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启李晟
贞元初年四月,朱泚再次掀起中原大战,朱泚军队占领襄阳,封锁中原唐军的后勤补给线,导致三万中原唐军不得不向东南撤离,在却亳州遭遇了李希烈大军的全力阻击,双方在谯县爆发了大战。
这是一场注定没有赢家的战争,虽然唐军最终惨胜,击败了李希烈军队,却付出了伤亡大半代价,三万大军只剩下不到一万人,李抱真身负重伤,不治身亡。
马燧也受了重伤,刘洽率领八千残军向东突围而去,前往楚州渡淮河南下。
李希烈损失更加惨重,八万大军只剩下两万余人,李希烈不得不率军败退淮西。
笑到最后的却是朱泚和李纳,朱泚的军队趁机占领了亳州和颍州,李纳的军队占领了泗州和海州。
尽管襄阳失守,中原爆发大战,但成都局势却十分平静,大部分朝臣都知道,中原的地盘在群狼环绕之下迟早会失去,所以中原唐军败走东南,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只是在朝会引起一番论战,然后便不了了之。
俗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巴蜀平原的富庶和四周大山阻隔带来的安全感渐渐使不少朝官忘记了收复长安的初衷,开始安心享受蜀中平静而巴适的生活,甚至包括天子李适,他将长安宫改名为永安宫便是最好的证明。
不仅如此,在三月举行的科举中,由李适亲自出题,他取消了时事策论,专考文学和儒经,这个变化遭到不少有识之士的批评,认为这是忘记耻辱的表现。
但同样也得到不少人的支持,科举本来就是考文学的地方,年轻士子们不历世事,让他们写时事策论能有多大意义?
不过襄阳失守却让朝廷有点紧张了,李适也很清楚,襄阳失守意味着什么,一旦朱泚大军再继续南下,切断长江漕运,东南的赋税怎么运到巴蜀来?
李适一反常态,在永安宫召集重臣商议对策,偏殿内很安静,右边坐在十几名重臣,而左边则坐着五名宦官,这已经是惯例了,但凡天子举行的朝议,五名中官都要出席,参与听政。
刚开始大臣们激烈反对,但就久而久之反对无效后,大臣们也只得慢慢接受现实。
“皇儿,朕想知道,我们还有多少可用之军?”李适首先问太子李谊道。
李谊依旧出任监国,主持日常政务,李适醉心于文学,基本上不管朝政,丢给了太子李谊。
李谊站起身道:“启禀父皇,我们军队一共十万人,其中两万人在淮南和两浙,一万军队在岭南,一万军队在荆南,峡州有一万军队,汉中有两万军队,然后成都有三万军队,包括两万神策军和一万守城军,还有五千侍卫,没有算在军队中。”
李适眉头一皱,“朕还记得有不少民团,对吧?”
“民团有六万人,分布着巴蜀各州县。”
李适点点头,又道:“大家都说说吧!襄阳局势该怎么应对?”
大堂内还是一片沉寂,这时,吏部尚书韩滉起身道:“陛下,让微臣来说两句吧!”
“韩相国请说。”
韩滉行一礼,不慌不忙道:“襄阳失守,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倒不是巴蜀安全,而是长江航运,这一点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长江航道若被贼军切断,我们将失去一半的税赋”
这时,卢杞有些不耐烦道:“韩尚书,这些大家都知道,陛下不能久坐,你就抓紧时间说结论吧!”
李适赞许看了一眼卢杞,卢杞虽然被人诟病的地方很多,但在关心自己和对自己忠心上,却是其他大臣都远远赶不上的,只有他想到了自己不能久坐,别人却想不到。
李适便对韩滉道:“韩尚书继续说结论!”
韩滉无奈,只得继续道:“微臣建议有二,一是要尽快夺回襄阳,其次要训练水军,保卫长江航道,卑职推荐大将军李晟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担起收复襄阳的重任,再推荐大将军浑瑊为水军主将,令他筹建水军。”
这两个方案倒是可行,李适点点头,又转向宦官这一边,“中官可有什么建议?”
宋朝凤不慌不忙道:“募兵收复襄阳需要钱,打造水军却同样需要钱,咱家想问一问卢相国,朝廷还有多少钱?”
宋朝凤提出这个问题带着一丝不满,他们去年起草的架间税才推出了三个月就实行不下去了,最后只能在巴蜀内施行。
巴蜀以外的各州县都纷纷抵制,理由是富人会迁往关中和北方,躲避架间税,这当然是个托词,主要原因还是架间税侵犯了地方豪门大户的利益,加上朝廷权威已经降低,各州县都抵制,朝廷也没有办法,只得宣布巴蜀以外地区暂停架间税。
这让宦官们很不满,认为是朝廷的执行能力太差,所以今天宋朝凤就趁机发难了。
卢杞干咳两声道:“打造水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钱也不用全部一次拨付,也是分批来,而且江宁和福州那边也有一部分战船,可以调来江陵。
至于招募军队收复襄阳也花不了多少钱,可以利用当地民众驱逐朱贼的决心嘛!我们算了一下刚开始也就十万贯左右,十万贯钱朝廷还是拿得出来的。”
宋朝凤冷笑一声,“没有架间税,朝廷还能拿得出钱?”
