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3章 战争模式
人穷自然气短。
国家也是如此。
战争,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面,都是需要花钱的,所以在大汉,甚至在后面的王朝之中,没有钱的时候,有些人连战争都不敢打……
一个国家的财富,体现在很多方面上,甚至相互之间都有关联,后世王朝之中以士为首,重农轻商的思想,虽然说在阶级统治上更为方便,更加巩固,但是实际上也削弱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甚至因为遏制商业,导致整体的社会畸形,财富积累不足。
就算是到了宋朝,虽然商业大幅度发展,但是那个时候王朝发展商业,却并非是看到了商业的未来前景多么诱人,而是因为年年岁岁要上缴给周边的胡人政权大量的财富,宋和辽有澶渊之盟,其中一有条是: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宋和金国有绍兴和议,宋每年向金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宋和西夏有宋夏议和,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宋岁赐绢十三万疋、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这就等于花钱买面子,虽然叫赏赐,叫议和,不过和岁贡差不多。只不过换了个说法而已,这么多的钱,自然不可能再砍商业,但是作为宋朝的上层统治阶级来说,他们绝对不会允许商业阶级翻身的,所以纵然在宋朝这样的时间点内,也不可能发展出资本主义出来。
商业发展不足,很大的可能性就导致国家财富紧缺,而一个国家财富紧缺,就会引发各种问题,最简单来说,甚至连保家卫国都要畏手畏脚的……
一般来说,战争确实是要花钱的。
这也是后世许多士人,宁可交岁贡,都不愿意进行军制变革的原因,在他们看来,军制改革太麻烦,太花钱,还不如年年直接给“友邦”一些钱财了事,而且还不用担心武人勋贵重新崛起来分权夺利。
但是如果说可以花别人的钱,打自己的战呢?
“今天所要说的,是牧野之战……”长安讲武堂之内,骠骑将军斐潜站在高台之上,看着台下以徐晃为首的将校,侃侃而言道。
斐潜难得来讲武堂一次。
正好徐晃也因为刘琦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于川中久留,便一同或者说押送,或者说护送着刘琦来到了长安,便在徐晃讲述完他在川蜀之中的作战过程之后,斐潜上台开讲,也算是给这些未来的军队中高层的一次培训。
讲武堂一直都有展开军中校官的教育,然后在外的统兵大将回归之后,都会到讲武堂之中,或者以自己的战例,或者讲一些其他人的战例,来告诉这些军校,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那么打……
之前是张辽,现在徐晃回来了,自然是让徐晃来进行主持。
“对阵双方,商王帝辛,周王姬昌。双方兵力大致是,商十五万至二十万人,周有四万至五万人……”斐潜敲着黑板,然后写了一些简约的数字,“兵力上,周是处于绝对劣势,可最终周王赢了,有谁能说说看,究竟是因为什么?”
对于斐潜来说,黑板和白灰笔,算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提前罢。
“因为周王得道?”有人说道。
“呵呵……”有人在窃笑。
“当时若是商王帝辛赢了,那么周王的这一次战争,就会被称之为叛乱……先不讨论这个问题……”斐潜点了点黑板,说道,“如果说得道,也没有错,但是不能简单用‘得道’两个字,而是具体要说在军事上,周王究竟获取了什么优势?商王又有什么弊端?”
“如果说得道,就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那么在军事上,就要说怎么做的,然后怎么会得到这些人的支持……”斐潜继续说道,“然后再进行反思,看看我们自己做的事情之中,有那些是做好的,那些还没有做好,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有了自己的思考,才算是你们自己的收获!”
“举个例子你们看一下……”斐潜在黑板的另外一边写了商王帝辛四个字,然后又写了东夷二字,最后连线起来,说道,“有人说商王之败,是因为东夷之乱,而东夷之乱又是因为商王对于东夷的欺压和残暴,但是真的就是这样么?”
