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章:大清灭亡
在群臣的力谏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胤禛便决定率领剩余的人马与百姓,向奥斯曼帝国投诚。
因为对大清来说,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可言了,大侄子那边也遭到了西夷的大举进攻,眼下已然损兵折将无数了。
不想投降的话,要么祈求上天,能让所有敌人瞬间暴毙,要么就只能跟南宋灭亡时一样,在崖山跳海了……
大清的百年基业毁于自己手里,或许弘皙也有部分责任,但大侄子还年轻,不能让侄子来负主要责任。
这点担当,作为其叔叔的胤禛还是有的,好歹也算是对得起已故的皇兄了。
西历四月十五日,胤禛便率部向萨利赫投诚了。
萨利赫转述了苏丹的招降条件,胤禛的爵位与头衔自降一等。
其国土与所有军珉均需并入奥斯曼帝国,税赋每年两成。
军队不会被打散,但必须服从苏丹陛下的命令与指挥。
饮食与信念方面均不强求,但也须尊重帝国的既定风俗。
如果发生反叛,帝国将不再接受第二次投降的叛徒。
去清的国级称为,改称部落,普鲁特河至南布格河地区为清部落聚居地。
未经苏丹陛下允许,不得擅自离开聚居地,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所有军事行动均需由帝国制定并执行,清部落须无条件配合。
若有敌人进犯聚居地,帝国会在核实后对清部落进行必要的保护。
除了签字按手印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胤禛等大清高层去伊斯坦布尔觐见苏丹陛下,当面称臣,这才算是得到了苏丹陛下的认可与宽恕。
对胤禛等大清高层来说,等于挣扎了半天,得到的还是这么一块地方,而且大清国也不复存在了,降级成部落了。
自己说是清王,其实就是成了部落酋长,不但要仰奥斯曼苏丹的鼻息,具体事务还要听从萨利赫的安排。
不窝火是不可能的,但又能如何呢?
东边是蛮明,西边是奥斯曼,北边是西夷,南边是黑海。
四个方向有三个方向是敌人,剩下一个方向是用来自尽的……
再不投降奥斯曼的话,真是要被这三个敌人给联手消灭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更何况是大清皇帝?
只是希望奥斯曼方面不要返回,胤禛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往伊斯坦布尔的旅程。
乘坐的还是铁甲舰,这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乘坐这种会冒烟的战舰。
到了伊斯坦布尔之后,胤禛便见识到了奥斯曼帝国都城的规模与繁华。
尤其是在铁甲舰停靠在海峡一边的码头上时,胤禛居然看到了蛮明的舰船。
这实在是让他感到异常的惊诧,想来也难怪,奥斯曼早就与蛮明走到一起了,不然也不会两家一起对大清下嘿手了……
“臣胤禛,叩见苏丹陛下,祝苏丹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刚当了皇帝没多久的胤禛,好没享受足群臣的山呼海啸之声,便要向他国的元首行跪拜大礼了。
“免礼平身!”
易卜拉欣自然对这个场面心悦诚服,能让大清皇帝向自己称臣,这绝对是仅次于苏丹运河的一项壮举,往后必定会铭记于史册。
“爱卿远道而来,今天又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想必心中自然会有很多疑问,但说无妨!”
易卜拉欣在心情好的时候,可以解答任何人的任何问题,只要问题本身不让他生气就行了。
“陛下,臣不知本……部落何时冒犯了陛下,引得陛下发兵……”
胤禛心里当然有很多疑惑,能问个明白也算是没白挨打了。
“爱卿,奥斯曼与贵部落其实一直合作地还算不错,然而贵部落是明帝国的敌人,那我们的关系便会变得很微妙了。”
易卜拉欣坐着从明帝国进口的真皮沙发,舒舒服服地给这位新晋臣子讲述原因所在。
“臣不知进攻鄙部落的计划,莫非是事先商定之事?”
