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 第三次徐州之战
最终的结果,大大出乎了成廉的预料。
赵韪怂的让人无语。
成廉出兵之前,李恢派几个降兵事先潜入到江州城中,当成廉兵临江州城的时候,这几个降兵往赵韪和江州城城中其他几位重要将领们的府邸里全都扔了一份书信。
书信的内容很简单,赵韪想要让城外的金珏退兵,唯有一个方法——用粮食收买!
而且,不二价,五十万斛,可以保江州城一年的平安。
金珏军主将成廉和军师李恢对天发誓,这一年内,金珏军都不会再对江州城发动进攻。
实际上,李恢在封充满了恫吓之言的信中,还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所谓这一年内,并不是真得一年十二个月之内都不对江州城动武,而是指的建安三年剩下的几个月而已。
这几个人看完信之后,即便赵韪不想答应,在其他几个将领或明或暗的威胁下,他也不得不照做了。
就在成廉所部出现在江州城外第二天晚上,赵韪就让人将约定好的五十万斛粮食,趁夜悄悄送出了成廉故意留出来无人堵门的北城门。
到了第三天一到早,江州城守军陡然发现,城外的金珏大军突然消失不见了。
拿到粮食的成廉自然不会再在城下多呆。
这个意外之喜,大大缓解了金珏军的粮食困境。
因为粮食的问题,金珏军暂时无力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城战,故此,成都城之战,到了年中时,便进入了相持阶段。
双方这个时候,都在比拼各自的毅力,依照常理而言,往往都是攻城一方士兵的士气会掉落较快,可是,具体到了成都城之战,情况却完全反了过来。
因为金珏在城外的长围大量修筑了地堡和中型堡垒,故此,除了西城之外,其他三面城墙参与围城的士兵们,只需要躲在地堡或者中型堡垒之内就行了,无需经受日晒雨淋之苦。
西城的反复拉锯还在继续,不过,城内守军的反击力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弱了。
不过,益州各个势力想要在短期内寻求突破,可能性几乎为零。
……
建安三年六月,就在徐州人准备夏收之前,曹军和孙策军从南、东、西、北四个方向发动了对徐州全面的进攻。
东、南,西三个方向上还好说,但是,曹军想要从北部进攻徐州就有些困难。因为,两军之间还隔着泰山贼诸部。
可是,这一次,不知道为何,曹军一支部队在夏侯渊的率领下,突然通过泰山郡南部,突入到了琅琊国南部。
之前,在刘备没有将琅琊国郡治莒县让给泰山贼之前,泰山贼诸部全都集中在泰山郡,以及琅琊国开阳县附近。
刘备主动将莒县让给泰山贼之后,昌霸便帅部留在了开阳县,以开阳县为中心,统辖琅琊国南部,而臧霸帅军进驻莒县,他统辖琅琊国北部。
同时,吴敦、尹礼趁着袁谭返回邺城的空隙,帅部攻下,并占据了东莱郡的东西两个部分。
而孙康和孙礼两兄弟则帅部留在了泰山郡,当然,以他们两人的实力还不足以占据整个泰山郡全郡,他们只是占据了泰山郡中,靠近山区的区域,其他都被曹军所占据。
孙氏兄弟原本就不看好刘备,心向曹操,而臧霸、吴敦和尹礼的态度比较中立,在天下形势未明朗之前,他们并不打算投奔任何人。
只有昌霸一个人,因为金珏散布的谣言,使得他怕自己投靠了曹操,会被曹操夺走自己的娇妻美妾,于是,他名面上与臧霸三人的态度相同,可实际上,他已经暗中投效了刘备军。
郭嘉通过汇集各路消息,查知了这一情况。
这次,曹军和孙策军联合起来,进攻刘备的徐州,郭嘉就建议,直接出兵琅琊国南部,一旦拿下开阳县,就能打通直接通往东海郡的通途。
同时,郭嘉还建议曹操,派人通知袁谭,希望他可以同时进兵,攻打东莱郡。
