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 张龙的笨办法
张龙是被马汉替换回来的。
马汉这厮,在新都城之战中,他成了金珏军中唯一一个受伤的别部司马级别的将领,其他这个级别的军官,别说受伤了,身上就连油皮都没有被蹭破。
有鉴于他的伤势,金珏早就下了命令,让他必须呆在新都城里继续养伤。
可是,马汉根本就是个闲不住的人,被跟随傅干一起入蜀的李当之亲自治疗过之后,便瞒着金珏,让他自己的亲卫赶着马车,一起带到了牛掰县,等张龙率军将牛掰县彻底围困了起来,便将张龙替换了回来。
若是牛掰县那里正在发动攻城战,在没有金珏的军令下,张龙肯定不会听马汉的。可是,那个时候,张龙已经把围城的任务基本完成,不但将牛掰县的四个城门全都用砖石封死,也挖出了一道壕沟。
困守一个县城这点小事,交给马汉这个受伤的将领才是最合适的,之后的每天,他只需要时时巡营,在牛掰县是个城门外修建好坚固的大营,尤其是东边那一座,就可以完成金珏交与这里守将的任务。
张龙赶在傅彤接手之前,就成功完成了金珏交与他的任务,不但超乎马汉的意料,就算是金珏知道后,也同样是大吃了一惊。
要知道,张龙面对的可是益州刺史刘璋治下智商和统率力都名列前茅的黄权,其他人,智商高的,统兵能力却没有他强,比如张松、张裕,可统兵能力比他强的,智商肯定没他高,比如张任。
在整个益州这样,目前已经成年的名士或者名将当中,有黄权这种的能力,还有一个,就是建宁人李恢。在金珏从阆中县出发之前,就派刘山到益州郡去寻找李恢,并试探刘璋手下的一位循吏——董和。
说起董和,不是熟知三国的人也许不熟悉,可是,说道他的儿子,蜀汉四相之一的董允,知道的人肯定很多了。
张龙硬顶着黄权的名声,硬是将黄权彻底围困在牛掰县中,所用的方法,如果说出来,可能不值一提,可是,这可是张龙自己从金珏身上学到的经验,并成功付诸于行动中。
方法就是
‘硬磨’。
张龙封锁牛掰县县城的过程中,黄权不是没有想过开城主动与城外的张龙所部交战。
可是,调兵遣将的时候,黄权突然发现,自己一方绝大多数的士兵——城内的守军和他自己带来的那一万名蜀兵对于城外的敌军全都怕的要死。不光是士兵们有如此表现,就连军中很多中低级将领也都或多或沙表露出了这种神情。
这种情况下,黄权哪里还敢继续派兵出城呢?
现在的刘璋军,哪怕是新都城那里战事的结果还未传到牛掰县这里,却早就已经对金珏军畏之如虎了。尤其是黄权自己带进牛掰县的这一万名蜀兵。
那个时候,黄权已经意识到,自己若是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打上一场胜仗,彻底扭转颓势,提振自己所部将领和士兵的士气的话,他就只能暂时息止出兵作战的打算,重新从城内挑选出勇士,替换军中的将领,重新选取城中的居民为士兵,重新训练出一支士气和训练度都非常高的精锐之师。
否则,任何时候出兵,都是在主动出城送死罢了。
更何况,张龙此人,本事并不如他的名字那么牛掰。
这家伙,带兵可谓是谨慎到了极点。
带兵封锁牛掰县城门的时候,张龙居然是把自己所部士兵三万人全都聚拢在一起,一个城门一个城门的封锁,全军抱团在一起,可谓是怂到了极点。
这就让黄权想要突袭击破张龙所部的企图从一开始就无法施展。
张龙把他所部全部士兵聚拢在一起,就是为了防止黄权出奇兵偷袭自己。
在围城战的第一天,张龙这边刚刚用石头和泥土封锁完东门,全军移动到北门的过程中;那边,黄权便派人用吊篮将城内一部分士兵吊下城区,从外面打开城门。
可是,即便手下将此事禀报给了张龙,他也知晓了。
却根本就不为所动,继续移动到北门,开始封锁北门。