太子李谊有点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怒,起身对天子李适道:“父皇,现在形势很危急,既然朝廷拿出了解决危机的方案,就需要立刻执行,一旦朱泚军队南下切断长江航道就麻烦了,儿臣建议不用再讨论了,立刻令李晟和浑瑊着手招募军队,父皇,时不我待啊!”
李适也不傻,知道形势危急,所以他才召开今天的紧急议事,他向宦官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再发难了,他随即道:“韩尚书的方案可以实施,朕准了!”
李豫当即下旨,封大将军李晟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令他招募军队收复襄阳,同时封大将军浑瑊为水军大都督,令他在江陵筹建长江水军。
李晟坐冷板凳已经一年了,自从他的军队被天子夺去,改名为神策军,并由宦官掌控后,他就无所事事,地位虽高,却毫无实权。
他几次上书朝廷要求北伐,却始终得不到朝廷的回应,就在他有些心灰意冷之时,命运转机终于来了,天子任命他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令他招募三万军队收复襄阳。
这个消息让李晟喜出望外,他急忙赶来东宫,面见太子监国。
李谊对李晟十分器重,他笑眯眯请李晟坐下道:“这一次是我说服了圣上,不要任命监军,没有监军的掣肘,希望你能尽快收复襄阳。”
李晟大喜,没有监军,他的任务就成功了一半,他连忙欠身道:“感谢太子殿下的信任,卑职一定会尽快收复襄阳。”
李谊又道:“圣上要求你在年底前收复襄阳,能办到吗?”
“卑职尽力而为。”
李谊摇摇头,“不是尽力而为,而是一定要办到。”
李晟无奈,只得答应了,他又问道:“招募军队需要钱粮,不知朝廷能拿出多少钱粮?”
“在年底前一共给你二十万贯钱和十万石粮食,分两次给你,招募时给了十万贯钱和五万石粮食,十月份再给你另外一半,另外,钱粮支出由朝廷派度支负责。”
度支就是会计,也就是说,财权不是在李晟手中,而是由朝廷掌握,这既是对李晟的一种制衡,同时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至少没有人会弹劾他贪污军俸。
“好吧!卑职明天开始先行招募一部分军队,希望朝廷的钱粮能跟上!”
这是一场注定没有赢家的战争,虽然唐军最终惨胜,击败了李希烈军队,却付出了伤亡大半代价,三万大军只剩下不到一万人,李抱真身负重伤,不治身亡。
马燧也受了重伤,刘洽率领八千残军向东突围而去,前往楚州渡淮河南下。
李希烈损失更加惨重,八万大军只剩下两万余人,李希烈不得不率军败退淮西。
笑到最后的却是朱泚和李纳,朱泚的军队趁机占领了亳州和颍州,李纳的军队占领了泗州和海州。
尽管襄阳失守,中原爆发大战,但成都局势却十分平静,大部分朝臣都知道,中原的地盘在群狼环绕之下迟早会失去,所以中原唐军败走东南,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只是在朝会引起一番论战,然后便不了了之。
俗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巴蜀平原的富庶和四周大山阻隔带来的安全感渐渐使不少朝官忘记了收复长安的初衷,开始安心享受蜀中平静而巴适的生活,甚至包括天子李适,他将长安宫改名为永安宫便是最好的证明。
不仅如此,在三月举行的科举中,由李适亲自出题,他取消了时事策论,专考文学和儒经,这个变化遭到不少有识之士的批评,认为这是忘记耻辱的表现。
但同样也得到不少人的支持,科举本来就是考文学的地方,年轻士子们不历世事,让他们写时事策论能有多大意义?
不过襄阳失守却让朝廷有点紧张了,李适也很清楚,襄阳失守意味着什么,一旦朱泚大军再继续南下,切断长江漕运,东南的赋税怎么运到巴蜀来?
李适一反常态,在永安宫召集重臣商议对策,偏殿内很安静,右边坐在十几名重臣,而左边则坐着五名宦官,这已经是惯例了,但凡天子举行的朝议,五名中官都要出席,参与听政。
刚开始大臣们激烈反对,但就久而久之反对无效后,大臣们也只得慢慢接受现实。
“皇儿,朕想知道,我们还有多少可用之军?”李适首先问太子李谊道。
李谊依旧出任监国,主持日常政务,李适醉心于文学,基本上不管朝政,丢给了太子李谊。
李谊站起身道:“启禀父皇,我们军队一共十万人,其中两万人在淮南和两浙,一万军队在岭南,一万军队在荆南,峡州有一万军队,汉中有两万军队,然后成都有三万军队,包括两万神策军和一万守城军,还有五千侍卫,没有算在军队中。”
李适眉头一皱,“朕还记得有不少民团,对吧?”