“这里是商王的地盘,然后从这里到这里……”斐潜在黑板上画着,“全部都是东夷的,而且东夷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是很多小部落组建而成的……同时,商王帝辛登上王位之后,曾经召集过四边的诸侯军队进行一次演习,但是唯独东夷拒绝派人参加,这对于商王来说,无疑是一种叛变的前兆,又或是一种权势上挑衅,如果商王什么都不行动,又会有什么问题?这,就是商与东夷之间的战争起因,而这样的一场战争,商王打赢了!商王的大军,在东夷获取了胜利,从朝歌一直打到了东海,势如破竹,但是最终这样的胜利,却不能带来王朝的延续,反而在牧野一场败仗,便全局崩溃,又是为什么?”
其实纣王攻打东夷的原因很多,斐潜只是在这里提了其中的一条,因为商周时期很少有详细的资料传下来,所以斐潜也只能是对于当时的情形,有一些推测而已。
商王朝当时已经发展得无处可去,东夷这种松散的软柿子,自然就是首选。
对内,纣王上台之后已经无地可封,神巫和大臣把持了朝廷,为了自己能有更多的话语权,纣王不敬神巫,罢免大臣,这就导致在内的矛盾剧烈演化;对外,四方诸侯从一开始受封于商,到后期逐渐实力扩大,纣王自然也就想着要“削藩”,于是也就有了冲突……
“是劳民伤财?”台下有人说道。
斐潜点了点头:“简单来说,就是跟着商王出去打仗的这些各处的诸侯,没有获取相应的好处,反而要承担庞大的开销,所以这些诸侯的兵力,最终不干了……牧野之战,商王被迫只能收集了奴隶来进行战争,而商王忘了,这些奴隶是怎么来的……”
奴兵不是不能作为战兵使用,历史上也有许多奴兵扭转战局的实例,但是那些奴兵大多数都是经过了一番的调教,而纣王当时的奴兵,混杂了大量的才发生不久的战争红利,从东夷等地掠夺而来的人,这些人又怎么肯尽心尽力为纣王而战?
同时,因为纣王在内部的矛盾,使得纣王也无法选择在朝歌坚守,被迫只能进行野战,当然,这就是另外的一个方面的问题了……
“反观周王,一开始的时候就跟所有跟着他一同进军的各个部落讲清楚了,有什么好处,大家怎么分……这就是《尚书》之中的《牧誓》……所以别老说什么读书没有用,多认几个字还不如多练力气什么的,下次再有这样的说词,自己去领军法!”
众将校一片哄笑。
对于这些将校来说,确实是很多人不能适应讲武堂的规矩,对于他们来说,要读书写字,真的比拿刀砍人要更痛苦,但是如果不让这些人通晓文字,明白道理,那么也就不可能打破原有的禁锢,无法完成斐潜想要达成的目标,因此就必须通过各种实际的举例,来让这些原本习惯了拿刀的人,开始有兴趣拿笔,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应付了事,过关了就行。
“当一个国家疆土扩大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不能完全依靠本国的军队进行战争……”斐潜敲着牧野之战的四个字,“所以必须懂的如何利用仆军……而用的好的,用得差的,都在牧野之战之中展现得清清楚楚……看看,商王就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第一个,中军空虚,被人攻击了,就有多么的可怕,第二,战斗不能平衡分配利益,兵卒离心之后,人数多也没有用!”
有一句话叫做,“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财,则天下平矣”,但是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代表着,武官贪财无所谓,文官怕死没问题呢?所以往后的王朝之中,文官贪生怕死投敌,武官敛财不择手段,似乎也是屡见不鲜。
统军在外,一言而下,生死立判,若是草菅人命,掠夺成性,也并不为奇,但是这样的将领往往会极大的败坏掉原本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王朝声誉,导致事态朝着恶劣的演变方向发展。
“现在大汉的疆土比商周时期的国土要更大,将来或许还要更大,那么必然不可能所有的战争,都由中央往四周去派兵……”斐潜指点着,“就像是商王遇到的情况一样,东夷有乱,中央派兵,南方有叛,中央也派兵,结果等周王来的时候,中央空空如也……”
“所以,如何用仆从军,如何用好仆从军,就是今日讲授牧野之战的一个重点!战争是获取利益的最强大的手段!胜之,可获国!败之,可覆邦!同时,各位也要明白一个观念,也是在这里重复强调的一个事情……”斐潜环视一周,说道,“既然是同衣同袍,便是气息相关,皆为一体!利则皆利,害则具害!故而,考虑利益,要从整体上面来考虑,若有害群之马,只想着个人私利,而害众人者,自当严惩不贷!”
