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筑城守关
用二十年收复辽东?
太子所述的远景计划让王在晋都暗自吃惊。
不过稍加思索也就释然了,如今朝廷颓靡,战事堪忧,加之太仓吃紧,天灾频发,若要有所改观,也须从长计议才是。
太子欲用四个五年阶段来扭转态势,倒是没有一蹴而就的急切心理,非寻常孩童心绪可比,抑或当真受过太祖高皇帝之点拨。
只是时限有些让王在晋忧虑,只怕自己已然活不到那个时候,无法见证王师击败东虏,服克辽东各地了。
若想将此策略持之以恒地实施,最大的问题便是饷银,为了袁、孙二人的防御计划,朝廷每年拨发逾五百万两的饷银。
然而辽东战事未有改观不说,还每每损兵折将,令东虏步步紧逼,致使朝野震惊不说,频繁更迭将帅,使得朝令夕改,既定战略无法贯彻。
王在晋在路上算过,保持辽西诸部之战力,加之完善山海关,至少需要每年四百万两的军费,再低只恐不能顾及全域之安危。
“爱卿熟悉边务,更亲赴此地任职,定有远见卓识,本宫愿洗耳恭听!”
不怕老王头开口,就怕他不说,只要双方能够互通有无,最终还是可以商量出来一个折中方案的。
“老朽头脑愚钝,应变不及,恐耽误殿下大事。今满腹空空如也,仅有三策可献。其一,整顿兵马。其二,修缮关隘。其三,编练新军。”
王在晋此行的最终目的并非当官心切,而是要核实心中所提及的内容,尤其是皇帝驾鹤仙游,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其次便是查看朝野境况如何,若是还算安稳,那赴任辽东之事便可以商量,否则拂袖而去也说不定。
念在皇帝已然如此这般,年幼的太子又摆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加之皇后言辞恳切,王在晋心中积攒起来多年怒火也消退了大半。
最重要的是与其争锋相对多年的主要对手与朝堂敌人均已消亡,所要讨回的公道只能兑换为一纸委任状而已。
“爱卿不必妄自菲薄,如今朝野之中,能够镇守辽西要害之人,仅有爱卿一人尔。本宫深知爱卿才学过人,履历甚佳,乃是我大明的定海神针。故而遣人前去有请,若下人有无理之处,还望爱卿多多包涵。”
老王头说的三条都言简意赅,但也说明人家并没有闲着,心里还是惦念着朝廷里的大事小情。
入仕数十年,老王头几乎将各部的工作都干了一遍,还熟悉辽东军务,对于如何防御辫子,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不管是何许人也,都爱听奉承话,老王头桀骜不驯,一脸严肃,可对于某太子的夸奖并没有表现出厌恶之色。
这就说明人家对其自身的定位很是明晰,在能力、资历、威望等方面,较于其他朝臣,也是首屈一指的。
“老朽何德何能,可受殿下如此抬爱。锦衣卫前去并未为难老朽及家眷,路上也还算顺利。今番仅述愚见而已,还望殿下莫要嫌弃。”
太子以礼相待,又不吝溢美之词,让王在晋很是受用,作为前辈与长辈,哪怕不再入朝为官,也应该有资格享受这种待遇。
但对于赴任便是另外一件事了,皆因辽西乃是朝廷的重中之重,绝非三言两语便可彻底解决的。
“本宫觉得爱卿可以,之前本宫在闲暇之余写了一本关于辽西地区的防御策略,只怕仅有爱卿一人可以看懂,其中若有瑕疵,爱卿莫要嘲笑!”
