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老朱当局长
通过这种用名字命建筑名的方法来,就像后世的逸夫楼。
朱标筹到各地银两共三千五百万两,大明朝的府县邮局建设款有了着落,包括哪些修炼在皇明卫馆附近的幼学,中学,学院银钱也有了着落。
朝廷倒不缺钱,但能让商人们心甘情愿送钱助朝廷捐赠银两,也是为朝廷减压的好事。
节省下来的钱就可以拿来练兵和制造研发火器,做其他的。
经过朱标这么一折腾,商人捐的钱,让大明朝廷的邮差俸禄和奖金都有了。
大明的官驿由通政司管。
大明的邮局,朱标让明商局来所有邮局。
为了确保朝廷更好的管理幼学和中学,学院这些,由国士院掌院和国子监祭酒同时处理升学。
在第一批人才没有毕业前,朝廷还是先以科举取士,科技取士的方法进行选拔人才。
御书房,朱皇帝敲了敲旁边的椅子,看了眼朱标,示意他坐在旁边。
“咱听中书省的说,朝廷的书院和邮局,你给商人了?”老朱皱着眉头问道。
朱标笑着否认:“儿臣怎么会傻到把书院邮局给他们,大明邮局由明商局管理,各地的幼学书院之类的。
从国士院和国子监选监生院士去各府总管幼学学院,随后继续选拔人才支援各地,”
老朱奇怪了:“那他们的怎么愿意出银子。”
“商人不差钱,他们就爱有钱了做点修桥铺路留名声,让他们捐款修建书院和邮局。
赐他们的好处,就是朝廷的邮局和书院加他们的名字。比如沐英出银子为宫中修了座楼,那就写成沐公楼,这楼只是加个他名字,楼还是宫中的楼。”
经过朱标繁琐的解释,老朱这才明白了意思。
父子两又详细商量了关于幼学的事情。
各地商人捐赠的三千五百多万两钱钞都由工部登记在册,包括地方和名字。
每个县乡的幼学书院都离朝廷直管的皇明卫馆很近,一来皇权下乡落实,二来朝廷还可以督促各地幼学,中学,学院。
老朱第二日早朝,把各地开始修建乡官方幼学,县中学,府学院的事情在早朝说了,让他们好好的商议。
朝廷之前的驿站都是专门由通政司负责传递书信。
朱标把明商局管理全国大明邮局的事也说了出来。由朝廷每年招收邮差,不仅可以让有些没事做的青年当邮差,解决生存问题。
明商局管理大明邮局,但众官员为了幼学书院和府学院的事情争的不可开交。
最后由李善长和宋濂,高启他们,以及国士院陶掌院,农官,理官和医士共同商议,决定采用朱标提的方法。
当初朱标在处理大明不能把藩王当米虫养的问题上,在宫中修建了皇家学宫,用来每季度考核审查皇子亲王公主的言行举止。
而今又开始建乡幼学书院,县中学书院和各府的学院,朝廷用什么机构来管理是问题。
为此,有官员提出让国子监来管理,有官员提出让国士院来管理这些。
但朱标都觉得不满意,交给任意一方管理,都不合适,容易出现思想倾向。
老朱提议,重新设立一个皇明书局,管理国士院,国子监,以及审核教育皇子亲王的皇家学宫。
而乡幼学书院和县中学都是以教导升学为主。
每个府学院中,必须包含设以下四科:“文史院,理工院,医科和农科。
全国所有幼学,中学,学院都由朝廷统一管理。
众升学选拔的学子从各府学院毕业考试,朝廷统一组织。
毕业后可以自由报考国士院和国子监中任意一处,继续学习,成为朝廷栋梁。
府学院毕业后的报考,由皇明书局为学子的报考意向,进行核对处理,随后公正公平的安排他们入学国子监或者国士院。
老朱的法子果然凑效,国子监和国士院也不争了,皇明书局从国子监和国士院选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共同主事,由老朱作为最高的监督管理者。
朱皇帝成了皇明书局的老大。
朱标打算用这种升学慢慢的替代科举考试,科技取士。
临近过年的时候,南京的两家邮局建成,名为:大明邮局,南京千城分局。
只要银子到位,工部修建邮局的速度特别快,还坚固。又把邮局的大楼漆成明黄色,代表着官方的主办。
朱标对此很满意,看来换了个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做事都满意多了。