“在座诸位,将来奔赴各地,若是做得好,便是功勋荫子孙,荣耀满门楣!”斐潜继续说道,“但是如果疏忽大意,因利忘形,不仅是毁了自身前程,还会害了同衣同袍!各位,切记!切记!”
众人齐声应答:“谨遵骠骑教诲!”
斐潜点点头,说道:“今日便讲授于此,诸位回去之后,三日之内上交一份牧野之战的思考心得,交到徐将军处!散了罢!”
众军校或是略有心得,或者是长于短叹的各自散去不提,徐晃在一旁一直认真听着,此时才上前拱手说道:“骠骑之意,是今后便要多纳胡人仆军了?”
斐潜点头说道:“禁军镇中央,边军统领仆从军征四方……只有如此,国中方无空虚之忧……”
徐晃思索着,也点了点头。
东汉中央朝廷虚弱,不仅是肛不住董卓,就连黄巾之乱的时候也没有办法进行有效镇压,不得不仰仗各地士族的力量,同样反过来滋生了各地豪强的野心……
仆从军。
换做后世的名称的话,应该叫做代理人战争。
由于不完全需要中央朝廷出全资,往往只需要出一部分钱财,甚至是一个名号,所以代理人战争比动用中央禁军出征,明显来的更加节省费用……
而代理人战争这种方式,运用最为熟练的,并不是华夏农耕民族,而是周边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战争过程中,只要是打赢了,就从来就没有什么越打越穷越打越弱的,都是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来越是庞大,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代理人模式。这对于华夏农耕民族来说,特别是对于当下的汉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
斐潜看着思索着的徐晃,说道:“大汉以往也做过,但作得不好……调之如调牛马,斥之如斥豕犬,赏之如赏虫豸,如何能得长久?”
战争就是为了掠夺,殖民,扩张,如果说累死累活都是自己,好处又都是别人的,有谁肯干?想要让仆从军认同大汉,认同大汉的所有的一切,不是靠口号喊一喊就行的,而是要让这些家伙实实在在的获得了利益,使得这些人和大汉的利益捆绑到了一起,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大汉一个人的战争,而是周边所有的人的战争,不是大汉向外扩张,而是周边的求着大汉向外扩张……
只有做到了这样,整个大汉的军事才会越打越强,否则纵然像是汉武帝一样击败了强大的对手匈奴,也其实是失败的,因为汉武帝无法占领大漠,哪怕是将匈奴打得裂开来,狼狈逃窜,都没有获取原本应该获取得巨大战争红利!
徐晃沉思良久,说道:“若是如此,岂不是人人言利?人人皆言利,无利不进军,又将如何?忠义敢死之士,又将如何处之?”