幺鸡将自己编辑的合订本拿出来,还让杨进朝将一张涵盖蓟镇与辽西的大地图摊开在桌子上,结合起来很为直观一些。
老王头不以为然地接过来,随即便大模大样地翻看起来,不过刚看到开头部分,就被新颖的排版方式与简洁明了的说明图深深地吸引住了。
某太子对目前辽西地区的军力情况非常清楚,各部就是一盘散沙,都在混吃等死而已,所以连在畿辅地区打算推广的主动防御战术都做不到。
由于几乎彻底丧失了野战能力,出城十里就可能被辫子全歼,所以只能采用被动防御战术,就是将辽西明军主力龟缩在三处战略节点宁远、锦州、山海关。
凭借这三处地方以及周边的山头阵地,来抵抗辫子大军的南侵,也只有这样才能保存明军在辽西地区仅存的有生力量,为日后反攻作为铺垫。
之所以用宁远与锦州作为战略支点,就是因为明军在关外仅存这两处据点了,其余的据点都被辫子步步蚕食掉了。
至于那些星罗棋布的小堡,平时用来作为农场的镇子,住人还行。在战时,面对辫子大军,完全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可言。
真正可以利用上的就是宁远与山海关之间的广宁前屯卫、广宁中前所、广宁中后所、宁远中有所这四处规模较大的据点。
而处于宁远与锦州的宁远中左所塔山堡与广宁中屯所松山堡则在更往北的位置,距离山海关过于遥远,一旦被围,所谓支援成功就是在做梦。
某太子主动放弃那些鞭长莫及的地方,就是要重点建设距离山海关最近的广宁中前所,作为山海关之前的一道屏障来使用。
此地距离海岸非常近,进行扩建加固之后就会变成一座要塞,而且可以随时得到山海关方向与来自水师的有力支援。
一旦辫子想要夺取此地,就会遭到明军来自东与南这两个方向的夹攻,而且想要围城打援是非常困难的。
只要辫子打不下来广宁中前所,那么山海关就是完全没有危险的,这里就是通往山海关的钥匙,没有“钥匙”就想要叩关,其结果只能是在关前遭到重创。
以后明军在关外的据点,要全部在海岸线附近的高地上修建,不但无需担心辫子挖沟引海水来攻,还可以随时得到水师的援助。
想要大军围困,进而逼迫守军投降是不可能实现的,城内守军虽然战斗力很低,但只要能够从海上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就不会轻易开城投降。
这样依然可以从纵向方面,继续维系深入辽东腹地的宗旨,还能摆脱遭到围城打援战术的威胁。
其缺点就是总体造价就有点偏贵了,一座城至少要耗资五十万两,在宁远与山海关之间扩建一城与新建三城,就得花费两百万两银子。
如果不能影响士兵月俸的话,就只能平摊到每年的军费开支里,至少需要四年才能彻底完工。
但能够顺利完成的话,有了这四个据点作为依托,从山海关至宁远的南部防线就会比较稳固了,唯一的危险就是来自锦州方向。
对于这个地方,某太子已经不抱多大的幻想了,因为锦州城过于深入内陆,用抢滩登陆的方式前去支援,都会遭到辫子的猛烈阻击,有些得不偿失。
在三年之内问题不会太大,祖大寿能多拖些时日最好不过,实在不行就收兵撤退,放弃此城及周边的小据点。
为了固守此城,让辫子聚歼渣明的两三万兵马,着实太吃亏,调派大量援军过去参战更划不来。
锦州就是一根鸡肋,现在放下很亏,以后不放下会更亏,但必须榨干这座城池的最后一点价值才能放弃。
老孙头的一字长蛇阵倒是有不俗的作用,可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明军必须具备野战退敌的能力,否则这条长蛇会被辫子砍成好几截……
在明军产生了“恐辫症”之后,野战打赢的希望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孙承宗所倡导的宁远与锦州都变成了战术孤岛。
装备了大量火器之后,辫子之所以没有硬攻这两处据点,只是担心己方伤亡过大,并不是没有一战而下的能力。
如果十万大军附以上千门火炮,围攻半年,你以为宁远还会存在么?
很显然,只要皇太鸡可以舍得上万狗腿子的性命,宁远一定会从地图上被抹掉的!