这倒好了,黄权那边刚刚才打通了东门,张龙所部仗着人多势众,士兵们已经被训练成了熟手,因此,这边却早就已经封锁完了北门,并移军到了西门,甚至,牛掰县的西门已经被封锁了一半。
张龙手中三万人,一起轮流干活的话,不但效率更高,干活的士兵们也不会感到太辛劳,而且,一旦干得时间长了,士兵们干起这种活来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相反,黄权那边却根本不可能放大量士兵出去,因为他不敢这么做。
想想看,若是张龙率兵封堵东城门的时候,黄权有两种选择,第一,他可以从城内带出一部分兵力,从西门出发。第二,从南门或是北门出去。
选择西门的概率很小,因为,从这里出兵,完全就是南辕北辙。甚至于,黄权带出城的这部分士兵刚刚绕城一半抵达东门的时候,准备打通东门的时候,那边的张龙已经完全封锁北门了。
若是选择从北门出来,而张龙这里也有了两个选择,一是立即停止进军,马上率兵从原地开始攻城,二是可以直接率兵冲向黄权所部,直接打一场交锋战。
若是选择从南门出去,张龙根本就可以不管黄权派出城的部队,就跟对方绕圈子,绕着全城封堵城门。
到了那个时候,双方就都要看一看,究竟是张龙所部三万人封锁城门的动作更快一些,还是黄权所部破坏封锁的速度更快一些。
世人都说,破坏比建造更加简单,可用在这里结果却正好相反。
张龙这里,不但其所部士兵总数要比黄权在牛掰县城中集合所有兵力加起来多很多,而且,他还采用较为先进的轮流施工方法,在最大限度保证了士兵们体力的情况下,一遍一遍,一个城门一个城门的频繁封堵下去。
。
马汉这厮,在新都城之战中,他成了金珏军中唯一一个受伤的别部司马级别的将领,其他这个级别的军官,别说受伤了,身上就连油皮都没有被蹭破。
有鉴于他的伤势,金珏早就下了命令,让他必须呆在新都城里继续养伤。
可是,马汉根本就是个闲不住的人,被跟随傅干一起入蜀的李当之亲自治疗过之后,便瞒着金珏,让他自己的亲卫赶着马车,一起带到了牛掰县,等张龙率军将牛掰县彻底围困了起来,便将张龙替换了回来。
若是牛掰县那里正在发动攻城战,在没有金珏的军令下,张龙肯定不会听马汉的。可是,那个时候,张龙已经把围城的任务基本完成,不但将牛掰县的四个城门全都用砖石封死,也挖出了一道壕沟。
困守一个县城这点小事,交给马汉这个受伤的将领才是最合适的,之后的每天,他只需要时时巡营,在牛掰县是个城门外修建好坚固的大营,尤其是东边那一座,就可以完成金珏交与这里守将的任务。
张龙赶在傅彤接手之前,就成功完成了金珏交与他的任务,不但超乎马汉的意料,就算是金珏知道后,也同样是大吃了一惊。
要知道,张龙面对的可是益州刺史刘璋治下智商和统率力都名列前茅的黄权,其他人,智商高的,统兵能力却没有他强,比如张松、张裕,可统兵能力比他强的,智商肯定没他高,比如张任。
在整个益州这样,目前已经成年的名士或者名将当中,有黄权这种的能力,还有一个,就是建宁人李恢。在金珏从阆中县出发之前,就派刘山到益州郡去寻找李恢,并试探刘璋手下的一位循吏——董和。
说起董和,不是熟知三国的人也许不熟悉,可是,说道他的儿子,蜀汉四相之一的董允,知道的人肯定很多了。
张龙硬顶着黄权的名声,硬是将黄权彻底围困在牛掰县中,所用的方法,如果说出来,可能不值一提,可是,这可是张龙自己从金珏身上学到的经验,并成功付诸于行动中。
方法就是
‘硬磨’。
张龙封锁牛掰县县城的过程中,黄权不是没有想过开城主动与城外的张龙所部交战。
可是,调兵遣将的时候,黄权突然发现,自己一方绝大多数的士兵——城内的守军和他自己带来的那一万名蜀兵对于城外的敌军全都怕的要死。不光是士兵们有如此表现,就连军中很多中低级将领也都或多或沙表露出了这种神情。
这种情况下,黄权哪里还敢继续派兵出城呢?
