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 益州屯田的影响2
而刘备,以及接替他主政蜀汉的诸葛亮、蒋琬和费祎,全都不是益州当地人,四个人全都天真的以为,他们想要立足益州,就必须依靠益州当地的世家。
可是,当真正强大的敌人逼近大门的时候,益州的世家却又一次站到了当时益州主人蜀汉最后的当权者刘禅的对立面,一如当初,刘璋投降刘备时的模样,益州世家明里暗里都在逼着刘禅向魏国举旗投降。
故而,在金珏看来,从东汉正式设立州牧算起,在益州主政真正最成功的的,就是第一代州牧刘焉,恰恰也是后人认为最不成功的州牧,甚至有人认为刘焉在任期内还比不上他的儿子刘璋。
为何金珏会这么想呢?
还要从源头说起。
在当时,观世乱,原本只想当一个交州刺史,到交州去避祸的刘焉,因为听了当时在朝廷担任侍中的益州大儒董扶说法即益州有天子之气,他改主动向朝廷建议设立州牧,坐镇发生叛乱的州,并自请请求为益州牧。
在当时,刚好凉州、并州和幽州同时发生叛乱,三个州的刺史也都先后死于当地的叛乱或者胡人之手,而刘焉的前任,当时的益州刺史郤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的相关消息也很快传到了朝廷。
故而,汉灵帝很快接受了刘焉的建议,并真得任命他为新任的益州州牧。
同时期担任州牧四个人,除了刘焉,还有豫州刺史刘虞,并州刺史丁原和金珏的叔父韦端。不管在哪一个时空当中,除了韦端之外,其他两个人都没有能够得到善终。
而韦端之所以能够一直在任上,就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恰在当时,之前作为叛贼的韩遂和马腾也都选择投降了朝廷,才能够让他稳坐在凉州牧的任上。若不是金珏出现的话,按照历史的发展,被荀彧所举荐的韦康也就是韦端的长子,会接受朝廷的任命,接替其父就任凉州牧,之后,韦康不幸死于背信弃义的马超之手。
这里只说刘焉,接受朝廷任命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并被封为阳城侯,奉命前往益州逮捕郗俭,整饬吏治。
但是,因为当时益州的道路不通,刘焉只能暂驻在荆州东界。
直到此时,刘焉和朝廷都还不知道,郤俭早就已被黄巾军首领马相等杀死。
不过,幸好黄巾军在益州的势力非常薄弱,刚刚称帝的才几日的马相又被益州从事贾龙组织军队击败。
注意,是贾龙,迎接刘焉入益州,刘焉顺利上任后,立即任命贾龙为校尉,并将他的新治所从先前的州治雒县,迁到了绵竹县。
表面上,刘焉安抚收容逃跑反叛的人,极力实行宽容恩惠的政策,但其内心当中是别有图谋的。
果然,没过多久,刘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乃托以他事其实就是故意找茬,用刑罚杀了益州境内豪强十余人,这样的做法激怒了益州的世家。
首先,当时的犍为太守任岐自称将军,举兵攻击刘焉,却因为个人能力不足,被刘焉击破之。
其次,初平二年,当时担任太师的董卓任命司徒赵谦率军准备讨伐益州,并暗中派遣使者说服贾龙,诱使贾龙举兵攻击刘焉。
因为贾龙年轻时曾经与董卓在凉州共事过,再加上董卓当时背后有朝廷作为门面,故而,贾龙应允了。
没想到,面对贾龙的攻击,之前,在广施恩典的时候,刘焉收留的益州境内的青羌骑兵在此战中起到了非常官家难道作用。
刘焉正是凭借着自己手中收留的少量青羌骑兵,以少破多,击破了贾龙的叛军,最终将二人全部杀死。
最后,就是盘踞在汉中郡张鲁。
其实,张鲁也是刘焉扶植起来,用之切断益州同朝廷联系的筹码和势力。
“五斗米道”首领张鲁的母亲长相美丽,加上懂得神鬼邪说,因为,在刘焉益州刺史之后,经常和刘焉家有往来。
有了这一层关系,再加上刘焉心中有鬼。
