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章 忠人之事
斥候离去后,后方军营里的伙夫送来了饮食,以上午未吃完的肉食为主。
杨轻将那些肉食退了回去:“将这些存下来,留给前方兄弟们得胜归来,犒劳他们。”
又问:“前方兄弟们的饮食如何?”
伙夫头答:“带足了麻饼和腌菜,请都头放心,可供他们三日之用。”
杨轻点了点头:“那给我们也备些麻饼和腌菜就行了,至少我们还能喝上热汤,比他们强。”
天黑前,又有两路斥候来报,前方仍然处于攻防胶着中,暂未能攻下关楼。
这并不令人意外,浮图关由于偏处渝西,而过渝州、夔州后的荆南和黔中一带目前还是地狭民瘠的落后地带,所以这座关隘才暂时不为人重视,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本身是一座险关,地势险要,关上的城墙全取山上的石头筑成,十分险固,又扼守东出渝州的唯一通道。
加之通往关楼的尽是崎岖山路,大型攻城器械无法运往关前,更让攻关显得格外艰难,据吕兵观察,杨都头手里除了那四十七名弓箭手,便只剩下临时赶制的七、八架长木梯,实在是太寒酸了。
吕兵甚至会想,如果韩秀升和屈行从真有远见之明,拿下渝州后就立即遣重兵把守浮图关,再翻修关楼,莫说杨轻手下的这点士卒,即便是高仁厚倾全军之力,也休想从浮图关上翻过去……
斥候也汇报了罗夫子部的动向。
他们驱赶当地村民,并让他们手提两个大袋子,原来是要让他们在袋子里装填碎石块和泥土,然后提着这些石块和泥土向城墙下冲。
村民们本来就没上过战场,再加上手提着重物,基本都会死在关楼下,有了他们的尸体,再加上他们提着的石块和泥土,便等于在浮图关临时搭了一座土山,减少地面到关楼之间的垂直距离。加之浮图关城墙本身并不高,约4~5米,便可以大大减少攻关的难度。
杨轻听完罗夫子部的攻关办法后并没有发表任何感想,只是让斥候转告她的建议:“转告杨都头,罗部攻城后,我部可减缓攻势。”
天黑后,白天的进攻便会暂停,回来的斥候也说杨都头在关下五里安营,明早再继续攻城。
五里的距离显然太近了,极可能也更山上的地形有关。
杨都头也想到了这一点,专门让斥候转告杨轻:“杨都头说,请都头放心,关上的贼兵疲于守关,绝不敢出关偷营。”
杨轻也只是象征性叮嘱两句:“转告杨都头,请他多加提防,切莫大意。”
又派出十名士卒提了几桶酒随斥候上山,犒劳前方将士。
但杨轻本人却不肯回营休息,坚持坐在高台上等候消息,大姐等人也不多劝,在高台上围了一圈幕布挡风,又将营内的煤炉提来,生火取暖。
吕兵发现,煤炉里的煤块已经换成煤炭了,不过碳化程度并不高,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干馏技术。
杨轻坚持留守在高台上,她的亲兵们也都得守在她周围。
最后,吕兵也只能跟着大家一起站在风里。毕竟他从未当过“逃兵”。
按道理,他并非亲兵队士卒,杨轻也明白,还特意告诉他:“吕二哥不必守在这里。”
吕兵看了看周围神色坚毅的亲兵侍卫们,很明智地答道:“比起前方的兄弟们,能站在这里已是万幸。”
“是啊。”杨轻点了点头,随后问道,“我托吕二哥赶制的弩弓怎么样了?”
“额……正要与都头汇报,我已将制作弩弓的图纸交付给韩大哥。”吕兵没想到杨轻此时还能分心问起弩弓,回答得稍有些慢。
“这样快!”杨轻有点意外,立即朝身后的侍卫吩咐,“去唤掌书记过来,叫他把图纸也带来。”
因为黛笔线条较粗,又质地偏软,吕兵共绘制了三张麻纸。
第一张图纸是弩弓的整体制式及比例说明。第二张图纸是将主要组件拆开单独描绘,并注明各自的性能及材质。第三张图是使用和维护说明。
杨轻拿到这些图纸后足足看了近半个时辰,然后才抬起头来看着吕兵,张了张嘴,大概是想说些惊叹夸赞的话,可又觉得这类话她在吕兵面前已说过好几次了,最后化为摇头轻叹。
杨轻将三张图纸铺在身前,又感叹了半晌后,问韩志铭:“有了这三张图纸,想来制作弩弓便不再有困难,掌书记需要多少时日能制出来?”