胤禛大概明白了三方的关系,奥斯曼对大清好坏与否,完全取决于蛮明。
“实不相瞒,确实如此,早在多年之前,在明帝国都城举办的世界峰会上,明帝国、本帝国、西欧诸国便商定了对贵部落的战争事宜。”
全世界都知道你们的下场,只有你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那陛下又为何收留鄙部落?难道不会因此而得罪……明……国?”
“收留贵部落,也是明帝国允许的!”
“……”
胤禛有些懵了,要打自己的是蛮明,允许奥斯曼收留自己的也是蛮明,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原因很简单,本帝国与中欧各国关系不佳,贵部落亦是如此。明帝国与欧洲各国关系不错,与本帝国关系更好,明白了么?”
“……”
对于这番话,胤禛段时间内是很难彻底消化的,因为绕的弯子实在是太多了。
你们之间的关系好不好,跟大清又有何关系?
“爱卿若是不明所以,可以这么理解。明帝国不希望看到本帝国被欧洲诸国打压,更不希望看到贵部落威胁到明帝国的安全。”
在易卜拉欣眼里,这个新降的臣子与其他游牧部落的酋长没多大区别,无非是手下人马多一些而已。
世界早已变成了全新的模样,消息滞后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身为帝国的苏丹,自己也要每天看报纸,批阅奏章。
尤其是要与明帝国驻这里的大使经常沟通,了解明帝国皇帝的最新动向。
明帝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霸主,自己能够紧随其后,那便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好处了。
跟不上时代发展之人,哪怕是部落酋长,甚至一国之主,也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
不然哪来的飞机?哪来的铁甲舰?哪来的油田?又哪来的苏丹运河啊?
运河、油田、采矿这三大行业就占据了帝国财务收入的八成以上,是紧跟明帝国发展最好的例证。
帝国部队起初的战术与武器跟这个部落没太大区别,然而现在呢?
各种先进武器可谓应有尽有,战斗力也在这场战争中体现出来了。
“……臣明白了!”
追本溯源,就是那个魔童在背后搞鬼。
活活靠死了大清三代君主,真是大清之敌啊!
话说那魔童还在世么?
说不定到自己这,便可以迎来其死期了!
“贵部落若真心来降,从今往后帝国自然不会亏待。反之……”
“敬请陛下放心,臣与本部落众人乃是真心实意归降陛下,今后对陛下旨意莫敢不从!”
在这个节骨眼,胤禛当然要大表衷心,以便讨得新主人的欢心。
胤禛不会说奥斯曼话,但会说明语,这番话通过翻译之后,易卜拉欣也面带笑容地表示了认同。
对于鞑靼部落是否真心实意归降,其酋长的话并不能算数,还要查其言,观其行才是。
易卜拉欣也不担心对方会出尔反尔,因为周边没有其可以投靠的下家。
他们是不可能投靠明帝国的,否则都会被送去挖矿。
中欧地区被鞑靼人洗劫一空,对方恨不得杀光他们。
自己这里是最好,也是唯一能够保护他们活下去的所在了。
稍后,清国的另一位皇帝弘皙也抵达伊斯坦布尔,正式向易卜拉欣称臣。
这就意味着拥有两千万人口的大清帝国,从今天开始便不复存在了。
为了分化这个庞大的帝国,易卜拉欣还特意继续保留了两位藩王的头衔。
以后就是一个部落、两大酋长,下辖无数个小部落,这样才能避免清部落过于强大。
不愿意自称部落,易卜拉欣也参考了昊菁皇帝的建议。
将这个部落称之为清酋长国,由东西两个酋长来掌握。
除了鞑靼人部落之外,还有汉部落、哥萨克部落、罗刹部落等等。
帝国有军事行动,清酋长国酒必须动员定额兵力随帝国部队一起出征。
平时便可以呆在自己的聚居地上,想干嘛都行。
