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过节回娘家
周安和被媳妇一顿训,这回老实了,再不折腾,一觉睡到天亮。
今年中秋节和十月一赶在了一块儿,生产队放假,大家可以好好在家休息。
正好周安国、周安泰两家也回来,周老太太一早就打发了孩子骑车去松江河买肉,下午打算包饺子。
“今天过节,安邦、安和、安泰,你们三个也都陪着媳妇回娘家去看看,中午你们随便在哪儿吃,记得下午回来包饺子就行。”
孙子拿着钱买肉去了,老太太扭头又嘱咐儿子们。
周家四个儿媳妇里头,只有二儿媳的娘家离着远点儿,在通化,那三个的娘家都在东岗。
过节嘛,谁不想回娘家去看看?
周老太太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婆婆,哪个女人不是从年轻媳妇过来的,她当然知道儿媳妇们心里想什么。
所以才提醒儿子媳妇,该干啥干啥,下午记得回来包饺子过节就行。
徐氏几个一听,都挺高兴,于是各自领着丈夫孩子出门,只有周安国一家三口没地儿去,留在家里陪着老两口。
周甜甜姐妹三个跟在爸妈身后出了周家,先去大商店买了二斤月饼、两个水果罐头、两个肉罐头,这才拎着东西,一路到了韩家。
“姥姥,我们来看你了。”一进韩家门,周甜甜便大声喊道。
“呦,是妹妹妹夫回来了啊,快进屋。小甜妞,快来让舅母抱抱。”
韩家大媳妇刘氏从屋里出来,见到韩彩英一家子挺高兴,热情的招呼大家进屋,还一把抱起来周甜甜,在甜甜的脸蛋上亲了一口。
“大嫂,今天过节,你没回娘家啊?”韩彩英还以为嫂子们也都回娘家了呢,所以见到刘氏就愣了下。
刘氏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没,不想回去。
你是不知道,这些日子整个儿参场闹的沸沸扬扬,我那娘家不省心,跑来闹腾,实在是看见她们就够了。
大过节的不想回去添堵,还不如在家呆着算了,正好你们回来,咱们一起热闹热闹也挺好。”
韩家三个媳妇,老三媳妇当初是招工过来的,娘家在外地。老大媳妇刘氏,老二媳妇何氏,娘家都在参场。
刘氏的爹妈早就死了,家里现在是哥哥嫂子当家。
前阵子韩家因为捐了山参的事情,刘氏的娘家嫂子知道了,上韩家来好一个闹腾,嫌刘氏不顾着娘家,有好事也不想着娘家。
那么大一棵山参,说捐就捐出去了,咋就不能卖了留着钱?
后来知道上头补偿了八千块钱,刘氏的嫂子又闹着来借钱,说是借,那就是有借无还。
“你是不知道我那娘家嫂子多能闹腾,那就是看着咱家得了一大笔钱,红眼病犯了。
最开始捅咕着让我分家,把那笔钱分了,后来又说什么要借钱给孩子结婚,反正是各种闹腾,我不管就又哭又嚎的闹。”
提起娘家来,刘氏简直烦的要命。
“妹妹,我这跟你说掏心窝子的话,家里这是跟着甜甜沾光儿,得了这么一笔钱。
咱爸咱妈也说了,钱不许动,留着给几个小子们念书娶媳妇用。
我也这么觉得,家里有这几个挣工资,吃喝不缺钱也够花,那笔钱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乱动。
再者说了,那钱也不是我们两口子挣来的,我哪来的脸说是要动用啊?