故而,刘焉就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一起进攻汉中郡,杀汉中太守苏固,夺取汉中郡。
只是,让刘焉没有想到的是,在夺得汉中郡没过多久,张鲁居然有出兵袭杀了张修,独占了汉中郡。
不仅如此,张鲁为了怕刘焉继续派兵征讨于他,赶紧截断了汉中向南通往巴蜀,向北通往朝廷的交通要道,并斩杀汉使。
从此,刘张两家也因此结怨。
只是,张鲁的这种做法虽然违背了刘焉的意愿,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讲,却暗合了刘焉最初来益州的打算找一个时机适合的时候,在益州称帝。
于是,刘焉就以米贼作乱阻隔交通为由,从此中断与中央朝廷的联络。
接下来,在益州境内,刘焉进一步利用严刑峻法,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即便是后来,天下诸侯联合骑兵讨伐权臣董卓之时,刘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
于是,在任岐和贾龙相继被杀之后,司徒赵谦只能无奈撤军。
可以说,刘焉主政时期的益州,是州牧手中权力最大的一段时期,即便是益州本地的豪强世家,比如王商所在的王家,也都不得不偃旗息鼓,暂避刘焉的强势,以期待有外部强大的势力替他们赶走刘焉。
只是后来,益州世家都没有想到,接替刘焉主政益州的刘璋的性格居然同他的父亲完全相反,虽然刘璋生性多疑,但是,怯濡无能的性格却是益州豪强世家们最好掌握,也是他们最喜欢的类型。。
除了赵韪那个同样想要独霸益州的野心家之外,益州境内的世家反而都希望刘璋这样州牧能够继续坐镇益州,好方便他们继续掌控。
而与此同时,刘焉后来收拢的东州兵虽然人数众多,但是,相对战斗力却不强,稀释了他手中原本实力非常强的青羌骑兵,故而,在与金珏交战的时候,那些青羌骑兵即便也上了战场,却被东州兵连累了。
。
可是,当真正强大的敌人逼近大门的时候,益州的世家却又一次站到了当时益州主人蜀汉最后的当权者刘禅的对立面,一如当初,刘璋投降刘备时的模样,益州世家明里暗里都在逼着刘禅向魏国举旗投降。
故而,在金珏看来,从东汉正式设立州牧算起,在益州主政真正最成功的的,就是第一代州牧刘焉,恰恰也是后人认为最不成功的州牧,甚至有人认为刘焉在任期内还比不上他的儿子刘璋。
为何金珏会这么想呢?
还要从源头说起。
在当时,观世乱,原本只想当一个交州刺史,到交州去避祸的刘焉,因为听了当时在朝廷担任侍中的益州大儒董扶说法即益州有天子之气,他改主动向朝廷建议设立州牧,坐镇发生叛乱的州,并自请请求为益州牧。
在当时,刚好凉州、并州和幽州同时发生叛乱,三个州的刺史也都先后死于当地的叛乱或者胡人之手,而刘焉的前任,当时的益州刺史郤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的相关消息也很快传到了朝廷。
故而,汉灵帝很快接受了刘焉的建议,并真得任命他为新任的益州州牧。
同时期担任州牧四个人,除了刘焉,还有豫州刺史刘虞,并州刺史丁原和金珏的叔父韦端。不管在哪一个时空当中,除了韦端之外,其他两个人都没有能够得到善终。
而韦端之所以能够一直在任上,就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恰在当时,之前作为叛贼的韩遂和马腾也都选择投降了朝廷,才能够让他稳坐在凉州牧的任上。若不是金珏出现的话,按照历史的发展,被荀彧所举荐的韦康也就是韦端的长子,会接受朝廷的任命,接替其父就任凉州牧,之后,韦康不幸死于背信弃义的马超之手。
这里只说刘焉,接受朝廷任命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并被封为阳城侯,奉命前往益州逮捕郗俭,整饬吏治。
