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逼迫出战
崇祯在得到了军粮和一百万银子后,分发给了满桂和候世禄等外地勤王兵.在他认为,这已经实现了兵精粮足了。
既然兵精粮足,就必须和建奴干一仗。毕竟死守京城,是不能让敌人自动退去的,打一仗,是必须的。用战斗的办法,将敌人驱逐出去,才是真正的好办法。
而已经布局完毕的皇太极,也开始进行对京城的压迫,用来逼迫崇祯皇帝签订城下之盟。
怎么能让对方签订城下之盟?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打,打疼打怕他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其实现在朝廷的状况是,钱粮有了,但各地勤王的士兵,积贫积弱太久,不是这三天的饱饭就能转过劲儿来的。同时,原先的兵部尚书袁崇焕下狱了,新任的兵部尚书孙承宗,整顿周边防务在外。而临时指挥整个京城防务的王在晋,却是金玉其外草包一个,这在整个指挥系统上,就有严重的漏洞。
于是崇祯亲自召见了赵兴和张之及,兼职兵部尚书,实现他打一仗的目的。
当崇祯皇帝召见赵兴的时候,他很急切的希望赵兴对后金的反击,拿出他的见解。
按照原则上,崇祯皇帝将这件事不应该拿出来和赵兴商量。且不说赵兴懂不懂军事,就是一个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会让现在的王在晋心中产生嫉妒。这是什么时代?这是党争大于一切的时代,你放着我这一个代理的兵部尚书不来询问,你去问一个锦衣卫的指挥使,还是权的那种,就是对我的轻视。如此一来,事情会因为党争而给赵兴埋下巨大的祸患,最少是麻烦。
被特殊赏赐了座位的赵兴谨慎的回答:“臣对军事不懂,也不敢在这么大的事情上面指手画脚,这件事还请皇上询问兵部定议。”
“朕就是询问兵部而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才找你来询问一下。他们除了文绉绉的扯圣贤的书之外,根本就拿不出一个定夺,都急死人了。”崇祯焦急的抱怨。
张之及小心的提议:“今天是腊月二十四了,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不是能等各地的勤王军以及我的将士,还有刚刚稳定下来的北京城百姓,安安稳稳的过个年,然后在发动战斗?臣以为,这样更稳妥一些。”这是一种折中。小英国公已经开始秉承他们的家族遗训,一切都以皇上的意思为意思,以体现他们家族对皇上的忠心。
崇祯就焦急的踱步:“正是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所以朕决定打一仗,取一场胜利,振奋一下军心,民心士气。也让皇太极消停一会儿,咱们好好的过一个年。”
赵兴明白了,感情这个小年轻的皇上,操切的毛病犯了,他想在过年前,拿出一点成绩出来,用来鼓舞士气军心。但打败了呢?崇祯没考虑,他认为,现在已经兵精粮足了,当然是不会败的了。
于是赵兴只能小心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皇太极的实力太大,以现在我们的人数来看,还不能够有足够的把握战胜他。正是年关时候,万一有个闪失,后果就不堪设想,还请万岁三思而行。”
崇祯没想到,一向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赵兴,在这里也反对自己出兵邀战,脸色就不太好看了。张之及明显的感觉到了皇上对姐夫的不悦,立刻出来打圆场。
“要不我京营出动2万人,在广渠门外,和建奴小战一场。”
崇祯当时毫不犹豫的反驳了他:“不可,京营是守卫城池的中坚力量,绝对不能再轻易出战坏了城防。这一次的反击战,依旧有勤王的军队执行。”
赵兴总算是松了口气,他还以为,崇祯这次召见召见和兄弟张之及,不许张之及出战,那么,就要再来一次空手套白狼,让自己出战呢。这非常有可能。
好在,他还知道,自己不是天神,一个对十万。一个女真白甲,就能要了自己的命。
但闻听崇祯是将主意打在了勤王兵的身上,赵兴不得不耐心的规劝:“勤王之军,刚刚得到粮食,能够吃饱饭还不足三日,如果这时候出战,结局实在是难以料想。”看到崇祯又黑下来的脸,赶紧补充:“如果皇上非要打一仗,臣认为,小国公派出1万精锐,依托城墙上的火炮,多少还能有些胜算,请皇上明察。”
崇祯就焦躁的挥手:“不行,绝对不行,朕不能冒那个险。”
赵兴苦笑,既然你不能冒这个险,却冒更大的险,这是什么道理?