易卜拉欣也不会找借口扣留两位大酋长,更不会让他们的儿子留下做人质。
这种归降条件其实是很宽松的,放眼整个世界都找不出第二家了……
在胤禛前去觐见之际,萨利赫又统兵北上,除了收编弘皙的兵马之外,还与南下抢地盘的联军大打出手。
原本沃伦及周边地区是属于波立的,后来被鞑靼人给夺走了,索别斯基认为现在该地区理应无条件归还给自己。
萨利赫认为清国已向帝国投降,那么其国土理应归帝国所有,而不是被他国夺走,任何无力夺取该地区的方式都是不可接受的。
此前在峰会上,易卜拉欣与路易十四、利奥波德都仅仅是签署了关于匈牙利及奥地利的边界问题。
至于鞑靼人的地盘,当时也没有明确说明,这就为日后留下了相当大的隐患,现在正式升级为武装冲突了。
北上的五万奥军、两万清军,与南下的五万联军、三万波军在沃伦地区大打出手。
双方除了骑兵之外,还出动了大量的坦克与飞机。
这就意味着不光有地面战争,还有史无前例的空战。
法国空军不愿意与奥斯曼空军对垒,因为双方都是一个老师教授的本领。
成立不久的神圣罗马帝国空军与波立空军,则承担起了争夺战场制空权的重任。
在五天之内,奥斯曼空军出动了约七百架次,来打击敌方机群和地面力量。
盟军一方也不甘示弱,虽然联合空军仅出动了五百架次,但飞行员对空战的勇气与魄力并不比对方差。
如果奥斯曼战机胆敢轰炸盟军机场,负责机场防御任务的法国空军也不会熟视无睹。
双方均为出动宝贵的“大力神”轰炸机,原油价就是害怕被对方击落。
一架便价值两百万银币,堪称“会飞的钱箱”,实在是损失不起。
如此一来,空战就变成了纯粹的格斗。
好在双方的战机型号和性能完全一致,哪边也吃不了武器落后的亏。
经过五天的激战,奥斯曼宣布击落了至少三百架敌机。
联军方面也不甘示弱,认为打掉了五百架敌机。
等消息传到北都,昊菁皇帝对此只能付之一笑。
两个学生别的本事没学到位,吹牛的功夫真是见涨!
大致上,双方斗了个旗鼓相当,奥军略占优势。
由于萨利赫担心清军新降不久,长期鏖战,或许会心生二意,在己方占优的情况下便主动后撤了。
索别斯基损失了超过七千骑兵,利奥波德一周就少了上万人马。
由于空军的缘由,加上对方主动后撤,他也就不得不接受这个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了。
打了不到一周时间的沃伦之战,几乎是两大阵营耗时最短的一次战争。
然而因为空战的出现,在战争史上,必然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索别斯基在奥斯曼身上吃了大亏,还要拉着利奥波德北上去打“该死的卡尔”,结果被后者婉拒了。
卡尔家族历来没有一个好惹的,在恢复元气之前,利奥波德还没疯狂到南征北战的地步。
他甚至认为索别斯基在酒后,甚至要率部连明军也给打了……
回到维也纳之后,利奥波德先去看望了在这里修养的蒂雷纳元帅。
尤其是要告知对方沃伦之战的过程,听听这位老谋深算的元帅的特殊简介。
结果没等开口提这事,就被蒂雷纳请去看了一场特殊电影。
倒不是那些“很文艺复兴”的电影,而是张煌言派人送来的,关于明军此前南下出兵的纪录片。
利奥波德起初只是好奇,等亲眼看到了影片的内容,顿时就被惊呆了。
电影里出现了漫天的飞机,尤其是体型庞大的轰炸机,数量都多到无法用肉眼统计的地步。
地面上的坦克以横队方式向前推进,不但阵容浩大,而且井然有序,不知道的以为是在演练。
盟军这边其实也能做出类似的场面,但由于坦克与战机,特别是轰炸机数量不足,也就只能做个大概而已。
“他们从之前的边境打到现在的边境,就用了十天时间!”
“……”
利奥波德无言以对,脑子里一片混乱,只能默默地思考着一些问题。
“我们……”
“陛下,在奥斯曼不北犯的情况下,鄙军在中欧地区的行动就到此为止了!”
法军撤回本土之后,你和索别斯基想打谁都行!
