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就这么定了
朱元璋的允许,让文武百官纷纷有些议论,大明朝的扬州虽然比其他的地方恢复快,就连庄稼也肥硕。
可陛下怎么就能把这事交给没有经验的太子殿下,他们怎么能不担心。
礼部尚书轻轻咳嗽,出班说道:“禀奏陛下,微臣认为您乃一国之君,若是北上,恐怕实有不妥。”
吏部尚书也附议,只觉得老朱北上实乃不妥。
这是在教咱做事!
朱元璋站了起来,皱着眉头在殿上转来转去心中暗道,咱就想北上瞅瞅,制定战略,另外咱不北上,自家儿子怎么去执政监国。
“各位爱卿不必多说,咱已经去意已决,后日出发,就这么定下了。”
李善长这个老狐狸,看刘伯温没有吭声,他也没有站出来阻拦,只觉得东宫作为未来储君实属需要讨好。
出班道:“陛下,臣以为东宫作为我大明储君,过早处理国事也好,将来可以像陛下您一样圣贤,治理天下。”
李善长这么一说又是想借此向朱标示好,他虽然是开国第一功臣,可城府深,小肚鸡肠。
不过他这小马屁拍的老朱舒服到骨头里。
对朱标来说,不讨厌也不待见他。
刘伯温瞥了李善长一眼,上奏道:“陛下,殿下在扬州时励精图治,与百姓一起同甘共苦的过。
如今太子监国,也是对他的磨炼,殿下的能力微臣和扬州知府杨慎,杨宪他们,还有全扬州的百姓都是有目共睹。”
“臣附议……”
……
……
太子监国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百官虽然议论,但更多人还是想看看当年随军作战的太子殿下会在扬州一事有什么作为。
到时也好擦亮眼,很紧大队伍。
第一件事,就是先解决扬州的银子,朱标想到了沈千城,只有找他帮忙了。
不然自己短时间内上哪里去找那么多银子,他的这个想法高启也赞成。
命高启和宋濂他们快速整理出有关北方地区适宜的农作物和农具图案,为北伐归来后北方的治理做铺垫。
做了详细安排部署后,朱标带着沐英出宫去沈家。
到了沈家才知道,这个沈千城去山东了,朱标带着沐英正要离开的时候,碰见从布庄回来的沈知否。
见到殿下,沈知否连忙下了马车向朱标行礼道:“殿下找家父有要紧事吗。”
朱标道:“沈姑娘,孤今日来确实有事,只不过沈老爷不在家中,有些事沈姑娘想必也做不了主,孤这就回宫去。”
“殿下,可否借一步与小女子说话。”沈知否美眸流转,笑着盯着脚尖。
嫌人多影响,朱标每次出来办私事都是带着沐英,他现在可是朱标的得力助手,老朱也是默许的。
既然沈千城不在,自己找沈知否也是行的,便点头道:“前面带路。”
沈家大堂干净凉快,丫环们送来茶点,便退到了堂外。
沈知否很有礼数,这些丫环老妈子进大堂出大堂,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可见教导有方。
“殿下的事说不定知否也可以办到呢。”沈知否双手递来茶杯后,清浅一笑。
“沈小姐,你?这事你不行的。”沐英五大三粗,直接摇头否定。
“沐英说的没错,今日来是为了银子,孤想凭借自己的能力筹措银子,为扬州继续投入。”
“殿下心系百姓,沈家自当全力助之。”沈知否道:“我爹不在,这家小女子也可以做主,殿下需要多少。”
“越多越好,最少都要几万两。”朱标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话:“急需现银,多多益善。”
银子多有好处,到时造火器大船什么的,都得要银子使,多备点没错。
沈知否有些为难,银子倒不成问题,只是如今南京城的店铺明面可支的现银只有几万两的样子,肯定是不够。
如果全部取走,店铺现银又流动不开,沈知否在想一个完美的办法。