“朕已经派人去招满桂总兵来见了,我们听听他的意见。”崇祯不想再听赵兴和张之及的话了,听要听听猛将满桂的意见。他认为,满桂一项是言听计从,一定能支持自己的。
“皇上,满桂到啦。”外面的小太监小声的禀报。
崇祯立刻欢喜的道:“快快叫进来。”
随着一声招呼,身材魁梧的满桂大步进来,跨过门槛向赵兴和张之及看了一眼,然后给崇祯跪下:“臣满桂叩见皇上。”
崇祯虚扶一下:“起来吧,赐座。”并且还额外的吩咐:“上茶。”
这个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给反对自己的赵兴和张之及看的。
满桂是蒙古人,身形矮壮,满面逑须,高高的颧骨上满布风霜,倒是一个豪爽威武的猛将。
崇祯笑问满桂:“怎么样?发过去的钱粮都到位了吧”
满桂欠身回答:“多谢万岁的恩典,我们已经在3日前拿到了钱粮,将士们都对万岁感恩戴德呢。”
“军心可稳定,士气可高涨?”
满桂再道:“得到了皇上的恩典,军心当然稳定,士气当然高涨。”
他越这么说,赵兴的心就越往下沉,他痛苦的知道历史,正是崇祯皇帝的步步紧逼,最终逼得袁崇焕不得不狗急跳墙,行了这步自救的错棋,最终被剐;而同样他这样步步紧逼,也逼死了这个猛将满贵。现在,不久的永定门之战,满桂战死的历史就要在自己的眼前,一步步上演了。
果然,崇祯听闻这话,当时充满希望的看着满桂:“就要过年了,城内的百姓民心也需要稳定,士气也需要提升。同时,打击一下皇太极的嚣张气焰,让他在正月里消停一会儿,朕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然爱卿的军心士气已经高涨,可能一战?”
满桂闻听,当时愣住了,看了眼赵兴和张之及之后,再次面对崇祯。
满桂虽然粗豪,但他却不傻。
看着皇上对自己充满希望的眼神儿,他略微沉思了一下:“臣的手下久经饥饿疲惫,还不能一战。”
“朕不是已经发放给你钱粮了吗,难道还让将士们吃不饱饭吗?”
满桂苦笑解释:“虽然现在可以吃饱,但是原先饿的虚弱的身体,不是一顿饱饭就能恢复到可战的。还有一点,往日饿得很了,这一次突然吃饱,身体上反倒更觉得更加疲惫,需要一段时间将养恢复,还请皇上明察。”
这是人的一种自然生理反应,就好比跑马拉松,奔跑个10里地是能坚持到目的地的,但你中间一旦蹲下休息,哪怕只是短短的喘口气,你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面对满桂这样的回答,赵兴总算是略微的放了点心。因为他还能实实在在的说明军队的状况,在这一点上,可比那个好大言的袁崇焕强上太多了。
然后不等皇上再次询问,满桂再次解释:“同时,城外的建奴兵强马壮,单单永定门外,就驻扎着4万。还有在南苑修整的皇太极本部,合计5万大军。而臣的手中只有1万人马,兵力悬殊过大,若轻易出战,臣是必败无疑。”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原则上崇祯应该放弃这个不现实的念头,然而他却坚持着自己的决断:“既然士兵还需要休息,那就三天后出战吧。”这个话声里已经不再是商量的口吻了,而是下达了命令。
“既然你认为你手中的人马少,这样吧,朕现在就加封你为武经略,赏赐尚方剑,统领京师城外所有的援军。二十万不少啦。”
当时,赵兴一拍脑袋,一个悍将,带一万精锐,或可一战。但一个悍将,带着一万精锐,然后再带着二十万头猪出战,那是注定失败的。
现在,就看他怎么应对了,否则,即便自己这个穿越者在他身边,满桂也是死定了,
既然兵精粮足,就必须和建奴干一仗。毕竟死守京城,是不能让敌人自动退去的,打一仗,是必须的。用战斗的办法,将敌人驱逐出去,才是真正的好办法。
而已经布局完毕的皇太极,也开始进行对京城的压迫,用来逼迫崇祯皇帝签订城下之盟。