斐潜大笑,拍了拍徐晃的肩膀,说道:“如此,这个便是你的题目了!嗯,给你五天时间,你可以先看一看学员的文章,或许有些触类旁通之效……”
立场不同,看待的问题往往就不一样,就像是对于大汉看起来是有利的,但是并不代表对所有人有利,这就需要进行调整和平衡,当然这些东西还是让徐晃自己去想才更有效果,斐潜若是直接说答案,也不见得能让徐晃以及讲武堂之内的军校都能记忆深刻。
一个王朝要改进,要强大,当然不是说一条腿长就可以,就跟水桶一样,每一片都需要增长变大,这样装在王朝之中的财富,才会越来越多……
国家也是如此。
战争,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面,都是需要花钱的,所以在大汉,甚至在后面的王朝之中,没有钱的时候,有些人连战争都不敢打……
一个国家的财富,体现在很多方面上,甚至相互之间都有关联,后世王朝之中以士为首,重农轻商的思想,虽然说在阶级统治上更为方便,更加巩固,但是实际上也削弱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甚至因为遏制商业,导致整体的社会畸形,财富积累不足。
就算是到了宋朝,虽然商业大幅度发展,但是那个时候王朝发展商业,却并非是看到了商业的未来前景多么诱人,而是因为年年岁岁要上缴给周边的胡人政权大量的财富,宋和辽有澶渊之盟,其中一有条是: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宋和金国有绍兴和议,宋每年向金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宋和西夏有宋夏议和,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宋岁赐绢十三万疋、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这就等于花钱买面子,虽然叫赏赐,叫议和,不过和岁贡差不多。只不过换了个说法而已,这么多的钱,自然不可能再砍商业,但是作为宋朝的上层统治阶级来说,他们绝对不会允许商业阶级翻身的,所以纵然在宋朝这样的时间点内,也不可能发展出资本主义出来。
商业发展不足,很大的可能性就导致国家财富紧缺,而一个国家财富紧缺,就会引发各种问题,最简单来说,甚至连保家卫国都要畏手畏脚的……
一般来说,战争确实是要花钱的。
这也是后世许多士人,宁可交岁贡,都不愿意进行军制变革的原因,在他们看来,军制改革太麻烦,太花钱,还不如年年直接给“友邦”一些钱财了事,而且还不用担心武人勋贵重新崛起来分权夺利。
但是如果说可以花别人的钱,打自己的战呢?
“今天所要说的,是牧野之战……”长安讲武堂之内,骠骑将军斐潜站在高台之上,看着台下以徐晃为首的将校,侃侃而言道。
斐潜难得来讲武堂一次。
正好徐晃也因为刘琦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于川中久留,便一同或者说押送,或者说护送着刘琦来到了长安,便在徐晃讲述完他在川蜀之中的作战过程之后,斐潜上台开讲,也算是给这些未来的军队中高层的一次培训。
讲武堂一直都有展开军中校官的教育,然后在外的统兵大将回归之后,都会到讲武堂之中,或者以自己的战例,或者讲一些其他人的战例,来告诉这些军校,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那么打……
之前是张辽,现在徐晃回来了,自然是让徐晃来进行主持。
“对阵双方,商王帝辛,周王姬昌。双方兵力大致是,商十五万至二十万人,周有四万至五万人……”斐潜敲着黑板,然后写了一些简约的数字,“兵力上,周是处于绝对劣势,可最终周王赢了,有谁能说说看,究竟是因为什么?”
对于斐潜来说,黑板和白灰笔,算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提前罢。
“因为周王得道?”有人说道。
“呵呵……”有人在窃笑。
“当时若是商王帝辛赢了,那么周王的这一次战争,就会被称之为叛乱……先不讨论这个问题……”斐潜点了点黑板,说道,“如果说得道,也没有错,但是不能简单用‘得道’两个字,而是具体要说在军事上,周王究竟获取了什么优势?商王又有什么弊端?”
“如果说得道,就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那么在军事上,就要说怎么做的,然后怎么会得到这些人的支持……”斐潜继续说道,“然后再进行反思,看看我们自己做的事情之中,有那些是做好的,那些还没有做好,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有了自己的思考,才算是你们自己的收获!”
“举个例子你们看一下……”斐潜在黑板的另外一边写了商王帝辛四个字,然后又写了东夷二字,最后连线起来,说道,“有人说商王之败,是因为东夷之乱,而东夷之乱又是因为商王对于东夷的欺压和残暴,但是真的就是这样么?”
