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调查市场
张兰梅惊讶的看着弟弟,因为弟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从来都是谦谦有礼、修身洁行,跟别人都是和声和气,对父母更不用说,这样对父母说话,还是头一遭。
胡金娥也被张谦修吓到了,赶紧说道:“小修,这个事情你就别管了,你姐姐年纪也大了,迟早还是要嫁人的,嫁谁不是嫁?韩家的条件好,嫁过去也能享福,这是好事呀。”
“妈,我说了,姐姐的婚事,必须她自己做主!”张谦修说道。
张爱兵看儿子那大病还未痊愈的样子,强行压下心里的怒火,语气低沉的说道:“彩礼我已经收了,改天韩家的人就会来提亲,这个事就这么定了。”
“收了就退回去!”张谦修不知道父亲是不是真收了,但就算收了也要退。
“这个家还轮不到你来做主!”张爱兵语调又提高了几分,一把拿起自己的旱烟袋,起身在墙角拿起锄头,大步从张谦修身边走过,下地去了。
张谦修坚持不让姐姐嫁人,说到后来,父亲都不搭理他,完全把他的话当耳边风。
张兰梅已经放弃抵抗了,弟弟为她的抗争,她打心里高兴、感激,他多希望父亲能像弟弟一样理解自己。
可这只是一种奢望,这种思想是时代留下来的“产物”,父亲的想法,也是如今农村绝大多数父母的想法。
张兰梅每天如行尸走肉般等待,等着韩家来提亲的那天,干活的辛劳反而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张谦修每天都拖着病恹恹的身体出去,有时候甚至还用塑料袋装两个饭团带着,中午就不回来吃饭了,谁也不知道他天天在外面做什么。
或许是天天走动的缘故,张谦修的身体也一天天的好转,已经没了那种虚弱感。
赶集,这是当地的一种习俗。其实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只是赶集方式和规则有所区别。
荷木镇在本镇范围内,划分了五个赶集区,农历尾数逢1和6在一个地方赶集,2和7在一个地方,以此类推,五个地方,轮着赶集。
张谦修在集市上帮着一个收米的贩子在过称,他已经免费帮忙两三天了。
张谦修正给一位七十出头的老大爷过称,:“十六斤三两,好米!”
收米老板看了一眼称,从腰包里数了五块七毛钱递给老大爷:“大爷,五块七,您数一下。”
老大爷接过钱,手很不利索,缓慢的数了一下那三张钱,脸上露着笑容:“对……对,多谢啊!”
“没事,大爷!”收米老板大笑一声:“您慢走啊!”
张谦修把米倒进身后的箩筐,袋子还给老大爷。
等老大爷走远,收米老板说道:“小张,时间差不多了,我去叫两碗面,等会一起吃点。”
张谦修立刻说道:“不用了,我回去吃,我家不远。”
收米老板微微一笑:“你帮我也好几天了,你每天都找个地方吃饭团,我看到了,今天我请你。”
张谦修微微有些尴尬,既然人家都说破了,张谦修也没有客气:“好,谢谢刘哥!”