现在是全新的时代了,自己也老了,不想名誉扫地了。
因为对大清来说,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可言了,大侄子那边也遭到了西夷的大举进攻,眼下已然损兵折将无数了。
不想投降的话,要么祈求上天,能让所有敌人瞬间暴毙,要么就只能跟南宋灭亡时一样,在崖山跳海了……
大清的百年基业毁于自己手里,或许弘皙也有部分责任,但大侄子还年轻,不能让侄子来负主要责任。
这点担当,作为其叔叔的胤禛还是有的,好歹也算是对得起已故的皇兄了。
西历四月十五日,胤禛便率部向萨利赫投诚了。
萨利赫转述了苏丹的招降条件,胤禛的爵位与头衔自降一等。
其国土与所有军珉均需并入奥斯曼帝国,税赋每年两成。
军队不会被打散,但必须服从苏丹陛下的命令与指挥。
饮食与信念方面均不强求,但也须尊重帝国的既定风俗。
如果发生反叛,帝国将不再接受第二次投降的叛徒。
去清的国级称为,改称部落,普鲁特河至南布格河地区为清部落聚居地。
未经苏丹陛下允许,不得擅自离开聚居地,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所有军事行动均需由帝国制定并执行,清部落须无条件配合。
若有敌人进犯聚居地,帝国会在核实后对清部落进行必要的保护。
除了签字按手印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胤禛等大清高层去伊斯坦布尔觐见苏丹陛下,当面称臣,这才算是得到了苏丹陛下的认可与宽恕。
对胤禛等大清高层来说,等于挣扎了半天,得到的还是这么一块地方,而且大清国也不复存在了,降级成部落了。
自己说是清王,其实就是成了部落酋长,不但要仰奥斯曼苏丹的鼻息,具体事务还要听从萨利赫的安排。
不窝火是不可能的,但又能如何呢?
东边是蛮明,西边是奥斯曼,北边是西夷,南边是黑海。
四个方向有三个方向是敌人,剩下一个方向是用来自尽的……
再不投降奥斯曼的话,真是要被这三个敌人给联手消灭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更何况是大清皇帝?
只是希望奥斯曼方面不要返回,胤禛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往伊斯坦布尔的旅程。
乘坐的还是铁甲舰,这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乘坐这种会冒烟的战舰。
到了伊斯坦布尔之后,胤禛便见识到了奥斯曼帝国都城的规模与繁华。
尤其是在铁甲舰停靠在海峡一边的码头上时,胤禛居然看到了蛮明的舰船。
这实在是让他感到异常的惊诧,想来也难怪,奥斯曼早就与蛮明走到一起了,不然也不会两家一起对大清下嘿手了……
“臣胤禛,叩见苏丹陛下,祝苏丹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刚当了皇帝没多久的胤禛,好没享受足群臣的山呼海啸之声,便要向他国的元首行跪拜大礼了。
“免礼平身!”
易卜拉欣自然对这个场面心悦诚服,能让大清皇帝向自己称臣,这绝对是仅次于苏丹运河的一项壮举,往后必定会铭记于史册。
“爱卿远道而来,今天又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想必心中自然会有很多疑问,但说无妨!”
易卜拉欣在心情好的时候,可以解答任何人的任何问题,只要问题本身不让他生气就行了。
“陛下,臣不知本……部落何时冒犯了陛下,引得陛下发兵……”
胤禛心里当然有很多疑惑,能问个明白也算是没白挨打了。
“爱卿,奥斯曼与贵部落其实一直合作地还算不错,然而贵部落是明帝国的敌人,那我们的关系便会变得很微妙了。”
易卜拉欣坐着从明帝国进口的真皮沙发,舒舒服服地给这位新晋臣子讲述原因所在。
“臣不知进攻鄙部落的计划,莫非是事先商定之事?”
胤禛大概明白了三方的关系,奥斯曼对大清好坏与否,完全取决于蛮明。
“实不相瞒,确实如此,早在多年之前,在明帝国都城举办的世界峰会上,明帝国、本帝国、西欧诸国便商定了对贵部落的战争事宜。”
全世界都知道你们的下场,只有你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那陛下又为何收留鄙部落?难道不会因此而得罪……明……国?”