袁谭这个青州刺史,居然被两个泰山贼先攻破了北海郡,又攻占了东莱郡,这让他这个天下第一霸主袁绍的长子还有什么面子可言。
因此,刚一得到曹操的书信,袁谭就答允了此事,他居然还是此次中原大混战中第一个出兵的。
袁谭这边一派兵进攻东莱郡,莒县的臧霸就不得不出兵救援。
为了照顾臧霸的颜面,曹军过境时,孙氏兄弟既没有派兵拦住,却也没有派兵协助,两不相帮。但是,他们还是派兵挡住了曹军通往琅琊郡北部的道路。
唇亡齿寒,只要臧霸依然没有明确表态投向谁,孙氏兄弟自然不希望曹军趁机把他们的大哥的地盘也趁机拿下。至于昌霸,他已经暗投刘备的事情,如何能够瞒得住泰山贼其他首领呢?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孙氏兄弟这一次才会主动给曹军让路。
那边,开阳县的昌霸突然遭遇到曹军的进攻,差一点就让夏侯渊一鼓而下了。也幸好,开阳县可是泰山贼在陶谦任徐州牧的时候,就开始经营了。因此,同枹罕城一样,此城虽然很小,但是,城池修建地却非常坚固。夏侯渊发动的第一次偷袭未能成功,那么接下来,他想要再短期之内攻下此城,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说起来,昌霸之所以能够挡住夏侯渊率领的曹军第一波迅猛偷袭,还多亏了金珏,不,应该说是,多亏了之前金珏派到泰山贼这里充当使者的刘安。
当时,臧霸等人向刘安问起金珏是如何起兵的。
刘安就把他从金珏军中那些老黄巾那里听来的全都告诉了泰山贼诸首领。
刘安此人说话,喜欢发大言,故此,臧霸等人对于刘安的话,信的并不多。
不过,金珏派十几个人用攀城工具,偷袭城池,给了臧霸等人很深的震撼。
为了测试真假,臧霸和昌霸不但命人按照刘安的讲述,打造出了攀城索的仿制品,还挑出了他们军中的精锐,进行夜间偷袭战。
。
赵韪怂的让人无语。
成廉出兵之前,李恢派几个降兵事先潜入到江州城中,当成廉兵临江州城的时候,这几个降兵往赵韪和江州城城中其他几位重要将领们的府邸里全都扔了一份书信。
书信的内容很简单,赵韪想要让城外的金珏退兵,唯有一个方法——用粮食收买!
而且,不二价,五十万斛,可以保江州城一年的平安。
金珏军主将成廉和军师李恢对天发誓,这一年内,金珏军都不会再对江州城发动进攻。
实际上,李恢在封充满了恫吓之言的信中,还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所谓这一年内,并不是真得一年十二个月之内都不对江州城动武,而是指的建安三年剩下的几个月而已。
这几个人看完信之后,即便赵韪不想答应,在其他几个将领或明或暗的威胁下,他也不得不照做了。
就在成廉所部出现在江州城外第二天晚上,赵韪就让人将约定好的五十万斛粮食,趁夜悄悄送出了成廉故意留出来无人堵门的北城门。
到了第三天一到早,江州城守军陡然发现,城外的金珏大军突然消失不见了。
拿到粮食的成廉自然不会再在城下多呆。
这个意外之喜,大大缓解了金珏军的粮食困境。
因为粮食的问题,金珏军暂时无力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城战,故此,成都城之战,到了年中时,便进入了相持阶段。
双方这个时候,都在比拼各自的毅力,依照常理而言,往往都是攻城一方士兵的士气会掉落较快,可是,具体到了成都城之战,情况却完全反了过来。
因为金珏在城外的长围大量修筑了地堡和中型堡垒,故此,除了西城之外,其他三面城墙参与围城的士兵们,只需要躲在地堡或者中型堡垒之内就行了,无需经受日晒雨淋之苦。
