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章 五姓七族
“明日我便带人前去讨要个说法,你随我一起还是留在府中?”卢氏强硬的态度让房玄龄不得不点头答应随她同去,其实房玄龄也是担心范氏不管不顾的惹了事情。如果是小事还可以解决,要是惹了大事就真的麻烦了。
在他心里对于房遗爱是真的又爱又恨,这个儿子不学无术不说,甚至在其母的溺爱之下成长做的事情愈发离谱,要不是这些年没有犯什么大事,房玄龄都准备将他锁在府中让他闭门思过。
虽然嘴上很讨厌房遗爱,心里还是有些不忍心,在卢氏强拉硬拽之下只得前去探望房遗爱。当他来到房遗爱的房中时,便看见病怏怏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的房遗爱,房玄龄眼里露出担心之色,嘴上却毫不客气的说道“腿断了就安心的留在府中修身养性,不可再到外面惹是生非!”
“父亲,您要为儿做主啊!”
房遗爱是被人抬着回府,他从二楼摔下来时已经昏厥,怎么回来的都不知道,清醒过来母亲、大哥、三弟等人都在身边看着自己,当他想起身时发现浑身不能动,这可把他真的吓坏了。
当他看着自己的左腿失去知觉,已经不能像正常人走路那样,房遗爱心里除了恨就是恨,他恨李宽废了自己的左腿,让自己成为四肢不全之人,这份屈辱让房遗爱咬牙切齿。
卢氏看见爱子断腿,脸上又是深深地手掌印,她的心都快碎了,眼泪一直往下流未曾停下来,询问到底是何人所为时,房遗爱便将事情的经过与母亲说了。
当然他不可能说自己耀武扬威,惹怒了对方,反而是他自己谦逊有礼,对方嚣张至极,不仅抢了自己看中的姑娘,还在自己与对方理论时被他下了黑手,甚至报出自己的身份,对方依旧不依不饶,还说李宽大放厥词“别说宰相之子,就算是宰相亲自照打不误!”
卢氏了解事情经过,怒火中烧,认为这是对方目中无人,还下狠手断了自己儿子的左腿,势要讨回公道,就算那人离开京城也会想法设法的抓他回来,在卢氏眼里房遗爱除了什么都不会以外,其他都是最好的,因为房遗爱在他们面前始终保持谦逊有力,而且乖巧懂事听话,比之长子房遗直的要好的太多,这也是为什么范氏最疼爱的儿子是次子而非长子。
卢氏常年不出门,自然不知外面对于房遗爱的风评,其他人知道了也不会与她说。即便说了卢氏也不会相信自己的儿子会是这样的人,房玄龄不止一次说过,到最后反而被卢氏破口大骂说他不是个东西,不盼着自己儿子的好,这让房玄龄也是无可奈何。
房遗爱再一次当着母亲卢氏的面,对着房玄龄说起事情经过,这次更加详细的描述了其中过程,比之前的还要精彩,房玄龄一直面无表情,房遗爱滔滔不绝的继续说着,而房玄龄的面色愈发阴沉,卢氏则是越听越伤心,心疼自己儿子受人欺侮。
“知道了!”房玄龄就说了三个字,其它的一概不提,反倒是卢氏接话,咬牙切齿地说道“遗爱,你放心这个梁子为娘定要为你逃回公道,不论他是什么人都要付出代价!”
房遗爱顿时感动的哭出声来,房玄龄看得心烦意乱,索性懒得理会他们母子两人径直走了出去,使了眼神让长子房遗直出来。房遗直心领神会默不作声的跟随父亲出了房门,两人来到书房中,房玄龄开门见山地说道“遗直你对于遗爱说的话有何看法?”