但是,因为当时益州的道路不通,刘焉只能暂驻在荆州东界。
直到此时,刘焉和朝廷都还不知道,郤俭早就已被黄巾军首领马相等杀死。
不过,幸好黄巾军在益州的势力非常薄弱,刚刚称帝的才几日的马相又被益州从事贾龙组织军队击败。
注意,是贾龙,迎接刘焉入益州,刘焉顺利上任后,立即任命贾龙为校尉,并将他的新治所从先前的州治雒县,迁到了绵竹县。
表面上,刘焉安抚收容逃跑反叛的人,极力实行宽容恩惠的政策,但其内心当中是别有图谋的。
果然,没过多久,刘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乃托以他事其实就是故意找茬,用刑罚杀了益州境内豪强十余人,这样的做法激怒了益州的世家。
首先,当时的犍为太守任岐自称将军,举兵攻击刘焉,却因为个人能力不足,被刘焉击破之。
其次,初平二年,当时担任太师的董卓任命司徒赵谦率军准备讨伐益州,并暗中派遣使者说服贾龙,诱使贾龙举兵攻击刘焉。
因为贾龙年轻时曾经与董卓在凉州共事过,再加上董卓当时背后有朝廷作为门面,故而,贾龙应允了。
没想到,面对贾龙的攻击,之前,在广施恩典的时候,刘焉收留的益州境内的青羌骑兵在此战中起到了非常官家难道作用。
刘焉正是凭借着自己手中收留的少量青羌骑兵,以少破多,击破了贾龙的叛军,最终将二人全部杀死。
最后,就是盘踞在汉中郡张鲁。
其实,张鲁也是刘焉扶植起来,用之切断益州同朝廷联系的筹码和势力。
“五斗米道”首领张鲁的母亲长相美丽,加上懂得神鬼邪说,因为,在刘焉益州刺史之后,经常和刘焉家有往来。
有了这一层关系,再加上刘焉心中有鬼。
故而,刘焉就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一起进攻汉中郡,杀汉中太守苏固,夺取汉中郡。
只是,让刘焉没有想到的是,在夺得汉中郡没过多久,张鲁居然有出兵袭杀了张修,独占了汉中郡。
不仅如此,张鲁为了怕刘焉继续派兵征讨于他,赶紧截断了汉中向南通往巴蜀,向北通往朝廷的交通要道,并斩杀汉使。
从此,刘张两家也因此结怨。
只是,张鲁的这种做法虽然违背了刘焉的意愿,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讲,却暗合了刘焉最初来益州的打算找一个时机适合的时候,在益州称帝。
于是,刘焉就以米贼作乱阻隔交通为由,从此中断与中央朝廷的联络。
接下来,在益州境内,刘焉进一步利用严刑峻法,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即便是后来,天下诸侯联合骑兵讨伐权臣董卓之时,刘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
于是,在任岐和贾龙相继被杀之后,司徒赵谦只能无奈撤军。
可以说,刘焉主政时期的益州,是州牧手中权力最大的一段时期,即便是益州本地的豪强世家,比如王商所在的王家,也都不得不偃旗息鼓,暂避刘焉的强势,以期待有外部强大的势力替他们赶走刘焉。
只是后来,益州世家都没有想到,接替刘焉主政益州的刘璋的性格居然同他的父亲完全相反,虽然刘璋生性多疑,但是,怯濡无能的性格却是益州豪强世家们最好掌握,也是他们最喜欢的类型。。
除了赵韪那个同样想要独霸益州的野心家之外,益州境内的世家反而都希望刘璋这样州牧能够继续坐镇益州,好方便他们继续掌控。
而与此同时,刘焉后来收拢的东州兵虽然人数众多,但是,相对战斗力却不强,稀释了他手中原本实力非常强的青羌骑兵,故而,在与金珏交战的时候,那些青羌骑兵即便也上了战场,却被东州兵连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