怎么能让对方签订城下之盟?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打,打疼打怕他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其实现在朝廷的状况是,钱粮有了,但各地勤王的士兵,积贫积弱太久,不是这三天的饱饭就能转过劲儿来的。同时,原先的兵部尚书袁崇焕下狱了,新任的兵部尚书孙承宗,整顿周边防务在外。而临时指挥整个京城防务的王在晋,却是金玉其外草包一个,这在整个指挥系统上,就有严重的漏洞。
于是崇祯亲自召见了赵兴和张之及,兼职兵部尚书,实现他打一仗的目的。
当崇祯皇帝召见赵兴的时候,他很急切的希望赵兴对后金的反击,拿出他的见解。
按照原则上,崇祯皇帝将这件事不应该拿出来和赵兴商量。且不说赵兴懂不懂军事,就是一个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会让现在的王在晋心中产生嫉妒。这是什么时代?这是党争大于一切的时代,你放着我这一个代理的兵部尚书不来询问,你去问一个锦衣卫的指挥使,还是权的那种,就是对我的轻视。如此一来,事情会因为党争而给赵兴埋下巨大的祸患,最少是麻烦。
被特殊赏赐了座位的赵兴谨慎的回答:“臣对军事不懂,也不敢在这么大的事情上面指手画脚,这件事还请皇上询问兵部定议。”
“朕就是询问兵部而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才找你来询问一下。他们除了文绉绉的扯圣贤的书之外,根本就拿不出一个定夺,都急死人了。”崇祯焦急的抱怨。
张之及小心的提议:“今天是腊月二十四了,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不是能等各地的勤王军以及我的将士,还有刚刚稳定下来的北京城百姓,安安稳稳的过个年,然后在发动战斗?臣以为,这样更稳妥一些。”这是一种折中。小英国公已经开始秉承他们的家族遗训,一切都以皇上的意思为意思,以体现他们家族对皇上的忠心。
崇祯就焦急的踱步:“正是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所以朕决定打一仗,取一场胜利,振奋一下军心,民心士气。也让皇太极消停一会儿,咱们好好的过一个年。”
赵兴明白了,感情这个小年轻的皇上,操切的毛病犯了,他想在过年前,拿出一点成绩出来,用来鼓舞士气军心。但打败了呢?崇祯没考虑,他认为,现在已经兵精粮足了,当然是不会败的了。
于是赵兴只能小心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皇太极的实力太大,以现在我们的人数来看,还不能够有足够的把握战胜他。正是年关时候,万一有个闪失,后果就不堪设想,还请万岁三思而行。”
崇祯没想到,一向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赵兴,在这里也反对自己出兵邀战,脸色就不太好看了。张之及明显的感觉到了皇上对姐夫的不悦,立刻出来打圆场。
“要不我京营出动2万人,在广渠门外,和建奴小战一场。”
崇祯当时毫不犹豫的反驳了他:“不可,京营是守卫城池的中坚力量,绝对不能再轻易出战坏了城防。这一次的反击战,依旧有勤王的军队执行。”
赵兴总算是松了口气,他还以为,崇祯这次召见召见和兄弟张之及,不许张之及出战,那么,就要再来一次空手套白狼,让自己出战呢。这非常有可能。
好在,他还知道,自己不是天神,一个对十万。一个女真白甲,就能要了自己的命。
但闻听崇祯是将主意打在了勤王兵的身上,赵兴不得不耐心的规劝:“勤王之军,刚刚得到粮食,能够吃饱饭还不足三日,如果这时候出战,结局实在是难以料想。”看到崇祯又黑下来的脸,赶紧补充:“如果皇上非要打一仗,臣认为,小国公派出1万精锐,依托城墙上的火炮,多少还能有些胜算,请皇上明察。”
崇祯就焦躁的挥手:“不行,绝对不行,朕不能冒那个险。”
赵兴苦笑,既然你不能冒这个险,却冒更大的险,这是什么道理?
