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4章 第1613 陈登的抉择1
这就给了陈登在外界有人为他传递消息的机会。
实际上,刘备开始实施金珏推荐给的‘让徐州计划’开始,便不再将下邳陈家视为一种威胁了。
即便刘备没有真得全部将下邳陈氏一族在下邳国境内所掌控的土地和佃户全部收为公有,但是,一旦刘备将让徐州计划完全执行完毕的时候,整个下邳国,不,应该说是大半个徐州,仅剩下陈氏一族的族人,以及那些还愿意留在陈家,继续为陈家效力的死忠于陈家的佃户。
剩下的陈氏族人,连同剩下的陈氏一族的佃户,加起来,满打满算也不足一万人了,守着几乎已经变成空无一人的两郡国之地,不到一万人,就算是陈登自己有天大的能力,又能呢个掀起什么样的风浪呢?
陈登不是金珏,在军事方面,甚至远不如金侯,即便他选择自己父亲的意志,遵从圣旨,接管整个徐州,以他现在所持有的实力,怎么可能是刘备的对手。
别说是刘备了,就算是金侯当初留在海西县的人手,都不是现在陈家能够对付的,这是陈登进入到海西县境内呆了一天半之后,最为直观的感受。因为表面上看起来,海西县境内的守军并不多,但其实,很多人忘了,侯家出海捕鱼船队上的船员可都是从原有的金侯屯田兵当中粹选出来的精兵所组成的。
这一点,刘备从一开始就知道。
在海西县呆了一年后,刘备右迁金侯为下邳国屯田中郎将,这个职位已经相当于下邳国中尉了,诸侯国的中尉等同于各郡的都尉。
而在下邳国屯田中郎将的位置上,金侯更是为刘备一下子训练除了近十万名屯田兵,徐州刺史部辖下郡国的数目非常好少,只有五个,但是,下邳国下辖的属县却非常之多,总数达到了十七个。
排除金侯之前担任的海西县和国都下邳县,剩下的十五个县,金侯在每一个县便训练除了五千名屯田兵,以及五百名战兵,而这就是刘备军南渡长江之后,与孙权军对垒的主力部队的由来。
不然的话,在没有完全放弃下邳国之前,刘备怎么可能有足够的兵力,在江北和江南一直维持两线作战,尤其是在关羽和张飞破坏了刘备军攻略江东的作战计划,关羽失去了他手中八成以上战兵的情况下。
若是没有金侯在这个位置上为刘备尽心尽力培养出那么多屯田兵和战兵,刘备早就已经坚持不住两线作战的压力,选择从江东撤兵了。
若是刘备一开始便给予金侯足够的信任,早一年将他安排在下邳国屯田中郎将的位置上,而不是一个小小的海西县屯田校尉的话,无论是第二次还是第三次徐州会战,单凭刘备军一己之力,便足以对抗曹军,亦或者曹军联合周边诸多军阀共同出兵对抗刘备的局面了。
当然,屯田兵毕竟只是在一年之内只稍微进行不超过三个月军事训练的民兵而已,让他们据城,据长围防守,亦或者围困敌城,那是绰绰有余,但是,若是真指望这些屯田兵的战斗力能够与各将领训练出来的主力部队持平,那绝对是痴人说梦。
别说金侯不行,让金珏来,同样也不行。看书网