现在的刘璋军,哪怕是新都城那里战事的结果还未传到牛掰县这里,却早就已经对金珏军畏之如虎了。尤其是黄权自己带进牛掰县的这一万名蜀兵。
那个时候,黄权已经意识到,自己若是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打上一场胜仗,彻底扭转颓势,提振自己所部将领和士兵的士气的话,他就只能暂时息止出兵作战的打算,重新从城内挑选出勇士,替换军中的将领,重新选取城中的居民为士兵,重新训练出一支士气和训练度都非常高的精锐之师。
否则,任何时候出兵,都是在主动出城送死罢了。
更何况,张龙此人,本事并不如他的名字那么牛掰。
这家伙,带兵可谓是谨慎到了极点。
带兵封锁牛掰县城门的时候,张龙居然是把自己所部士兵三万人全都聚拢在一起,一个城门一个城门的封锁,全军抱团在一起,可谓是怂到了极点。
这就让黄权想要突袭击破张龙所部的企图从一开始就无法施展。
张龙把他所部全部士兵聚拢在一起,就是为了防止黄权出奇兵偷袭自己。
在围城战的第一天,张龙这边刚刚用石头和泥土封锁完东门,全军移动到北门的过程中;那边,黄权便派人用吊篮将城内一部分士兵吊下城区,从外面打开城门。
可是,即便手下将此事禀报给了张龙,他也知晓了。
却根本就不为所动,继续移动到北门,开始封锁北门。
这倒好了,黄权那边刚刚才打通了东门,张龙所部仗着人多势众,士兵们已经被训练成了熟手,因此,这边却早就已经封锁完了北门,并移军到了西门,甚至,牛掰县的西门已经被封锁了一半。
张龙手中三万人,一起轮流干活的话,不但效率更高,干活的士兵们也不会感到太辛劳,而且,一旦干得时间长了,士兵们干起这种活来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相反,黄权那边却根本不可能放大量士兵出去,因为他不敢这么做。
想想看,若是张龙率兵封堵东城门的时候,黄权有两种选择,第一,他可以从城内带出一部分兵力,从西门出发。第二,从南门或是北门出去。
选择西门的概率很小,因为,从这里出兵,完全就是南辕北辙。甚至于,黄权带出城的这部分士兵刚刚绕城一半抵达东门的时候,准备打通东门的时候,那边的张龙已经完全封锁北门了。
若是选择从北门出来,而张龙这里也有了两个选择,一是立即停止进军,马上率兵从原地开始攻城,二是可以直接率兵冲向黄权所部,直接打一场交锋战。
若是选择从南门出去,张龙根本就可以不管黄权派出城的部队,就跟对方绕圈子,绕着全城封堵城门。
到了那个时候,双方就都要看一看,究竟是张龙所部三万人封锁城门的动作更快一些,还是黄权所部破坏封锁的速度更快一些。
世人都说,破坏比建造更加简单,可用在这里结果却正好相反。
张龙这里,不但其所部士兵总数要比黄权在牛掰县城中集合所有兵力加起来多很多,而且,他还采用较为先进的轮流施工方法,在最大限度保证了士兵们体力的情况下,一遍一遍,一个城门一个城门的频繁封堵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