“朕已经派人去招满桂总兵来见了,我们听听他的意见。”崇祯不想再听赵兴和张之及的话了,听要听听猛将满桂的意见。他认为,满桂一项是言听计从,一定能支持自己的。
“皇上,满桂到啦。”外面的小太监小声的禀报。
崇祯立刻欢喜的道:“快快叫进来。”
随着一声招呼,身材魁梧的满桂大步进来,跨过门槛向赵兴和张之及看了一眼,然后给崇祯跪下:“臣满桂叩见皇上。”
崇祯虚扶一下:“起来吧,赐座。”并且还额外的吩咐:“上茶。”
这个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给反对自己的赵兴和张之及看的。
满桂是蒙古人,身形矮壮,满面逑须,高高的颧骨上满布风霜,倒是一个豪爽威武的猛将。
崇祯笑问满桂:“怎么样?发过去的钱粮都到位了吧”
满桂欠身回答:“多谢万岁的恩典,我们已经在3日前拿到了钱粮,将士们都对万岁感恩戴德呢。”
“军心可稳定,士气可高涨?”
满桂再道:“得到了皇上的恩典,军心当然稳定,士气当然高涨。”
他越这么说,赵兴的心就越往下沉,他痛苦的知道历史,正是崇祯皇帝的步步紧逼,最终逼得袁崇焕不得不狗急跳墙,行了这步自救的错棋,最终被剐;而同样他这样步步紧逼,也逼死了这个猛将满贵。现在,不久的永定门之战,满桂战死的历史就要在自己的眼前,一步步上演了。
果然,崇祯听闻这话,当时充满希望的看着满桂:“就要过年了,城内的百姓民心也需要稳定,士气也需要提升。同时,打击一下皇太极的嚣张气焰,让他在正月里消停一会儿,朕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然爱卿的军心士气已经高涨,可能一战?”
满桂闻听,当时愣住了,看了眼赵兴和张之及之后,再次面对崇祯。
满桂虽然粗豪,但他却不傻。
看着皇上对自己充满希望的眼神儿,他略微沉思了一下:“臣的手下久经饥饿疲惫,还不能一战。”
“朕不是已经发放给你钱粮了吗,难道还让将士们吃不饱饭吗?”
满桂苦笑解释:“虽然现在可以吃饱,但是原先饿的虚弱的身体,不是一顿饱饭就能恢复到可战的。还有一点,往日饿得很了,这一次突然吃饱,身体上反倒更觉得更加疲惫,需要一段时间将养恢复,还请皇上明察。”
这是人的一种自然生理反应,就好比跑马拉松,奔跑个10里地是能坚持到目的地的,但你中间一旦蹲下休息,哪怕只是短短的喘口气,你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面对满桂这样的回答,赵兴总算是略微的放了点心。因为他还能实实在在的说明军队的状况,在这一点上,可比那个好大言的袁崇焕强上太多了。
然后不等皇上再次询问,满桂再次解释:“同时,城外的建奴兵强马壮,单单永定门外,就驻扎着4万。还有在南苑修整的皇太极本部,合计5万大军。而臣的手中只有1万人马,兵力悬殊过大,若轻易出战,臣是必败无疑。”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原则上崇祯应该放弃这个不现实的念头,然而他却坚持着自己的决断:“既然士兵还需要休息,那就三天后出战吧。”这个话声里已经不再是商量的口吻了,而是下达了命令。
“既然你认为你手中的人马少,这样吧,朕现在就加封你为武经略,赏赐尚方剑,统领京师城外所有的援军。二十万不少啦。”
当时,赵兴一拍脑袋,一个悍将,带一万精锐,或可一战。但一个悍将,带着一万精锐,然后再带着二十万头猪出战,那是注定失败的。
现在,就看他怎么应对了,否则,即便自己这个穿越者在他身边,满桂也是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