房遗直性格敦厚老实、为人谨慎,深得房玄龄喜爱。但是,范氏对于长子的喜爱不及房遗爱,房遗直见父亲询问自己有关于二弟的事情,这个问题他没有回答,沉默以对。
“明日我随你母亲前往飘香院一趟!”房遗直闻言大吃一惊,道“父亲,此事万万不可啊!二弟的性子您又不是不知道,要是任由他如此胡作妄为,怕是会害了他啊!”
房玄龄苦笑的摇摇头,道“我又何尝不知,奈何你母亲执意如此,我只能随同前往,只希望明日不会闹得太厉害。”
此事涉及到范氏,父子两人均是沉默了,卢氏在邢国公府上那是绝对的权威,亦是说一不二的主,别看房玄龄是当朝宰相,又是邢国公,可是在卢氏面前还是矮了一头。
不是因为卢氏本身有多么厉害,她也不过是妇道人家,手无缚鸡之力,虽识得字能作诗,也不是什么大学者之类的大人物,真正让人畏惧的是她娘家的影响力。
房玄龄出身于官宦世家,又来自清河郡,而清河郡乃是赫赫有名的世族之地,可以说房玄龄出身并不低。但是,相比较他的妻子卢氏而言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卢氏乃是出身于范阳,而范阳卢氏亦是“五姓七族”之一。在唐朝初期的士族代表,便是以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也可称之为“五姓七望”。
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与地位,可以说一呼百应的地步,在唐朝初期朝中有九成的官员都出自这“五姓七族”。士族等级观念极深。纵然房玄龄位极人臣,乃是当朝宰相,然而他的出身与妻子卢氏相比完全是天上与地下,以现代的说法就“穷小子与白富美”。
世家大族可以左右皇位继承,也可以左右朝中时局,可以说任何一位皇上对于世家大族既爱又恨。因为他们想要坐稳江山必须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可他们坐稳江山以后又想法设法的削弱世家大族的影响力,而世家大族彼此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房玄龄之所以惧内有一大半的原因便是卢氏出身于范阳,而她娘家的影响力太大,稍有不慎便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即便如此,在当时凡是能娶到“五姓七族”的子女者以此为荣,不仅能为自己带来社会地位,还能让自己的仕途平步青云,更能抱得美人归,何乐而不为?
。
在他心里对于房遗爱是真的又爱又恨,这个儿子不学无术不说,甚至在其母的溺爱之下成长做的事情愈发离谱,要不是这些年没有犯什么大事,房玄龄都准备将他锁在府中让他闭门思过。
虽然嘴上很讨厌房遗爱,心里还是有些不忍心,在卢氏强拉硬拽之下只得前去探望房遗爱。当他来到房遗爱的房中时,便看见病怏怏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的房遗爱,房玄龄眼里露出担心之色,嘴上却毫不客气的说道“腿断了就安心的留在府中修身养性,不可再到外面惹是生非!”
“父亲,您要为儿做主啊!”
房遗爱是被人抬着回府,他从二楼摔下来时已经昏厥,怎么回来的都不知道,清醒过来母亲、大哥、三弟等人都在身边看着自己,当他想起身时发现浑身不能动,这可把他真的吓坏了。
当他看着自己的左腿失去知觉,已经不能像正常人走路那样,房遗爱心里除了恨就是恨,他恨李宽废了自己的左腿,让自己成为四肢不全之人,这份屈辱让房遗爱咬牙切齿。
卢氏看见爱子断腿,脸上又是深深地手掌印,她的心都快碎了,眼泪一直往下流未曾停下来,询问到底是何人所为时,房遗爱便将事情的经过与母亲说了。
当然他不可能说自己耀武扬威,惹怒了对方,反而是他自己谦逊有礼,对方嚣张至极,不仅抢了自己看中的姑娘,还在自己与对方理论时被他下了黑手,甚至报出自己的身份,对方依旧不依不饶,还说李宽大放厥词“别说宰相之子,就算是宰相亲自照打不误!”