我那个娘家嫂子这就不乐意了,觉得咱家有钱了她没能沾光儿,恨不得一天来闹一回。
我是真够了,才不想大过节的回去惹一肚子气呢。”
韩家老两口开明公正,韩老太太跟三个儿媳妇都相处的很好,从来没什么矛盾。
所以韩家这三个儿媳妇也都很通情理,更是心里想着韩家,不做损害韩家利益的事情。
不过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儿,婆家处处省心,就肯定有个不省心的娘家。
刘氏这回是被娘家人给伤透了,才会过节都不回去看看。
“大嫂,你也别生气了,这都是人之常情,别说这亲戚了,就是外人知道咱家得了一大笔钱,动心思的也不是没有。
我猜这阵子家里肯定挺热闹吧?有人来给振生他们说媒不?”韩彩英闻言叹口气,也只能说点儿高兴的事儿,开解刘氏了。
韩家长孙韩振生,今年二十一了,在参场派出所上班。
韩家几个小子都长的不错,振生工作也挺好,韩家这家庭更不用说,如今再得了那么一笔钱,肯定有人动心思。
“可不是?哎呦,最近咱家来提亲的还真不少呢,什么样的姑娘都有。
不过咱妈说了,这事儿不能太着急,眼下来的这些,八成都是冲着咱家的钱来的,还是得慎重点儿。
反正振生还不算大,等两年也不要紧,我也是这个想法,能抻就尽量抻两年。
娶媳妇不是小事儿,得找个人品好的才行,这要是娶个搅家精回来,家里日子不用过了。”
说起儿子的婚事来,刘氏心情好了不少,脸上也有了笑容。
姑嫂二人说话间进了屋,韩老太太正在炕上坐着呢,周安和上前两步,将手里的东西放在了炕上。
“妈,过节了,也没啥好的,随便买点儿东西给您带来。孩子们都想您了,正好生产队今天放假,来看看您。”
姑爷拎着东西来,韩老太太能不高兴么?“你看看,回来看看就行了,带什么东西啊?净是乱花钱。”
韩老太太满面笑容的说道,“来,快过来坐,秋收忙吧?我看你这瘦了不少啊,今中午在家吃饭,让你嫂子做点儿好吃的。”
丈母娘对女婿总是偏疼几分,韩老太太对周安和那是没话说。
“生产队里收成咋样?棒槌长的好不好?今年能有多少工分啊?”韩老太太最关心的,还是女婿家过的怎么样。
生产队跟参场没法比,参场职工都有工资,旱涝保收,场子效益好了有奖金,效益差了有工资兜底。
可生产队不行,要是收成差了,就得饿肚子。
“妈,今年队里还行,比往年强,今年家里挣的工分也不少,那天让永平给算了一下,估计工分换了粮还能剩一些钱,挺好的。”
周永平是生产队的会计,记工、算账这些都归他管,周安和早就打听过了。
今年中秋节和十月一赶在了一块儿,生产队放假,大家可以好好在家休息。
正好周安国、周安泰两家也回来,周老太太一早就打发了孩子骑车去松江河买肉,下午打算包饺子。
“今天过节,安邦、安和、安泰,你们三个也都陪着媳妇回娘家去看看,中午你们随便在哪儿吃,记得下午回来包饺子就行。”
孙子拿着钱买肉去了,老太太扭头又嘱咐儿子们。
周家四个儿媳妇里头,只有二儿媳的娘家离着远点儿,在通化,那三个的娘家都在东岗。
过节嘛,谁不想回娘家去看看?
周老太太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婆婆,哪个女人不是从年轻媳妇过来的,她当然知道儿媳妇们心里想什么。
所以才提醒儿子媳妇,该干啥干啥,下午记得回来包饺子过节就行。
徐氏几个一听,都挺高兴,于是各自领着丈夫孩子出门,只有周安国一家三口没地儿去,留在家里陪着老两口。
周甜甜姐妹三个跟在爸妈身后出了周家,先去大商店买了二斤月饼、两个水果罐头、两个肉罐头,这才拎着东西,一路到了韩家。
“姥姥,我们来看你了。”一进韩家门,周甜甜便大声喊道。
“呦,是妹妹妹夫回来了啊,快进屋。小甜妞,快来让舅母抱抱。”
韩家大媳妇刘氏从屋里出来,见到韩彩英一家子挺高兴,热情的招呼大家进屋,还一把抱起来周甜甜,在甜甜的脸蛋上亲了一口。
“大嫂,今天过节,你没回娘家啊?”韩彩英还以为嫂子们也都回娘家了呢,所以见到刘氏就愣了下。
刘氏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没,不想回去。
你是不知道,这些日子整个儿参场闹的沸沸扬扬,我那娘家不省心,跑来闹腾,实在是看见她们就够了。
大过节的不想回去添堵,还不如在家呆着算了,正好你们回来,咱们一起热闹热闹也挺好。”
韩家三个媳妇,老三媳妇当初是招工过来的,娘家在外地。老大媳妇刘氏,老二媳妇何氏,娘家都在参场。
刘氏的爹妈早就死了,家里现在是哥哥嫂子当家。
前阵子韩家因为捐了山参的事情,刘氏的娘家嫂子知道了,上韩家来好一个闹腾,嫌刘氏不顾着娘家,有好事也不想着娘家。
那么大一棵山参,说捐就捐出去了,咋就不能卖了留着钱?