“收留贵部落,也是明帝国允许的!”
“……”
胤禛有些懵了,要打自己的是蛮明,允许奥斯曼收留自己的也是蛮明,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原因很简单,本帝国与中欧各国关系不佳,贵部落亦是如此。明帝国与欧洲各国关系不错,与本帝国关系更好,明白了么?”
“……”
对于这番话,胤禛段时间内是很难彻底消化的,因为绕的弯子实在是太多了。
你们之间的关系好不好,跟大清又有何关系?
“爱卿若是不明所以,可以这么理解。明帝国不希望看到本帝国被欧洲诸国打压,更不希望看到贵部落威胁到明帝国的安全。”
在易卜拉欣眼里,这个新降的臣子与其他游牧部落的酋长没多大区别,无非是手下人马多一些而已。
世界早已变成了全新的模样,消息滞后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身为帝国的苏丹,自己也要每天看报纸,批阅奏章。
尤其是要与明帝国驻这里的大使经常沟通,了解明帝国皇帝的最新动向。
明帝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霸主,自己能够紧随其后,那便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好处了。
跟不上时代发展之人,哪怕是部落酋长,甚至一国之主,也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
不然哪来的飞机?哪来的铁甲舰?哪来的油田?又哪来的苏丹运河啊?
运河、油田、采矿这三大行业就占据了帝国财务收入的八成以上,是紧跟明帝国发展最好的例证。
帝国部队起初的战术与武器跟这个部落没太大区别,然而现在呢?
各种先进武器可谓应有尽有,战斗力也在这场战争中体现出来了。
“……臣明白了!”
追本溯源,就是那个魔童在背后搞鬼。
活活靠死了大清三代君主,真是大清之敌啊!
话说那魔童还在世么?
说不定到自己这,便可以迎来其死期了!
“贵部落若真心来降,从今往后帝国自然不会亏待。反之……”
“敬请陛下放心,臣与本部落众人乃是真心实意归降陛下,今后对陛下旨意莫敢不从!”
在这个节骨眼,胤禛当然要大表衷心,以便讨得新主人的欢心。
胤禛不会说奥斯曼话,但会说明语,这番话通过翻译之后,易卜拉欣也面带笑容地表示了认同。
对于鞑靼部落是否真心实意归降,其酋长的话并不能算数,还要查其言,观其行才是。
易卜拉欣也不担心对方会出尔反尔,因为周边没有其可以投靠的下家。
他们是不可能投靠明帝国的,否则都会被送去挖矿。
中欧地区被鞑靼人洗劫一空,对方恨不得杀光他们。
自己这里是最好,也是唯一能够保护他们活下去的所在了。
稍后,清国的另一位皇帝弘皙也抵达伊斯坦布尔,正式向易卜拉欣称臣。
这就意味着拥有两千万人口的大清帝国,从今天开始便不复存在了。
为了分化这个庞大的帝国,易卜拉欣还特意继续保留了两位藩王的头衔。
以后就是一个部落、两大酋长,下辖无数个小部落,这样才能避免清部落过于强大。
不愿意自称部落,易卜拉欣也参考了昊菁皇帝的建议。
将这个部落称之为清酋长国,由东西两个酋长来掌握。
除了鞑靼人部落之外,还有汉部落、哥萨克部落、罗刹部落等等。
帝国有军事行动,清酋长国酒必须动员定额兵力随帝国部队一起出征。
平时便可以呆在自己的聚居地上,想干嘛都行。
易卜拉欣也不会找借口扣留两位大酋长,更不会让他们的儿子留下做人质。
这种归降条件其实是很宽松的,放眼整个世界都找不出第二家了……
在胤禛前去觐见之际,萨利赫又统兵北上,除了收编弘皙的兵马之外,还与南下抢地盘的联军大打出手。