“十日……或许能成……”
韩志铭回答得并不明确。
原先他还不服气,觉得弩弓并没有什么难的,无非是在弓箭上添一个弩臂和弩机就是了,把从官兵手里缴获来的弩弓拆解开,记下尺寸,便开始动手造起来,可他指挥工匠们造出来的弩弓总会出现各种问题,要么是拉弦太硬根本上不了箭,要么拉力不够导致射程太近,要么是弩机控制不住力度,要么就干脆连射出去的箭的方向都控制不住……
他绞尽脑汁也没明白问题所在,只会根据上一个问题进行改进,可又拦不住新的问题出现。
直到吕兵将这三张一天一夜就赶制出来的图纸交到他手里,看到图纸的那一刻,他彻底服了。
此时面对杨轻的询问,他的眼神不自觉地瞟向吕兵,因为他心里压根就没底。
杨轻也看出来了,干脆直接问吕兵:“吕二哥认为,赶制出这批弩弓,最快需要多少时日?”
“至少二十日。”弩弓的材质并不缺,工艺也不复杂,但吕兵充分考虑到了韩志铭和他手下那四名匠人的制作水平。
“对对,至少二十日。”韩志铭连忙附和。
“如此,谢过吕二哥了。杨轻从不夸海口,但吕二哥今日之恩,我一定铭刻在心。”杨轻立起身来,朝着吕兵弯腰一拜。
吕兵正要还礼,却不想韩志铭抢白道:“得了都头的感谢,吕……兄可得帮我一起制弩弓啊。”
韩志铭倒也聪明,见杨轻称吕兵为“吕二哥”,他赶紧改称“吕兄”。
“好。”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吕兵答应了。
杨轻将那些肉食退了回去:“将这些存下来,留给前方兄弟们得胜归来,犒劳他们。”
又问:“前方兄弟们的饮食如何?”
伙夫头答:“带足了麻饼和腌菜,请都头放心,可供他们三日之用。”
杨轻点了点头:“那给我们也备些麻饼和腌菜就行了,至少我们还能喝上热汤,比他们强。”
天黑前,又有两路斥候来报,前方仍然处于攻防胶着中,暂未能攻下关楼。
这并不令人意外,浮图关由于偏处渝西,而过渝州、夔州后的荆南和黔中一带目前还是地狭民瘠的落后地带,所以这座关隘才暂时不为人重视,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本身是一座险关,地势险要,关上的城墙全取山上的石头筑成,十分险固,又扼守东出渝州的唯一通道。
加之通往关楼的尽是崎岖山路,大型攻城器械无法运往关前,更让攻关显得格外艰难,据吕兵观察,杨都头手里除了那四十七名弓箭手,便只剩下临时赶制的七、八架长木梯,实在是太寒酸了。
吕兵甚至会想,如果韩秀升和屈行从真有远见之明,拿下渝州后就立即遣重兵把守浮图关,再翻修关楼,莫说杨轻手下的这点士卒,即便是高仁厚倾全军之力,也休想从浮图关上翻过去……
斥候也汇报了罗夫子部的动向。
他们驱赶当地村民,并让他们手提两个大袋子,原来是要让他们在袋子里装填碎石块和泥土,然后提着这些石块和泥土向城墙下冲。
村民们本来就没上过战场,再加上手提着重物,基本都会死在关楼下,有了他们的尸体,再加上他们提着的石块和泥土,便等于在浮图关临时搭了一座土山,减少地面到关楼之间的垂直距离。加之浮图关城墙本身并不高,约4~5米,便可以大大减少攻关的难度。
杨轻听完罗夫子部的攻关办法后并没有发表任何感想,只是让斥候转告她的建议:“转告杨都头,罗部攻城后,我部可减缓攻势。”
天黑后,白天的进攻便会暂停,回来的斥候也说杨都头在关下五里安营,明早再继续攻城。
五里的距离显然太近了,极可能也更山上的地形有关。