“沈姑娘,孤只是找沈老爷帮忙,不会勉强。”
这可是当今殿下,沈知否转过头:“家中现银可有万两,殿下能找沈家,是看得起我们沈家上下。不过我倒有一办法让殿下可以拿到比这还多。”
“讲!”朱标道。
沈知否笑道:“殿下不知,不少商户都想和我沈家有利益往来,只不过最终合作,还要我们沈家发话,倒不如小女子过几日在万客居设宴,想要拿到与沈家交谈的入场,需要花费银子,越靠近小女子的座位,银两越会升高。”
朱标道:“卖座?这会不会有些委屈了沈姑娘。”
“不委屈,为殿下效力,也是家父心愿,沈家做生意上还是有些路子的,殿下静候佳音,银两筹够,小女子亲自送给太子殿下。”
“就这么定了。”
要是老朱听到,肯定会大力施压商户,提倡农户。但今日可是朱标,自然就不同了。
沈家小姐从小就在外面跟着沈千城抛头露面,也不怕什么人看见。
只是没想到这个沈知否还如此自信聪明。自己知道这个就是拿钱买接近大佬有机会的位子。
沈家是经商大头,这些各地做生意的为了攀上沈家这棵摇钱树,肯定会挤的头破血流。
……
……
沈知否执行力不错,规划后就让沈府管事去办这件事情,请各路做生意的来。谈生意还可以有卖座费,一举两得。
朱标听到,明白她这其中缘由,只是微微一笑,没有露出太多情绪。
回宫时,没想到事情就这么解决了,就看沈知否的卖座能有多少银子,到时分配给火器和造船。
朱标回到东宫,累的趴在自己的寝殿,正打算睡一觉时,沐英来报:
“殿下,罗贯中说他师父带了两坛国酒给殿下。”
“罗贯中的师父是哪个?”
“罗贯中在科技院供事,由宋先生和高先生带着。”沐英解释道。
朱标想了想,才道:“去年冬月教过施耐庵酿新酒,拿进来。”
沐英搬了酒坛,口封的十分严密,还有纸条。
朱标打开:
“太子殿下,草民按照殿下起的名字叫——五粮雪曲,在初冬封坛,应了景。酒客品尝十分称赞,草民没辜负殿下信任。”
施耐庵纸条内容简单,朱标道:“去把罗贯中叫来。”
可陛下怎么就能把这事交给没有经验的太子殿下,他们怎么能不担心。
礼部尚书轻轻咳嗽,出班说道:“禀奏陛下,微臣认为您乃一国之君,若是北上,恐怕实有不妥。”
吏部尚书也附议,只觉得老朱北上实乃不妥。
这是在教咱做事!
朱元璋站了起来,皱着眉头在殿上转来转去心中暗道,咱就想北上瞅瞅,制定战略,另外咱不北上,自家儿子怎么去执政监国。
“各位爱卿不必多说,咱已经去意已决,后日出发,就这么定下了。”
李善长这个老狐狸,看刘伯温没有吭声,他也没有站出来阻拦,只觉得东宫作为未来储君实属需要讨好。
出班道:“陛下,臣以为东宫作为我大明储君,过早处理国事也好,将来可以像陛下您一样圣贤,治理天下。”
李善长这么一说又是想借此向朱标示好,他虽然是开国第一功臣,可城府深,小肚鸡肠。
不过他这小马屁拍的老朱舒服到骨头里。
对朱标来说,不讨厌也不待见他。
刘伯温瞥了李善长一眼,上奏道:“陛下,殿下在扬州时励精图治,与百姓一起同甘共苦的过。
如今太子监国,也是对他的磨炼,殿下的能力微臣和扬州知府杨慎,杨宪他们,还有全扬州的百姓都是有目共睹。”
“臣附议……”
……
……
太子监国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百官虽然议论,但更多人还是想看看当年随军作战的太子殿下会在扬州一事有什么作为。
到时也好擦亮眼,很紧大队伍。
第一件事,就是先解决扬州的银子,朱标想到了沈千城,只有找他帮忙了。
不然自己短时间内上哪里去找那么多银子,他的这个想法高启也赞成。
命高启和宋濂他们快速整理出有关北方地区适宜的农作物和农具图案,为北伐归来后北方的治理做铺垫。
做了详细安排部署后,朱标带着沐英出宫去沈家。