期间,除了把两个军校退役的将士名单记录,又分给南京城两个邮局若干名退役将士。
从民间招募的邮差也由朝廷统一每月发放俸禄米粮。
大明邮差的衣服也是朱标让国士院设计的,在让织造局统一赶制布料,做成工服。
朱标要求,今后各地的邮局会陆续建成。
邮差服必须是统一的官家发放制服,整体黑色,朱红色滚边,前胸后背上有个大大的白色“邮”字。
衣领上绣着所属府地县乡分局地址,也好辨认。
百姓觉得十分稀奇,开始运作的第一天没有几个人,这个朱标早就料到了。
不过没关系,很快就会有第一个来试毒的人。
朱标让大明周报为邮局好好的做了宣传。甚至把邮局的价钱也写了上去,朝廷统一定价,类似于后世的快递服务。
邮局大堂有统一的秤和量具为前来的百姓,官员,商人等服务。
在不断的宣传下,开始有人带着家人的书信,衣服鞋子之类的来邮递,价格亲民实惠,百姓也都能接受得了。
前半个月,邮差收到最多的是书信衣服一类,邮差用油纸将书信衣服包好,贴上纸条,写下详细的地址,送到目的地。
因为有的地方邮局还在陆续建造中,所以朱标让邮差只收取能送到的地方。
每个邮差都有大木车,类似于马车,但又制作的像柜子,用铁皮包着外壳,在外面加一把锁。跟随几个武夫邮差护航。
如果有贵重物品之类,邮局会选用特别材质车马运送,这种邮费也会很高。
为了加快速度和路途中的运输安全,督促各地的衙役官差管好当地安全,清理山贼强盗。
朝廷特派的安防邮差,配了一把火铳,但每天必须上交,由邮局官员检查火药用量,记录火铳使用和磨损次数。
三宝刚开始很奇怪,因为那些远方邮书信的才十几文钱,并不挣钱,但慢慢久了,他才发现太子殿下的用意是为了南北百姓发展。
水陆运输齐行,朱标让船厂特制了邮船。陆地为了运货多,朱标以现代的火车为参照,让国士院的工匠大师,做了好几个车厢的连体车,带动着运输。
这种木制自然不如机械的,损耗很大,但材料有限,也只能有什么用什么。
但朱标还是给国士院下了严格命令,对于铁矿材料炼制,以及焦炭,流水线,要加快速度去开发。
朱标筹到各地银两共三千五百万两,大明朝的府县邮局建设款有了着落,包括哪些修炼在皇明卫馆附近的幼学,中学,学院银钱也有了着落。
朝廷倒不缺钱,但能让商人们心甘情愿送钱助朝廷捐赠银两,也是为朝廷减压的好事。
节省下来的钱就可以拿来练兵和制造研发火器,做其他的。
经过朱标这么一折腾,商人捐的钱,让大明朝廷的邮差俸禄和奖金都有了。
大明的官驿由通政司管。
大明的邮局,朱标让明商局来所有邮局。
为了确保朝廷更好的管理幼学和中学,学院这些,由国士院掌院和国子监祭酒同时处理升学。
在第一批人才没有毕业前,朝廷还是先以科举取士,科技取士的方法进行选拔人才。
御书房,朱皇帝敲了敲旁边的椅子,看了眼朱标,示意他坐在旁边。
“咱听中书省的说,朝廷的书院和邮局,你给商人了?”老朱皱着眉头问道。
朱标笑着否认:“儿臣怎么会傻到把书院邮局给他们,大明邮局由明商局管理,各地的幼学书院之类的。
从国士院和国子监选监生院士去各府总管幼学学院,随后继续选拔人才支援各地,”
老朱奇怪了:“那他们的怎么愿意出银子。”
“商人不差钱,他们就爱有钱了做点修桥铺路留名声,让他们捐款修建书院和邮局。
赐他们的好处,就是朝廷的邮局和书院加他们的名字。比如沐英出银子为宫中修了座楼,那就写成沐公楼,这楼只是加个他名字,楼还是宫中的楼。”
经过朱标繁琐的解释,老朱这才明白了意思。
父子两又详细商量了关于幼学的事情。
各地商人捐赠的三千五百多万两钱钞都由工部登记在册,包括地方和名字。
每个县乡的幼学书院都离朝廷直管的皇明卫馆很近,一来皇权下乡落实,二来朝廷还可以督促各地幼学,中学,学院。
老朱第二日早朝,把各地开始修建乡官方幼学,县中学,府学院的事情在早朝说了,让他们好好的商议。
朝廷之前的驿站都是专门由通政司负责传递书信。
朱标把明商局管理全国大明邮局的事也说了出来。由朝廷每年招收邮差,不仅可以让有些没事做的青年当邮差,解决生存问题。