“这里是商王的地盘,然后从这里到这里……”斐潜在黑板上画着,“全部都是东夷的,而且东夷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是很多小部落组建而成的……同时,商王帝辛登上王位之后,曾经召集过四边的诸侯军队进行一次演习,但是唯独东夷拒绝派人参加,这对于商王来说,无疑是一种叛变的前兆,又或是一种权势上挑衅,如果商王什么都不行动,又会有什么问题?这,就是商与东夷之间的战争起因,而这样的一场战争,商王打赢了!商王的大军,在东夷获取了胜利,从朝歌一直打到了东海,势如破竹,但是最终这样的胜利,却不能带来王朝的延续,反而在牧野一场败仗,便全局崩溃,又是为什么?”
其实纣王攻打东夷的原因很多,斐潜只是在这里提了其中的一条,因为商周时期很少有详细的资料传下来,所以斐潜也只能是对于当时的情形,有一些推测而已。
商王朝当时已经发展得无处可去,东夷这种松散的软柿子,自然就是首选。
对内,纣王上台之后已经无地可封,神巫和大臣把持了朝廷,为了自己能有更多的话语权,纣王不敬神巫,罢免大臣,这就导致在内的矛盾剧烈演化;对外,四方诸侯从一开始受封于商,到后期逐渐实力扩大,纣王自然也就想着要“削藩”,于是也就有了冲突……
“是劳民伤财?”台下有人说道。
斐潜点了点头:“简单来说,就是跟着商王出去打仗的这些各处的诸侯,没有获取相应的好处,反而要承担庞大的开销,所以这些诸侯的兵力,最终不干了……牧野之战,商王被迫只能收集了奴隶来进行战争,而商王忘了,这些奴隶是怎么来的……”
奴兵不是不能作为战兵使用,历史上也有许多奴兵扭转战局的实例,但是那些奴兵大多数都是经过了一番的调教,而纣王当时的奴兵,混杂了大量的才发生不久的战争红利,从东夷等地掠夺而来的人,这些人又怎么肯尽心尽力为纣王而战?
同时,因为纣王在内部的矛盾,使得纣王也无法选择在朝歌坚守,被迫只能进行野战,当然,这就是另外的一个方面的问题了……
“反观周王,一开始的时候就跟所有跟着他一同进军的各个部落讲清楚了,有什么好处,大家怎么分……这就是《尚书》之中的《牧誓》……所以别老说什么读书没有用,多认几个字还不如多练力气什么的,下次再有这样的说词,自己去领军法!”
众将校一片哄笑。
对于这些将校来说,确实是很多人不能适应讲武堂的规矩,对于他们来说,要读书写字,真的比拿刀砍人要更痛苦,但是如果不让这些人通晓文字,明白道理,那么也就不可能打破原有的禁锢,无法完成斐潜想要达成的目标,因此就必须通过各种实际的举例,来让这些原本习惯了拿刀的人,开始有兴趣拿笔,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应付了事,过关了就行。
“当一个国家疆土扩大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不能完全依靠本国的军队进行战争……”斐潜敲着牧野之战的四个字,“所以必须懂的如何利用仆军……而用的好的,用得差的,都在牧野之战之中展现得清清楚楚……看看,商王就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第一个,中军空虚,被人攻击了,就有多么的可怕,第二,战斗不能平衡分配利益,兵卒离心之后,人数多也没有用!”
有一句话叫做,“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财,则天下平矣”,但是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代表着,武官贪财无所谓,文官怕死没问题呢?所以往后的王朝之中,文官贪生怕死投敌,武官敛财不择手段,似乎也是屡见不鲜。
统军在外,一言而下,生死立判,若是草菅人命,掠夺成性,也并不为奇,但是这样的将领往往会极大的败坏掉原本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王朝声誉,导致事态朝着恶劣的演变方向发展。
“现在大汉的疆土比商周时期的国土要更大,将来或许还要更大,那么必然不可能所有的战争,都由中央往四周去派兵……”斐潜指点着,“就像是商王遇到的情况一样,东夷有乱,中央派兵,南方有叛,中央也派兵,结果等周王来的时候,中央空空如也……”
“所以,如何用仆从军,如何用好仆从军,就是今日讲授牧野之战的一个重点!战争是获取利益的最强大的手段!胜之,可获国!败之,可覆邦!同时,各位也要明白一个观念,也是在这里重复强调的一个事情……”斐潜环视一周,说道,“既然是同衣同袍,便是气息相关,皆为一体!利则皆利,害则具害!故而,考虑利益,要从整体上面来考虑,若有害群之马,只想着个人私利,而害众人者,自当严惩不贷!”