练兵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金珏之所以能够迅速成军,关键还在于,他是在黄巾军余孽当中选拔的精锐,也许黄巾军余孽们之前全都不是正规军,但是,他们都在此之前参与过大大小小很多战斗,经验相对丰富一些,而且,从黄巾军起义到建安元年,还能够活下来,那也是一种本事。
而金侯在下邳国选拔出来的屯田并,也许在年龄和力气上远好于金侯在略阳县所统领的十余万黄巾军余孽和略阳县以及周边汉阳郡境内的百姓,但是,在战斗力方面,却差了很多。
徐州境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刘备又下令不再对陈家加以严密的监视,故而,陈登很快就前来探访他的朋友,以及家中下人们的口中,大略猜出了一小部分金珏派人送给刘备的那个‘让徐州’计划内容。
这个计划,对陈家,对一直企图占据徐州的曹操,对未来可能同样出兵争夺徐州的袁绍而言,俱都是釜底抽薪之计,这个计划甚至比之前,刘备在彭城国施展的坚壁清野计划更加恶毒。
没有了百姓,任何一个势力就算是占据了整个徐州,又能够如何。
而作为本地人的陈登,尤其是在广陵郡太守任上已经干了三四年的他,更加明白,淮河的水势虽然远不如长江,但是,在夏秋两季时节,以此来阻挡北方军阀的进攻,还是非常有把握的。
更何况,在此之前,刘备军就已经用建立陆地防御防线的方式,成功阻挡了曹军联系两次猛烈的攻击,而且,这两次恶战,居然全都是以曹军主动选择退却为结局,足可见,刘备麾下的将领或军师当中,已经有人掌握了防御战的精要。
从建安元年开始,金珏的乱入,扰乱了整个大汉天下的局势变化,让很多原本自认为能够看透提天下最终归属的智者全都傻了眼。
而所谓的‘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在那两句从金珏口中流传出来的谶语被广为流传于世之后,更是变成了一个笑话。
不论是汉高祖,还是汉光武帝刘秀,与他们二人有关的谶言,即便没后指名道姓,但也是很明确会指向一个人,当涂高是什么鬼,这句话绝对不会是从汉武帝口中流传出来的。
金珏让蔡文姬在汉中郡建立大汉皇家学院时,所说的两句话,后来被世人当成了谶言,这两句话具体是
第一句汉者,三点水,
第二句谁刘不是刘。
而此次陈登在海西县县城之中,与其他四人的巧会,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交谈之后,却更加坚定了他之前在家中就早已经做好的一个决定——陈家不再在中原选择君主投效。
。
实际上,刘备开始实施金珏推荐给的‘让徐州计划’开始,便不再将下邳陈家视为一种威胁了。
即便刘备没有真得全部将下邳陈氏一族在下邳国境内所掌控的土地和佃户全部收为公有,但是,一旦刘备将让徐州计划完全执行完毕的时候,整个下邳国,不,应该说是大半个徐州,仅剩下陈氏一族的族人,以及那些还愿意留在陈家,继续为陈家效力的死忠于陈家的佃户。
剩下的陈氏族人,连同剩下的陈氏一族的佃户,加起来,满打满算也不足一万人了,守着几乎已经变成空无一人的两郡国之地,不到一万人,就算是陈登自己有天大的能力,又能呢个掀起什么样的风浪呢?