“谢什么,你等着!”收米老板说完朝着不远处一个卖面条、馄饨的摊位走去。
张谦修连续出来这么多天,每天都是来赶集的,集市在哪,他就去哪。
他虽然有着上辈子的经验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但那些经验和了解,都是大体上的。
知道也没有什么用,不能解决张谦修的燃眉之急。
张谦修心里觉得,这个时代应该很好赚钱。
但真要去找,发现不用资金的,或者需要资金少的生意,做的人其实很多,利润也很低;利润高的,少数人做,竞争小,但要很大资金量,或者需要关系,一般人根本做不了。
这就导致下层的人找不到赚钱的门路,上层的人有资源有人脉,能赚大钱。
张谦修现在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儿子,没资源、没人脉、没钱,他只能自己找路子。
没有头绪的张谦修用了最笨的办法,在集市上蹲了两三天,厚颜问了很多小贩做生意赚不赚钱,直接这样问,肯定会被人嫌弃,但张谦修问的多了,有些人也就跟他说了一下。
张谦修得到的数据或许不是很准,但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卖菜(农村不种或种不出来的菜)、卖水果、买衣服等,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还要承担损耗风险,最后他看上了收米这个行业,米贩子就是快进快出,赚差价。
现在县城的米价基本在五毛到六毛,但去农村或者集市收,根据米的好坏价格不同,大概三毛到四毛。
张谦修特意走了三十多里路,去了一趟县城,问了一下整个县城粮油店的老板,都说收米,价钱要看米的质量,基本都在四毛多,粮油店老板赚一毛多一斤。
张谦修也想过直接卖给县城居民,利益最大化,但真做起来,会很麻烦。
一是,县城有很多小混混收保护费,现在这种事情你没地方说L县城开店的基本都缴过保护费。若是报警,小混混看到警察一来,立马跑了,回头他们来找你麻烦,随便砸点东西,你都受不了。
至于小混混收保护费还有没有其他的门道,谁也说不清。
二是,时间上也不宽裕,从集市赶到县城,时间就已经不早,他还要赶回来。
三是,他要是偶尔摆摊卖,粮油店老板没意见,毕竟很多农民为了多卖点钱,也会去摆摊,卖不掉就低价卖给粮油店老板。若是他天天去摆摊抢粮油店生意,他若是某一天卖不掉,粮油店老板会不会故意挤兑他,不收他的米?他不可能又把米扛回来。不扛回来的话,他没地方住,住旅馆可不便宜。
综合考虑下,张谦修放弃了零售,决定直接卖给粮油店老板。
张谦修弄清楚县城收米的地点后,立刻在集市上观察那些收米的贩子,任何一个行业,看似简单,真做起来,里面肯定有一些门道。
所以他主动给这个收米的老板帮忙,希望能和他学点经验。
这个老板叫刘志坚,他是给市里一个批发商收米的,张谦修是直接卖给米店老板,双方并不冲突,所以张谦修才找他套近乎。
胡金娥也被张谦修吓到了,赶紧说道:“小修,这个事情你就别管了,你姐姐年纪也大了,迟早还是要嫁人的,嫁谁不是嫁?韩家的条件好,嫁过去也能享福,这是好事呀。”
“妈,我说了,姐姐的婚事,必须她自己做主!”张谦修说道。
张爱兵看儿子那大病还未痊愈的样子,强行压下心里的怒火,语气低沉的说道:“彩礼我已经收了,改天韩家的人就会来提亲,这个事就这么定了。”
“收了就退回去!”张谦修不知道父亲是不是真收了,但就算收了也要退。
“这个家还轮不到你来做主!”张爱兵语调又提高了几分,一把拿起自己的旱烟袋,起身在墙角拿起锄头,大步从张谦修身边走过,下地去了。
张谦修坚持不让姐姐嫁人,说到后来,父亲都不搭理他,完全把他的话当耳边风。
张兰梅已经放弃抵抗了,弟弟为她的抗争,她打心里高兴、感激,他多希望父亲能像弟弟一样理解自己。
可这只是一种奢望,这种思想是时代留下来的“产物”,父亲的想法,也是如今农村绝大多数父母的想法。
张兰梅每天如行尸走肉般等待,等着韩家来提亲的那天,干活的辛劳反而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张谦修每天都拖着病恹恹的身体出去,有时候甚至还用塑料袋装两个饭团带着,中午就不回来吃饭了,谁也不知道他天天在外面做什么。
或许是天天走动的缘故,张谦修的身体也一天天的好转,已经没了那种虚弱感。
赶集,这是当地的一种习俗。其实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只是赶集方式和规则有所区别。
荷木镇在本镇范围内,划分了五个赶集区,农历尾数逢1和6在一个地方赶集,2和7在一个地方,以此类推,五个地方,轮着赶集。
张谦修在集市上帮着一个收米的贩子在过称,他已经免费帮忙两三天了。
张谦修正给一位七十出头的老大爷过称,:“十六斤三两,好米!”