“在座诸位,将来奔赴各地,若是做得好,便是功勋荫子孙,荣耀满门楣!”斐潜继续说道,“但是如果疏忽大意,因利忘形,不仅是毁了自身前程,还会害了同衣同袍!各位,切记!切记!”
众人齐声应答:“谨遵骠骑教诲!”
斐潜点点头,说道:“今日便讲授于此,诸位回去之后,三日之内上交一份牧野之战的思考心得,交到徐将军处!散了罢!”
众军校或是略有心得,或者是长于短叹的各自散去不提,徐晃在一旁一直认真听着,此时才上前拱手说道:“骠骑之意,是今后便要多纳胡人仆军了?”
斐潜点头说道:“禁军镇中央,边军统领仆从军征四方……只有如此,国中方无空虚之忧……”
徐晃思索着,也点了点头。
东汉中央朝廷虚弱,不仅是肛不住董卓,就连黄巾之乱的时候也没有办法进行有效镇压,不得不仰仗各地士族的力量,同样反过来滋生了各地豪强的野心……
仆从军。
换做后世的名称的话,应该叫做代理人战争。
由于不完全需要中央朝廷出全资,往往只需要出一部分钱财,甚至是一个名号,所以代理人战争比动用中央禁军出征,明显来的更加节省费用……
而代理人战争这种方式,运用最为熟练的,并不是华夏农耕民族,而是周边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战争过程中,只要是打赢了,就从来就没有什么越打越穷越打越弱的,都是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来越是庞大,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代理人模式。这对于华夏农耕民族来说,特别是对于当下的汉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
斐潜看着思索着的徐晃,说道:“大汉以往也做过,但作得不好……调之如调牛马,斥之如斥豕犬,赏之如赏虫豸,如何能得长久?”
战争就是为了掠夺,殖民,扩张,如果说累死累活都是自己,好处又都是别人的,有谁肯干?想要让仆从军认同大汉,认同大汉的所有的一切,不是靠口号喊一喊就行的,而是要让这些家伙实实在在的获得了利益,使得这些人和大汉的利益捆绑到了一起,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大汉一个人的战争,而是周边所有的人的战争,不是大汉向外扩张,而是周边的求着大汉向外扩张……
只有做到了这样,整个大汉的军事才会越打越强,否则纵然像是汉武帝一样击败了强大的对手匈奴,也其实是失败的,因为汉武帝无法占领大漠,哪怕是将匈奴打得裂开来,狼狈逃窜,都没有获取原本应该获取得巨大战争红利!
徐晃沉思良久,说道:“若是如此,岂不是人人言利?人人皆言利,无利不进军,又将如何?忠义敢死之士,又将如何处之?”
斐潜大笑,拍了拍徐晃的肩膀,说道:“如此,这个便是你的题目了!嗯,给你五天时间,你可以先看一看学员的文章,或许有些触类旁通之效……”
立场不同,看待的问题往往就不一样,就像是对于大汉看起来是有利的,但是并不代表对所有人有利,这就需要进行调整和平衡,当然这些东西还是让徐晃自己去想才更有效果,斐潜若是直接说答案,也不见得能让徐晃以及讲武堂之内的军校都能记忆深刻。
一个王朝要改进,要强大,当然不是说一条腿长就可以,就跟水桶一样,每一片都需要增长变大,这样装在王朝之中的财富,才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