锦州也可以用这个办法来铲除,但是连克宁远与锦州,辫子就没多少余力来打山海关了。
对皇太鸡来说,与其这样吃秤砣,不如直接统领大军入关劫掠更加高效便捷。
一次便能抢到上百万两银子,人口牲畜不下数十万之多,还无须折损多少兵力。
长此以往,对渣明北方地区的破坏程度并不亚于连年持续的旱灾。
等明廷疲于应付各地此起彼伏地叛乱,辫子就有机可乘了。
跟当年辽国的南侵战略一样,皇太鸡先控制漠南地区,再伺机夺取畿辅一带。
等到跨越了这道天险,逐鹿中原,乃至鲸吞大明江山便指日可待了。
帝师的长蛇战略并非一无是处,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辫子蚕食关外领土的动作。
对辫子来说,留着这两座孤岛,可以守株待兔,坐等运输小队长送货上门多好呀!
“老朽不知殿下如何看待孙承宗当年崇尚筑城之策略?”
对于皇帝亲孙疏己,王在晋还是耿耿于怀,而且见到太子也在册子里有类似的想法,他就有些触景生情了。
“筑城不宜多,贵在能攻能守。地点要选好,须在滨海方可保存。否则定然是徒劳无功,耗费钱粮之策。”
老孙头的贪吃蛇还没吃到啥东西,就被皇太鸡砍成了好几段,就差下锅爆炒了。
王在晋没有回应,只是继续翻看太子所写的册子,尤其是关于山海关的加固是他关注的重点部分。
某太子设想在关前两百步开始,每隔二百步便要一道宽与深均为三丈的壕沟,供计三道之间步满地雷,以迟滞敌军进攻。
对于关内,要在原有城墙之后再贴身建一道更高的城墙,比原来高出一丈,新城墙之后再建高一丈之碉楼,形成三层防御。
在城墙之外,除城门正对的位置,以保持畅通之外,均削为倾斜的斜坡,增加敌军攻城的难度。
现有的马面与城楼均需要进行改造,使大幅度提升防御能力,且攻击力更为强悍,尤其要增强侧向射击能力。
在山海关以北的山顶建立大型要塞,用以防备敌军夺取此地,以图居高临下,攻击关内守军。
大规模扩建南城,重点须新建码头,使其向海中延伸,可停靠大型船舶,这样便可在敌军前后夹攻时,从海上获得补给。
某太子不但把文字内容详细地写在上面,还绘制了相应建筑的草图,而且每个部分都有涉及。
看上去非常生动形象,如果能够得以实施的话,山海关将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天下第一关。
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明军不得不退守山海关,那么就必须让这里变成一座坚不可摧的要塞。
最好是让辫子没等摸到城墙,就死伤上万人,围困三五年都没法得偿所愿,这样才算是对他们“以礼相待”。
在城墙后面,还要配备五百门“隆庆”式迫击炮以及一万枚康式火箭,给对方来个异常隆重而又热烈的欢迎仪式!
幺鸡就不信快被轰得找不着北的辫子还敢惦记自己的山海关???
你要是能舍得填进去三四万狗腿子,那还真能爬过来攻城。
否则,就只能望而却步。
本宫可以保证,最后一道坎,就是让你迈不过去。
不得不说,太子在关外筑城的策略,让王在晋颇为反感,与孙承宗别无二致。
但是加固山海关的想法,又让他很是心动,因为与自己之前的设想不谋而合。
若依太子所写,即使不在八里铺修建一条新长城,山海关亦可固若金汤。
必定能让敌军未到城下,便先死一半,守军便能事半功倍,以逸待劳了。
太子在册中言明,可为山海关提供一百门泛红夷大炮、两百门大小佛郎机、五百门迫击炮,火箭与鸟铳各一万支。
王在晋虽未见过迫击炮的庐山真面目,但根据太子所绘制的图画及相关说明,便知此炮的妙用了。
若有如此众多的利器相助,王廷臣所部尚有一万余人马,加之他地收缩而来的兵力,每年再行编练一万新军,总兵力不下三四万,固守山海关便易如翻掌了。
今时不同往昔,即便锦州与宁远被围,朝廷也拿不出多少兵力前去驰援了,与其等敌军进攻此二城,莫不如将主力收缩到关内,伺机后发制人。
若能重创来犯之敌,便是大功一件,由此反攻也有可能,不然也可保存大量人马,避免被敌军聚歼于旷野。
在老王头看来,用五十万两银子去加固广宁中前所,完全是多此一举,用这笔钱完全可以编练一万新军了。
太子所述的远景计划让王在晋都暗自吃惊。
不过稍加思索也就释然了,如今朝廷颓靡,战事堪忧,加之太仓吃紧,天灾频发,若要有所改观,也须从长计议才是。
太子欲用四个五年阶段来扭转态势,倒是没有一蹴而就的急切心理,非寻常孩童心绪可比,抑或当真受过太祖高皇帝之点拨。
只是时限有些让王在晋忧虑,只怕自己已然活不到那个时候,无法见证王师击败东虏,服克辽东各地了。
若想将此策略持之以恒地实施,最大的问题便是饷银,为了袁、孙二人的防御计划,朝廷每年拨发逾五百万两的饷银。
然而辽东战事未有改观不说,还每每损兵折将,令东虏步步紧逼,致使朝野震惊不说,频繁更迭将帅,使得朝令夕改,既定战略无法贯彻。
王在晋在路上算过,保持辽西诸部之战力,加之完善山海关,至少需要每年四百万两的军费,再低只恐不能顾及全域之安危。
“爱卿熟悉边务,更亲赴此地任职,定有远见卓识,本宫愿洗耳恭听!”