卢氏了解事情经过,怒火中烧,认为这是对方目中无人,还下狠手断了自己儿子的左腿,势要讨回公道,就算那人离开京城也会想法设法的抓他回来,在卢氏眼里房遗爱除了什么都不会以外,其他都是最好的,因为房遗爱在他们面前始终保持谦逊有力,而且乖巧懂事听话,比之长子房遗直的要好的太多,这也是为什么范氏最疼爱的儿子是次子而非长子。
卢氏常年不出门,自然不知外面对于房遗爱的风评,其他人知道了也不会与她说。即便说了卢氏也不会相信自己的儿子会是这样的人,房玄龄不止一次说过,到最后反而被卢氏破口大骂说他不是个东西,不盼着自己儿子的好,这让房玄龄也是无可奈何。
房遗爱再一次当着母亲卢氏的面,对着房玄龄说起事情经过,这次更加详细的描述了其中过程,比之前的还要精彩,房玄龄一直面无表情,房遗爱滔滔不绝的继续说着,而房玄龄的面色愈发阴沉,卢氏则是越听越伤心,心疼自己儿子受人欺侮。
“知道了!”房玄龄就说了三个字,其它的一概不提,反倒是卢氏接话,咬牙切齿地说道“遗爱,你放心这个梁子为娘定要为你逃回公道,不论他是什么人都要付出代价!”
房遗爱顿时感动的哭出声来,房玄龄看得心烦意乱,索性懒得理会他们母子两人径直走了出去,使了眼神让长子房遗直出来。房遗直心领神会默不作声的跟随父亲出了房门,两人来到书房中,房玄龄开门见山地说道“遗直你对于遗爱说的话有何看法?”
房遗直性格敦厚老实、为人谨慎,深得房玄龄喜爱。但是,范氏对于长子的喜爱不及房遗爱,房遗直见父亲询问自己有关于二弟的事情,这个问题他没有回答,沉默以对。
“明日我随你母亲前往飘香院一趟!”房遗直闻言大吃一惊,道“父亲,此事万万不可啊!二弟的性子您又不是不知道,要是任由他如此胡作妄为,怕是会害了他啊!”
房玄龄苦笑的摇摇头,道“我又何尝不知,奈何你母亲执意如此,我只能随同前往,只希望明日不会闹得太厉害。”
此事涉及到范氏,父子两人均是沉默了,卢氏在邢国公府上那是绝对的权威,亦是说一不二的主,别看房玄龄是当朝宰相,又是邢国公,可是在卢氏面前还是矮了一头。
不是因为卢氏本身有多么厉害,她也不过是妇道人家,手无缚鸡之力,虽识得字能作诗,也不是什么大学者之类的大人物,真正让人畏惧的是她娘家的影响力。
房玄龄出身于官宦世家,又来自清河郡,而清河郡乃是赫赫有名的世族之地,可以说房玄龄出身并不低。但是,相比较他的妻子卢氏而言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卢氏乃是出身于范阳,而范阳卢氏亦是“五姓七族”之一。在唐朝初期的士族代表,便是以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也可称之为“五姓七望”。
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与地位,可以说一呼百应的地步,在唐朝初期朝中有九成的官员都出自这“五姓七族”。士族等级观念极深。纵然房玄龄位极人臣,乃是当朝宰相,然而他的出身与妻子卢氏相比完全是天上与地下,以现代的说法就“穷小子与白富美”。
世家大族可以左右皇位继承,也可以左右朝中时局,可以说任何一位皇上对于世家大族既爱又恨。因为他们想要坐稳江山必须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可他们坐稳江山以后又想法设法的削弱世家大族的影响力,而世家大族彼此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房玄龄之所以惧内有一大半的原因便是卢氏出身于范阳,而她娘家的影响力太大,稍有不慎便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即便如此,在当时凡是能娶到“五姓七族”的子女者以此为荣,不仅能为自己带来社会地位,还能让自己的仕途平步青云,更能抱得美人归,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