后来知道上头补偿了八千块钱,刘氏的嫂子又闹着来借钱,说是借,那就是有借无还。
“你是不知道我那娘家嫂子多能闹腾,那就是看着咱家得了一大笔钱,红眼病犯了。
最开始捅咕着让我分家,把那笔钱分了,后来又说什么要借钱给孩子结婚,反正是各种闹腾,我不管就又哭又嚎的闹。”
提起娘家来,刘氏简直烦的要命。
“妹妹,我这跟你说掏心窝子的话,家里这是跟着甜甜沾光儿,得了这么一笔钱。
咱爸咱妈也说了,钱不许动,留着给几个小子们念书娶媳妇用。
我也这么觉得,家里有这几个挣工资,吃喝不缺钱也够花,那笔钱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乱动。
再者说了,那钱也不是我们两口子挣来的,我哪来的脸说是要动用啊?
我那个娘家嫂子这就不乐意了,觉得咱家有钱了她没能沾光儿,恨不得一天来闹一回。
我是真够了,才不想大过节的回去惹一肚子气呢。”
韩家老两口开明公正,韩老太太跟三个儿媳妇都相处的很好,从来没什么矛盾。
所以韩家这三个儿媳妇也都很通情理,更是心里想着韩家,不做损害韩家利益的事情。
不过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儿,婆家处处省心,就肯定有个不省心的娘家。
刘氏这回是被娘家人给伤透了,才会过节都不回去看看。
“大嫂,你也别生气了,这都是人之常情,别说这亲戚了,就是外人知道咱家得了一大笔钱,动心思的也不是没有。
我猜这阵子家里肯定挺热闹吧?有人来给振生他们说媒不?”韩彩英闻言叹口气,也只能说点儿高兴的事儿,开解刘氏了。
韩家长孙韩振生,今年二十一了,在参场派出所上班。
韩家几个小子都长的不错,振生工作也挺好,韩家这家庭更不用说,如今再得了那么一笔钱,肯定有人动心思。
“可不是?哎呦,最近咱家来提亲的还真不少呢,什么样的姑娘都有。
不过咱妈说了,这事儿不能太着急,眼下来的这些,八成都是冲着咱家的钱来的,还是得慎重点儿。
反正振生还不算大,等两年也不要紧,我也是这个想法,能抻就尽量抻两年。
娶媳妇不是小事儿,得找个人品好的才行,这要是娶个搅家精回来,家里日子不用过了。”
说起儿子的婚事来,刘氏心情好了不少,脸上也有了笑容。
姑嫂二人说话间进了屋,韩老太太正在炕上坐着呢,周安和上前两步,将手里的东西放在了炕上。
“妈,过节了,也没啥好的,随便买点儿东西给您带来。孩子们都想您了,正好生产队今天放假,来看看您。”
姑爷拎着东西来,韩老太太能不高兴么?“你看看,回来看看就行了,带什么东西啊?净是乱花钱。”
韩老太太满面笑容的说道,“来,快过来坐,秋收忙吧?我看你这瘦了不少啊,今中午在家吃饭,让你嫂子做点儿好吃的。”
丈母娘对女婿总是偏疼几分,韩老太太对周安和那是没话说。
“生产队里收成咋样?棒槌长的好不好?今年能有多少工分啊?”韩老太太最关心的,还是女婿家过的怎么样。
生产队跟参场没法比,参场职工都有工资,旱涝保收,场子效益好了有奖金,效益差了有工资兜底。
可生产队不行,要是收成差了,就得饿肚子。
“妈,今年队里还行,比往年强,今年家里挣的工分也不少,那天让永平给算了一下,估计工分换了粮还能剩一些钱,挺好的。”
周永平是生产队的会计,记工、算账这些都归他管,周安和早就打听过了。