原本沃伦及周边地区是属于波立的,后来被鞑靼人给夺走了,索别斯基认为现在该地区理应无条件归还给自己。
萨利赫认为清国已向帝国投降,那么其国土理应归帝国所有,而不是被他国夺走,任何无力夺取该地区的方式都是不可接受的。
此前在峰会上,易卜拉欣与路易十四、利奥波德都仅仅是签署了关于匈牙利及奥地利的边界问题。
至于鞑靼人的地盘,当时也没有明确说明,这就为日后留下了相当大的隐患,现在正式升级为武装冲突了。
北上的五万奥军、两万清军,与南下的五万联军、三万波军在沃伦地区大打出手。
双方除了骑兵之外,还出动了大量的坦克与飞机。
这就意味着不光有地面战争,还有史无前例的空战。
法国空军不愿意与奥斯曼空军对垒,因为双方都是一个老师教授的本领。
成立不久的神圣罗马帝国空军与波立空军,则承担起了争夺战场制空权的重任。
在五天之内,奥斯曼空军出动了约七百架次,来打击敌方机群和地面力量。
盟军一方也不甘示弱,虽然联合空军仅出动了五百架次,但飞行员对空战的勇气与魄力并不比对方差。
如果奥斯曼战机胆敢轰炸盟军机场,负责机场防御任务的法国空军也不会熟视无睹。
双方均为出动宝贵的“大力神”轰炸机,原油价就是害怕被对方击落。
一架便价值两百万银币,堪称“会飞的钱箱”,实在是损失不起。
如此一来,空战就变成了纯粹的格斗。
好在双方的战机型号和性能完全一致,哪边也吃不了武器落后的亏。
经过五天的激战,奥斯曼宣布击落了至少三百架敌机。
联军方面也不甘示弱,认为打掉了五百架敌机。
等消息传到北都,昊菁皇帝对此只能付之一笑。
两个学生别的本事没学到位,吹牛的功夫真是见涨!
大致上,双方斗了个旗鼓相当,奥军略占优势。
由于萨利赫担心清军新降不久,长期鏖战,或许会心生二意,在己方占优的情况下便主动后撤了。
索别斯基损失了超过七千骑兵,利奥波德一周就少了上万人马。
由于空军的缘由,加上对方主动后撤,他也就不得不接受这个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了。
打了不到一周时间的沃伦之战,几乎是两大阵营耗时最短的一次战争。
然而因为空战的出现,在战争史上,必然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索别斯基在奥斯曼身上吃了大亏,还要拉着利奥波德北上去打“该死的卡尔”,结果被后者婉拒了。
卡尔家族历来没有一个好惹的,在恢复元气之前,利奥波德还没疯狂到南征北战的地步。
他甚至认为索别斯基在酒后,甚至要率部连明军也给打了……
回到维也纳之后,利奥波德先去看望了在这里修养的蒂雷纳元帅。
尤其是要告知对方沃伦之战的过程,听听这位老谋深算的元帅的特殊简介。
结果没等开口提这事,就被蒂雷纳请去看了一场特殊电影。
倒不是那些“很文艺复兴”的电影,而是张煌言派人送来的,关于明军此前南下出兵的纪录片。
利奥波德起初只是好奇,等亲眼看到了影片的内容,顿时就被惊呆了。
电影里出现了漫天的飞机,尤其是体型庞大的轰炸机,数量都多到无法用肉眼统计的地步。
地面上的坦克以横队方式向前推进,不但阵容浩大,而且井然有序,不知道的以为是在演练。
盟军这边其实也能做出类似的场面,但由于坦克与战机,特别是轰炸机数量不足,也就只能做个大概而已。
“他们从之前的边境打到现在的边境,就用了十天时间!”
“……”
利奥波德无言以对,脑子里一片混乱,只能默默地思考着一些问题。
“我们……”
“陛下,在奥斯曼不北犯的情况下,鄙军在中欧地区的行动就到此为止了!”
法军撤回本土之后,你和索别斯基想打谁都行!
现在是全新的时代了,自己也老了,不想名誉扫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