到了沈家才知道,这个沈千城去山东了,朱标带着沐英正要离开的时候,碰见从布庄回来的沈知否。
见到殿下,沈知否连忙下了马车向朱标行礼道:“殿下找家父有要紧事吗。”
朱标道:“沈姑娘,孤今日来确实有事,只不过沈老爷不在家中,有些事沈姑娘想必也做不了主,孤这就回宫去。”
“殿下,可否借一步与小女子说话。”沈知否美眸流转,笑着盯着脚尖。
嫌人多影响,朱标每次出来办私事都是带着沐英,他现在可是朱标的得力助手,老朱也是默许的。
既然沈千城不在,自己找沈知否也是行的,便点头道:“前面带路。”
沈家大堂干净凉快,丫环们送来茶点,便退到了堂外。
沈知否很有礼数,这些丫环老妈子进大堂出大堂,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可见教导有方。
“殿下的事说不定知否也可以办到呢。”沈知否双手递来茶杯后,清浅一笑。
“沈小姐,你?这事你不行的。”沐英五大三粗,直接摇头否定。
“沐英说的没错,今日来是为了银子,孤想凭借自己的能力筹措银子,为扬州继续投入。”
“殿下心系百姓,沈家自当全力助之。”沈知否道:“我爹不在,这家小女子也可以做主,殿下需要多少。”
“越多越好,最少都要几万两。”朱标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话:“急需现银,多多益善。”
银子多有好处,到时造火器大船什么的,都得要银子使,多备点没错。
沈知否有些为难,银子倒不成问题,只是如今南京城的店铺明面可支的现银只有几万两的样子,肯定是不够。
如果全部取走,店铺现银又流动不开,沈知否在想一个完美的办法。
“沈姑娘,孤只是找沈老爷帮忙,不会勉强。”
这可是当今殿下,沈知否转过头:“家中现银可有万两,殿下能找沈家,是看得起我们沈家上下。不过我倒有一办法让殿下可以拿到比这还多。”
“讲!”朱标道。
沈知否笑道:“殿下不知,不少商户都想和我沈家有利益往来,只不过最终合作,还要我们沈家发话,倒不如小女子过几日在万客居设宴,想要拿到与沈家交谈的入场,需要花费银子,越靠近小女子的座位,银两越会升高。”
朱标道:“卖座?这会不会有些委屈了沈姑娘。”
“不委屈,为殿下效力,也是家父心愿,沈家做生意上还是有些路子的,殿下静候佳音,银两筹够,小女子亲自送给太子殿下。”
“就这么定了。”
要是老朱听到,肯定会大力施压商户,提倡农户。但今日可是朱标,自然就不同了。
沈家小姐从小就在外面跟着沈千城抛头露面,也不怕什么人看见。
只是没想到这个沈知否还如此自信聪明。自己知道这个就是拿钱买接近大佬有机会的位子。
沈家是经商大头,这些各地做生意的为了攀上沈家这棵摇钱树,肯定会挤的头破血流。
……
……
沈知否执行力不错,规划后就让沈府管事去办这件事情,请各路做生意的来。谈生意还可以有卖座费,一举两得。
朱标听到,明白她这其中缘由,只是微微一笑,没有露出太多情绪。
回宫时,没想到事情就这么解决了,就看沈知否的卖座能有多少银子,到时分配给火器和造船。
朱标回到东宫,累的趴在自己的寝殿,正打算睡一觉时,沐英来报:
“殿下,罗贯中说他师父带了两坛国酒给殿下。”
“罗贯中的师父是哪个?”
“罗贯中在科技院供事,由宋先生和高先生带着。”沐英解释道。
朱标想了想,才道:“去年冬月教过施耐庵酿新酒,拿进来。”
沐英搬了酒坛,口封的十分严密,还有纸条。
朱标打开:
“太子殿下,草民按照殿下起的名字叫——五粮雪曲,在初冬封坛,应了景。酒客品尝十分称赞,草民没辜负殿下信任。”
施耐庵纸条内容简单,朱标道:“去把罗贯中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