“民团有六万人,分布着巴蜀各州县。”
李适点点头,又道:“大家都说说吧!襄阳局势该怎么应对?”
大堂内还是一片沉寂,这时,吏部尚书韩滉起身道:“陛下,让微臣来说两句吧!”
“韩相国请说。”
韩滉行一礼,不慌不忙道:“襄阳失守,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倒不是巴蜀安全,而是长江航运,这一点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长江航道若被贼军切断,我们将失去一半的税赋”
这时,卢杞有些不耐烦道:“韩尚书,这些大家都知道,陛下不能久坐,你就抓紧时间说结论吧!”
李适赞许看了一眼卢杞,卢杞虽然被人诟病的地方很多,但在关心自己和对自己忠心上,却是其他大臣都远远赶不上的,只有他想到了自己不能久坐,别人却想不到。
李适便对韩滉道:“韩尚书继续说结论!”
韩滉无奈,只得继续道:“微臣建议有二,一是要尽快夺回襄阳,其次要训练水军,保卫长江航道,卑职推荐大将军李晟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担起收复襄阳的重任,再推荐大将军浑瑊为水军主将,令他筹建水军。”
这两个方案倒是可行,李适点点头,又转向宦官这一边,“中官可有什么建议?”
宋朝凤不慌不忙道:“募兵收复襄阳需要钱,打造水军却同样需要钱,咱家想问一问卢相国,朝廷还有多少钱?”
宋朝凤提出这个问题带着一丝不满,他们去年起草的架间税才推出了三个月就实行不下去了,最后只能在巴蜀内施行。
巴蜀以外的各州县都纷纷抵制,理由是富人会迁往关中和北方,躲避架间税,这当然是个托词,主要原因还是架间税侵犯了地方豪门大户的利益,加上朝廷权威已经降低,各州县都抵制,朝廷也没有办法,只得宣布巴蜀以外地区暂停架间税。
这让宦官们很不满,认为是朝廷的执行能力太差,所以今天宋朝凤就趁机发难了。
卢杞干咳两声道:“打造水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钱也不用全部一次拨付,也是分批来,而且江宁和福州那边也有一部分战船,可以调来江陵。
至于招募军队收复襄阳也花不了多少钱,可以利用当地民众驱逐朱贼的决心嘛!我们算了一下刚开始也就十万贯左右,十万贯钱朝廷还是拿得出来的。”
宋朝凤冷笑一声,“没有架间税,朝廷还能拿得出钱?”
太子李谊有点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怒,起身对天子李适道:“父皇,现在形势很危急,既然朝廷拿出了解决危机的方案,就需要立刻执行,一旦朱泚军队南下切断长江航道就麻烦了,儿臣建议不用再讨论了,立刻令李晟和浑瑊着手招募军队,父皇,时不我待啊!”
李适也不傻,知道形势危急,所以他才召开今天的紧急议事,他向宦官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再发难了,他随即道:“韩尚书的方案可以实施,朕准了!”
李豫当即下旨,封大将军李晟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令他招募军队收复襄阳,同时封大将军浑瑊为水军大都督,令他在江陵筹建长江水军。
李晟坐冷板凳已经一年了,自从他的军队被天子夺去,改名为神策军,并由宦官掌控后,他就无所事事,地位虽高,却毫无实权。
他几次上书朝廷要求北伐,却始终得不到朝廷的回应,就在他有些心灰意冷之时,命运转机终于来了,天子任命他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令他招募三万军队收复襄阳。
这个消息让李晟喜出望外,他急忙赶来东宫,面见太子监国。
李谊对李晟十分器重,他笑眯眯请李晟坐下道:“这一次是我说服了圣上,不要任命监军,没有监军的掣肘,希望你能尽快收复襄阳。”
李晟大喜,没有监军,他的任务就成功了一半,他连忙欠身道:“感谢太子殿下的信任,卑职一定会尽快收复襄阳。”
李谊又道:“圣上要求你在年底前收复襄阳,能办到吗?”
“卑职尽力而为。”
李谊摇摇头,“不是尽力而为,而是一定要办到。”
李晟无奈,只得答应了,他又问道:“招募军队需要钱粮,不知朝廷能拿出多少钱粮?”
“在年底前一共给你二十万贯钱和十万石粮食,分两次给你,招募时给了十万贯钱和五万石粮食,十月份再给你另外一半,另外,钱粮支出由朝廷派度支负责。”
度支就是会计,也就是说,财权不是在李晟手中,而是由朝廷掌握,这既是对李晟的一种制衡,同时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至少没有人会弹劾他贪污军俸。
“好吧!卑职明天开始先行招募一部分军队,希望朝廷的钱粮能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