明商局管理大明邮局,但众官员为了幼学书院和府学院的事情争的不可开交。
最后由李善长和宋濂,高启他们,以及国士院陶掌院,农官,理官和医士共同商议,决定采用朱标提的方法。
当初朱标在处理大明不能把藩王当米虫养的问题上,在宫中修建了皇家学宫,用来每季度考核审查皇子亲王公主的言行举止。
而今又开始建乡幼学书院,县中学书院和各府的学院,朝廷用什么机构来管理是问题。
为此,有官员提出让国子监来管理,有官员提出让国士院来管理这些。
但朱标都觉得不满意,交给任意一方管理,都不合适,容易出现思想倾向。
老朱提议,重新设立一个皇明书局,管理国士院,国子监,以及审核教育皇子亲王的皇家学宫。
而乡幼学书院和县中学都是以教导升学为主。
每个府学院中,必须包含设以下四科:“文史院,理工院,医科和农科。
全国所有幼学,中学,学院都由朝廷统一管理。
众升学选拔的学子从各府学院毕业考试,朝廷统一组织。
毕业后可以自由报考国士院和国子监中任意一处,继续学习,成为朝廷栋梁。
府学院毕业后的报考,由皇明书局为学子的报考意向,进行核对处理,随后公正公平的安排他们入学国子监或者国士院。
老朱的法子果然凑效,国子监和国士院也不争了,皇明书局从国子监和国士院选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共同主事,由老朱作为最高的监督管理者。
朱皇帝成了皇明书局的老大。
朱标打算用这种升学慢慢的替代科举考试,科技取士。
临近过年的时候,南京的两家邮局建成,名为:大明邮局,南京千城分局。
只要银子到位,工部修建邮局的速度特别快,还坚固。又把邮局的大楼漆成明黄色,代表着官方的主办。
朱标对此很满意,看来换了个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做事都满意多了。
期间,除了把两个军校退役的将士名单记录,又分给南京城两个邮局若干名退役将士。
从民间招募的邮差也由朝廷统一每月发放俸禄米粮。
大明邮差的衣服也是朱标让国士院设计的,在让织造局统一赶制布料,做成工服。
朱标要求,今后各地的邮局会陆续建成。
邮差服必须是统一的官家发放制服,整体黑色,朱红色滚边,前胸后背上有个大大的白色“邮”字。
衣领上绣着所属府地县乡分局地址,也好辨认。
百姓觉得十分稀奇,开始运作的第一天没有几个人,这个朱标早就料到了。
不过没关系,很快就会有第一个来试毒的人。
朱标让大明周报为邮局好好的做了宣传。甚至把邮局的价钱也写了上去,朝廷统一定价,类似于后世的快递服务。
邮局大堂有统一的秤和量具为前来的百姓,官员,商人等服务。
在不断的宣传下,开始有人带着家人的书信,衣服鞋子之类的来邮递,价格亲民实惠,百姓也都能接受得了。
前半个月,邮差收到最多的是书信衣服一类,邮差用油纸将书信衣服包好,贴上纸条,写下详细的地址,送到目的地。
因为有的地方邮局还在陆续建造中,所以朱标让邮差只收取能送到的地方。
每个邮差都有大木车,类似于马车,但又制作的像柜子,用铁皮包着外壳,在外面加一把锁。跟随几个武夫邮差护航。
如果有贵重物品之类,邮局会选用特别材质车马运送,这种邮费也会很高。
为了加快速度和路途中的运输安全,督促各地的衙役官差管好当地安全,清理山贼强盗。
朝廷特派的安防邮差,配了一把火铳,但每天必须上交,由邮局官员检查火药用量,记录火铳使用和磨损次数。
三宝刚开始很奇怪,因为那些远方邮书信的才十几文钱,并不挣钱,但慢慢久了,他才发现太子殿下的用意是为了南北百姓发展。
水陆运输齐行,朱标让船厂特制了邮船。陆地为了运货多,朱标以现代的火车为参照,让国士院的工匠大师,做了好几个车厢的连体车,带动着运输。
这种木制自然不如机械的,损耗很大,但材料有限,也只能有什么用什么。
但朱标还是给国士院下了严格命令,对于铁矿材料炼制,以及焦炭,流水线,要加快速度去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