西城的反复拉锯还在继续,不过,城内守军的反击力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弱了。
不过,益州各个势力想要在短期内寻求突破,可能性几乎为零。
……
建安三年六月,就在徐州人准备夏收之前,曹军和孙策军从南、东、西、北四个方向发动了对徐州全面的进攻。
东、南,西三个方向上还好说,但是,曹军想要从北部进攻徐州就有些困难。因为,两军之间还隔着泰山贼诸部。
可是,这一次,不知道为何,曹军一支部队在夏侯渊的率领下,突然通过泰山郡南部,突入到了琅琊国南部。
之前,在刘备没有将琅琊国郡治莒县让给泰山贼之前,泰山贼诸部全都集中在泰山郡,以及琅琊国开阳县附近。
刘备主动将莒县让给泰山贼之后,昌霸便帅部留在了开阳县,以开阳县为中心,统辖琅琊国南部,而臧霸帅军进驻莒县,他统辖琅琊国北部。
同时,吴敦、尹礼趁着袁谭返回邺城的空隙,帅部攻下,并占据了东莱郡的东西两个部分。
而孙康和孙礼两兄弟则帅部留在了泰山郡,当然,以他们两人的实力还不足以占据整个泰山郡全郡,他们只是占据了泰山郡中,靠近山区的区域,其他都被曹军所占据。
孙氏兄弟原本就不看好刘备,心向曹操,而臧霸、吴敦和尹礼的态度比较中立,在天下形势未明朗之前,他们并不打算投奔任何人。
只有昌霸一个人,因为金珏散布的谣言,使得他怕自己投靠了曹操,会被曹操夺走自己的娇妻美妾,于是,他名面上与臧霸三人的态度相同,可实际上,他已经暗中投效了刘备军。
郭嘉通过汇集各路消息,查知了这一情况。
这次,曹军和孙策军联合起来,进攻刘备的徐州,郭嘉就建议,直接出兵琅琊国南部,一旦拿下开阳县,就能打通直接通往东海郡的通途。
同时,郭嘉还建议曹操,派人通知袁谭,希望他可以同时进兵,攻打东莱郡。
袁谭这个青州刺史,居然被两个泰山贼先攻破了北海郡,又攻占了东莱郡,这让他这个天下第一霸主袁绍的长子还有什么面子可言。
因此,刚一得到曹操的书信,袁谭就答允了此事,他居然还是此次中原大混战中第一个出兵的。
袁谭这边一派兵进攻东莱郡,莒县的臧霸就不得不出兵救援。
为了照顾臧霸的颜面,曹军过境时,孙氏兄弟既没有派兵拦住,却也没有派兵协助,两不相帮。但是,他们还是派兵挡住了曹军通往琅琊郡北部的道路。
唇亡齿寒,只要臧霸依然没有明确表态投向谁,孙氏兄弟自然不希望曹军趁机把他们的大哥的地盘也趁机拿下。至于昌霸,他已经暗投刘备的事情,如何能够瞒得住泰山贼其他首领呢?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孙氏兄弟这一次才会主动给曹军让路。
那边,开阳县的昌霸突然遭遇到曹军的进攻,差一点就让夏侯渊一鼓而下了。也幸好,开阳县可是泰山贼在陶谦任徐州牧的时候,就开始经营了。因此,同枹罕城一样,此城虽然很小,但是,城池修建地却非常坚固。夏侯渊发动的第一次偷袭未能成功,那么接下来,他想要再短期之内攻下此城,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说起来,昌霸之所以能够挡住夏侯渊率领的曹军第一波迅猛偷袭,还多亏了金珏,不,应该说是,多亏了之前金珏派到泰山贼这里充当使者的刘安。
当时,臧霸等人向刘安问起金珏是如何起兵的。
刘安就把他从金珏军中那些老黄巾那里听来的全都告诉了泰山贼诸首领。
刘安此人说话,喜欢发大言,故此,臧霸等人对于刘安的话,信的并不多。
不过,金珏派十几个人用攀城工具,偷袭城池,给了臧霸等人很深的震撼。
为了测试真假,臧霸和昌霸不但命人按照刘安的讲述,打造出了攀城索的仿制品,还挑出了他们军中的精锐,进行夜间偷袭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