杨都头也想到了这一点,专门让斥候转告杨轻:“杨都头说,请都头放心,关上的贼兵疲于守关,绝不敢出关偷营。”
杨轻也只是象征性叮嘱两句:“转告杨都头,请他多加提防,切莫大意。”
又派出十名士卒提了几桶酒随斥候上山,犒劳前方将士。
但杨轻本人却不肯回营休息,坚持坐在高台上等候消息,大姐等人也不多劝,在高台上围了一圈幕布挡风,又将营内的煤炉提来,生火取暖。
吕兵发现,煤炉里的煤块已经换成煤炭了,不过碳化程度并不高,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干馏技术。
杨轻坚持留守在高台上,她的亲兵们也都得守在她周围。
最后,吕兵也只能跟着大家一起站在风里。毕竟他从未当过“逃兵”。
按道理,他并非亲兵队士卒,杨轻也明白,还特意告诉他:“吕二哥不必守在这里。”
吕兵看了看周围神色坚毅的亲兵侍卫们,很明智地答道:“比起前方的兄弟们,能站在这里已是万幸。”
“是啊。”杨轻点了点头,随后问道,“我托吕二哥赶制的弩弓怎么样了?”
“额……正要与都头汇报,我已将制作弩弓的图纸交付给韩大哥。”吕兵没想到杨轻此时还能分心问起弩弓,回答得稍有些慢。
“这样快!”杨轻有点意外,立即朝身后的侍卫吩咐,“去唤掌书记过来,叫他把图纸也带来。”
因为黛笔线条较粗,又质地偏软,吕兵共绘制了三张麻纸。
第一张图纸是弩弓的整体制式及比例说明。第二张图纸是将主要组件拆开单独描绘,并注明各自的性能及材质。第三张图是使用和维护说明。
杨轻拿到这些图纸后足足看了近半个时辰,然后才抬起头来看着吕兵,张了张嘴,大概是想说些惊叹夸赞的话,可又觉得这类话她在吕兵面前已说过好几次了,最后化为摇头轻叹。
杨轻将三张图纸铺在身前,又感叹了半晌后,问韩志铭:“有了这三张图纸,想来制作弩弓便不再有困难,掌书记需要多少时日能制出来?”
“十日……或许能成……”
韩志铭回答得并不明确。
原先他还不服气,觉得弩弓并没有什么难的,无非是在弓箭上添一个弩臂和弩机就是了,把从官兵手里缴获来的弩弓拆解开,记下尺寸,便开始动手造起来,可他指挥工匠们造出来的弩弓总会出现各种问题,要么是拉弦太硬根本上不了箭,要么拉力不够导致射程太近,要么是弩机控制不住力度,要么就干脆连射出去的箭的方向都控制不住……
他绞尽脑汁也没明白问题所在,只会根据上一个问题进行改进,可又拦不住新的问题出现。
直到吕兵将这三张一天一夜就赶制出来的图纸交到他手里,看到图纸的那一刻,他彻底服了。
此时面对杨轻的询问,他的眼神不自觉地瞟向吕兵,因为他心里压根就没底。
杨轻也看出来了,干脆直接问吕兵:“吕二哥认为,赶制出这批弩弓,最快需要多少时日?”
“至少二十日。”弩弓的材质并不缺,工艺也不复杂,但吕兵充分考虑到了韩志铭和他手下那四名匠人的制作水平。
“对对,至少二十日。”韩志铭连忙附和。
“如此,谢过吕二哥了。杨轻从不夸海口,但吕二哥今日之恩,我一定铭刻在心。”杨轻立起身来,朝着吕兵弯腰一拜。
吕兵正要还礼,却不想韩志铭抢白道:“得了都头的感谢,吕……兄可得帮我一起制弩弓啊。”
韩志铭倒也聪明,见杨轻称吕兵为“吕二哥”,他赶紧改称“吕兄”。
“好。”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吕兵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