纳垢,这也是事实。并非每个僧人都如惠远大师一般,在下所言,大师是否认同?”
寺庙里的那些事,就算杨坚不说,惠远大师心里也是跟明镜一般。佛门的风气败坏不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应该说在北魏末年,就已经坏到不能再坏了。
当时洛阳周边的民居,有三分之一被佛寺侵占,至于其他作奸犯科的也别多说了,反正稍微想想就能知道。
“阿弥陀佛,施主所言不虚。”
惠远大师大大方方的承认了杨坚的说法。出家人不打诳语,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若是惠远大师都不在了,那么,谁又来帮佛祖宣扬真正的佛法呢?”
杨坚死死的咬着“真正的”三个字,让惠远大师若有所悟。
“那施主的意思是?”
“陛下想组建佛学院,邀请得道高僧专门来精研佛法。至于外面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佛寺,就没必要存在了。
惠远大师,你觉得,应该是去里面尽一份力,还是找个乡野的淫祠弘扬我佛呢?”
杨坚软中带硬的说道,言语中的威胁警告,已经无需多说。
“贫僧明白了,明日就入宫面见陛下,这样可好?”
“不,大师最好现在就跟着在下走。陛下性子急,未必能等到明日。”
杨坚一步也不退让。既然已经打开了缺口,断然没有让鸭子飞了的道理。
“如此也好,施主请带路吧。”
惠远大师倒也光棍,直接站起身对着杨坚躬身行礼。
哼,不枉费我花了一天时间等你!
杨坚在心中冷哼一声,面上却是带着和煦的微笑,大步的走出破败的寺院。
……
一个重大消息在长安爆炸开来,皇帝宇文邕下令组建“达摩院”,邀请全国的得道高僧前往,专门负责研习佛家精义,并组织辩论。
是宇文邕改变了禁佛的政策么?
不,恰恰相反,周国的佛寺,正迎来灭顶之灾!
惠远大师进入“达摩院”三天之后,宇文邕亲自颁布政令:
即日起,周国全国范围内禁佛寺。一个月的时间以内,周国境内所有的佛寺,全部都要变成农田和屋舍。
所有的僧人,都要还俗为民,并参与均田。
一个成年和尚,领三十亩露田没有树的田,所有的尼姑,也都要还俗,并且适龄的妇女,要强行出嫁给光棍!
优先满足府兵中的单身汉!
一个月之后,若是被人举报说哪里有佛寺,那么举报之人可以得到佛寺十分之一的财产!
此令一出,激起了长安各大寺庙的激烈反抗!
无数僧人涌上街头,然后到长安西城的皇宫门口静坐。至于他们是怎么进入西城的,只能说有些同情佛寺的人放水呗。
然而对于这些举动,宇文邕早有准备!
他当着这些和尚的面,派宿卫将前段时间官府抓捕的那些作奸犯科的和尚,集中起来砍头!
滚滚人头之下,这些僧人果然还是屈服了。为什么呢,因为达摩院已经把这些人里面领头的一些人集中圈进起来了。
名为精研佛法,实际上就是变相的软禁。
宇文邕采用杨坚之策,将长安及周边的和尚共计十万人集中起来,在郊外大规模屯田。
白天干农活,晚上,允许他们交流佛法。农闲的时候,参加军事训练。
除此以外,宇文邕还大肆将自己身边的亲信安插其中,模仿当年曹操的青州军,半农半军,集中居住,集中训练!
在宇文邕的身体力行之下,周国掀起了一股“拆佛旋风”。官府并没有阻止你宣扬佛法,但是,佛像是不能留的,佛寺是不能建的,僧人是不能有的。
杨坚将禁佛寺的运动,纳入到政绩考核里面。谁拆的佛寺更多,谁“劝服”的还俗僧人最多,那么谁的政绩就最好,就会受到提拔!
相反,那些包庇佛寺,匿藏僧侣的人,无论官当得多大,在当地多么有地位和势力,都会被拿下,送到长安来审问。
宇文邕这一手软的,一手硬的,真是让周国的佛门势力欲仙欲死!
一边提拔优秀的和尚还俗当官,一边将“顽固派”圈进起来做研究,一边劝服普通的僧人还俗。这些组合拳打下去,势力庞大的佛寺,居然毫无招架之力!
一时间,大量人口充实到周国日常的社会生活当中,周国的民间风气为之一振!
只是不知道这样下去,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
宽大的犊车里坐着的是娄昭君,对面两个乳娘,管着两个孩子。这位老太太,闭眼假寐不说话。而身边的杨约,则是端坐着,如同石像一般,定力十足。
“太后,陛下来请安来了。”
犊车外面传来一个宫女的声音。
娄昭君睁开有点浑浊的眼睛,对杨约说道:“去跟陛下说,哀家乏了,让他自己忙自己的去吧。对了,这是到哪里了?”
“回太后,快到枋城了。”
枋城原名枋头,始得名于汉末。
水经注淇水曰:“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在淇河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
现在当地有个枋头村,地处枋堰东头,因名枋头。
当地人曾在淇河干涸时,于河底见到过枋堰基础,巨大长方形青石垒砌,有榫头连接,非常坚固。
以前的枋头,其实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落,三国时期才在史书上惊鸿一瞥。
到东晋后赵时期,因氐族首领、龙骧将军蒲洪的驻守而名声大振,频见史册。
先是蒲洪以枋头为根据地、大本营,筑城兴建。后蒲洪在枋城建国称王,兴建宫室,枋城实际成为国都。
虽然不到一年,前秦便移师关中,建都长安,但枋头城却从此成为军事重镇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前秦苻坚破邺灭燕,还军长安时路经枋头城,宴请父老,于枋头城建立永昌县,后改名昌水县。
东魏时,汲郡治所从卫县迁到枋头城。也就是大军现在行进到的地方。
到了枋头,陆路基本上走完了,剩下的就是一路走水到齐州济南了。大军肯定会在枋头驻扎一两天,准备一下行军的船只及所需的必要物品。
“罢了,你去吧。可以暗示一下,哀家谁也不想见,让陛下不要再来了。”
娄昭君有些厌恶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