陈登不是金珏,在军事方面,甚至远不如金侯,即便他选择自己父亲的意志,遵从圣旨,接管整个徐州,以他现在所持有的实力,怎么可能是刘备的对手。
别说是刘备了,就算是金侯当初留在海西县的人手,都不是现在陈家能够对付的,这是陈登进入到海西县境内呆了一天半之后,最为直观的感受。因为表面上看起来,海西县境内的守军并不多,但其实,很多人忘了,侯家出海捕鱼船队上的船员可都是从原有的金侯屯田兵当中粹选出来的精兵所组成的。
这一点,刘备从一开始就知道。
在海西县呆了一年后,刘备右迁金侯为下邳国屯田中郎将,这个职位已经相当于下邳国中尉了,诸侯国的中尉等同于各郡的都尉。
而在下邳国屯田中郎将的位置上,金侯更是为刘备一下子训练除了近十万名屯田兵,徐州刺史部辖下郡国的数目非常好少,只有五个,但是,下邳国下辖的属县却非常之多,总数达到了十七个。
排除金侯之前担任的海西县和国都下邳县,剩下的十五个县,金侯在每一个县便训练除了五千名屯田兵,以及五百名战兵,而这就是刘备军南渡长江之后,与孙权军对垒的主力部队的由来。
不然的话,在没有完全放弃下邳国之前,刘备怎么可能有足够的兵力,在江北和江南一直维持两线作战,尤其是在关羽和张飞破坏了刘备军攻略江东的作战计划,关羽失去了他手中八成以上战兵的情况下。
若是没有金侯在这个位置上为刘备尽心尽力培养出那么多屯田兵和战兵,刘备早就已经坚持不住两线作战的压力,选择从江东撤兵了。
若是刘备一开始便给予金侯足够的信任,早一年将他安排在下邳国屯田中郎将的位置上,而不是一个小小的海西县屯田校尉的话,无论是第二次还是第三次徐州会战,单凭刘备军一己之力,便足以对抗曹军,亦或者曹军联合周边诸多军阀共同出兵对抗刘备的局面了。
当然,屯田兵毕竟只是在一年之内只稍微进行不超过三个月军事训练的民兵而已,让他们据城,据长围防守,亦或者围困敌城,那是绰绰有余,但是,若是真指望这些屯田兵的战斗力能够与各将领训练出来的主力部队持平,那绝对是痴人说梦。
别说金侯不行,让金珏来,同样也不行。看书网
练兵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金珏之所以能够迅速成军,关键还在于,他是在黄巾军余孽当中选拔的精锐,也许黄巾军余孽们之前全都不是正规军,但是,他们都在此之前参与过大大小小很多战斗,经验相对丰富一些,而且,从黄巾军起义到建安元年,还能够活下来,那也是一种本事。
而金侯在下邳国选拔出来的屯田并,也许在年龄和力气上远好于金侯在略阳县所统领的十余万黄巾军余孽和略阳县以及周边汉阳郡境内的百姓,但是,在战斗力方面,却差了很多。
徐州境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刘备又下令不再对陈家加以严密的监视,故而,陈登很快就前来探访他的朋友,以及家中下人们的口中,大略猜出了一小部分金珏派人送给刘备的那个‘让徐州’计划内容。
这个计划,对陈家,对一直企图占据徐州的曹操,对未来可能同样出兵争夺徐州的袁绍而言,俱都是釜底抽薪之计,这个计划甚至比之前,刘备在彭城国施展的坚壁清野计划更加恶毒。
没有了百姓,任何一个势力就算是占据了整个徐州,又能够如何。
而作为本地人的陈登,尤其是在广陵郡太守任上已经干了三四年的他,更加明白,淮河的水势虽然远不如长江,但是,在夏秋两季时节,以此来阻挡北方军阀的进攻,还是非常有把握的。
更何况,在此之前,刘备军就已经用建立陆地防御防线的方式,成功阻挡了曹军联系两次猛烈的攻击,而且,这两次恶战,居然全都是以曹军主动选择退却为结局,足可见,刘备麾下的将领或军师当中,已经有人掌握了防御战的精要。
从建安元年开始,金珏的乱入,扰乱了整个大汉天下的局势变化,让很多原本自认为能够看透提天下最终归属的智者全都傻了眼。
而所谓的‘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在那两句从金珏口中流传出来的谶语被广为流传于世之后,更是变成了一个笑话。
不论是汉高祖,还是汉光武帝刘秀,与他们二人有关的谶言,即便没后指名道姓,但也是很明确会指向一个人,当涂高是什么鬼,这句话绝对不会是从汉武帝口中流传出来的。
金珏让蔡文姬在汉中郡建立大汉皇家学院时,所说的两句话,后来被世人当成了谶言,这两句话具体是
第一句汉者,三点水,
第二句谁刘不是刘。
而此次陈登在海西县县城之中,与其他四人的巧会,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交谈之后,却更加坚定了他之前在家中就早已经做好的一个决定——陈家不再在中原选择君主投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