收米老板看了一眼称,从腰包里数了五块七毛钱递给老大爷:“大爷,五块七,您数一下。”
老大爷接过钱,手很不利索,缓慢的数了一下那三张钱,脸上露着笑容:“对……对,多谢啊!”
“没事,大爷!”收米老板大笑一声:“您慢走啊!”
张谦修把米倒进身后的箩筐,袋子还给老大爷。
等老大爷走远,收米老板说道:“小张,时间差不多了,我去叫两碗面,等会一起吃点。”
张谦修立刻说道:“不用了,我回去吃,我家不远。”
收米老板微微一笑:“你帮我也好几天了,你每天都找个地方吃饭团,我看到了,今天我请你。”
张谦修微微有些尴尬,既然人家都说破了,张谦修也没有客气:“好,谢谢刘哥!”
“谢什么,你等着!”收米老板说完朝着不远处一个卖面条、馄饨的摊位走去。
张谦修连续出来这么多天,每天都是来赶集的,集市在哪,他就去哪。
他虽然有着上辈子的经验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但那些经验和了解,都是大体上的。
知道也没有什么用,不能解决张谦修的燃眉之急。
张谦修心里觉得,这个时代应该很好赚钱。
但真要去找,发现不用资金的,或者需要资金少的生意,做的人其实很多,利润也很低;利润高的,少数人做,竞争小,但要很大资金量,或者需要关系,一般人根本做不了。
这就导致下层的人找不到赚钱的门路,上层的人有资源有人脉,能赚大钱。
张谦修现在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儿子,没资源、没人脉、没钱,他只能自己找路子。
没有头绪的张谦修用了最笨的办法,在集市上蹲了两三天,厚颜问了很多小贩做生意赚不赚钱,直接这样问,肯定会被人嫌弃,但张谦修问的多了,有些人也就跟他说了一下。
张谦修得到的数据或许不是很准,但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卖菜(农村不种或种不出来的菜)、卖水果、买衣服等,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还要承担损耗风险,最后他看上了收米这个行业,米贩子就是快进快出,赚差价。
现在县城的米价基本在五毛到六毛,但去农村或者集市收,根据米的好坏价格不同,大概三毛到四毛。
张谦修特意走了三十多里路,去了一趟县城,问了一下整个县城粮油店的老板,都说收米,价钱要看米的质量,基本都在四毛多,粮油店老板赚一毛多一斤。
张谦修也想过直接卖给县城居民,利益最大化,但真做起来,会很麻烦。
一是,县城有很多小混混收保护费,现在这种事情你没地方说L县城开店的基本都缴过保护费。若是报警,小混混看到警察一来,立马跑了,回头他们来找你麻烦,随便砸点东西,你都受不了。
至于小混混收保护费还有没有其他的门道,谁也说不清。
二是,时间上也不宽裕,从集市赶到县城,时间就已经不早,他还要赶回来。
三是,他要是偶尔摆摊卖,粮油店老板没意见,毕竟很多农民为了多卖点钱,也会去摆摊,卖不掉就低价卖给粮油店老板。若是他天天去摆摊抢粮油店生意,他若是某一天卖不掉,粮油店老板会不会故意挤兑他,不收他的米?他不可能又把米扛回来。不扛回来的话,他没地方住,住旅馆可不便宜。
综合考虑下,张谦修放弃了零售,决定直接卖给粮油店老板。
张谦修弄清楚县城收米的地点后,立刻在集市上观察那些收米的贩子,任何一个行业,看似简单,真做起来,里面肯定有一些门道。
所以他主动给这个收米的老板帮忙,希望能和他学点经验。
这个老板叫刘志坚,他是给市里一个批发商收米的,张谦修是直接卖给米店老板,双方并不冲突,所以张谦修才找他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