不怕老王头开口,就怕他不说,只要双方能够互通有无,最终还是可以商量出来一个折中方案的。
“老朽头脑愚钝,应变不及,恐耽误殿下大事。今满腹空空如也,仅有三策可献。其一,整顿兵马。其二,修缮关隘。其三,编练新军。”
王在晋此行的最终目的并非当官心切,而是要核实心中所提及的内容,尤其是皇帝驾鹤仙游,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其次便是查看朝野境况如何,若是还算安稳,那赴任辽东之事便可以商量,否则拂袖而去也说不定。
念在皇帝已然如此这般,年幼的太子又摆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加之皇后言辞恳切,王在晋心中积攒起来多年怒火也消退了大半。
最重要的是与其争锋相对多年的主要对手与朝堂敌人均已消亡,所要讨回的公道只能兑换为一纸委任状而已。
“爱卿不必妄自菲薄,如今朝野之中,能够镇守辽西要害之人,仅有爱卿一人尔。本宫深知爱卿才学过人,履历甚佳,乃是我大明的定海神针。故而遣人前去有请,若下人有无理之处,还望爱卿多多包涵。”
老王头说的三条都言简意赅,但也说明人家并没有闲着,心里还是惦念着朝廷里的大事小情。
入仕数十年,老王头几乎将各部的工作都干了一遍,还熟悉辽东军务,对于如何防御辫子,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不管是何许人也,都爱听奉承话,老王头桀骜不驯,一脸严肃,可对于某太子的夸奖并没有表现出厌恶之色。
这就说明人家对其自身的定位很是明晰,在能力、资历、威望等方面,较于其他朝臣,也是首屈一指的。
“老朽何德何能,可受殿下如此抬爱。锦衣卫前去并未为难老朽及家眷,路上也还算顺利。今番仅述愚见而已,还望殿下莫要嫌弃。”
太子以礼相待,又不吝溢美之词,让王在晋很是受用,作为前辈与长辈,哪怕不再入朝为官,也应该有资格享受这种待遇。
但对于赴任便是另外一件事了,皆因辽西乃是朝廷的重中之重,绝非三言两语便可彻底解决的。
“本宫觉得爱卿可以,之前本宫在闲暇之余写了一本关于辽西地区的防御策略,只怕仅有爱卿一人可以看懂,其中若有瑕疵,爱卿莫要嘲笑!”
幺鸡将自己编辑的合订本拿出来,还让杨进朝将一张涵盖蓟镇与辽西的大地图摊开在桌子上,结合起来很为直观一些。
老王头不以为然地接过来,随即便大模大样地翻看起来,不过刚看到开头部分,就被新颖的排版方式与简洁明了的说明图深深地吸引住了。
某太子对目前辽西地区的军力情况非常清楚,各部就是一盘散沙,都在混吃等死而已,所以连在畿辅地区打算推广的主动防御战术都做不到。
由于几乎彻底丧失了野战能力,出城十里就可能被辫子全歼,所以只能采用被动防御战术,就是将辽西明军主力龟缩在三处战略节点宁远、锦州、山海关。
凭借这三处地方以及周边的山头阵地,来抵抗辫子大军的南侵,也只有这样才能保存明军在辽西地区仅存的有生力量,为日后反攻作为铺垫。
之所以用宁远与锦州作为战略支点,就是因为明军在关外仅存这两处据点了,其余的据点都被辫子步步蚕食掉了。
至于那些星罗棋布的小堡,平时用来作为农场的镇子,住人还行。在战时,面对辫子大军,完全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可言。
真正可以利用上的就是宁远与山海关之间的广宁前屯卫、广宁中前所、广宁中后所、宁远中有所这四处规模较大的据点。
而处于宁远与锦州的宁远中左所塔山堡与广宁中屯所松山堡则在更往北的位置,距离山海关过于遥远,一旦被围,所谓支援成功就是在做梦。
某太子主动放弃那些鞭长莫及的地方,就是要重点建设距离山海关最近的广宁中前所,作为山海关之前的一道屏障来使用。
此地距离海岸非常近,进行扩建加固之后就会变成一座要塞,而且可以随时得到山海关方向与来自水师的有力支援。
一旦辫子想要夺取此地,就会遭到明军来自东与南这两个方向的夹攻,而且想要围城打援是非常困难的。
只要辫子打不下来广宁中前所,那么山海关就是完全没有危险的,这里就是通往山海关的钥匙,没有“钥匙”就想要叩关,其结果只能是在关前遭到重创。
以后明军在关外的据点,要全部在海岸线附近的高地上修建,不但无需担心辫子挖沟引海水来攻,还可以随时得到水师的援助。
想要大军围困,进而逼迫守军投降是不可能实现的,城内守军虽然战斗力很低,但只要能够从海上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就不会轻易开城投降。
这样依然可以从纵向方面,继续维系深入辽东腹地的宗旨,还能摆脱遭到围城打援战术的威胁。
其缺点就是总体造价就有点偏贵了,一座城至少要耗资五十万两,在宁远与山海关之间扩建一城与新建三城,就得花费两百万两银子。
如果不能影响士兵月俸的话,就只能平摊到每年的军费开支里,至少需要四年才能彻底完工。
但能够顺利完成的话,有了这四个据点作为依托,从山海关至宁远的南部防线就会比较稳固了,唯一的危险就是来自锦州方向。
对于这个地方,某太子已经不抱多大的幻想了,因为锦州城过于深入内陆,用抢滩登陆的方式前去支援,都会遭到辫子的猛烈阻击,有些得不偿失。
在三年之内问题不会太大,祖大寿能多拖些时日最好不过,实在不行就收兵撤退,放弃此城及周边的小据点。
为了固守此城,让辫子聚歼渣明的两三万兵马,着实太吃亏,调派大量援军过去参战更划不来。
锦州就是一根鸡肋,现在放下很亏,以后不放下会更亏,但必须榨干这座城池的最后一点价值才能放弃。
老孙头的一字长蛇阵倒是有不俗的作用,可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明军必须具备野战退敌的能力,否则这条长蛇会被辫子砍成好几截……
在明军产生了“恐辫症”之后,野战打赢的希望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孙承宗所倡导的宁远与锦州都变成了战术孤岛。
装备了大量火器之后,辫子之所以没有硬攻这两处据点,只是担心己方伤亡过大,并不是没有一战而下的能力。
如果十万大军附以上千门火炮,围攻半年,你以为宁远还会存在么?
很显然,只要皇太鸡可以舍得上万狗腿子的性命,宁远一定会从地图上被抹掉的!
锦州也可以用这个办法来铲除,但是连克宁远与锦州,辫子就没多少余力来打山海关了。
对皇太鸡来说,与其这样吃秤砣,不如直接统领大军入关劫掠更加高效便捷。
一次便能抢到上百万两银子,人口牲畜不下数十万之多,还无须折损多少兵力。
长此以往,对渣明北方地区的破坏程度并不亚于连年持续的旱灾。
等明廷疲于应付各地此起彼伏地叛乱,辫子就有机可乘了。
跟当年辽国的南侵战略一样,皇太鸡先控制漠南地区,再伺机夺取畿辅一带。
等到跨越了这道天险,逐鹿中原,乃至鲸吞大明江山便指日可待了。
帝师的长蛇战略并非一无是处,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辫子蚕食关外领土的动作。
对辫子来说,留着这两座孤岛,可以守株待兔,坐等运输小队长送货上门多好呀!
“老朽不知殿下如何看待孙承宗当年崇尚筑城之策略?”
对于皇帝亲孙疏己,王在晋还是耿耿于怀,而且见到太子也在册子里有类似的想法,他就有些触景生情了。
“筑城不宜多,贵在能攻能守。地点要选好,须在滨海方可保存。否则定然是徒劳无功,耗费钱粮之策。”
老孙头的贪吃蛇还没吃到啥东西,就被皇太鸡砍成了好几段,就差下锅爆炒了。
王在晋没有回应,只是继续翻看太子所写的册子,尤其是关于山海关的加固是他关注的重点部分。
某太子设想在关前两百步开始,每隔二百步便要一道宽与深均为三丈的壕沟,供计三道之间步满地雷,以迟滞敌军进攻。
对于关内,要在原有城墙之后再贴身建一道更高的城墙,比原来高出一丈,新城墙之后再建高一丈之碉楼,形成三层防御。
在城墙之外,除城门正对的位置,以保持畅通之外,均削为倾斜的斜坡,增加敌军攻城的难度。
现有的马面与城楼均需要进行改造,使大幅度提升防御能力,且攻击力更为强悍,尤其要增强侧向射击能力。
在山海关以北的山顶建立大型要塞,用以防备敌军夺取此地,以图居高临下,攻击关内守军。
大规模扩建南城,重点须新建码头,使其向海中延伸,可停靠大型船舶,这样便可在敌军前后夹攻时,从海上获得补给。
某太子不但把文字内容详细地写在上面,还绘制了相应建筑的草图,而且每个部分都有涉及。
看上去非常生动形象,如果能够得以实施的话,山海关将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天下第一关。
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明军不得不退守山海关,那么就必须让这里变成一座坚不可摧的要塞。
最好是让辫子没等摸到城墙,就死伤上万人,围困三五年都没法得偿所愿,这样才算是对他们“以礼相待”。
在城墙后面,还要配备五百门“隆庆”式迫击炮以及一万枚康式火箭,给对方来个异常隆重而又热烈的欢迎仪式!
幺鸡就不信快被轰得找不着北的辫子还敢惦记自己的山海关???
你要是能舍得填进去三四万狗腿子,那还真能爬过来攻城。
否则,就只能望而却步。
本宫可以保证,最后一道坎,就是让你迈不过去。
不得不说,太子在关外筑城的策略,让王在晋颇为反感,与孙承宗别无二致。
但是加固山海关的想法,又让他很是心动,因为与自己之前的设想不谋而合。
若依太子所写,即使不在八里铺修建一条新长城,山海关亦可固若金汤。
必定能让敌军未到城下,便先死一半,守军便能事半功倍,以逸待劳了。
太子在册中言明,可为山海关提供一百门泛红夷大炮、两百门大小佛郎机、五百门迫击炮,火箭与鸟铳各一万支。
王在晋虽未见过迫击炮的庐山真面目,但根据太子所绘制的图画及相关说明,便知此炮的妙用了。
若有如此众多的利器相助,王廷臣所部尚有一万余人马,加之他地收缩而来的兵力,每年再行编练一万新军,总兵力不下三四万,固守山海关便易如翻掌了。
今时不同往昔,即便锦州与宁远被围,朝廷也拿不出多少兵力前去驰援了,与其等敌军进攻此二城,莫不如将主力收缩到关内,伺机后发制人。
若能重创来犯之敌,便是大功一件,由此反攻也有可能,不然也可保存大量人马,避免被敌军聚歼于旷野。
在老王头看来,用五十万两银子去加固广宁中前所,完全是多此一举,用这笔钱完全可以编练一万新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